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疫情緊張與政治口水

 昨天死亡11人,累積這波死亡達29人。預料這幾天還會不斷傳出死亡。年紀大、有慢性病者,是高危險群。

517以來,看校訂之後的數據,染疫者每天375-560人,517那天最高,之後維持在450左右。這樣的數字,可能和檢驗量能有關,只能驗出這麼多?

維持第三級防疫。老闆要我們下禮拜開始輪流上班。其實這是增加我們的風險,但目前就是這樣安排。看到朋友有分流辦公的、有居家辦公的。分流的有的也很荒謬,把人趕去其他辦公室,但實驗還是在原來的地方,變成每天要來去,反而可能和更多人接觸!

政治口水方面很多,沒有時間細細了解。藍營指責防疫不力、要陳時中下台,要蔡英文償命。柯P趁機大打疫苗採購不力,然後原本就很多人在推中國疫苗,包括地方政府首長,都繼續玩。

我的防疫新作為:

買一個紫外線殺菌箱。
買20個 FFP2口罩。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居家上班第一天

 昨天深夜11點多,接到所內人事主管詩倫的電話,問說是否有收到信,我說沒有,她說總之明天不要到院,在家上班。

「「轉知:奉院長指示,人文館七、八樓台史所全所同仁5/17一律居家上班,其它同棟各所同仁,鼓勵盡可能居家辦公,減少通勤、接觸病毒之機會。 」
本所同仁請先於17日(星期一)居家上班,方才資訊室同仁已協助通知同仁如何使用院方和所方的VPN的連線,如同仁可以利用請儘量利用連線辦公或手邊資料進行。
檢送居家辦公工作規範,請同仁依相關規範,並確實填寫工時紀錄。」

然後我花了不少時間想要建立VPN,但還是沒弄好。

我其實比較想去上班,辦公室有冷氣,各種設施完善。但是看目前疫情進展,待在家裡還是比較安全的。

不久看到詩倫轉來的訊息,許所長還是希望我們輪流上班,正在重新安排助理室的位置。看到有點心情不好。

中午友月打電話來,她說得知台史所有人511和確診者吃飯,她需要知道是否和我有接觸。我說我連這消息都不知道,所裡沒有通知。雖然我看到通知,知道一定是台史所有人有甚麼事,可能採檢中,才會這樣規定。她要我問清楚告訴她。我說我記得511之後我們並沒有碰面,但她還是很堅持。

心裡有些慌亂。但又看到一些資訊,如果被匡列是接觸者,衛生局會通知。
可是我連要不要上班的信件都沒接到,這類通知會找得到我嗎?

覺得武漢肺炎靠得好近。嚇。


台灣進入Covid-19社區感染

四月下旬,爆出華航好幾位機師染疫,接著是諾富特飯店的感染事件,感覺情況不妙。五月11日開始出現感染源待釐清的6例本土感染案例,之後發展得很快,5月12日16例、5月13日13例、5月14日29例、5月15日180例、5月16日206例。

13日的時候最嚇人,當天下午另外有一事件,興達電廠聯外電網出現問題,全台分區大停電,到晚上八點才恢復供電,後來查出說是人為疏失。總統、行政院長和經濟部長都出來道歉。這種時候出這樣的事情,真是雪上加霜。高溫、缺水、停電、疫情,讓人們陷入瀕臨恐慌的狀態。

原本以為13日就會宣布進入第三級防疫,但直到15日,台北、新北才宣布提升防疫等級。關閉公共場所、八大行業,禁止室內五人、室外十人以上的聚會。上班上課照舊,但大學紛紛改成線上上課,中小學似乎還來不及因應。中研院台史所目前還是通知要上班。

禮拜六晚上,PCT總會通知各教會,明日起停止實體聚會。

我的升級防疫是:盡量不外出,在14日採買大約可以生活一個禮拜以上的生鮮食品,口罩戴好戴滿。

心裡覺得懊悔的是,沒有及早讓父母去打疫苗。但是消息出來到能夠登記去打,時間有點短,我又不夠積極處理。現在所有疫苗登記都滿了,得等下一批疫苗來才有可能。



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百年圳流」參加記

 5月8日是嘉南大圳的設計者八田與一的忌日,近年這一天都會在烏山頭水庫舉辦的紀念活動。去年是嘉南大圳工程開工百年,相關活動因為疫情關係而延到今年。當天在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搭起主舞台,邀請NTSO台灣青年交響樂團、紙風車劇團演出。紀念儀式重點在台日合作,和日本金澤縣連線,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台灣日本關係協會邱義仁會長都出席了。除了紀念儀式之外,台南市文資處邀請「有時甘杯」黃小蒨策畫一個快閃博覽會,只有四個小時,卻號召了54個攤位的嘉南物產展示會、9個裝置藝術作品、3個藝術工作坊、3個風土餐桌、2個講座。我受邀擔任其中一個講座,閒聊「嘉南平原的生活流轉」。

去過烏山頭多次,這是第二次到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因為要準備演講,天氣又非常熱,沒有走去大壩和銅像,感覺不像來過烏山頭,但紀念園區也很有意思,修復了好幾棟宿舍,包括八田與一曾經住過的官舍,園區中還有一個倒影漂亮的大池塘。

嘉南平原物產展示會

在豔日下搭起白布棚,在主舞台外面及宿舍區,「嘉南平原物產展示會」54個攤子,是透過「有時甘杯」的連結而聚集的,有小農的各種產品,以及茶、咖啡、小食、手作工藝、陶藝、布藝、花藝......琳瑯滿目。每個小攤都很有故事,時間太短,認識不完。

尚未到官定開場時間,就衝去Holi咖啡來了杯「芭田與一」特調,是加了芭樂的冰咖啡,清爽可口。驚喜發現雲林大埤的「三秀園」也來擺攤,宣傳這座歡迎人們參訪的私家林園,也推廣一些附近鄉鎮的特色產品。到「單子葉」轉轉,這個小餐館不但要負責一場「風土餐桌」,還擺攤賣好喝的鳳梨冰茶、自製的漢堡,品項不少,感覺會很忙碌。其他的攤子來不及一一細看,印象中有一家人出動的芭樂專賣店、自製澳洲茶樹精油的農場、賣粿、賣米的等等。「揣茶」供應工作人員一人一罐茶,快曬昏時喝了覺得馬上活過來。中午則吃了「磨磨茶」供應的金瓜米粉和麻油薑肉片,好好吃呀!

下午演講完逛宿舍區的攤子,有金工、樹皮染、手製衣服、手工糖果、香包等等,還有新化礁坑的錫蘭橄欖專業戶,醃漬橄欖真好吃,橄欖醋飲品好喝。

裝置藝術

入口處有雲燈和風鈴,水池邊看見一個水滴意象的作品。另外一個作品在樹下,用各種藍色布縫成小枕頭,堆成河流的樣子,非常吸引人。還看到大白的花藝設計,竹子、蓮蓬、荷葉,以在地與水相關的日常植物為素材,還以草團和榕鬚來表現雲和雨,展示川流不息、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另外一個作品,作者是官田當地人,以白米表現河流,還有多種在地植物,並以紙製菱角鳥(水雉)和植物來裝飾餐飲區的桌篷。另外還有陶燒作品,來不及細看。

風土餐桌

風土餐桌有三種:「魚米之香」的風土套餐(單子葉、左鎮公舘社區發展協會、裸花合作)、「八甜與一」的甜點和咖啡(名店「我們Ours」主持)、「立夏風土川茶席」(有時甘杯力邀三位茶師主持)。去到現場才知道這些都是平行進行的,只能參加其中一個。三個都好想參加啊!我還是硬參加了三分之一的茶席,然後才去參加「魚米之香」。

「魚米之香」在設計菜單時,我有貢獻一些意見,建議可以從嘉南平原不同年代的生活風貌取材,例如鹿群縱橫、西拉雅族的燒耕採集,漢人開墾後的稻米、甘蔗、日本人引進的飲食等等。食材盡可能使用現地物產。

單子葉的詹珀凰勞闆交出一張令人驚喜的創意菜單。三樣表現西拉雅文化的前菜:肝醬拌菜、百草醬麵包、鹿吃草,將醃漬肉類魚鮮的傳統帶入,加上野菜,而不能使用鹿肉,就用鹿仔菜(構樹)葉子來代替。每樣只有一口,精緻、美味,很特別。接下來是三道表現日本文化的美食:梅凍筍絲哇沙米,以梅子果凍來代替生魚片,搭配細細的筍絲,和一小撮阿里山的山葵醬,滋味巧妙極了,好吃到吞舌頭;另外是鋤燒土雞肉,還有一道虱目魚飯糰搭配昆布茶,加了一片糖漬檸檬,先吃幾口飯糰,再做成湯泡飯。再來是清口的花生豆腐、甜點紫米焦糖布丁、冷泡茶。每道都令人回味不已。

為了布置這餐桌,詹勞闆和「裸花」兩位大男孩花費很多力氣,弄來幾綑結穗的稻子、整棵成熟的紅藜、甘蔗、椰子葉鞘、還有漂亮的桔梗花,把嘉南平原人群活動的歷程濃縮在這小小一個帳棚下。

左鎮公舘社區的鍾凱勳是這次餐桌的主廚,每道菜上來都仔細解說,請他用台語來說,講得相當好,覺得好感動。

嘉南平原的生活流轉

最後講講我所擔任的講座。

講座的地點在八田與一故居。這棟改修的宿舍,展示著八田與一的畫像、照片、外代樹夫人的銅像等,遊客自由穿梭參觀。剛換新的塌塌米,整個空間瀰漫著草香。有個很不錯的後庭院,小池塘畔,九重葛開著白色和粉紅色的花。屋前一棵高大的山黃麻,屋側有棵老芒果樹,

因為空間不大,只有20人能參加講座。我不擅於坐在塌塌米上,要求了椅子。就以這樣懶散的姿態進行了50分鐘的演講。給的題目是「嘉南平原的生活流轉」,可以講的東西很多,我想細節可以自己去查,比較想給個觀看歷史的立基點和視野。於是從南科考古發掘的「台灣第一狗」講起,從大坌坑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西拉雅文化到近代的歷史發展,許多族群在此活躍。也從自然條件看這片土地,如何從鹿場變良田,農業型態經歷哪些轉變,當然要帶到嘉南大圳興築的影響。不過時間很短,帶大家透過番社采風圖一窺18世紀的平原生活樣貌,來不及講到嘉南大圳,時間就到了。

但我想聽眾很容易可以補課的。紀念園區正好有「我家門前有條圳:嘉南大圳開工滿百週年主題展」,相當生動有趣。還有台南市文化局和故事團隊合作的書:《圳流百年》,資料豐富、面向多元。

活動資訊: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4190924411367080738



2021年5月10日 星期一

貞文離去四年

刷臉書,看到好幾位朋友,各用不同的方式懷念貞文。

四年前貞文離開我們,遺憾、傷心,持續很久。
每每遇到美好的事物,都想與她分享、渴望她一起聽、看、吃、喝、玩耍。
遇到自己不滿意自己的時候,也常想到她關心的眼神。
想知道她對我們在看的戲、在看的書,有什麼樣的評論?
想再聽聽她對聖經的洞見,對學生、對會眾的勉勵。
想看到她與朋友交流想法時眼睛發出的光,以及笑容。
這一切已不可能。
但我想跟貞文說,妳所關心的人,都還過得不錯。沒有失去快樂的能力,努力做著各種生命的功課。
我們想念妳,邊想念,邊繼續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