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再看「舞動人生」(Billy Eilliot)

 舞動人生數位修復版近日上映了。即使工作滿滿,還是任性地跑去電影院。覺得比以前看的時候更感動,好幾處都忍不住落淚,真想放聲大哭。

一些已經差不多遺忘的細節浮上來。

礦工罷工,自己的家中沒有煤可用,聖誕節必須劈了鋼琴才能燒火取暖,而那鋼琴是主角母親的遺物,一項留著無用的珍寶,終究還是為了這個家庭而犧牲。鋼琴隱喻舊日美好時光,以及早逝母親對孩子的愛。看到那一幕,無法不掉淚。

警察追擊工運領袖(主角的哥哥)那段,之前看只覺得驚險刺激,場面調度好厲害。這次看,比較認真去注意整個罷工事件背景,對警察竟然衝入尋常百姓生活的領域揍人逮人,氣得不得了。煤礦業的急遽衰退、礦工團結罷工的困難,特別令人哀傷。本齣最悲劇性的角色就是爸爸,邊看邊為他的困境感到悲傷。但同時電影也塑造他成偉大的英雄,願意放下偏見,支持孩子朝自己選擇的路前進。親人朋友間粗糙、真實但不知道怎樣優雅表達的愛,是本片最動人的元素。

以前覺得這是勵志故事,天才得到造就機會、脫貧離鄉的老套。這次看覺得並不只是鼓勵孩子抱大志、做自己而已。天才的火焰,是靠親近的人提供柴薪,才能發光發熱。片中不斷穿插舞蹈練習和礦工罷工的場面,跳舞和爭取工作權,都在追求有尊嚴的、能展現自己能力的生活方式。在罷工的那一年,小男孩找到自己一生的志業,但他的家鄉人們即將面臨更深的黑暗、不得不改變的生活形態。電影強調的不是有夢最美向前走到首都,而是讓我們看見為了讓天才的火焰出現,那些劈掉的鋼琴、在地底的勞動、工會力量的瓦解......以及願意放下成見尋求改變的人們。最重要的柴薪,是愛。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教會的圍牆是一張臉

最近妹妹王芳舟牧師去頂洲教會講道,這是一間嘉義中會最南邊、位於台南市學甲區的小教會。她拍了幾張教堂和教堂圍牆的照片,木造的教堂漆成白色,坐落在綠色草地上,前有水泥庭院和樹,周邊磚牆圍繞,模樣樸素。看到這木造小教堂的照片,不禁懷念過往長老教會的敬虔精神,感念在農村開拓教會的信仰前輩。

更覺得感動的是圍牆上的彩繪。頗具特殊風格的線條漫畫,耶穌頭上戴著小花,和微笑的農人站在一起、坐在地上和小女孩一起吃西瓜、張開雙臂擁抱哭泣的孩子。圍牆上寫的兩段經文是:「上帝醫好傷心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篇147篇3節),以及「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章19節)。畫和經文,都在向人們說:來就近耶穌,你可以得到平安,得到醫治,得到愛。

從妹妹拍的這幾張照片,對這間不曾去過的教會充滿了好感。雖然知道這是一間人數不多、資源短缺的小教會,某種程度在人口外流的偏鄉苦撐著,但是看得出教會努力做著美好見證。單是用圍牆所宣示的信息,就默默在發著光。

教會的圍牆是一張臉,路過的人從圍牆上的訊息初步了解教會,了解基督教。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教會的圍牆常常喜歡漆上標語「信耶穌得永生」,就像軍營或眷區圍牆上的「反共必勝建國必成」,都是藍色圈圈內寫上大大的白色楷書,或是白色圈圈內寫上大大的紅色楷書。陳義仁牧師畫過以此為題材的漫畫,還成了一本漫畫集的書名:「信耶穌得水牛」。人數很難增長的教會,因為「信耶穌得永生」標語上的「永」字上的點、和「生」字最下面那一劃掉了,「永生」變成「水牛」,竟然有不少人特地進教堂參加禮拜,以為可以得到水牛。畢竟,「永生」虛幻難求,「水牛」卻能立刻改善現實生活。

那是靠牛力耕作的年代的故事,但這則寓言在今日也切合基督教的處境。教會花費很多力氣和資源去做「福音預工」,不斷有人發明新的領人進教會的方式,一時蔚為風潮,前仆後繼。最常見各種耶穌帶來好運的見證:變得有錢、考上好學校、減肥順利、找到好工作、找到好丈夫…….,各種「信耶穌得水牛」的見證,或許真的讓很多人進到教會中,但他們所獲得的「福音」,是否當他們再度遇到人生困境、無法維持健康陽光成功表象,就容易失去信心、失去團契關係?

在大城市散步中也路過不少教會的外牆,現在已經少見漆在牆上的標語,代替的是佈告欄,告訴人們禮拜聚會時間,也常有各種海報。海報上的訊息,越來越少提到耶穌、永生,而是許多新的術語:國度、領袖、愛家、……,不在圈內很難理解。

所以特別喜愛這鄉村教會的圍牆,直接告訴你:上帝是愛,與你同在。那是我所熟悉的基督教臉孔,接納所有人,特別與痛苦無助的人同在的耶穌。

希望各教會能透過外牆這張臉,更直白來訴說福音。

後記:頂洲教會圍牆的創作者思岐,在長老教會青年事工的「Oh My God青少年網站」和《新使者雜誌》都有圖文專欄 。「小花耶穌」系列是她很受歡迎的作品。

(本文投稿《臺灣教會公報》)

*王芳舟拍的頂洲教會圍牆:

https://www.facebook.com/fangchou.wang/posts/10215138768496318

*頂洲教會:
https://www.facebook.com/dinju1952/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