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3日 星期一

輓歌‧諍言──無米樂觀後記

動人的質素很多:稻田四季景觀之美、幾位農人的生命態度、導演謙卑記錄不做議論的心意......。聽說從三百五十幾個小時的片子中,剪出了兩小時的電影,讓人不但敬佩導演們的拍攝功力,更欽佩他們取捨的能力。 片中呈現的,除了加入WTO、市場自由化的穀賤傷農問題外,也觸及在台灣發展近四百年的稻作農業文化的沒落,而這文化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無米樂唱出稻作文化的輓歌,但因為這樣用心的記錄、保留農村文化之美、農人的生活與聲音,向掌權者及大眾發出強而有力的諍言:這樣的文化,就眼睜睜讓它消失嗎? 記得看過謝里法設計的台灣國旗,是幾條線條,分別代表:大地、水牛的肩、山。在畫家看來,這是台灣最典型的風景,也最能代表台灣的精神。但是曾幾何時,這圖像早已不是台灣年輕人熟悉的風景,耕牛已經走入歷史。 這些風景的消失,代表台灣近年遽烈的變化。若不是有心人留意,有些大家以為會一直繼續存在的東西,早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無蹤。有些東西消失後,就很難找回來。如無米樂片中的崑濱伯,遭受眼疾打擊,竟然是自我檢討是否有罪愆,找到的罪竟是曾經有次花生賣給人前曬得不夠乾!(看到這一段大家難免眼眶紅吧。)這種謙卑自抑的風格,反求諸己的品德,和農村社會的善良風俗有關吧!當農村文化解體,這種樸實善良的生命態度,似乎也成為極端稀有的存在。 看無米樂之前,特地跑去菁寮小遶一圈。綠油油的稻田、紅瓦房,若不是處處電線無可閃避、遠處高架公路闖進視野,可能和百年前的風景相差不大。其實整個嘉南平原這類典型的農村還滿多的。較缺水的旱田地帶,老屋無法翻修、村中人口外流的狀況更為普遍。 近年台灣的繁榮,完全是犧牲農業換來的呀! 農業被犧牲的同時,大地也被犧牲了。 農業被犧牲的同時,善良樸實者的生存權也被犧牲了。 農業被犧牲的同時,我們對祖先的愛與理解,也變得更為困難。

2 則留言:

  1. 轉載這篇相關文章,是因為自己正在想要加入這樣的行列。

    =============================
    「相招做穀東,我們都是種田人」—讓市內人也能吃到「自己種的米」—
    「自己種的米」穀東俱樂部
    —故事緣起—

    一碗拌著土豆豬油,熱騰騰的白米飯,曾經是多少人童年最美味的回憶;一方可以放肆追逐,仰望星空白雲的大稻埕,又是多少人鄉愁歸去的所在。只是讓人怎麼也想不到,那個再熟悉也不過的滋味,那片最思念的田庄家園,竟也在不知不覺間,隨著童年的美好時光消逝無蹤。
    詳閱請參:http://iwebs.url.com.tw/enewsv3f/archiveRead.asp?scheid=28182




    回覆刪除
  2. 呵呵!看影片之前,還實地做功課喔!
    衰退的農村情調,還能成歌呢!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