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紀錄片:歌舞伎 生田斗真

看了NF的紀錄片:歌舞伎  生田斗真,紀錄生田斗真應尾上松也之邀,一起演出名為 赤胴鈴之助 的新創歌舞伎。兩人原來是高中同學,感情很好,當時就曾約定希望可以一起演出。紀錄片以生田斗真為主角,描寫他如何從一個外行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歌舞伎的演出方式,深受這項國家藝術的感動,並和好友一起圓夢。

片中出現尾上松也時,覺得面熟,原來是鎌倉殿13人裡的大反派後鳥羽天皇。在大河劇裡,他的角色在後半段算是重要的,出場的次數比生田斗真多。他的演出頗有力道,覺得氣場很足,雖然劇本把他刻劃得像小丑,但比生田斗真的角色稍微好一點點。

看了這個紀錄片之後,對尾上松也印象更好了。片中提到,他20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成為這個歌舞伎家族的家長。生田斗真中學時代常去松也家,和他父親也熟悉,在葬禮上哭得很厲害。生田斗真說他哭一方面不捨得叔父,一方面心疼松也,後來他看著同學負擔起重任,變得成熟穩重。他們這次的合演,也是為了紀念尾上松助,松也將演出父親曾演的角色。松也說父親一生熱愛歌舞伎,但因為家門不是最有名,他很少有機會演出主役。

各種訓練看得到生田斗真的努力,也有了不起的表現。但是比起尾上的演出,還是差了一截啊!看到尾上的身段、眼神,表現出來的力量,令人讚嘆。

片子的最後一段,他們在演出三天後,談論這次演出對個人的影響。生田斗真想要說出他未來的計劃,尾上阻止了他,說放在心裡,慢慢實現。這段很能表現出尾上的成熟。實在很喜歡他。

這部紀錄片刻劃兩人長期的友誼,覺得很動人。

如果如尾上所說,他們的家門不是最有名的歌舞伎之家,現在尾上已經將之帶到另外一個層次了。這齣紀錄片向全世界宣傳歌舞伎和日本。

為了多了解尾上松也,查了最基本的資料,發現他的媽媽和妹妹都是新派劇演員,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的劇種,是明治維新之後融合歌舞伎和西方戲劇而成的劇,話劇形式。

尾上松也的成就挺驚人的,除了歌舞伎之外,也有演出電視、電影,當翻譯影集的配音員。

覺得他長相端正、氣質略微陰沉,很迷人。

NF上也有這齣歌舞伎演出的影片:
新歌舞伎:赤胴鈴之助。
看了一點開頭,覺得很讚。和莎士比亞戲劇很像。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義光教會口述歷史

 楊麗娟長老相邀,做義光教會口述歷史。目前可能執行者是張笠,他現在在前衛出版社當編輯。

此計畫緣起,是前婦女團契會長范小鳳,向國史館說希望國史館協助義光教會整理歷史。國史館方面的意見是,義光自己做口述歷史,可考慮由國史館出版。

目前目標是2027年4月出版,紀念義光教會45周年。可能做十個人左右的訪問。麗娟長老的想法是,編寫義光故事的繪本。我的想法是,先把歷史整理起來,特別是老人家已經在凋零中。

可能最近要擬個計畫。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影集:聖誕風暴

這兩天看了Netflix 的挪威迷你影集:聖誕風暴,以受暴風雪影響航班全停的機場闈場景,群戲主角是在機場出入的人們和機場工作人員。很適合聖誕節觀賞的影集。

有個角色是機場的女牧師,不斷遊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第一集末的禱告就顯示出心力交瘁、缺乏信心,覺得很真實呈現助人工作者的處境。親朋好友中很多女牧師,所以這角色特別吸引我看下去。另外是憤世嫉俗的黑人青年打工扮演聖誕老人,受不了那些幼童想要的禮物都是高價奢侈品:蘋果手機、名牌包;還有帶著孩子要去動手術、心急如焚的母親;一對不斷吵架而造成女兒偷跑故意迷失的夫妻、剛遭到惡評的失意鋼琴家、財大氣粗搭計程車的女人和計程車司機的故事、一位穿著短袖短褲要去度假的男人、歌星和她的助理、棕髮美女和機長、金髮美女和年長的Bartender、努力要趕回丹麥和男友會合的女孩、年輕的行李工人和被棄置的小狗、盡責的女保全.......等等,眾多角色都很有意思。

雖然主要角色當中有牧師,但宗教氣氛並不濃郁。甚至也沒有傳統的聖誕歌曲或流行的聖誕歌曲。但是有很美的音樂,用音樂帶出角色的轉折。

這齣有點像我最愛的電影之一 Love Actually,群戲,很多故事交織著進行。每個故事都有動人心弦的地方,而各個看起來不相干的人又巧妙牽連在一起。描寫各種人和人的關係,很多陌生人的善意,各種奇妙的遇合。最聖誕精神的話,由那位憤世嫉俗的聖誕老人扮演者說出:「重要的不是打開禮物,而是打開心胸。」

沒有太激動的情節,很日常,看了不會大哭或大笑,但覺得有很深的感動和體會。聖誕節的應景影集,結局都是好的。幾個故事的處理都算合理可愛,除了機長那段我不太喜歡之外。

演員大多不認識。金髮美女很像琪拉奈特莉,漂亮極了。女保全是「王儲的抉擇」裡Simon的媽媽。歌星的造型令人想到碧玉。主角群各種膚色種族,有型有款,都美得很。

很值得看。特別推薦給女牧師們。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紀錄片:九槍

 蔡崇隆的紀錄片:九槍,得到了今年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主要的內容是有關越南移工阮國非2017年在被追捕過程中被警察開槍殺害的事件。目前以公益放映的方式上映十場,好友呂培苓幫我登記到一張,今天去台北西門町in89觀賞。

片子一開始就是幾個電視新聞報導的剪輯,都是有關警察追捕逃逸外勞(失聯移工)的事件,看了馬上感到難過,這些人並不是犯下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甚至是對台灣很有貢獻的勞工,只是不符政府的外籍勞工相關規定,就被追捕、上銬、拘禁。片中說,台灣當前有70萬位外籍移工,我們的政府和社會怎麼對待他們?這部紀錄片再度廣泛地探討移工在台灣的處境,有移工人權團體的說法,也有仲介業者和雇主的看法。

片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警察追捕阮國非,開槍過程到他被送醫的30分鐘,由開槍警察以密錄器所錄的影像。在片中分成幾個段落,讓我們不斷回到那個現場。真的是很震撼的場面。阮國非當時據警方說是有吸毒,有點神智不清,先以拳腳攻擊一位民防人員,還把一輛機車推進水裡,把一輛車的車窗全部打壞。警察向他噴辣椒水,但制止不了他,於是向著全身赤裸、手無寸鐵的他開了幾槍。他中槍後仍企圖爬進警車的駕駛座,被拖出來後,他幾度想躲進警車底下的空間,警察不斷想制止他,就任他流著血,一下子躺下來,一下子坐起來,有時拿著石頭丟人。救護車來後,非常奇怪,並沒有把他載走,而是載走被他打傷但並未昏迷的人。後來有支援的警察來,他們不斷盤問那位開槍的警員開了幾槍,這人是誰,後來還拿出手銬把阮國非上銬,甚至以踩踏的方式壓制他,只要他手舉起來就會被壓制。最後終於又有救護車來,將他稍作檢查和清理後,全身束縛送上救護車。

現場的景象很嚇人。當下第一個感想是:這警察及後來出現在這裡的人,似乎都沒有把阮國非當人看,那個場景好像在圍捕野獸或怪物,因為無法和他溝通,就把他當成異類。而開槍的警察似乎很慌張害怕,不知道怎麼處理。第一輛救護車的人員也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在場似乎沒有人意識到一條生命正在流逝。

頗重要的是,本片努力呈現警察的立場,有開槍警察的親人出面喊冤,也採訪到資深警察談用槍的時機。那位受訪的資深警察王先生,在片中和映後座談都提到,警察的用槍訓練是打靶,打得越準成績越高,但是槍真的打到人後,會發生甚麼事情,會有甚麼後果,並沒有進入教育項目中。那位王先生在座談中被導演邀請講話,他說他沒有看過這種現場錄影,沒想到是這樣的情況。他也回答觀眾提問,此案除了開槍的警察吃上官司(後來判六個月,家屬和解),其他人都沒有懲處,而沒有懲處就沒有檢討。

除了這驚人的錄像,紀錄片主要用阮國非在臉書寫的一些文字為旁白,可以感受到他在台灣的不愉快,想念家鄉等等。其他部分則是有去他的家鄉採訪他的家人,訴訟的經過和律師的看法等,還有其他移工意外死亡的案例。

這是讓人看了很難過的紀錄片。但我覺得需要有更多人來看來了解,特別是警察和警政高層。導演一直說這部電影拍攝的目的並不是要指責警察,也努力呈現警察的立場和觀點。我想此片可以讓人們了解警察執行勤務時的困難。不過看到密錄器錄下的那些影像,正常人應該都會感到憤怒悲傷。

希望國家法令能更把移工當人看,尊重移工的人權。
另外,那位受訪資深警員在座談會時說,這起開槍事件並不是因為對方是移工而造成,對方即使不是移工,訓練和經驗不足的警員也可能會這樣反應。執法過程如何更確保警察的安全和對方的安全?如何讓警察在執法當中不要忘記對方的人權?相關規定和訓練怎樣加強?

紀錄片提醒我們,生而為人,對他人要懷著慈悲憐憫。但也不能自以為好人,就以為世界該繞著自己轉,只有自己認為對的才對。對開槍者,和被殺害者,各自以為的正義,如何產生有效的對話?怎樣做才能防止未來繼續發生類似的事?

沉重的議題。但在本片看到了一些可能。片中受訪的警察,願意承認當前的困境並面對問題,盼能帶動改革,往前進一步。

最後,要推薦片尾的那首歌。節錄自阮國非臉書的文字,譜成曲子來唱,非常美。

https://youtu.be/9eHLmGP-cpQ


補:資深警員王惀宇在臉書寫得更清楚:
https://www.facebook.com/luntalk/posts/pfbid0381sSpxZ1FmshFggZocYMLAiAhwdPgonABTZAv5XfJENEHbbg96YtzWYoxaFniR4xl

補:
看完,培苓說她想到湯英伸,很類似的情況,背井離鄉的少年人遭到不公待遇,憤怒失望動手傷人。阮國非死在警察槍下,湯英伸更慘,被判死刑。聽了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的廖雲章訪問蔡崇隆,他也提到了湯英伸。九槍能像當年的人間雜誌造成的影響,成為移工人權的轉機?

我盡量不以左派教條的立場來看此事,結構誠然可惡,但只責怪結構並不能改變什麼。
敬佩那些在第一線處理的人們。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

 今天去台北西門町的in89豪華影城看流麻溝十五號。一個只有30人的小廳,只有我一個觀眾。那個廳很狹長,每排只有三個位子。即使只有一個人,也感受到幽閉恐懼。

這部電影發源自曹欽榮的女政治犯口述史《流麻溝十五號》,電影經過大改編,塑造了三個女主角,故事溫暖感人,也表現出政治犯的反抗精神、高貴的人格,無可奈何的妥協,新生訓導處的監管人員與人犯之間的關係等等。以綠島獄中再叛亂案為題材,但若要當歷史看就麻煩了。基本上所有故事都不是真的,是作者帶著浪漫想像和理想性衍生出來的故事。

三個女主角,嚴水霞是淡水女學校畢業又受過馬偕護理所訓練的護士,因為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案而入獄,天真柔弱的杏子不明原因入獄,另外一個名字我忘了的漂亮女孩則是山東流亡學生,自承是共產黨,成為新生訓導處二號人物的情婦。嚴水霞照顧杏子,為她禱告,用聖經教她英文,又負責傳遞訊息、參與獄中革命的籌畫。她認為有信念又有行動才是真正活著(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相信犧牲必可換來改變。充滿愛與勇氣的作為,十分動人。

影片的最後,一個幻想中的團聚,大家回到綠島海邊相聚,若無迫害就是這樣幸福生活。有人說這畫蛇添足,但我的眼淚在這場才流下。

也處理綠島百合的故事,但演成外役犯和綠島女孩雙雙殉情。

以電影美學來說,是好看的電影。內容也引導人們認識那段白色恐怖歷史。不過裡面幾次討論政治目標都是台灣自治問題,這引起批評。因為綠島再叛亂案,是以響應共產黨為政治目標。不過電影在這個時代且由台派人士來拍,難免會採取這樣的立場。

電影中嚴水霞和同案被告在即將被槍殺時留下帶著笑容的照片,觀眾應該感覺很震撼。那是不容易了解的笑容,是對社會主義的信仰而產生的從容就義心情?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單純善良的大妗


大妗郭陳純女士12月9日去世。93歲,人生圓滿。
記得媽咪轉述過大舅的閒聊:妳大嫂陳純台語讀起來是單純,人如其名,個性很單純,嫁給我,冠夫姓,變成郭陳純,台語讀起來是「過單純」,太過單純!
大妗溫柔、單純、直率、善良,很努力做個好家庭主婦,親切對待所有的人。
小時候去大舅家玩,大妗準備的食物非常迷人。有次她烤了香蕉蛋糕,真是太好吃了,怎樣都吃不夠的感覺,愛得不得了。後來好幾次她知道我們要去,就會特地做香蕉蛋糕。
她是陳光輝牧師的和牧師娘王謹的養女,唯一的孩子。王謹牧師娘一百多歲去世,大妗一輩子都在照顧母親。丈夫和母親都不是很有耐性的人,她的生活並不輕鬆。但我們每次看到她,都是笑口常開,帶著一點羞餒,謙虛自抑。
在天堂無煩惱。她會繼續帶著美好、溫柔的笑容,親切對待所遇到的人們吧。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紀錄片:邁向權力之路

昨晚很多朋友都收看了公視紀錄觀點播映的「邁向權力之路」,李惠仁導演的作品,主題是立法院和2014年起第三勢力參政的努力和破滅。後者集中在時代力量的起落。

李惠仁導演在他的臉書上轉述朋友評論說:這是一個溫柔的作品。看了之後頗有同感。依照李惠仁導演的習性,可以做得更加辛辣、諷刺,但他下手很輕,感覺充滿同情諒解,還有不捨與期待。
印象最深的,是林世煜的鏡頭。他看見歷史契機,一個類似黨外崛起的時代,興奮地做著夢,把許多人拉進這個夢中。攝影機甚至進到了他的病房,大家在病房內開會,他顫巍巍繼續說著必須把握這難得的契機。然而事態的發展無法照他的構想前進。他在片中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在時代力量第一次重大分裂之後,失望傷心溢於言表。
時代力量在太陽花後成為新興的政治勢力,卻在短短幾年遭受各種考驗而逐漸式微。看到周奕成的臉書,以威廉高汀的小說《蒼蠅王》比喻,有意思。
過去30年有很多嘗試組織第三勢力政黨的嘗試,想要突破兩黨對峙結構,但至今都沒有成功的。
影片有一個重要段落是追問立委們:立法委員的職責是什麼?被剪進來的立委們的反應都很有趣。
本片的主角應該是柯建銘和黃國昌吧!看了之後覺得對立院的運作有了一些基本了解。或許立法院該感謝有人這樣努力了解立法院的運作,院方或許該拍一支影片來做更詳細的說明。
也許該片該巡演並舉辦座談會,尋求台灣民主深化、立法院發揮更好功能的可能性。
今天起,可以在公視+看此片。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