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面對中國教育殖民攻勢

李老師(大學老師):
雖有主觀意志,但終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受盡環境脈絡影響的產物。一般而言,留學生對其留學國會是友善的,這裡面有身體浸潤多年導致的生命熟悉感,也有文化奶水的持續灌注需要,更有現實利害、人際網絡的不得不然。
台灣人赴中國留學,其結局恐怕也難脫此準規律。
台灣彰化人張克輝(本名「張有義」,1928- ),有錢人家子弟,日治時代在台灣讀了彰化商業學校、台灣師範學院(今台師大)後,20歲(1948)到廈門大學讀書,成了共產黨員,一去不復還(無法還)。今年在台出版文集《海峽心.兩岸情》,〈自序〉中這樣回顧自己的歷史性抉擇:「曾經的革命理想、軍旅生涯,還有大半生的政務工作,有多少是個人追求,又有多少是命運的安排?」透露出不見得是人駕馭潮流,而是潮流驅使人的無奈。
國家認同夾雜著感性與理性,而一個人的感性和理性是隨環境而變化的,所以認同⋯⋯也是會變的。那條區分彼此的線,在日本與台灣之間,比中國與台灣之間,更清楚可聽、見。跨越中國與台灣的界線,相對容易些。
李勘或許只是比別人更跨越,更早清楚地、大聲地說出:「我是中國人!台灣太小了。」而已。

劉青年:
誰都有資格說:「我是中國人!」,或乾脆嗆說:「I'm cosmopolitan.」這是人自己的抉擇,無妨。但,所謂「台灣太小了!」或「台灣不是國家」這種自以為是、貶抑他人的想法,只是突顯出自己的無知及有限而已,絕不是什麼真的跨越、超越。(是沒見過世面的囈語吧!)

洪老師(高中老師):
這則新聞讓我注意的點在於,以往的台灣人,想擠進北大、清華等名校,必須參加港澳直考,特別準備跟台灣不同的中國教材應考。李勘代表的是台灣第一批直接憑學測成績免試申請中國一流大學的學生,對台灣的下一代大開方便門,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教育殖民,一個剛滿18歲的孩子,在這個環境學習的不僅是學科,更多是看不見的內化價值觀,在一片全球化氣息的大環境,你會讓你的孩子追求的是更多的人脈可能?更好的未來想像?還是透過社會學習來奠定日後的人生價值觀?清楚他對自己腳下這片土地的感情?這不單是台大與北大的比較,更多的問題潛藏在表面之下。
我贊同出國學習對自我成長幫助很大,人也需要有距離,才會看的更清楚。一個人18歲出國留學、或是28歲留學,對他往後生命的影響,必然大不同。但是大環境一旦形成,則趨勢無法擋。台灣被各種形式殖民的文化特色,也是提醒我們自己要認清自我定位為何?18歲的孩子,是否要到大陸讀書,周遭的大人影響力很大。這則新聞讓我思考的是一窩風的趨勢之下,自我價值的取捨。

朱中年(留美):
這則新聞其實提供台灣的教育界﹐甚至整體社會很大的警惕。中國高等教育一直採取單一課程標準和人才高篩選政策﹐特別是國家導向注重基礎理科﹐形成今天中國發展國力的根基。中國所教育出來的數理科學生﹐整體已經比美國教育系統教育出來的人才優秀。美國在這個世紀開始有落在中國之後的跡象﹐這是最直接的原因。
台灣也經過單一課程和高篩選政策的國家發展階段﹐有其弊病。但講求課程多元和放鬆變成民粹教育之後﹐教育品質的問題可能更嚴重。
中國的頂尖大學吸收台灣學生﹐只選好的。這跟美國當初吸收台灣留學生類似。但⋯⋯非常不一樣的地方是當初美國吸收台灣學生﹐是爭取比美國當地更好的台灣學生去﹐所以大部份的台灣留學生畢業後能在當地找到工作落籍。而中國選台灣學生﹐標準定在比其高考分數略差。所以同校的中國學生﹐學習能力整體上還是比台灣學生好。這些台灣留學生在中國﹐跟當初東南亞到台灣讀書的僑生﹐是類似的情況。畢業後如果要競爭在中國工作﹐最有可能的是揀同校中國學生選完剩下不要的。這樣看來﹐大部份留中國的台灣生﹐最後還是會鼻子摸著回到台灣做中國教育的走狗代言人。
仗著中國的文憑吃台灣米。
所以說﹐台灣最終的因應措施﹐還是在於如何維持自身教育品質的競爭力。這樣才能鼓吹設置承認境外學歷和職業認證的關卡。


劉青年:
我是覺得一國教育的好壞,很難從單一面象來評斷,包括是否採「單一課程標準和人才高篩選」,雖然我不清楚中國目前數理科學生的程度在國際上如何,不過,中國的基礎科學發展、技術發展,似乎並不見得是世界頂尖,不要說與歐美比較,連日本及印度都還可以多多少少向中國誇口,不是嗎
而所謂美國在這個世紀開始有落在中國之後的跡象,老實說,我看不太出來,不管從學校排名,留學意願,資源吸納,產學合作,技術創新,研究成果等等方面來看,中國的大學,絕大多數仍然是三流的,其中最好的像北大等少數幾校,也還難在亞⋯⋯洲地區領頭,像香港、新加坡的大學,都還不見得落後於北大,更別說日本的東大、慶應、一橋,所以,說中國已經在超越美國,實在有點太過了。
台灣的高等教育,問題可能是出在資源分配,及政策管制,讓學校財源受限,讓公立學校被侷限,私立學校則窮困不堪,比較國內外的大學財源、組織,就可窺見一二。

【補充】

一位回國不久的年輕老師也轉貼這個報導,並表示:

「外國名校喜歡到中國去開分校,喜歡和中國學校合作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一點都沒錯。中國的學生也比較用功,這也一點沒錯。
我去年剛回台灣時去找一位重量級老師,老師說,你現在啊,可以往美國學術界發展,也可以往中國發展,到中國去教書,現在中國在積極重點發展我們這行的研究,有很多機會,而且你的聽眾會是整個中文世界。
我非常有禮貌,又略帶羞澀地笑了笑,有點瀟灑和自信地回答恩師說,『我比較想在台灣栽培台灣自己的學生。』
我希望台灣學生不要受李敖兒子的語言和心態影響太大。台灣學生應該把自己放在台灣vs世界史的角度,多去探索瞭解這整個世界的文明、歷史和政治經濟板塊,好好地定位自己、朝自己喜歡的方向努力和優雅地作自己。老想著和中國競爭,中國現在多厲害,反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在世界中的格局。 」

相當喜歡這位年輕老師的態度和看法。
台灣是世界的台灣,不要自限在兩岸視野。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搭高鐵看台灣

高鐵隨手拍 苗栗
可能是苗栗縣境。進入隧道前搶拍藍天白雲綠田。

高鐵隨手拍 大安溪 火炎山
大安溪和鐵砧山(前誤以為是火炎山)。高鐵沿線最吸引人的地標。

高鐵隨手拍 烏日站附近
烏日站附近,大台中都會區。殘留的稻田和老房子,可能不久就會被大樓取代。

高鐵隨手拍 彰化平原
彰化平原。從彰化平原上看高鐵像小白龍依山飛騰,從高鐵看彰化平原則是疏朗有致的農村聚落。

高鐵隨手拍 濁水溪南岸瓜田
濁水溪南岸的瓜田。近年多用遮陽篷,放眼一片塑膠綠。

高鐵隨手拍 越過82快速路
高鐵越過很多道路,這次拍到台82線快速路。

高鐵隨手拍 將軍溪或八掌溪?
開滿甜根子草花的溪床。不確定是八掌溪還是將軍溪。


高鐵隨手拍 官田附近菱田
水塘和菱角田。可能是官田、六甲一帶。


同場加映 以往的高鐵隨手拍:

高鐵隨手拍:大安溪和火炎山
水田、大安溪和鐵砧山。

高鐵隨手拍 濁水溪
濁水溪。

高鐵隨手拍:冬田
嘉南平原冬天的田。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是舊亦是新的關仔嶺

關仔嶺老街
關仔嶺大旅社至今仍保存日本式的門面。

關仔嶺老街
關仔嶺老街還有一些老房子。

關仔嶺老街
從溫泉區老街有沿溪步道可到溫泉出水口。

關仔嶺位於台南縣白河鎮郊,風光明媚的 淺山地帶。兩三百年前,漢人就在這充滿靈性的山間建了寺廟,碧雲寺及大仙寺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古風之美。喜歡溫泉的日本人,則建設了熱鬧的溫泉街。日本人走 後,溫泉文化並未跟著走。百多年來,休閒旅遊方式在改變,這裡受歡迎的程度似乎並未改變。

近年關仔嶺新蓋了渡假山莊、溫泉會館, 設備新穎舒適。但若來此只關在旅館中,就太可惜了!至少該去到嶺頂公園、紅葉公園走走,沿著溪流散步,聽聽流水,享受大自然之美;或逛逛特產行,看有趣的東西。

大仙寺附近特產店

大仙寺附近特產店

這家特產行在大仙寺旁的商店街內,賣各式山產藥材,非常有趣。大仙寺的尼師很愛來這裡聊天、買東西。老闆是岩前教會會友。

從小到大,沒有一處觀光勝地的店鋪像關仔嶺這麼吸引我!附近所產的香菇、筍乾、龍眼乾、木耳等品質很好,更有意思的是許多聽都沒聽過的食材(或藥材), 名稱很有趣:「羊奶頭」、「牛奶蒲」、「鹽酸草」、「耳甕藤」......,都是採自山間的植物。很喜歡大仙寺對面的那些攤子,其中有一間「新薪堂」是岩前教會的 會友開的,每次看到那些一籃籃、一包包、各種顏色形狀的藥材,都會流連忘返。晶瑩泛紅的現剝龍眼乾,和市場上買的黑色果乾完全不同。

在「水火同源」附近也有不少山產店。小時候在這裡看到覺得最好玩的是「金狗毛」──台灣金毛狗蕨的塊莖,一般認為可以用來止血、治外傷,商家會在一塊「金狗毛」上面安上兩個黑眼睛,看起來就像 一頭小狗,非常可愛。每次都很想要得到一隻小金狗,但父母從來沒買過。近年已少見金毛狗蕨,因為一塊就代表一棵已生長數年的蕨,附近已被採得差不多了。在 醫藥這麼發達的時代,似乎也不需要再用這金狗毛,還是讓金毛狗蕨繼續在山間生長比較好。

金毛狗蕨
三四年前還看到特產行賣「金狗毛」。

除了從未見過的山區植物外,小時候到關仔嶺還常看到籠子裡的野生動物,是被當成山產料理的食材展示的。在這裡看見過:白鼻心(果子貍)、鯪鯉(穿山甲)、鵪鶉、斑鳩、雉雞,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生物。籠內的野生動物常有悲傷的眼神,讓人看得很不忍。在動物保育法施行後,已少見這類籠子,走在溫泉街不再有那麼多驚奇和心痛。

溫泉區的旅遊,當然泡湯最重要。921大地震後,一度聽說泉脈斷絕,後來又找到了溫泉源頭。靠近溫泉出口的是幾家老旅館,還有警光山莊,泉質最好。山上蓋得很漂亮的會館,泥泉較稀薄。

關仔嶺景大山莊

景大山莊是讓人印象很好的舒適會館。


關仔嶺景大山莊的天然氣火炬

景大的天然氣火炬裝飾。小時候在明清別墅人家的前庭草地第一次看到這種火炬,覺得很好玩。天然氣和溫泉一起冒出的「水火同源」是關嶺勝景之一。

最近去,看見老旅館區整修得頗好,營造出舊街風情,地上用大理石刻出日治時期的溫泉勝地風光圖,蓋了個有日本味道的木橋。此外,嶺頂公園還特地以吳晉淮的歌曲〈關仔嶺之戀〉為主題,做了一些新設計。這些用心,讓關仔嶺不至於顯得過於惡俗。

關仔嶺 嶺頂公園 吳晉淮

嶺頂公園的吳晉淮雕像,地上是「關仔嶺之戀」的歌譜,走一圈正好可以唱完一次。


在關仔嶺,可沉浸在懷舊氣息中,也適合當前最風行的優雅慢活減壓渡假。對我而言,百遊不厭,是舊亦是新。

(關仔嶺最近很多地方寫成「關子嶺」,可是我小時候是用「關仔嶺」。)

 

*本文首見於《台灣教會公報》3054期(2010.9.12)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冬夏樹影

南神樹影

夏天的時候,整面牆被芒果樹的影子佔據了。電線和較遠的柚子樹也投影於此。

冬晴樹影

另外一處我很喜歡的樹影表演場。冬天的時候,芒果樹的枝子映在淡黃色的牆上,好像剪影畫。

南神樹影

夏天,影子表演移到左邊的洗石子灰牆上,整棵樹影投在上面。

南神樹影

這張可以更清楚看見整棵樹影的模樣。

冬天的樹影還是比較精彩。下面還有幾張冬天的樹影:


南神樹影 大葉合歡


南神樹影


雞蛋花樹影

對影子著迷,始終沒弄懂為何如此。或許是因為自己向來不切實際,所以特別喜歡虛幻多變的影子、映像。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一年容易又秋天

IMG_1837
(八月下旬,大安溪的芒花,提醒入秋。)

七月底正忙時,渴望八月開始可以密集寫部落格,但八月像夢一般迅速消逝了,部落格寫作並未像當初所想的那麼勤。

每天掛網的時間很多,都黏在facebook。很多資訊進來,隨手轉貼出去,然後所有的想法、感受,在一天之後就找不到了。這是為什麼覺得該回來寫部落格。幾年前寫下來的文章,有些仍會被挖出來參考。自己回顧寫過的東西,也挺高興的。部落格畢竟可以比較有累積。

可是,越來越無法像剛開始寫部落格時的灑脫,順手寫去。心裡的負擔無形中已經形成,不知道是否還能坦白熱烈談論自己的想法。

近來的生活是充實的。若照2007年以前的習慣,大概可以寫上十多篇的遊記。慢慢來補吧。

九月是個開始的好時機。重新建立生活的規律,把樹窠再擺到日常生活中來。盼書寫、分享,給自己和讀者(不知道還有沒有?)都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