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周末高雄藝術宴饗

 【3月9日 無限李斯特-周善祥管風琴與鋼琴之夜】


衛武營音樂廳的音效真的很好,座位也很舒服,視野良好。鋼琴聲響非常清澈美麗。管風琴有9,085支管,是亞洲規模最大的一台,聲響真的很震撼。希望有機會再來聽。

周善祥帶我們認識李斯特深刻的靈性。可惜沒能聽到他的解說。音樂會本身很享受。對周善祥和李斯特都有新的認識。李斯特透澈的人生體悟,深刻的靈性,透過年輕卻有老靈魂的周善祥,領我們進入禪境。這場音樂會曲目的安排,始於鳥音,終於鐘聲(安可曲),中間有聖人足跡,魔鬼遊戲,更多人生掙扎與了悟。神奇的神聖經驗。
管風琴的各種音色變換,令人驚嘆。小小的一個人,製造出超過整個管弦樂團的宏大音效,時又單純柔美如木管獨奏,銀鈴串串,也聽見教堂音樂的吟唱。炫技嗎?遊戲嗎?還是靈魂的歌唱?

【3月10日    野村萬齋狂言劇場】

第一次看狂言,第一次進衛武營戲劇廳。人好滿。
野村萬齋的劇團帶來一個傳統劇碼:附子,一個新創劇:香魚。劇本都極妙。
開演前,野村萬齋本人做解說,闡述狂言這傳統劇的特色:講述無名者的故事,從個人出發至全宇宙的共同經驗。台上松樹代表神靈,以往是演給神看的戲。
劇碼表現人的貪嗔癡,話語幽默,動作有趣,但我笑不出,感覺巨大深沉的悲哀。人啊人,本性難移。
令人尊敬的藝術表現。
野村萬齋本人比電視劇中看來更細瘦、年輕、俊美。
排隊買紀念品人龍好長。
我買了不用排隊的書。

2024年3月7日 星期四

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

《再見機器人》(Robot Dreams)是給成熟的成年人看的動畫詩。
畫風可愛,但並不適合闔家觀賞。
幼童會一頭霧水,很不滿意。青少年也可能還無法欣賞。
人生中的遇合、分離、幸福、惆悵,還是要有點年紀才能體會吧?
80年代紐約大都會生活背景,全無對白只有以歌傳情,還有超讚的口哨和鳥鳴。
迪斯可時代的名曲September貫穿全片,還出現幾句康定情歌。
當你支離破碎,有人把你從垃圾堆撿出來,重建你的人生。你仍懷念舊人,舊情綿綿,但終究不可能回到從前。

動畫人物是動物化的人(主角是狗),和被貨車送來、親手拼成的機器人。簡潔線條,竟然可以有那麼多情緒表現,說出動人故事。

機器人被迫在沙灘上度過秋冬春,被利用、惡待、出賣,但也遇到與他為伴的小鳥一家,很喜歡這段的種種比喻。冰雪將之封凍,但春天來時小鳥來拜訪,而狗狗冬天時試圖與雪人交朋友,春天則去放風箏、認識新朋友。這齣有愛爾蘭要素,小鳥唱的歌是愛爾蘭民謠,機器人夢中走向彩虹遇到跳踢踏舞的雛菊,都是美好的部分。機器人每次作夢,都是試著回到狗狗在的家,卻無法達成。這些破碎的夢,好讓人心碎。

以紐約為背景,竟然是西班牙片。導演Pablo Berger,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Sara Varon的作品。

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戰爭與和平

    大學時代參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普世青年的會議,有場活動是一起默想,為充滿紛爭的世界禱告。一些人舉著書寫標語的牌子,幫助大家進入主題。當時的台中大專學生中心工作者徐信得牧師舉了一塊牌子,寫著:「和平不只是無戰爭的狀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這句話有點矛盾,年輕的我認為戰爭與和平是一組either or(不是……就是……)的概念,沒有戰爭就應該是和平,為何說和平不只是無戰爭的狀態?

    年歲漸大,且讀了更多歷史之後,不時玩味這句話,想法開始改變。看似矛盾,卻蘊藏著對「真正和平」的渴望,也帶領我們思考「戰爭或和平」這命題是否是一種誤導?因為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中,戰爭與和平顯然並不是either or,中間有很多灰色地帶,一刀切可能讓我們無法了解紛爭的成因和結構,更難思考解決方式。

    經歷過威權統治的台灣人,都知道1949年底「轉進」台灣的中華民國並沒有真正實行《憲法》,而是以應付戰時特殊狀況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作為統治根本大法,原本只是賦予總統在戰爭時有緊急處分權,後來卻成為總統擴權的依據。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個原本兩年就該廢止的臨時條款用了43年,這段時期都算是「動員戡亂時期」,全民都要投入戰爭。學校及大眾傳播教導仇匪、恨匪、「匪諜就在你身邊」,又揚言要「反攻大陸」。冷戰時期和中共嗆來嗆去,一直維持敵對狀態。打不到「共匪」,就把批評政府、政治主張不同者打成和共匪同路的「三合一敵人」。全民隨時都在備戰,但越來越沒有人相信會打仗,只看到政府鎮壓民主運動,在此情況下繼續維持戰時體制太荒謬。

    壓制不了的民主運動迫使蔣經國於1987年宣布解嚴,1991年李登輝總統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除這項臨時條款,推動憲政改革,將中華民國從流亡政權改造成正當性來自台灣人民授權的政權,也片面終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交戰狀態。這是民主改革,也締造和平。但是兩個中國政府並未簽訂停戰協定或和約,中共也從未放棄侵台企圖,所以現在到底是戰爭還是和平?

    在全民備戰氛圍中成長的我輩台灣人,竟然享受到上一代無法想像的自由與和平。生來就享有自由民主的世代,是否意識到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值得捍衛?厭戰、反戰無法止戰。被鎮壓、強迫屈膝的和平不是真的和平。「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渴望真正和平的你,該怎麼行動?



台灣教會公報 窗口無遮攔 2024年2月29日


2024年2月15日 星期四

短暫明亮的星星

 昨天傳來陳俊翰2月11日去世的消息,大家都震驚惋惜。

罹患先天肌肉萎縮症,在母親悉心照顧下活到40歲,很難得。更特別的是,他非常聰明,個性樂觀、幽默、堅強,不斷突破可種可能性。新竹中學、台灣大學會計和法律雙修、律師考試榜首、哈佛法學碩士、密西根大學法學博士。他放棄賺錢的門路,關心障礙者的人權,最近在中研院法律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之所以知道他,是因為他在這次選舉成為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在電視上看到出現在造勢晚會上的他,才想起我曾在電梯遇過他和他媽媽,當時他在擁擠的電梯內臉色蒼白,顯得不大舒服,他媽媽一直在關心照顧。

後來在日本的中國Youtuber王志安在賀瓏夜夜秀節目中批評民進黨,未指名但說民進黨把殘疾人推上造勢舞台煽情,還做出模仿殘疾者手顫抖的模樣,引起軒然大波。陳俊翰因此得到廣大的關注。

事件隔兩天,我在電梯又遇到他們母子,為他們拍了張照片,交談了幾句,感覺到那種樂觀、奮發、謙虛、幽默的力量。

他的生命故事,令人敬佩、羨慕。

鏡周刊的專訪報導: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40206pol001?fbclid=IwAR0lkADwh0vtc3i9TT-SPyQvs5Ugd69lJubJvxe7lIlpzdD8hi1RTfY-Loc


聽台大合唱團

開工的第一天,晚上就去聽音樂會了。在YT上聽了很多台大合唱團,現場是第一次。感謝年輕朋友朱慧娟力邀,三個月前買了票。今天在辦公室事情多,差一點忘記有這場音樂會。及時趕上太幸運。

這場名為「聲默」的音樂會,選的曲目有很深的靈性,關於戰爭、愛與和平,在這戰火未曾止息之年為世界祈禱。上半場是宗教歌曲,包括三首拉丁文聖歌,以及佛瑞的安魂曲。下半場是十首英文歌,其中有幾首反戰經典名曲,曲曲打入人的心坎。安可曲One Day直接唱出對和平的祈求,指揮還帶領全場一起唱。實在非常喜愛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本來覺得佛瑞的安魂曲就夠多了,沒想到還安排那麼多動人的歌曲。

佛瑞的安魂曲,弦樂伴奏的部分由鋼琴和一組弦樂四重奏擔任,效果還不錯。合唱音質很好,但整體表現感覺有點木木的,小心翼翼穩定前進,不是完全融入的自在揮灑。男低音羅俊穎唱的兩段相當讚,色彩豐富的聲音表現,把合唱團帶得比較生動一點。

下半場的歌曲比較平易近人,感覺他們唱得很投入自在。每首都很令人感動。最喜歡的是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這首人人耳熟能詳的歌曲,編曲編得真是太讚了!真想再多聽幾次。拍手拍到肩膀痠痛。

聽他們唱著以前在合唱團也唱過的Even when He is silent,以及Homeward Bound,真想跟著唱!他們唱得真好,聲音如此整齊優美,我想他們充分體會了合唱的快樂。

主要由大學生組成的台大合唱團,在連芳貝指揮的帶領下,水準非常高,歌者有年輕清脆的聲音,對音樂感受力很強,在台下可以感覺到他們唱歌時的自豪與享受。

進音樂廳時遇到了陳正然,他們全家都來聽。休息時間跑去打招呼,原來這位厲害的指揮連芳貝是連韻文的妹妹。她說連芳貝打算過兩年就要退休了,要我把握機會多聽。本來隔空聽就已經很崇拜她,聽了現場後當然更是成為鐵粉。
一起去聽的室友雅嵐說,我好像聽音樂會都會遇到熟人。這場遇到的人還真是意外,令人非常喜悅的相逢。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電影:1212首爾之春

大選完看一齣意料中有自虐效果的電影,韓國2023年底推出的大片,金性洙導演:1212首爾之春。

電影描述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後,全斗煥一步步奪取大權的其中一個環節。該年12月12日他運用軍中團體「壹會」勢力綁架逮捕當時的最高權力者陸軍參謀長鄭昇和,調動軍隊和首爾的警備軍對抗,政變成功。電影還原緊張的9小時,主要人物是野心勃勃的全斗煥和壹會成員盧泰愚等,另一邊是負責首都防務的張泰琓,和其他幾位奮力抵抗的軍事首領。但是該負責任的國防部長盧載炫第一時間就跑去美國大使館躲藏,得不到美國人支持才出面,而當時最高指揮官副參謀長反對直接鎮壓全斗煥等人,想和平談判解決,最後在這兩位官員的顢頇處理下,喪失鎮壓成功的機會,幾位軍事首長的抵抗成為悲劇收場。電影全用近似假名取代真名,但每個人都可以對應真實歷史人物。這裡就直接寫歷史人物的名字。

片尾以壹會成員慶功大合照說明,「新軍部」這群人在全斗煥掌權後都得到權位利益,全面掌控韓國。直到盧泰愚下台、受審,金泳三解散壹會,這股勢力才式微。

電影長達146分鐘,沒有冷場,演員表現都很出色(韓國明星我都不認識,聽說很多大咖)。電影算是平鋪直敘,一開場就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結局也早已知道,不過節奏緊湊,一環一環推進,觀影過程還是挺享受的。

只是覺得電影呈現的內容還是淺了些,而且人物太刻板。全斗煥、盧泰愚等人的權力慾和邪惡,就是可惡噁心,又把張泰琓塑造成正氣凜然的軍神,是很帥,但是很難感動。妥協派也直接被塑造成誤國小人,形象醜惡,沒一點好。處理複雜的政治事件,卻把人想得太簡單。

不過,提倡真正愛國盡責的軍人精神,確實很有必要。這電影是很好的軍教片。畢竟大眾需要善惡分明、明確易解的故事敘述。因為重點並不在於探討歷史,而是在提倡忠誠的價值、頌讚奮戰精神。

看相關介紹資料,這部電影主要參考鄭昇和和張泰琓的回憶錄,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此事件。鄭昇和被全斗煥誣陷和朴正熙暗殺事件有關,判刑十年,在輿情下獲特赦,但失去軍銜和俸祿,直到民主派執政才恢復名譽與軍銜。張泰琓事件後被逮捕審訊、強迫退役,在民主派執政後曾當選國會議員,從不放棄控訴全斗煥的惡行。1995-1996年金泳三總統任內,全斗煥、盧泰愚等受審判刑。

對朴正熙以來的韓國歷史,比較常從民主運動的角度來看,軍方就是壞人。這齣電影以政變為題材,登場正反雙方都是軍人,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視野。

慶幸台灣在蔣介石之後並未有軍頭成功掌握政權。能完成軍隊國家化,非常不容易。類似壹會(一心會)的小圈圈,是否大部分國家的軍隊都難免有?看得不寒而慄。

能拍出這樣的電影,算是韓國轉型正義的成果吧。若沒有金泳三執政時透過法庭審判清理全斗煥、盧泰愚的惡行,可能主流民意還在歌頌這兩位總統的政績。這點台灣就是辦不到,真悲傷。




2024總統立委投票流水紀錄

 1月12日晚上搭高鐵回嘉義。南港上車有位子,但很快人就滿滿。雖然擁擠,車廂內很安靜,唯一一段比較吵,是一對外國情侶站在身邊聊個不停。

九點回到家,放了行李就跑出去,想去看拚場。在延平街吃了土魠魚羹,繞大圈才到王美惠那邊。音響很吵,震耳欲聾。最後十分鐘大家就是一直揮旗吶喊。有一位變裝皇后揮著彩虹旗,很顯眼。場子比上次總統選舉冷清。這次王美惠很辛苦,和黨部不合,腹背受敵。

13日一早跟爹爹借了摩托車,去大寶鎮投票。投完票先逛逛牛稠溪堤岸,接著去了製材所,享受新開的咖啡館。近午回家。

原本焦慮的心情,在投完票之後就靜了下來,反正焦慮也沒用,大局已定。

父母住的社區竟然在這天辦尾牙,中午辦桌吃飯還唱歌,吵死了,於是趁這時間去剪頭髮。

傍晚爹爹說想去附近的餐館吃飯,他搭車看到吳鳳南路也有一家大眾化餐館。點了爹爹想吃的抓餅,兩樣熱炒、一個酸辣湯、兩個餡餅。結果竟然還吃不完。菜太鹹,覺得沒有很好。但是爹爹挺喜歡。

散步去台灣圖書室,一起看開票。綠藍白一直保持一二三名,賴清德順利當選,得票40%。但是民進黨立委選得不好,比國民黨少,三黨不過半,然後小黨全滅,連時代力量都沒有過門檻。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意外成績好,成了第五名。小歐盟和綠黨,竟然超越台聯、台灣基進、親民黨。

小歐盟的代理召集人林詩涵同時是台灣圖書室協會的理事長,在台圖感受到很不一樣的選戰氣氛。小歐盟的成績比意料好,大家歡欣鼓舞。在對未來憂心的時候,看到這些年輕人展現的新力量,很受安慰。或許應該投入幫助他們。

14日離開嘉義前,散步去公園,路過公明路王美惠的服務處,看見她和幾位人士站在人行道上講話,據說是受訪。聽她講著委屈,同志的抹黑、汙衊。她選得不錯,希望之後順利。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