清晨和黃昏,雞群一面覓食、一面期待主人拿飼料出來。
全身白色的那隻,是新買的黑骨雞。
飼料來了!大雞小雞搶佔有利位置,大吃特吃。
前陣子,阿明老師買了60隻小鵝來養,但不知為什麼現在只剩20隻了。
鵝們整群活動,大多在魚池附近。
小鵝和雞群一樣,一看到飼料,就趕快衝。
「趕快!趕快!我要吃晚餐囉。」
眼中沒有主人,只有飼料啦!
「在哪裡?在哪裡?」
「真香!真好吃!」吃得都不抬頭。
「農產損失」當中,以一期作水稻被害1萬806公頃,被害程度15%,換算無收穫面積1615公頃,損失金額1億4856萬元最多;次為柿、木瓜、西瓜、巨峰葡萄、短期葉菜類及落花生等,主要被害情形為倒伏、水傷或落果等;另養蜂損失金額76萬元。
其他還有「畜產損失」1219萬元,主要是桃園縣損失豬隻約800頭、雞隻約7萬隻,「漁產損失」8274萬元,主要為嘉義縣布袋鎮牡蠣損失1625棚;「林產損失」398萬元。
最後4類為「農田埋沒流失損失」9575萬元、「農業設施損失」146萬元、「畜禽設施損失」75萬元,以及「漁民設施損失」151萬元等。
至今已辦理救助及低利貸款情形有3類,包含「單項作物現金救助」,辦理對象為桃園縣的西瓜、香瓜及洋香瓜等3項作物。
其次是「專案補助」,辦理對象為桃園縣蔬菜、花卉(苗圃及其他花卉)及塑膠布溫網室整體結構等3類及台東縣水稻、高雄市木瓜。
最後是「低利貸款」,辦理對象為桃園縣、嘉義縣。
縣議員賴淑娞、蔡東富、江文登等人,昨天都在縣議會提出質詢。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全縣代收割業者有一百二十九 部割稻機,都全力搶收稻作,但部分農田仍然積水、過於泥濘,業者恐割稻機故障率高,不敢貿然下田;而縣府向桃園縣借調的三台割稻機,對方也言明,只願意協 助收割直立、未倒伏的稻作。
等不到割稻機的雲林農民,有人憂心如焚地守在割稻機旁向業者下跪,也傳出農民及業者打架,民意代表更是接獲陳情、請託電話接到手軟;連記者採訪時也被農民要求,盼幫忙調到機器。
彰化市公所農業課長李東興說,市公所接獲老農陳情後,即四處幫忙奔走,協調代耕業者幫忙,但還是碰釘子,只能請縣府農業處協助。縣府農業處農務科長林宏柏說,明天會給予具體的協助。
與劉世明相鄰的稻田約兩甲地,分屬5個地主,都是80歲以上的「不老農民」,他們都請不到代耕者,只能任由稻作倒伏、發芽,甚至芽都長青了,還是求助無門。彰化市竹巷社區總幹事許峻豪的83歲父親許宗林感嘆說:「種60幾年的田,從來沒遇到這麼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