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228出任務

 主要工作集中在2月26日。

上午真促會針對政治檔案法修法舉行記者會,肯定目前的修法方向,反對國安局介入遮掩情治人員及線民資料。我受邀代表長老教會發言,談監控檔案研究小組的經驗。

記者會新聞稿:https://taiwantrc.org/2023-0226/

下午則趕赴台中中會大肚教會,在二二八紀念祈禱會上分享。

我在會中分享信息:和平是教會關懷二二八的關鍵字,從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上引用的碑文就可知道。但是和平必須建立在公義之上,對真相有了解、有共識,才能知道要愛什麼,以1947序曲中李敏勇的詩「種一棵樹─愛與希望」作結。
楊禎禕牧師設計儀式,禮拜一開始點亮蠟燭,最後大家輪流獻花,在木頭上安放鮮花,「枯木開花」,呼應「種一棵樹」。
二二八不是政治節日,是台灣人民心靈重建之日。每年感謝、想念為眾做犧牲的人們,堅固愛鄉土、愛這個命運共同體、愛鄰人的心。

不過我當天才知道,台中公義行動教會同一天同時間也舉辦二二八紀念禮拜,在台中公園,邀請陳水扁前總統、二二八家屬代表等等參加。本來教社部都是讓公義行動教會辦理,經費補助,但今年他們認為二二八是全民的事情,不要太過政治化比較好,所以教社部自己辦了這場。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NSO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白遼士)

 今晚去聽了NSO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白遼士),龐大的合唱團和交響樂團把整個國家音樂廳舞台擠得滿滿滿,還有三位獨唱者輪流上場。觀眾席也很滿。還有三、四台攝影機在錄影。

演出資訊如:音樂總監準·馬寇爾指揮NSO、次女高音凱莉・奧康娜( Kelley O’Connor )、男高音約翰・泰希爾( John Tessier )、男低音羅俊穎及台北愛樂合唱團。

整體的表現很不錯,感覺很享受。不過獨唱者和合唱團、管弦樂團一起出現時,聲音還是被壓過。

我是因為想聽羅俊穎演唱才去的,他的表現很好,但還是有幾段聲音被管弦樂整個蓋過去,很可惜。

買了節目表,覺得很值得。讀到王寶祥(台大外文系副教授)寫的專文,介紹白遼士和這套戲劇交響曲的特色,十分精彩。

在俄烏戰爭一周年的日子欣賞此作品,頗有深意。交響曲以勞倫斯神父道出兩人殉情故事、呼籲兩家族和解為終結。如果戰爭的調停能這樣就好了。




為烏克蘭祈禱

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已滿一年,

烏克蘭堅強不屈,但受損非常嚴重。

求主憐憫四散難民、戰場負傷士兵、困守家中寒冷飢餓人民,

求主繼續與勇敢的烏克蘭人同在,激勵他們保有信心與希望,

求主賜予雙方領袖足夠的智慧,對人民和全世界負責,做出好的決斷。

主啊!戰火仍熾,未見和平曙光。

我們祈求和平之日早日來臨,但必須是公義、仁愛光照下的和平。

求你打碎惡者的計謀,勿讓豺狼得利。

全世界因這場戰爭而受苦,烏克蘭遭受的災禍與苦痛更是重中之重。

烏克蘭人為其他國家承擔了這災難時代的第一擊,仍在悠哉中度日的我們,豈能坐視?

願上主親自教導,領導我們走義路,有仁愛的心,有能力幫助戰苦中的人民。



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列夫席茲( Lifschitz)的郭德堡變奏曲




昨天去聽了鵬博藝術主辦的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巴赫馬拉松」台北第二場,曲目是郭德堡變奏曲。他選的鋼琴是Fazioli 278。

我不怎麼喜歡Fazioli 的音色,演奏剛開始時,覺得特別聽不慣,感覺像木琴的音色。第一段感覺樂句很不均衡。但是繼續聽下去,就越來越接受了。那種木頭敲擊的感覺,似乎比較接近巴哈時代使用的樂器,每個音斷得比較清楚。他處理每一段都有清晰表情,可以感受到他對這樂曲的深入了解。不知是琴的緣故還是他特別設定,彈得非常用力,輕重對比極強。聽下來覺得很爽快。有幾段不知是幻聽還是鋼琴的效果,感覺聽到哼唱般的另外一個聲音,唱出了旋律。

和YT上找到他彈郭德堡的版本比較,演奏會上他彈得更用力,更加重對比,低音部音色表現特別豐富,有人用宛如戰歌來形容。

因為他出生於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在俄烏戰爭將近一年的此時,聽他的演奏難免會有較多聯想和同情,雖然並未看到他對戰爭的發言。或許不該有這些聯想,但聽他的郭德堡,感覺和之前的錄音呈現不大一樣的情緒,有一種暗潮洶湧的感覺。

終場掌聲不斷,他竟然還出來彈了安可曲。J.S. Bach: French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 IV. Gavotte.

不過非常令人氣憤的是,竟然又有手機鈴響,而且還響了兩次。聽起來是鬧鐘的聲音。不知道這位主人怎麼回事。兩次鬧鐘響都是在音樂最弱的時候。列夫席茲一派鎮定,完全沒有受影響,繼續穩定彈下去。

巴赫馬拉松,南北有多場,但我只聽這場。其實是因為中芷買了票卻無法去,轉贈我。

很想再聽,但沒有時間。

這次來台演出的所有場次:列夫席茲 巴赫鋼琴馬拉松
Konstantin Lifschitz - Bach Marathon
2月15日 (三) 19:3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
2月17日 (五) 19:3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
2月18日 (六) 19:30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2月20日 (一) 19:30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2月22日 (三) 19:30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2月24日 (五) 19:30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2月26日 (日) 19:30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2月28日 (二)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3月1日 (三) 19:30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關於列夫席茲:

1976年出生於烏克蘭的哈爾科夫,17歲就以演奏郭德堡變奏曲贏得名聲。

https://www.bloomingarts.com.tw/musicians/piano/Konstantin_Lifschitz.html中央社的2023年1月30日的報導:烏克蘭鋼琴家列夫席茲 得獎只為離開俄羅斯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01300250.aspx

鵬博的臉書貼出列夫席茲可愛的女兒的照片。這次他帶家人同行,台灣人很喜歡。


臉書上得到任育德的回應,覺得很長知識,錄於此:

列夫席茲一直都是很用盡全力敲彈的演奏者。Fazioli 該目前也是兩廳院現有鋼琴中相對穩定,跟調音技師可以在場上場照顧的。史坦威在這上頭可能撐不到半場就會被敲歪了......

這次會跟朋友去聽英國與法國組曲兩場。他的確會哼,沒有幻聽。

真開心得知不是幻聽。那個哼聲很美妙,像女聲,唱出旋律極美,不是顧爾德那種。聽到他哼出旋律,會很想跟著唱。真是美妙時刻。讓這場音樂會的享受值更高了。












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俄烏戰爭與台灣

 聽了八方論壇的一個訪談,張雲洲談俄烏戰爭後的世界局勢。這個頻道由在美國的中國人史東主持,訪問對象是中國學者或台灣統派學者。這位張雲洲,從訪談中透漏的資訊,似是台灣出身、現在在中國工作的理工人。節目公開在YT的內容只有一半,但大致上可以聽出主要論調。

其看法大略如下:

1. 俄烏戰爭至今,烏克蘭的耗損比俄國多太多了,俄國獲得勝利是遲早的事。

2. 中國至今不表態挺俄國,是為了日後可以主持和談。

3. 中國必須成為俄國的後盾,打贏這場仗,否則美國的優勢將繼續維持,對中國不利。

4. 如果俄國輸了,中國要收回台灣會變得很困難。

5. 台灣要統要獨,都不是台灣人可以決定的,也不是台灣政府可以決定,是看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如何而定。美國重新掌控菲律賓,就是意識到台灣可能保不住。

6. 歐洲缺乏投入戰爭的意志,北約完全靠美國。日本和韓國,被美國架上前線,但他們有各自的首要敵人,台海若有戰事他們不一定投入。


以上2至4點,和平日的觀察有相合之處,但是1、5、6我有疑問。

以國力而言,俄國的確比烏克蘭強大得多。中國那邊一開始就認為烏克蘭一定輸,現在仍這樣認為。但是烏克蘭的抵抗意志至今還非常強,西方武器的投入也越來越多,這早就是西方國家和俄國的拼鬥。俄國怎樣才能算是勝利?保有克里米亞和烏東?全面佔領烏克蘭?

歐洲因為在能源上高度依賴俄國,短期內很難加入戰局,但東歐抵抗俄國的意志也不弱。不能輕看歐洲的角色。

至於美國和台灣的關係,確實台灣一直依賴美國的保護,而美國的態度是維持台灣現狀,不統不獨。但是台灣是民主國家,並非美國的一洲,人民的意志仍有強大的作用。不管美國還是中國,全面掌控台灣仍是有難度的。就像烏克蘭,俄國費心控制,文攻武嚇,造成烏國內部分裂,可是以戰爭傷害烏克蘭人民之時,烏國就團結起來了。

日韓有自己利益盤算,但最近的情況看來,和美國的結盟日深,萬一東亞有事,應該會照著美國的策略行動。

美國棄台論,是頗有意思的看法。加強美菲同盟,只是回到美國傳統的東亞布局,如何以此斷定台灣不保?昨天美國副國務卿才又重申台灣海峽自由航行的重要性,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貨船通過這裡,萬一失去這條航道,全世界的經濟都會受影響。美國一定會努力保護這條航道的。

台灣無法派軍隊去烏克蘭,但各種支援一直在努力,也和東歐國家建立更深的聯繫。或許影響力很小,可是站隊是很明確的。


2月20日補:

聽了華視三國演議訪問張延延將軍,談俄烏戰爭。很驚訝聽了一堆空話,而他對雙方戰損的說法,更令人驚訝。他說俄國陣亡大約一萬人,烏克蘭卻是十五萬,沒有說資料來源,只說是公正第三方的數據。這說法實在太中國了。他還說烏克蘭徵兵已經徵到高中生,如果外國志願軍人數不夠多,根本無法贏。可是又說現代戰爭是比軍備、遠程和無人的武器。總之,扯很多,聽得令人難過心驚,很難判斷真偽。

戰損實況可以想見是軍事機密,如何操作戰損狀況的宣傳,也是重要的戰爭政治之一。俄國和烏克蘭的官方公布數字大家都不信。戰爭進行中,很多資訊難以確定。但是仍需要做出判斷。

俄國的軍備和軍人數,贏過烏克蘭很多,這是戰爭一開始大家就知道的條件,所以戰爭一開始就有很多人要烏克蘭趕緊投降,誰也沒料到撐了一年戰爭還在繼續。

剛剛看到聯合報做的俄烏戰爭專輯:https://topic.udn.com/event/newmedia_Russia-Ukraine_war

所提供的數字是:烏克蘭軍人死亡1萬人以上,俄軍2.5萬人以上。我想這樣的數字也僅供參考。其他的戰爭統計數字,更令人驚心難過。烏克蘭整個國家殘破不堪,復原需要的資源估計遠超過該國的生產力。

無端入侵鄰國還振振有辭的俄國,已經成為世界公敵。但是這場戰爭如何結束?仍令人悲觀。對烏克蘭人的苦難,感到同情、無力又憤怒。

中國在旁搓手大喜,不管怎樣中國都贏,俄國往後可能得把中國當老大哥。

而我們面對中國可能如法泡製的侵略戰爭,是否有應戰的決心和準備?

雖然不少人認為中國不會在近日侵台,但在俄烏戰爭之後,誰也說不準。


2月21日補:

離戰爭一周年的日子接近,昨天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到基輔,和澤倫斯基在街上散步。
前一天,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王毅宣稱中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是促和談,美國務卿布林肯則在與王私下會談時,警告中國勿支援俄國武器,且對外宣稱掌握證據中國有意供應俄國致命性武器。
目前看來戰爭還會持續。西方國家紛紛表達和烏克蘭站在一起,而中國和俄國同陣營。

中國宣稱要促和,提出的政治解決方案,很可能就是烏克蘭要放棄克里米亞、烏東宣布獨立的兩小國,甚至烏東其他地區。

但撐這麼久之後,烏克蘭很難接受這樣的條件吧?

祈願戰爭早日落幕,但不能是以這樣的條件。


2月22日補:

21日先是普丁發表長長的國情咨文,大罵美國和北約,宣布退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隨後不久,拜登在華沙發表演說,指責普丁,並說北約空前團結。

美俄領袖的隔空演講對決,話講得很重,都說有信心贏得戰爭。看來戰爭恐怕還會持續很久。

中國試著扮演重要角色,也在昨天提出一份《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對俄烏戰爭只有提到一點點,主張透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

聽了一點政論節目,有人樂觀認為和談已在進程。明居正分析認為中國和美國已經有一些共識或默契,美國負責告知烏克蘭,不可能無限支持戰爭打下去,要設一個停損點,中國則負責和俄國討論,訂出和平條件。
覺得若真的照這樣進行,中國的影響力會擴大。美國和中國真有可能這樣互信合作嗎?

另外一種看法是,中國和俄國會進一步聯手,和西方世界對峙,形成新冷戰,甚至是世界大戰。

關於俄烏戰爭,一直有消息俄國即將再發起一波強大攻擊。
烏克蘭能夠敵擋到什麼程度?

烏克蘭戰場令人悲傷,而全球的人心作戰,是另一個更難處理的戰場。


普丁國情咨文報導

拜登的華沙演說

2月23日補:

昨天公共電視的有話好說,談了昨天的俄美中的舉動:
https://www.youtube.com/live/iXfJK3qYrdQ?feature=share

嚴震生認為,中國想了一年還找不到和談的途徑,這份倡議也沒有新的看法。寄望中國當調停,可能中國無此能力。

今天的新聞是,普丁親自宣布習近平將訪問俄國,中俄的關係將進入新領域,建議更深的夥伴關係。


4月10日補:

台灣有人發起反戰聲明,遭到以往同陣線的社運人士和學者的大反彈。

有朋友問:

難道都沒有人想去問問烏克蘭人民的想法嗎?
烏克蘭人是不是不管你俄羅斯再弄十年老子也要繼續跟你拼,還是說很多人其實已經都想投降了但其實也拿澤倫斯基沒輒?
當然也可能隨著時間態度會不停變化。只是,住民的意志不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嗎?
為什麼都沒有人討論這一題。

我這樣回答:

烏克蘭也是有選舉的。國內政治情況應該有人在觀察。透過選舉民意走向會有某種程度的呈現吧?
宣傳戰也是戰爭的一環,塑造民意非常重要。即使內部有投降派,在目前的狀況下聲音要出來沒那麼容易。烏克蘭本來就有親俄派和反俄派,但在戰爭中,宣傳上必須一致對外。
離境流亡者那麼多,當然大部分人都希望戰爭趕快結束。
烏克蘭政府也一直沒有排斥和談。
國際局勢怎麼推演、在論述上怎麼形成戰爭結束方式、在國內怎樣形成反戰力量,值得觀察。
烏克蘭人民應該也不會只有一種想法。各種聲音都有吧?
這場戰爭讓我們學習很多。我自己是一直在學習怎樣更務實、更細節了解戰爭的意義。也更認識到實現和平的艱難。
我也疑美、反戰,不欣賞澤倫斯基的作風,但當前局勢下,該站哪一邊還是清楚的。因為我更痛恨俄國掀起戰爭,痛恨中國武力威脅台灣。不相信不戰而降可以換取更好的未來。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軍師官兵衛

看了幾集2014年的大河劇軍師官兵衛,就知道為何蔡其達如此推崇這部大河劇。確實在人物的刻畫、議題的處理上,都相當周正,場面也比近年的大河劇更有樣子。以一智略型人物來描寫織豐德的戰國,取材也很吸引人。

看了大約四分之一,對黑田官兵衛的人生觀形成,覺得描寫得很不錯。原本我不知怎麼知道這號人物,看到出現天主教相關情節,查了一下,才知道他是天主教徒。我看到12集,戲還沒有演到他入信,但已經有了不少鋪陳,可以看到他對天主教的好感。可是因為他是豐臣秀吉的軍師,當禁教令出來,他不得不宣布棄教。失勢後也得照當時的習慣出家當和尚,有個很美的法號:如水圓清。看維基資料,他去世時還是用天主教儀式,過後他兒子才又以佛教儀式安葬他。

大河劇處理歷史人物,特別是亂世中的人物,總是會提到一個觀念:這麼做是為了求生存。剛看完鐮倉殿13人,源賴朝和北條家就是為了求生存而不斷殺人。但是黑田官兵衛有比較多對世局的分析,對美好人生的嚮往和努力。

黑田棄教的部分,不知道這齣怎麼處理?慢慢看下去應該看得到。

天主教大名高山右近寧願放棄領地,遠赴菲律賓馬尼拉,到達後不久就死去。可歌可泣的信徒典範。這次查資料有看到高山右近在2016年列為真福品。

軍師官兵衛裡面的信長(江口洋介)和秀吉(竹中直人)形象塑造很有說服力。織田的野性、野心、智略、殘忍、美感,處理得很傑出,不過覺得霸氣還有點不夠。秀吉的人格很立體,既有慾望滿滿的一面,更有遠望全局、禮賢下士的領袖風範,即使在被叫做猴子的時候,也不猥瑣,竹中直人真的很厲害,這角色一不小心就會演得太過,但他掌握得極好。我想有機會演信長和秀吉,演員都會覺得很有挑戰性又很開心吧。

看到目前,覺得劇本很好,對人性的描寫夠深刻。

前四分之一的重要演員,覺得演小寺政職(官兵衛的領主)的片岡鶴太郎表現很傑出。一開始就非常討人厭,一個猶豫不決的當主,自私、膽小、疑心病重,集所有缺點於一身,但一直看下去,那種幼稚自私的形象,開始引人同情。這角色注定是討人厭的,要演到讓人討厭又同情,還真不容易。他的扮相尖嘴猴腮,瞪著深陷的大眼睛,看來有點喜感。


3月6日

看到35集。情節進展很快,為了戲劇進行,有些時序沒有很照史實。照戲劇描寫,黑田官兵衛是在豐臣確定掌握大權之後,才受洗成為基督徒,其實應該是他少年時代四處遊歷時就受洗了。戲的安排,才剛受洗,接著就面臨豐臣禁教。

因為貫穿織豐德三時代,觸及的戰爭及重大事件極多,又要凸顯黑田的重要性,所以有些地方還是顯得有些幼稚誇張。但大體上還是好看,也很有啟發性。

黑田的理想是天下太平,不再有戰爭。他的選擇是支持最有可能掌握大權的人,以戰止戰,最好能不戰屈人之兵。劇中不斷引用孫子兵法。不過他是怎麼獲得原本敵人尊敬的?劇本的寫法不夠清楚,說服力並不很足。希望到他和德川比詭詐時能表現得好一點。

豐臣秀吉的變化,竹中直人演得很好,個性很立體。寺尾聰的德川家康也超厲害。挺欣賞這齣的織豐德三人的描繪方式,和演員的表現。

劇情轉入豐臣和黑田的衝突,決定慢慢看。

3月27日

昨天忍不住把最後五集一口氣看完。

成為如水後的扮相還挺不錯的,反而更呈現岡田准一的俊美。演黑田長政的松坂桃李表現很不錯,但扮相的鬍子令人不喜。竹中直人詮釋秀吉的晚年,感覺演得很辛苦,不斷喊茶茶令人覺得煩,沒有別的方式可以表現嗎?後半段最強的是寺尾聰的德川家康,人前沉靜、不動聲色,人後野心勃勃、未能掌控全局就很焦慮。用半閉的右眼來表現人前做盡姿態,很厲害。

這齣戲的特色,就是臨終場面和生寶寶的場面特多,用到的嬰兒演員好多啊。可能以此表現生死循環、生生不息吧?最後一集當然是黑田如水的臨終,許多的眼淚,然後整齣劇結束在光最後在紫藤開花的庭院思念亡夫。

後半段征伐九州的意氣風發,真好看,而最後在家康面前承認自己落敗,更是精彩。

這齣的主題在亂世求生,強調生命的價值,即使非戰不可也要盡量減少損失,得饒人處且饒人,生命自有其用途。



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懷念楊維中老師

 























今天到淡水國語禮拜堂參加楊維中老師的告別安息禮拜。
到得比較早,有機會問候淑華老師,她指著程序表封面說,這是真樓,正是我們出生後的第一個家,也是她和楊維中老師在淡江中學的家。後來常陵也來了,帶著女朋友。常青比較晚到,所以沒能打到招呼。

禮拜堂很快坐滿。禮拜簡單隆重。國語禮拜堂聖歌隊、淡江高中教職員聖歌隊,唱了慰歌。

蕭聰穎牧師講道,幾次哽咽幾乎說不下去。黃奉銘牧師講故人略歷,也是帶淚。楊維中老師一直在朋友的圍繞中幸福生活著。

故人略歷是陳淑華老師寫的,帶著深深的愛情,讀起來很感動。

到場的人大多是親人、同學、淡江相關人士,還有很多楊維中的學生。大家戴著口罩,我也不知道誰是誰。牧師將在場的人分類,請大家分別站起來互相認識一下,但我不屬於任何分類。

楊維中老師是我父親的好朋友,像親人一樣的朋友。父親第一次到淡江任教時,楊維中正在準備重考大學,因為陳泗治校長的疼愛,他住在學校暫時空下的教師宿舍,不時在校內走動,和父親很親。後來父親回嘉義,他當兵正好在嘉義,常到我們家吃飯聊天。他畫了一幅嘉義公園,還有一幅嘉義西門教會,現在都還在我們家。父親第二次到淡江中學任教,我已上大學,那時他和楊維中成為同事,和他們一家人幾乎天天在一起。我記得有次放假我去淡水看爸爸,楊維中老師夜裡喝了酒,逛到我們家,開始在剛粉刷好的客廳牆上塗鴉。那面牆是很特別的鮮綠色,也是他選的。那時候我們也和淑華老師熟起來,還有那兩位自由自在發展藝術興趣的小朋友。

楊維中老師的生涯重心就是淡江中學,他和父親常講的淡江中學故事,主角是陳泗治校長、陳敬輝老師,還有許多淡江中學出身的奇人、他們所認識的老師、同學等等。楊維中老師是淡江的傳奇,陳泗治校長疼愛他,陳敬輝老師教導他,讓他盡情發揮才華,同學們也一直支持他。

參加告別禮拜,才知道他離開淡江中學後,以淡水國語禮拜堂的舊教堂為畫室,分享給其他畫畫的人一起使用,收了一些學生,在那裏繼續當班長(淡江中學同屆的同學們感情很要好,常在他那裏聚首)、交新朋友。

蕭牧師說他不常做禮拜,卻常介紹人到國語禮拜堂去參加聚會,而且對教會的事情總是擺在第一位。國語禮拜堂的各種特別禮拜的程序單,都是他設計的。國語禮拜堂30年前遷到現址(一棟大樓的樓頂),也是由他設計。

他除了畫自己愛畫的,在淡江中學時等於是整個學校的美學總監,舉凡各種需要設計的,例如每年聖誕節的布置設計,或是新栽一棵樹,陳泗治校長都要問他。橄欖球隊因為是他的好友陳博釧負責,更是義不容辭做。

今天禮拜中沒有提到的,我知道的是,他也為洪範書店出版的書畫了不少封面。

爸爸近年待在嘉義,少有機會和淡江的老朋友們相聚。得知楊維中老師去世的消息,非常非常難過。

我去年兩度到淡水參加活動,原本有想去探訪楊維中老師,但終究因為行程匆忙等因素,沒有達成。沒想到再也無機會和他講到話。

今天才知道他近年健康狀況相當不好,又因為疫情的緣故,畫室人來人往的情景不再,他心情也很低落。

黃奉銘牧師說,他和楊維中搭上同一列叫做淡江的列車,但是楊維中早一點下車,可能到天堂繼續當班長,照顧已經到那裏的人,也為後來者預備地方。

願淑華老師、常陵、常青,得到安慰,平平安安繼續前進。




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

在煙硝的世界裡寫作

熱鬧的台北國際書展,唯一趕上的一場相關活動:波蘭作家沙伯爾夫斯基和報導者們的對談──在煙硝的世界裡寫作。
一開場是網路媒體「報導者」的李雪莉分享採訪經驗和對台灣社會缺乏事實為基礎的共識的憂心,簡短卻資訊豐富的演講,很有意思。
接著是年輕的報導者陳映妤的分享,她沒有經歷過台灣的威權時代,但走訪各國爭議最前線對受苦的人很有同理心,幾段故事很動人。
沙伯爾夫斯基從自己宛如電影「再見列寧」的生涯講起,真的很會講故事。他提到童年時期商店貨架常常是空的,買不到肉類和蔬菜,只能買到醋,而原本橘子是古巴的卡斯楚每年送給波蘭共產黨少年的禮物,稀有而珍貴,可是他12歲時卻突然一切都變了,商店裡貨品充足,連橘子都可以每天去買來吃。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在偏村小學任教的母親卻失業了,因此而陷入憂鬱,幾年都找步到工作。
沙伯爾夫斯基在台灣出版了兩本獨裁者的廚師為主角的書,有聽眾問他怎麼會想到這個題材,他說因為自己曾經是廚師,又因為他認為獨裁者無法對醫師和廚師說謊。
我之前有買《跳舞的熊》,倒是還沒讀過兩本廚師書。
紀實報導是很吸引人的文類,未來重要的歷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