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待降心情

昨天是今年待降第一主日。我沒有上教堂做禮拜,反而跑去看了兩齣電影。但我心裡惦記著待降節這回事。

我寫過一篇:秉燭等待大光。可是現在讀起來覺得沒什麼意思。

渴望耶穌來臨,和渴望終末,似乎是同一回事。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大光,先刺瞎了眼吧。

一直都不大喜歡終末的觀念,萬事萬物都有結局,在上帝面前總清算?

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電影:孤味

 孤味,許承傑導演作品,金穗獎的短片得獎作品擴大而呈長片。故事主線是一位奮鬥成功的女性,在七十大壽當天收到十多年沒聯絡丈夫的死訊,是他的情婦送他去醫院的。可算是女性電影吧?三位女兒和母親,女兒的女兒,還有父親的情婦,構成主要面貌。

電影賣座很好,金馬獎得了最佳女主角獎。故事是日常遭遇,八點檔題材,所以大家喜歡?在台南取景拍攝,有人說就是周氏蝦捲的故事。

但是我並不喜歡這齣。覺得劇本寫得不好,演員表現也有參差。

電影:同學麥娜絲

看了黃信堯的新電影: 「同學麥娜絲」,導演個人風格強烈,演員都很出色,好看。
雖然主要在台中取景,故事背景設定也是台中,但插入了鹽水天主堂的場景,還有開場的道路場景看起來也比較像台南海線。電影的場景都很有趣:鐵路邊沒有牆的住家、牆上寫滿冤情的公寓房子、奇特的塗鴉、紙紮屋工作場、有棵大樹為伴的荒地上的鐵皮屋(這景我好喜歡)、鐵皮屋中的大型紙紮屋、劇中人罐頭的床鋪上有巨大的玩具熊、預售屋廣告屋改成的競選總部、窗簾上都是粉紅心的婚友社二樓相談室......。佩服能夠找到或是建構這樣的場景。
其實笑點都滿中二的,無厘頭。但是這荒謬感十足的對白,卻呈現出令人感到憂傷的真實,困頓中年,卑微無奈,好像有一絲希望之時,卻又遇上橫禍。
納豆演得很動人,覺得好笑,又想跟他一起哭,是全劇最有力量的角色。最認同鄭人碩演的社畜,感同身受,有才能又體諒公司,卻得不到升職機會。劉冠廷演的「閉結」太可憐,和大佛普拉斯的肚才有得比,死得更加冤枉。至於那位懷抱導演夢的阿添(施名帥),很典型的渣男,但卻是最可能脫魯成功者。導演在最後來衝出來加入同學痛揍阿天的行列,真的是太料想不到了。
同學除了這四位,第五位是導演,他常透過旁白,和劇中人對話起來,甚至最後來衝出來演,這點子令人叫絕。還有第六位同學,是電風(鄭人碩)的上司。第七位同學,罐頭的女神麥娜絲。
同學處處在,這是整個世代的故事。以售屋廣告的高級生活想像,和濁水溪公社的歌作結,在幽默與無奈中蘊藏著強大的憤怒。
很好看,我覺得。
再補一個重點,violet提醒的。這部電影的台語很流利好聽,使用場合自然,營造出真正生活味,單是這點就是近來台灣影視作品中最佳代表作!

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遭小偷

26日(禮拜四)住處被闖空門。門窗都沒被破壞,但我打開房門,聞到菸味,大吃一驚。桌上的筆電和iPad不見了。我大叫:遭小偷了!第一反應是打110報警。

兩位警察在半小時內來到,他們在屋內進進出出,不斷重複問:「丟了什麼?」「多出了甚麼?(小偷有無留下什麼」)」「你們這裡住幾個人,關係是什麼」「最後看見電腦是何時?發現不見是何時?」「身分證件給我看」。單是要身分證大概四、五次。然後有位鑑識人員來,又重複幾次。
警察努力去調附近的監視器,可惜並沒有正對我們門口的畫面。
然後還得去派出所正式報案,再被詢問,寫單。
從打電話到報案完成,大概三小時。
也知道找回失物的機會很低。報案是期待警察會注意這一帶的治安狀況,加強巡邏。但似乎警察那邊不覺得有此需要。只有要我們換鎖啊,加裝鐵門啊。
我們比較擔心的是在家時有人闖入。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吃豬排飯及其他

豬排飯篇

文岳來中研院參加學術會議,約吃晚飯。訂了勝政,高高興興吃了有牡蠣和里肌的定食,抹茶冰淇淋。話講不夠,又去蔦屋的露易莎咖啡坐。台中人入城,看見KALDI咖樂迪超開心,採買一番。據說新竹以南還沒有。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阿丹姊去世

曾在台南神學院工作很長一段時間的「阿丹姊」(本名張進女),11月18日歸返天家,享壽91歲。
我爸曾在台南神學院任總務長,他說,院長請假不大會影響學校的運作,但是阿丹姊請假的話,全院立刻陷入愁雲慘霧。大家太依賴她操持廚房,餵飽全校。
她在台南神學院退休後,繼續在教會公報社做清潔工,在公報社工作時和她幾乎天天見面。除了做清潔工作,廢紙等可做資源回收的東西,都讓她拿。嬌小的她騎著一輛小小的摩托車,搬運幾乎把她整個人遮住的厚紙捆、大布袋,一趟又一趟。她整天勞動,勤奮無比。勸她要適當休息,她說她喜歡有事做。
2016年她因車禍受重傷,之後似乎就住在護理之家。
她受傷的消息傳出時,貞文寫了以下的短文:
「阿丹姊可以說是台南神學院的母親之一。
過年前,她騎車出了車禍,腦傷。至今昏迷不醒,在新樓醫院住院。
阿丹姊是停不下來的人,始終勞動著。已經過了八十歲,還是整天騎著小摩托車,去收集紙箱、紙板。並非因為經濟上需要這樣拼命,而是她總覺得不勞動,好像就不存在。
還是少女的時候,她到台南神學院年輕的院長黃彰輝牧師家幫傭,協助來自英國,努力要適應台灣生活的蘇慰爾老師(黃彰輝牧師娘)處理家務。
她聰明伶俐,勤快認真,處理眾多雜務、炊煮、打掃。
漸漸的,她的工作不只局限在黃彰輝牧師家,也擴及整個校園。
很長的一段時間,她負責為整個學校的學生炊煮。全台灣應該有上千位牧師,是阿丹姊所煮的飯「養」胖的。
為了主持這樣一個兩三百人的學生食堂,她天天都在清晨四五點上菜場(兵仔市)採買。學生組成伙食團,設計菜單、定預算,輪流陪她上菜場,她挑菜,學生負責付錢。她買菜很精明,菜販都認識她,不敢欺瞞。
我們通常貪睡,起不來,她卻一早就精神抖擻的。數十年如一日地忙著。
每年畢業典禮,她所煮的筍子海鮮飯湯,永遠使人難忘啊!
對在南神一待就是七、八年的神學生來說,她真的就像母親一樣。
退休之後,阿丹姊還是忙個不停。在公報社幫忙,還努力做回收。她不只喜愛勞動,更喜愛用溫暖的笑容、親切的招呼,來與人和睦。
但是突然間,她的忙碌與活躍都停了下來。出車禍至今,她仍在醫院昏睡著。我們誠摯地祈禱,願上帝憐憫。」
上帝如今息了她的勞苦病痛。懷念這位服事眾人的「馬大姊阿」,她在天國一定有很好的位置。 (轉自臉書) 這則貼文被轉貼很多,迴響不少。

許素芬: 我的記憶是更年輕時期(40年前)的阿丹姐,兵阿市市場裡動作快速俐落;我們起不了床的,也不會臭罵我們,大部分是等不及了,她先去,我們到達時,看到她熟練的身手,(我們還眼花繚亂的)她確已經買的差不多了,有時只剩下搬運與載回學校。後來當牧師娘照顧主日學、夏季學校孩子的吃喝,真的是從阿丹姐的身上學了一些過來的。


周恬弘:
小時候去南神,也都跟著神學生輔導沒大沒小的叫阿丹姐,神研輪到在南神舉辦時,應該就是吃阿丹姐的手路菜。很懷念!


曾正智:

阿丹姐息勞了?真是令人懷念啊!
我1974年進神學院,她就是學院大廚。對學生非常照顧,所有大大小小都叫她「阿丹姐」!我當時極易疲倦,她就恐嚇我要去醫院檢查看看。結果驗出B肝。GPT、GOT都超出很多。
第二天,她就端給我一大碗喇湯(蛤蠣),沒有任何調味,又腥有難喝。但她說蛤蠣湯對肝很好,要我每天都要一大碗,還怕我倒掉,監督著我喝完才能離開。所以後來我就給她一個特別稱呼「Danger」代替丹姐了!
但一直到今天,我的肝應該是被她救回來的!
後來我才知道,有很多學生都受到她的照顧。成為神學生公認,共同的媽媽!
願她給我們的恩惠,成為我們餵養羊群的榜樣!
願她RIP!


陳正然:
大人們誇誇其談,但世界的美好往往是小人物一點一滴「做」出的貢獻!


謝懷安:

比起現在南神神學生,無法在學院生活中三餐共食的享受。我們因為有阿 丹的疼愛,吃著她奉上主之名為我們預備的飯菜,我就感到幸福無比。
當年因為在廚房打工載菜,由負責伙食部材米油鹽醬醋茶的管理,她特別與我熟識,疼惜我,會為我在廚房多留一顆荷包蛋,或給我從菜市場攤販免費點心分享。
最後,一次見到她,是他退休之後,在公報社服務整理一些紙箱,她看見我還叫得出我的名字。
現在,她成了我之後回天家,另一個渴望再相見的人。真是,謝謝她。她是我覺得南神應該為她舉辦(類似教會葬)榮譽葬禮唯一的一人。


鄭世璋:
神學院之所以不是一般私立的大專院校,大抵就是由這種宗教虔誠般的疼愛,一點一滴所塑造而起。這位從未謀面,當得起我祖母的阿丹姐,她之所以讓人懷念,不是因為她所做的事本身,而是她讓人感受到,什麼是上帝的恩典:我們本是不配得到,但卻白白地,無條件地被給予。


謝若蘭:
在南神四年(1987-1991),被阿丹姐養成苦瓜也吃、茄子也吃、蒜泥「肥」肉也吃!
南神的傳統之一,是二年級生(大學部、研究所)都必須擔任伙食部⋯有人要抓好每天的預算經濟實惠最大效益化三菜一湯,並且兼顧營養,輪流兩人一組隨阿丹姐清晨在兵仔市碰面採買。我相信那是南神人難忘的共同記憶。謝謝阿丹姐!
提摩太後書 4:7 - 8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黃以勒:
小時候生活在神學院裡,偶爾會因為跟阿丹姐的孫子一起玩,而跑到她家中,然後就會被請吃東西喝飲料,雖然有時候我也不是很愛那些東西就是。
長大後到了公報社,每每我踏進辦公室時,正好就是她打掃完準備帶著回收物離開的時間,我們之間只剩下匆匆打招呼的時間。但阿丹姐還是會問問我好不好、我爸媽好不好。然後說著那跟我一起長大的孫子,現在在做些什麼。
在我當了爸爸後,就問我的孩子好不好,順便聊聊她的曾孫怎麼樣。在這些短短的閒談中,其實就是把我們家人放到對她來說,一個更大的家族中去關心,那個叫做神學院的大家庭裡。


告別禮拜11月28日在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講道者:劉炳熹牧師。



小聚和六合境

 林瑞明老師紀念研究室開幕典禮後,約幾位朋友去吃小聚。淑容是第一次去。蝦米、安惠,又邀新認識的梁秋虹,她是成大歷史系的新老師,研究性別史和影像史。

小聚人很滿,我們等了好一陣子才有位子。蘊芬說前一晚看金馬獎,所以精神不濟,但還是拼命工作著,好辛苦啊。

庭院中九重葛、使君子、數珠珊瑚花開燦爛,很美。

跟梁秋虹有非常多朋友重疊,原來她是劉介修的太太。不過我也不認識劉介修,只是臉友。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林瑞明老師紀念研究室

 林瑞明老師紀念研究室開幕,11月22日特地前往台南參加「開幕同樂會」。

由國家台灣文學館和成大歷史系合作,謝仕淵老師帶領歷史系學生整理林老師的研究室。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將老師堆滿書籍和各種雜物的研究室,整理出窗明几淨的模樣,留下可以具體表現老師學術成就和各種興趣的書籍。
因為空間限制,這場活動沒有大張旗鼓,但來了好幾位重量級的致詞者:成大校長蘇慧貞、故宮院長吳密察、國家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前副館長陳昌明教授等等,還有老師的幾位好友:認識最久的鄭梓(鄭牧心)教授,一路為台灣文學研究學院化努力的呂興昌教授等等。大家談論所認識的林老師,笑聲和感動的淚水交織。
師母和老師的兩位公子、媳婦和他最愛的孫女,都出席了這場聚會。
吳密察院長說,林老師一生わかまま,任性自得,和他的老師楊雲萍教授一樣,既是史家又是詩人。背後有強大的後援才能夠活得わかまま,要謝謝采卿(師母)和家人們的支持。
另外聽徐建勛學長和幾位老師私下分享,林老師受到歷史系同仁的照顧甚多,他長時間待在研究室,同仁時常關心,他身體不大好而有幾次差點出事,幸好都有人及時相助。
在參觀完研究室之後,奉茶的葉老闆帶領封茶活動,並邀請大家模仿林老師的「台灣俳句」創作短詩,相當有意思。
好像不曾見過老師的研究室如此整潔有序,大家一邊懷念那書堆到無路可走的場面,還有麻雀會飛進來玩耍,一邊也非常感謝歷史系願意提供這樣的空間來紀念老師,花那麼大的力氣來整理,太不容易。

八角塔音樂會、阿媽的女朋友

 11月21-22日這個周末,行程豐滿而有趣。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賴永祥文集1-7冊出版

《賴永祥文集》1-7冊出版分享會
時間:11月20日下午2:00-3:00
地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2F
主辦: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與談學者: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翁佳音老師
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鄭仰恩老師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查忻老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
王昭文老師


《賴永祥文集》五、六、七冊出版。這三冊主要收錄賴教授的台灣史研究著作。
賴永祥教授比曹永和教授更早投入台灣早期歷史研究,但後來他專注於圖書館學,退休後又將興趣主要放在台灣教會史。他的台灣早期歷史研究成就,應該再度被看見並給予評價。
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教會公報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合力進行《賴永祥文集》的出版。今年能完成三冊,加上前兩年出版的四冊(主要內容是《教會史話》),呈現賴長老對台灣歷史研究的貢獻。
11月20日在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二樓,有一場出版談話會。

電影:親愛的房客

 去看了電影「親愛的房客」。

沒有想到故事的發展是圍繞著一場疑似命案展開。很難忍受有人被冤屈的情節,前半段咬著牙關硬撐下去看著,因為聽說會有溫暖結局。
喜歡基隆海港的氛圍和合歡山(?)的高山景觀。
有一兩個景我心裡唱起「港邊甘是男性傷心的所在」。
莫子儀演得真好。兒童演員白潤音也很出色。陳淑芳阿姨就不用說了。還有吳朋奉演警察。
故事是動人的,但不知為何感覺壓抑,即使劇中人流著真實的眼淚,觀者的感動仍有限。
在咬著牙看的前半段,忍不住會盤點觸及的社會議題:有房住但金錢困窘的中年人、繼承房地產的誘惑、非血緣家人社會難接受、同性戀者的被歧視困境、執法者的偏見、用藥文化、久病者的醫療自主權、安樂死、台灣人在中國討生活.....,林林總總,有點多。
主題,覺得是「不被了解的愛」,牽扯到財產就覺得人性本惡,執法者多疑的眼光,包裝成為孩子著想的好意,然後總是有人要受苦。幸好孩子有了解他的愛。
結尾很好。用一首歌把觀眾都壓在椅子上動彈不得,乖乖看完全部字幕演職員表。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動人的美展:不朽的青春

 昨天去北師美術館第一次參觀「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史再發現」展。這是一批難得一見的台灣早期畫家作品,策展單位從各處借來展出,做了研究,有些畫還做了修復。

很難形容在這展場中的感動。離開時買了展覽的畫冊,很想一次又一次看這些畫和雕塑,想像藝術家們的青春,孜孜不倦創作的生命。
這不僅是一個展覽,而是台灣美術史、台灣精神史的重要時刻。
策展團隊非常仔細研究每個作品,寫文章,辦講座,拍攝紀錄片。
有很多資料可以輕易搜尋到。
先簡單記下感動時刻。希望還有機會再去看。一次不夠啊。
然後,我一邊看一邊在心裡和貞文聊天,好希望她一起欣賞這些我們年輕時代就非常喜歡的畫家,也想一起認識那些以前不知道的畫家。她一定會非常快樂。
公視的「藝術很有事」有播出畫展相關紀錄片,好看極了。
追尋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史系列之一
探尋未竟的山水—臺灣美術史系列之二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周末看電影

好不容易忙完今年的重頭戲工作坊,今天可以玩耍。看了電影院的片單,考慮之後,還是想看日本動畫「海邊的異邦人」和英國電影「狄更斯之塊肉餘生記」。 對不起國片鄭有傑的「親愛的房客」,再找時間看囉。
BL動畫「海邊的異邦人」好好看。沖繩海景氛圍美極。一片海景不同時間的光影,月光藍天晚霞等等,九重葛和珊瑚藤花瀑,軟枝黃禪成叢長在路燈下,這些不斷出現卻不重複的景,看一次感動一次,很值。故事簡單合理,感情真摯。滿意。
主角駿,逃離北海道的家,跑到沖繩民宿餐館打工,一邊寫小說。他個性很機車,主動撩了剛成為孤兒的高中生實央,卻又在三年後實央來找他時遲遲不敢擁抱愛。但這種真實不完美的個性,構成故事動人之處。
看了維基解說,漫畫很受歡迎,故事已經到他們一起回北海道共同生活,周邊的人物更複雜。我沒有太大興趣追漫畫,還是先沉浸在動畫美麗的背景中吧。
看電影時,前排兩個看來是中學女生,還有一男生。小女生看到激情場面都好激動,全身扭動咯咯笑。這種片她們還約男生一起看。腐文化無性別?雖然不了解現在年輕人的思路,但看到這樣的場面覺得挺可愛。

塊肉餘生記也還不錯。節奏明快,幾個鏡頭、幾句對話就帶出人物的個性和角色重點。頗成功的改編。 比較特別的是使用多元族群演員,感覺有點像歌舞劇漢彌爾頓,主角是演過貧民百萬富翁,南亞面孔,最後和主角結婚的阿格尼斯是黑膚美女,阿格尼斯的爸爸則是東亞臉孔。
導演前作是「史達林死了沒」,所以我以為這齣也走黑色喜劇路線,是有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地方,但那是狄更斯原本就安好的梗。頗欣賞的一個改編是,關於主角和帶著小狗的朵拉的愛情,朵拉原本在故事中是新婚後不久病逝,電影則讓她突兀出現在追究尤利亞希普的場面上,然後她自己說她並不適合在這裡,要作者(也就是主角)把她刪除掉。為了精簡人物,最後抓到尤利亞弊端的是阿格尼斯,這也符合本片提倡平權的意義。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電影:飲食男女

 文化部和中影合作,在金馬獎頒獎前後,每晚八點可以在Youtube看電影。昨天播映的是李安1994的飲食男女。

這部片子當初放映時我沒有看,後來看過很多評論介紹,但始終沒看電影。

故事講的是名廚朱先生和他的三個女兒,住在大而舊的木造宿舍中,禮拜天他會用心準備許多大菜,給女兒們吃。電影開場就是做菜的場面,展現刀工及各種烹飪技法。都是精緻的功夫菜,讓人看得一直流口水。

餐桌上的交談是困難的。大家都一直打斷別人的話。然後總有人站起來說:我有事情要宣布。一場場的餐桌戲,消息都是震撼驚駭。先是二姊家倩宣布買了房子要搬出去,再來是小妹家寧宣布已經懷孕,要搬去和男友同住(從好友那裏搶來的男友,年輕的陳昭榮,很可愛),然後二姊買房被騙,但打算去阿姆斯特丹任職。大姊家珍是保守的基督徒,在男子中學教書,喜歡上體育教練,她原本很壓抑,編造大學失戀的故事,似乎心如止水,其實暗潮洶湧,終於她改變外表造型,主動突破曖昧,在餐桌上宣布她已經結婚,搭上丈夫的摩托車而去。最震撼的是老爸,原本女兒們以為他會和年齡相當的梁伯母共度晚年,但老爸宣布的是耀和自己女兒差不多年紀的梁錦榮結婚。最後留守這個老家的,是最早想要離開的二姊。

電影的主角是老爸(郎雄)和二姊(吳倩蓮),他們演得真好。大姊楊貴媚也非常精彩,氣場強大。但是老三和男友看起來就覺得有些尷尬。歸亞蕾演講著上海話的梁伯母,張艾嘉演錦榮,都演得很自然精準。

電影有很多有趣的細節,到處嘲諷。街頭的摩托車陣、擁擠的公車、植物園內練功的人們,感覺很親切,留下1990年代的生活風貌。

只是我有疑問,每次做那麼多菜,四個人吃不完,怎麼處理?



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

美國大選拜登宣布勝利

台灣時間 11月8日凌晨過後不久,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宣布已經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當選美國總統。他獲得超過7400萬張普選票,是歷史新高。他的副手哈里斯(賀錦麗),是第一位女性副總統,又有黑人及印度血統。

但是民主黨在眾議院只有微弱多數,參議院似乎也無法得到多數。未來很多政策推動會很辛苦。

民主黨沒有如預料那樣大勝,拜登能贏,應該是建立在很多人非常討厭川普。還有大企業及世界主要國家希望恢復舊秩序,在他們熟悉的結構中運作。

川普還不願認輸,宣布要打法律戰。但分析者認為法律戰翻盤的機會非常低。

共和黨前總統小布希已經發文恭賀拜登。

好人幫聚

 難得的好人幫聚。前天禮拜六開始。幫主開車,接我和BD南下。沿路停了兩個休息站玩耍,比預計晚一個小時才到民雄。
禮拜六重點:吃薑母鴨,訪問七星藥局。收穫:喝到「民雄風」咖啡。至鎧激動想念黃啟瑞,說上次看到我們幾位就是在黃啟瑞臉書,我們到花蓮旅行的那次。晚上住中正大學的致遠樓會館。

禮拜日上午去拜訪三秀園。誤解導航訊息,在溪口陳井寮繞了一圈,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外祖父家族的村,覺得很想去再探探。到昨晚才想起外祖父是大林排路村。但是為何對這溪口陳井寮感覺熟悉?
三秀園很精彩。傅恩弘做了很好的解說,陪我們兩三個鐘頭。

禮拜日的重點是:三秀園、阿君在員林了新家、彰芸牛肉火鍋。又岔去土庫吃了鱔魚花枝羹和當歸鴨麵線。

吃吃玩玩,還有許多有趣的談話。有時間再記。


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焦慮

 要寫鄭評案的論文,覺得應該可以寫出來,但昨晚還是玩耍到深夜而無進度。今天早上應該要好好寫,卻繼續焦慮不安地摸來摸去,還忍不住看美國大選開票情況。

其實美國總統誰選上,對我們並沒有那麼大的關係。但是這幾個月來川普的操作,讓全世界越來越焦慮。臺灣川粉實在太多,加上海外民主派華人挺川,已經到我無法理解的地步。

如果川普真的贏了,我可能會感到沮喪。但若拜登贏了,我也不敢公開表示高興。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地方。你以為和你同群的人,在這個點上分裂。

中午12點,美國總統選舉開票,佛州、德州、賓州,幾個關鍵搖擺州都被川普拿去,真是意外。選舉人的數字上,拜登仍領先,但領先不多。最後結果還要一大段時間吧。

Tony說他們那邊深夜了,他會先去睡。我其實也該回到工作上。但仍然焦慮不堪。

轉貼:臨終知識

 或許你不一定想知道,但是為了你父母不能不知道:

臨終期一般為10-14天
有時候可以短到24小時(南宮博士與您分享)
在這一階段,醫生的工作應該從「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轉向「減輕痛苦」。
臨終病人常處於脫水狀態,吞嚥出現困難,周圍迴圈的血液量銳減,所以病人的皮膚又濕又冷,摸上去涼涼的。
但你不要以為病人是因為冷,需要加蓋被縟以保溫。
相反,即使只給他們的手腳加蓋一點點重量的被縟,絕大多數臨終病人都會覺得太重,覺得無法忍受。
呼吸衰竭使臨終病人喘氣困難,給予氧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他們已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此時給他們供氧無法減輕這種「呼吸饑餓」。
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風扇,給病床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另外,使用嗎啡或其他有類似鴉片製劑的合成麻醉劑是減輕病人喘氣困難和焦慮的最好辦法。
當吞嚥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飲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餵食物和水,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饑餓。
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的狀態造成血液內的酮體積聚,從而產生一種止痛藥的效應,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歡欣感。
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欣快感。
而且,此時給病人餵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扎等後果,使病人無法安靜地走向死亡。
靜脈輸液雖然能解決陷入譫妄狀態病人的脫水問題,但同時帶給病人的是水腫、噁心和疼痛。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甚至是在死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與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
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
一項對100個晚期癌症病人的調查顯示:死前一週,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於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但當進入死前最後6小時,清醒者僅佔8%,42%處於嗜睡狀態,一般人昏迷。
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要等到最後而措手不及。
隨著死亡的臨近,病人的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聲」,使人聽了很不舒服。
但此時用吸引器吸痰常常會失敗,並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應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些,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
瀕死的人在呼吸時還常常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不過病人並不一定有痛苦,此時可用一些止痛劑,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安靜靜地走向死亡。
記住,沒有證據表明緩解疼痛的藥物會促使死亡。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所以,不想讓病人聽到的話即便在最後也不該隨便說出口。
美國老年病學會制定的臨終關懷八要素:
1、減輕病人肉體和精神症狀,減少其痛苦。
2、採取能讓病人表現自己願望的治療手段,維護病人的尊嚴。
3、避免不適當的、有創傷的治療。
4、在病人還能與人交流時,給病人和家屬提供充分的時間相聚。
5、給病人儘可能好的生命品質。
6、將家屬的醫療經濟分擔減少到最小程度。
7、所花醫療費用要告知病人。
8、給死者家庭提供治喪方面的幫助。
或許你不用按【讚】但你一定要傳給你周遭的朋友!
關懷讓你福澤延綿~好很好非常好文化基金會祝福你:-)

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

在秋天醒來

 希望在這陰冷的秋日中,身心都醒過來,振奮認真工作。
一天又一天,懶散度日,真不是辦法。

別人都在進步,都在前進,我在做甚麼?


喪失自信

 禮拜日下午和慧恩見面聊天,原本想看個展覽,所以約松菸附近,但聊到根本沒有時間去逛展。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國家祈禱早餐會

 原定10月30日要舉行的國家祈禱早餐會,籌備會忽然發信給總統,說因為同性婚姻牴觸教義,不方便總統來,請總統府另外派人。總統府就說不去了,也不派人,祝活動成功。

長老教會就發了聲明,退出籌備會。

然後國家祈禱早餐會宣布停辦。

與兩位美女相遇

周末擁擠的市場,一攤賣熟食雞鴨鵝,生意很好。攤主笑吟吟的,忙著介紹產品、剁肉、包裝、算錢。一位買主說:「妳真的七十歲了?皮膚真好,臉上幾乎沒有皺紋。」

「每天都在鍋爐邊,蒸氣美容啊!」頭髮剃得很短,沒有一絲白髮(可能染髮),手腳俐落,做個不停的女人,笑著說。

「我真喜歡在這裡賣東西,每天都很快樂。啊!有人開講真好。」

一位路過的婆婆問:「那是雞湯嗎?」「是鵝油,沒有膽固醇喔。

婆婆並沒有停下來,自顧自又往前走了。

「每次都問,都沒有要買。」攤主仍是笑吟吟的:「啊!每次都這樣。」

她的笑讓市場這一隅感覺氣氛特別好。

下午散步經過一攤很好吃的米粉湯,已經收攤,攤主坐在尚未收起來的桌旁,吃著一碗粥。她總是化妝化得頗濃,身形已經微駝,但臉非常光潔。

我問:「怎麼最近都沒看到妳開?」

「有啊!我都有開。但是年紀大了,就慢慢做,今天直到一點才開張。」

「原來!最近我們想吃都沒吃到,都很晚才開喔?」

「人老了,肺活量不夠,不想做得太拼命。我活得比較樂暢啦!」

這位美女也是笑口常開。她六十多歲。

在她攤子點東西,要等很久,因為她會一直講話,發表對時事的各種看法,或是和老顧客話家常。但是因為東西好吃,大家都會默默等待。

「有緣的人就吃得到。我不想為了趕時間就讓自己累到不行。我活得比較樂暢啦!」她再次提出她的生活哲學。「樂暢」是台語,我的理解是樂觀而任性的態度。

看到她還是有在做米粉湯,不管吃不吃得到,覺得很開心。

一日遇見兩位敬業、勞動不輟的高齡美女,覺得深受啟發,充滿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