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奔流:林瑞明教授訪問紀錄》

【為「真」見證】

博士論文完成後,有意為指導教授林瑞明教授做口述歷史,得到許雪姬教授和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工作室支持,由許雪姬教授主持,成立了這項計畫 。經過多年斷斷續續參與訪談、整理,終於看到這份口述歷史完成出書。身為參與者之一,感到非常高興。

第一次訪談是在2009年11月11日,在老師堆滿書籍的研究室中,老師親自泡了茶請我喝,開始從在普濟殿附近巷中的童年生活講起,纏足的祖母十分疼愛他、帶他到水仙宮附近吃點心;在父親工作所配置的日式宿舍中、聽著唱機流瀉的輕快日本音樂;去戲院「撿戲尾」,接愛看歌仔戲的媽媽回家;父親從小學時代就鼓勵他寫作投稿 ......許多精采的場景一幕幕道來,聽得都忘了時間。偶爾暫停喝茶,靜靜的研究室裡,闖進兩隻麻雀,在書架上跳著,好像也想聽故事。 

林瑞明教授在臺灣文學史上的先驅研究地位廣為人知,他在臺灣研究受壓抑的年代,堅定執著為前輩文人發聲,讓臺灣文學得以進入學院、越來越受到重視。老師在訪談中談到當年做賴和研究的辛苦,以及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臺灣文學產生興趣,教出幾位能夠繼承衣鉢的學生,是他很大的欣慰。但是他最珍視的,是「詩人」的身份。從中學時代開始寫詩,以「林梵」為筆名,出版過幾本詩集,一度因為全心研究臺灣文學史而中斷,但從來沒有失去過詩心。2008年生病後,更加潛心寫詩,陸續出版《青春山河》、《海與南方》等詩集,最新的《日光與黑潮》在今年出版。談起詩來,老師就興致高昂。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後,他也發展出網路文學「臺灣俳句」,短短三行抒發所見所思,很有意思。 

身為歷史研究者,同時也是歷史見證者,林瑞明教授的口述歷史成為厚厚一大冊,提供許多線索,讓有興趣的人得以進一步探求1960年代至今的文壇和史學界面貌。老師透過研究、透過文學體會,一直在追尋「臺灣父親」的形象意義,從不解他們那輩的苦悶,到深刻理解並為之發聲,是訪談中最感動的收穫。老師的研究是在回答「什麼是臺灣人」,遍歷世界文學、哲學的啓發,經過大中國文化的熏陶,終究在從楊逵、吳濁流、鍾肇政、葉石濤......等人的文學世界中,找到切不斷的根,真正的愛與認同。 在訪談過程中印象最深的,還是老師的「真」,百無禁忌的言談,舊情綿綿的思念,疾惡如仇的義憤。這些或許在文字化了的口述歷史紀錄中未能準確呈現,卻是我很期望人們認識的老師。 

許雪姬教授及中研院臺史所口述歷史工作室的吳美慧女士、林建廷先生,為這個口述歷史計畫付出了超多的心力。許雪姬教授在百忙中仍多次安排南下訪問、留意許多我未曾注意到的細節,提出許多有意思的新問題,讓口述歷史的內容加倍豐富;為了更深入了解林瑞明教授擔任台灣文學館館長期間的情況,還特別安排採訪了賴香吟女士、蔡玉玲女士, 邀陳彥琳撰文介紹林老師在網路上的俳句創作等等。從初整到定稿,許教授更是不辭辛勞一次又一次親自校閱稿件,花了許多心血。吳美慧女士多次前來臺南訪問、做文字整理、多方蒐集資料,幫忙整理了老師巨量的照片、文件、一一寫上說明、挑選搭配內文的圖像;林建廷先生為本書做了詳盡的註釋、並做增補、潤稿、統整、校對,十分辛苦。這本書能夠誕生,全賴許教授一肩挑起、不斷化解困難。感謝她的包容、忍耐與承擔。 

在早期訪談、紀錄整理的工作上,要特別感謝高淑媛教授、葉瓊霞老師的支援,還有曾任林老師助理的陳薇君小姐,她熟悉老師的口音,在初整時幫了很大的忙。也感謝老師的高足們對此計畫的關心。本書出版,終於心中一塊石頭落下。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

什麼是「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可能近年台灣人已經耳熟能詳,且抱著高度期望。可是到底什麼是「轉型正義」? 簡單來說, 轉型正義是指原本獨裁專制的國家走向民主化之後,針對獨裁政治的傷害進行了解、清理、修復、彌補。實際的工作包括:透過歷史整理認清過去政府不正義、違反人權、迫害人民等等事實,對受害者予以補償,追究加害者的責任。 換句話說,轉型正義有三個層面要處理:面對歷史(找出真相)、面對受害者(設法彌補傷害)、面對加害者(在法律上或道德上追訴) 。

轉型正義必須透過民主政府在體制內推動,在司法體系、教育體系等部門的協力下,才能有具體成果。轉型正義的落實,有助於民主政治的穩固,人權意識的深化紮根,化解社會的對立仇恨。 不少國家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或類似機構來推動轉型正義, 但是台灣雖然民主化已近30年,經歷了政黨輪替,卻一直等不到施政者真正關心轉型正義的工作。

2000年民進黨取得中央執政權之後,民間普遍相信一定會有一些清理威權遺緒、重審政治重大疑案的舉措,但成果並不理想。例如2007年重啟林義雄家血案(1980年)調查,沒有朝向民間普遍推測的情治人員涉案方向查辦,最後不了了之;同樣被認為政治謀殺疑案的陳文成命案(1981年),在陳水扁總統任內從未下令清查當時的機密檔案或交辦調查。

轉型正義在台灣,目前主要就是受害者補償的部份做最多,但釐清真相的工作政府不是很熱心;追究加害者責任,更是除了偶爾喊喊口號之外,幾乎看不到實際的作為。所以幾位學者、人權工作者成立「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希望透過民間力量推動政府重視轉型正義。目前主要工作是:協助發掘真相(做口述歷史、促檔案合理開放)、人權意識教育、相關法案倡議、推動相關研究、推介各國轉型正義成果等等。

加入這個協會之後,逐漸了解轉型正義並非「換政府」就會自然實現,更不是喊爽就夠。除了執政者要有心之外,在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的、細緻的設計,一步一步踏穩。這不是為了復仇式的翻舊賬,而是要透過清理的過程,阻止獨裁者再興,鞏固民主,追求共同的未來。更深深感受到:「真相與和解」的工作,是基督徒的責任,正如被視為典範的南非,屠圖主教就是推動「真相與和解」的核心人物,深刻指出誠實面對錯誤(認罪)的重要性,以及認罪之後的寬恕、和解,才能帶來整個社群和平的未來。

這部《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台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分成三卷:記憶歷史傷痕、清理威權遺緒、面對未竟之業。書腰介紹選了這句:「每一個社會終須總結過去的經驗和創傷,將歷史翻至新的一頁。」第一場新書發表會來了很多人,幾乎沒有政界人士,卻見到很多充滿期盼的年輕臉孔。未曾經歷過威權時代的年輕人希望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事,走過白色恐怖時代的人們渴望正義伸張、沈冤得雪,大家共同期待一個免於恐懼、是非分明的未來。這部書是一個中途站,盼望能引領更多人關心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

 (本文為《臺灣教會公報》「窗口」專欄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