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紀錄片:神人之家



「神人之家」是近日同溫層大推的紀錄片,盧盈良導演拍攝自己的原生家庭。主角是他的哥哥阿志,小學六年級開始就能和神明溝通,可轉達神明的意見,神壇設在他們家頂樓,每天母親辛苦爬上頂樓,擦拭整理,點香拜拜。母親是影片中另一位主角,矮小的她必須服侍高大的丈夫,為丈夫始終不放棄的簽賭而煩憂,擔心大兒子事業無起色、生計困難。時時在看明牌、每天簽賭的父親,令全家煩惱。導演自己也以畫外音參與,也有入鏡的時候。民雄務農之家的日常生活切片,平淡、單純,卻很能打中觀眾的心。我看的這場,影片結束後大家都坐著不動,慢慢才起身。而幾個段落也聽到鄰座的啜泣。

阿志身為靈媒,幫助人解決困難疑惑,自己卻沒有得到甚麼好處。他說上帝公(玄天上帝)只有一次為了證明自己的是真的靈驗,給了大家樂三組號碼全中,之後就不曾出過牌。他賣鳳梨生意做不起來,租地種番茄也失敗。他的兒子哭著要他求問上帝公,教他怎樣種番茄,他說上帝公只管人的事情,不會種番茄,最後在孩子哭個不停的情況下,他說他有請問華佗,華佗會去問他的朋友。這段很動人。靈媒相信有神,但不認為甚麼都可以依賴神明,即使過得很倒楣,還是很硬氣,獨立自主。看完這紀錄片,對阿志很欽佩。靈媒相信有神,但不認為甚麼都可以依賴神明,即使過得很倒楣,還是很硬氣,獨立自主。看完這紀錄片,很欽佩阿志。他服侍神明,被神明選中為代言者,卻無法為自己帶來幸福平安,可是他認命,實實勤懇打拚,並不抱怨神明,不會問:拜這個做甚麼?

那位悲苦的母親,在片中的最後,和阿良一起去宜蘭看海,終於心情開朗起來。結束在此,很美。

願他們能活得更加順心,彼此支持。

盧盈良導演說自己20年沒有回家,拍這片子是找回家的路。拍攝時主要想處理的是信仰是甚麼?神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有神為何不伸手幫助?

盧導的前一部作品是《牧者》,也是想探討信仰的意義。
這兩部紀錄片都觸及了一些信仰的心態和宗教事件現場,但終究並未成為片子最核心的主題。
覺得本片主要是呈現家人之間的羈絆、無奈與關懷,在困境中表現出愛與勇氣。
藉著這部片,他和家人也有了更深的羈絆,互相關心。
比起《牧者》,《神人之家》人物比較單純,而且和導演之間幾乎沒有隔閡,剪接又非常厲害,敘述流暢簡潔,相當動人。

盧導的前一部作品是《牧者》,原本想拍楊雅惠牧師的故事,後來擴大拍了曾恕敏、陳小恩和同光教會黃國堯牧師夫婦。他拍攝《牧者》時有幾次遇見他,貞文在台南神學院的追思禮拜,他也有來拍。

比起《牧者》,《神人之家》人物比較單純,而且和導演之間幾乎沒有隔閡,剪接又非常厲害,很打動人心。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電影:藍宇

 NF推薦了藍宇,很早就知道這部神片,但一直沒找來看。NF的版本,應該是2021的4K修復版。

本片在38屆金馬獎拿下導演、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看了之後,感覺果真是經典之作啊,得獎很應該。只是男主角給劉燁而不是胡軍,有點令人不服。

這是BL小說改編的電影,我還沒看過原著,但看介紹,導演關錦鵬將原著做了頗大的改編。

2001年拍的電影,故事是發生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吧。一位在逐漸改革開放的中國社會依侍特權發家的企業家,和建築系大學生相遇、相愛的故事。早期的BL作品,總要安排悲劇結尾,電影也依照此慣例,明明看來一切危機已過,但突然來個男主角出意外死亡。然後響起那首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都會唱的:你怎麼捨得我難過。難怪不少朋友說看這齣會大哭。

覺得好看。劇本寫得好,沒有奇怪的廢話和多餘的說明,鏡頭不斷特寫人物的微表情,準確傳達心境。

片中帶到了六四事件,陳捍東得到當晚清場鎮壓消息,跑到廣場邊找藍宇,匆忙離開廣場的腳踏車、拖車運著受傷的人,幾秒鏡頭就把事件描繪出來。藍宇回到陳捍東家,在他懷中痛哭。那場哭,實在震撼靈魂。

20年後才看這電影,卻毫無過時感。在江澤民剛去世的時候看,感慨更深。兩人後來的發展,就是進入資本主義世界,一個找各種門路賺錢搞到進監牢,但用錢買通又可以再起;一個成為被壓榨過勞的建築師,在可能是工安意外中死去。片尾拍攝了正在建築的工地,似乎是公共建設的道路之類的。我心裡悼念著經歷89民運卻成了資本主義新奴隸的一代。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哀邱先生

昨天看見以前在教會公報社的同事歐香吟在臉書貼的訊息:

「今天下午從一位過去曾在公報社服務,目前自己開業的同事說:以前印刷部的邱先生過世了,這消息很令我震驚,邱先生自從公報社撤掉打字印刷部後,就自己接單跑生意,有很多人及單位都還跟他配合,但是最近都找不到他,後來到他家查看,才發現已在家中過世,因為自己獨居沒人幫忙送醫,心肌梗塞離世!
他是一位很勤快又孝順的人,聽到他過世,雖然已久未謀面,偶而偶遇,心裡好難過!」


我覺得震驚難過。而且更難過的是,我連他的名字都記不起來!


今天另一位前同事鍾玉倫透過訊息也告訴我此事,提醒我他的名字:邱顯章。他現在可能60多歲吧。12月1日入殮,12月7日舉行簡單的儀式之後樹葬。


我無法去台南參加他的告別式。


在公報社工作時,我們叫他邱先生,邱仔,或是小邱。他先是印刷部的技工,後來成為印刷部主管。是個認真負責又勤快的人。雖然在基督教機構工作,他始終沒有成為基督徒。但他的善良,是基督徒比不上的。在待遇不佳又時常有不合理加班的公司工作,他很少抱怨,在資源很缺的狀況下,嘗試用各種方式解決問題。


那時候印刷部主要是為了印製教會公報而存在,但也接各種可以賺錢的業務,為教會印製周報、程序單等等,以及各種廣告單。阿倫那時候就是印刷部的美工,若有人要印東西就由她和其他幾位美工做設計。但是印刷部首要任務就是印公報。印公報常常連夜趕工,其他人看機器就很容易出錯,他看機器就能夠印得比較順。但那台機器已經很老舊,時常出問題,一次又一次修理到可以用,印刷品質還是不好。


我離開公報社幾年後,印刷部門就被裁撤了。那時候公報編好,要送去照相製版,再送回來印。後來好像就整個外包給印刷公司。後來遇到邱仔,聽說他被最有名的秋雨印刷挖角,以往教會公報社印刷部的客戶,也跟著他轉到秋雨。那時候他看起來比在公報社的時候疲憊。似乎從技術人員轉成業務人員。


很多年沒見到他。音容笑貌仍在腦海中。


一位單純善良的好人,認真負責,個性內向,專業技術很好。


願他安息。


和前同事潘秀蓮聯絡,她說得知消息後,整天都想著他的招牌笑容。她也轉告,阮意雯有去參加公祭,遇到不少前同事,公報社、台南神學院和新樓醫院等和他有往來的機構,也都有人到場。

他剛滿65歲。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走得乾脆,沒受病苦折磨。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白紙革命與反侵略

同溫層流傳一張圖,引用了中國「白紙革命」在社媒上廣泛運用的圖片:兩隻手舉著一張白紙,可是在白紙上寫了一行紅字:「我只支持不想侵略台灣的中國人」。

這個做法我不贊同。不是不能表達反中國侵略的立場,但是使用「白紙革命」的符碼,是甚麼意思?
少數中國人民忍受不了防疫封控、言論管制等,鼓起勇氣上街吶喊幾句,在網路上串聯,在國外城市聚集表態,被視為可能是89民運之後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但目前看來似乎很難進一步成為有清楚政治目標的運動,可能很快就會被壓制。
中國社會以外的關心、支持,其實是無法幫到他們的。
我們關心,是出於普世的人權意識,知道這些爭取自由的人們在專制政府的管控下可能會遭到惡劣的命運。在那些站出來的年輕人身上,看見台灣的野百合、太陽花,香港的雨傘、反送中,緬甸和泰國的學生運動者.......的身影。
有人以轉相關的白紙符碼聲援,就像2019年轉貼是香港每個禮拜的大遊行。這些轉貼轉傳,表達出我們共同的關心,但對實際在對抗中國政府的人們影響微乎其微。他們面對的困難不是我們能分擔的,他們的憤怒和恐懼我們也無法真正的了解。
可以轉傳白紙符碼,這是我們表達關心的弱弱行動。
若你覺得中國的事情和我們不相干,也可以保持沉默,不必有任何舉動。
在這個時候利用白紙符碼,來嗆中國人,只會讓人看輕台灣民族主義。
我們看多了小粉紅,知道中國大部份年輕人在教育下接受政府的論述,習慣揚言要統一台灣。但是台灣過去在國民黨統治下,還不是天天喊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台灣自主獨立的意識,在台灣社會一直是被壓抑的,近30年才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慢慢擴展開來。中國今天看似全面都是要併吞台灣的論調,但也不是沒有反對大中國帝國主義的主張,也不是沒有各地自主獨立的論調,或是偷偷支持台灣獨立。對,這些非常非常少數,但不是沒有,只是在現況中還無法浮出。
台灣民族主義發展至今,還需要擴大基礎,爭取自己人的支持,也要爭取敵人的尊敬。像個刺蝟一碰就全身刺,可能不是最好的方式。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台灣圖書室和今年的選舉

昨天下午跑了一趟台灣圖書室,送了幾本《台語現代小說選》給他們義賣。現場提供大電視看開票,陸續有些人進來參觀。

也嘗試了台圖咖啡的飲品。很不錯。
嘉義有這樣的地方,值得驕傲。
嘉義市這次市議員選舉,結果還算不錯。雖然我支持的林瑞霞老師仍然落選,但是民進黨的年輕候選人林煒軒、時代力量的王浩,都當選了!然後那位名字長達16個字、主張設置性產業專區、背後是批踢踢名人「小商人」的,也當選了!未來應該很有戲。西區資深議員蔡文旭也順利續任,真好!然後民眾黨參選者的票很低很低,大快人心。父母住的這里有位民眾黨競爭里長,她很不錯,但是披著民眾黨的外袍,大家就不會投她,即使她一直說:「請不要看柯文哲、請看我就好」,還是失敗了。
在台圖一邊看開票,一邊和資深民主運動者田安豐電話聊天,他很驚訝也很難過全國選成這樣。又說,嘉義市長延後選舉,上帝多給我們21天,一定要努力拚!雖然大部分的人認為黃敏惠躺著選也會上,但是他不服。涂醒哲把嘉義的防災系統設計好,已經解決大半淹水問題,卻因個性耿直口不擇言而落選,國民黨執政這幾年淹水問題又回來了。這樣的市長怎麼能讓她繼續當?
嘉義市的政治,因為有些人始終不放棄理想,有些人不放棄搞怪,顯得很有趣,很生猛。
李俊俋加油啦!12月18日嘉義市長投票,希望能提振綠營士氣啊!

地方選舉民進黨成績不理想

還沒看選舉結果,但臉書上哀號一片,看來國民黨大贏的樣子。

事先怕打擊士氣,沒有做任何預測。但從封關前的各種民調來看,民進黨保四就是顧住基本盤了,其他多的都是驚喜。
當然不服氣,很難過。可是台灣地方社會的結構如此,要翻轉需要更強的實力,和運氣。
有臉友轉說中國的研究機構準確預測台灣選舉結果,言下之意台灣被掌握得很厲害,甚至被操縱了。我爸也說:這場中國應該有出手?我想,中國當然很想操控,也一定有出手,但到底怎麼做、影響力多大?有待研究分析。也不必以為這樣的局面一定是中國操作出來的,因為台灣地方政治的長久以來的結構就是這樣。基隆、桃園、新竹、台北,長久以來藍大於綠,上次林右昌、鄭文燦創造的奇蹟未能延續,是很可惜,畢竟有些個人特質無法直接交棒。
上述臉友的擔心如下:
1.選舉結果給中美日、國際釋放的訊息。
2.地方包圍中央,施政很難開展。
3.縣市首長全面開展兩岸交流。
4.2024若由KMT獲勝,中國幾乎可併吞台灣。
以下是回應上述臉友的看法:
1. 中國研究機構按照封關之前的民調資料就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並沒甚麼特別啊。
2. 國際媒體或政治人物,若對台灣社會有比較深的了解,不會簡單解讀國民黨在地方選舉勝利就等於台灣人不抗中。
3. 國民黨大贏之後,內部會爭領導權,爭總統參選權。還有柯痞和郭董躍躍欲試。KMT要贏沒那麼容易。反而民進黨賴清德出來選總統的局勢更為篤定。
4. 縣市長的兩岸交流過去就很旺盛,藍綠都有。但是中國強力武嚇之後,這種交流越來越不可能。不管誰當選都一樣。
5. 選舉結果是令人氣悶,但長期地方結構如此,要撼動原本就很不容易。長期深耕才有機會。這次的空降選舉策略先該全盤檢討。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電影:哈勇家(GAGA)

 哈勇家(GAGA),真的很好看。

不是因為導演陳潔瑤和飾演媽媽的林詹珍珠女士得了金馬獎才去看。
看到預告片的時候,就覺得這是吸引人的電影。
開場的森林雪景,有種亙古神秘的美感,覺得這景很雋永。
拍片能遇到這樣的景,是天助吧!
沒有戲劇性的故事,沒有奇情懸疑,沒有意識形態的氣味。
演員如此自然,看不出在演。就像我們平日遇到的人們,或是自己的家人,吵架、憂慮、關心、快樂,你一言我一語。這種讓人覺得很舒服的自然演技,在台灣的影劇界很少看到。
所以林詹珍珠女士得獎非常應該!陳潔瑤導演也是。
片中有大半的情節在處理鄉長選舉。真實且節制地呈現台灣地方政治樣貌。並沒有把主角一家塑造成正義使者、為公義奮戰的形象,而是因為利益受損憤而站出來,所用手法也和對手類似。選舉令人傾家蕩產,代價很大。支離破碎仍然互相原諒、繼續團結的家。為了家計而離家當兵的女孩,不知憂的樂天男記著阿公的教導卻未能促成其他人跟隨,某種程度代表了年輕世代所扛起的責任,和艱難的未來。
我的眼淚在女孩剪短頭髮要去當兵的那段流了下來。
這齣電影,很可以搭配歐蜜偉浪的自傳書《編織家園》來看。
是泰雅原住民的故事,也是台灣當前每個地方社會都會有的故事。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