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3日 星期五

光華商場的最後一瞥

大學時代對光華商場算是陌生的。從南部上台北讀書,土包子一個,學校位於台北縣小鎮,難得去台北市一趟,雖知道有這麼個有趣的去處,卻始終無緣到訪。大概到大四才第一次去到這個充滿舊書的寶庫。

其實那時也只是到光華商場附近。好友的阿姨在那一帶上班,告訴我們那裡有家書店書賣得很便宜,有很多好書,就這樣我第一次去到水準書局。向來不知道怎樣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我,卻很快和老闆熟起來,因為老闆發現我是長老教會的,而且不怕告訴人家對國民黨政府的反感。曾老闆熱心支持民主運動,對民進黨人士和長老教會人士很是尊敬,見到我就不斷說他多麼欽佩高俊明牧師。於是每次去,他就要送我書(但那些書都是我不大需要的),買書也都打六折。只要這裡買得到的,我當然就不會去其他地方買啦!只是他都要在書上蓋上一個不怎麼漂亮的印章,如果是贈書還要提字。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去,老闆正在和他太太爭論,他說抗稅是公民的權利,為何要繳錢給「賊仔政府」做壞事?他太太勸他理性些,少亂講話,到處都還有「抓耙仔」。

水準書局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每次要結帳都大排長龍,但是老闆還是要一一和他的客人聊上幾句,說得開心時根本不管隊伍排得老長。我記得他常說:「看到好書沒人讀,實在傷心,看到喜歡讀書的人買不起書也很傷心,我做書店就是希望讀書人有便宜書可以買,好書有人讀。」

後來水準書局搬到台灣師大附近,還去了幾次。近年沒什麼機會再去,滿想念的。

回頭再談光華商場。讀研究所也不在台北市,但是因為勤跑央圖台灣分館,反而泡光華商場的機會多了起來。這段時間常常在此尋寶。當時還能買到一些台灣銀行所出版的台灣研究叢刊,還有台灣省通誌稿中的幾冊,價錢很便宜,但是不識貨的我還是錯過了幾本重要史料。

其實逛光華商場主要還是為了買娛樂性質的書籍,便宜買、看後就丟。不過大部分買回去的書都捨不得丟。一位大學好友最愛來此搜羅曼史小說,收藏了好幾百冊,最近發現同好甚多,在網路上有些可以賣很高的價錢呢!

在這裡買到很多屠格涅夫的小說,出版社不大有名,封面是淺綠色的,有作者的大頭像,質感不佳,印刷也不好,但是譯筆甚美。我特別喜歡《獵人日記》,是長年的床頭書,前後買了好幾次,終於買到接近全新的版本。

還買到維拉‧凱塞的小說,今日世界出版的。很喜歡她描寫的風土人情、移民精神,百讀不厭。我想我大概一輩子都會把她所描寫的壯麗大自然和舊書特有的酸味聯想在一起。

光華商場的舊書攤其實近年也已經減少很多,大家都賣影音產品和電腦周邊商品。擁塞不堪、堆疊得滿滿的舊書攤位,以書築成的城堡,即使光華橋不拆,遲早也會走入歷史吧。

再見!光華商場要熄燈了。

15 則留言:

  1. 我也不住台北,當學生時對水準書局倒是慕名已久。有一次趁著家裡開車上去,就在水準書局買了一套厚重的精裝本古籍,老板以不可思議的低價賣給我,我脫口而出:"怎麼賣得這麼便宜啊?"

    上車之後,我媽說:"哪e有人問hia ni憨的問題啊?"

    回覆刪除
  2. 便宜是便宜啦
    不過老闆會在書後蓋商店章 滿大的
    看起來真是心痛

    回覆刪除
  3. 原來我去年十一月去光華商場竟是歷史之旅了!
    1970年代,牯嶺街是舊書攤的重鎮,我還千辛萬苦找「台灣作家文學全集」,最後還是差了一本。千里迢迢帶到美東、美西,最後這裡台灣會館成立後,圖書館募書,把他們捐了出去,可是那位女性的館長對我所捐的兩三百本書似乎不屑一顧,相當痛心與後悔。
    Julie,經妳鞭策,我要開始寫小說了。

    回覆刪除
  4. 水準書局老闆賣女生會賣比較便宜。
    有次買托爾斯泰的小說,還說看完可以拿來退錢。

    有時聽老闆和老闆娘鬥嘴也有趣。

    回覆刪除
  5. Freeman大哥這麼有心收集、保存台灣文獻,又慨然捐出,真令人感動。

    至今台灣人懂得珍惜這些文化財者仍是少數,將別人苦心的收藏視為無物,令人唏噓。另一方面,識貨者又往往據為禁臠不輕易與人分享,或過份看重其市場價值,待價而沽。

    文化資料不流通就等於死了。被束之高閣或被遺忘在角落,被供奉在神壇或鎖在博物館內,都是不利的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我那麼喜歡舊書攤的原因。

    Freeman大哥要寫什麼樣的小說呢?拭目以待。

    回覆刪除
  6. bodu弟弟也知道水準書局啊?有機會代向老闆請安問好。

    回覆刪除
  7. bodu下次要買書記得找個女生一起去呦!

    回覆刪除
  8. 光華商場和水準書局我都很少去,因為以前唸書時算得天獨厚,從宿舍走幾步路就可以逛重慶南路的書店街,一殺進去就是好幾個小時。那時候金石堂算全盛時期吧,常常只要經過,時間許可就鑽進去逛,比較會刻意去的是愛國東路的中國音樂書房,台大附近的唐山、結構群、台灣的店、南天,桂冠和聯經門市也偶而進去晃。重南和公館這兩個重鎮始終是我的最愛,有著難以割捨的記憶和情感-最記得的是有一回失戀,躲到重南肯德基寫信喝啤酒,一路歪歪倒倒走回寢室,還不時會撞到停在騎樓的機車!

    回覆刪除
  9. 讀到這種集體記憶的文字都令我感動萬分。台灣變得很快﹐都市鄉下都是這樣。幾年
    沒有去看﹐就有滄海桑田﹐人事皆非的感觸。人的
    生活緊依著景觀﹐記憶感受生命有血有淚的東西都是繞著景觀說和寫的。因為對同
    一個景觀的記憶和感受﹐把我們不同人的生命接連起來。英文有一句話說人和人之
    間只有六度隔離 (6 degrees of separation)﹐意思是說因為人和人生活的重疊串
    連﹐第一個人和第七個人的生活可以因為中間五個人的彼此關聯來發現相同之處。
    這個世界雖然多樣﹐其實不大。用某種方式﹐我們都互相有關。

    Judie ﹐你說不定可以多放一些捕捉歷史動態的人文照片在這部落格﹐把花草生態
    放在野地的花部落格那邊﹐而在這個部落格裡收集大家的集體記憶。說不定有天可
    以參加類似普立玆獎的人文關懷照片展。

    回覆刪除
  10. "我喜歡水準書局的曾老闆,雖然他常給我臉色看!
    在這裡買書是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被強塞書"先拿回去看,下次來再給錢",
    生日送書"今天你生日喔!不可以騙我喔!自己去找一本書我送你",
    老闆跟老闆娘吵架兩個人都不理顧客......
    書錢不確定也是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我知道你不是在乎那幾十兩,是覺得被老闆設計了......我只能建議你多去買個幾次,老闆常隨便亂算,我的經驗是絕大部分都是少算,會多算的機會不多,這點我對曾老闆有信心!"
    以上是我先前在別的網誌上貼的回應。
    看到judie這篇,我突然有個感覺,在光華商場時的水準,曾老闆每天都活力十足(即便跟老闆娘鬥嘴時也是);但,搬到師大附近後,兩個人感覺都變得比較不快樂了!
    我想,人跟環境的互動很難移植複製到另一個時空,
    有一天,光華商場的店家會再重新開幕,即便就在現址,一切也都將不同了!

    回覆刪除
  11. 看到熟悉的話題,忍不住亂入一下。

    水準的曾大福先生真的很妙,也可算是某種集體記憶了。盡管很多人喜歡他的碎碎念,也很多人受不了他的亂蓋章,不過真的就是台北書店版圖的一號經典人物。他是我老家鄰居伯伯的弟弟,原來我幼時就已經接受過他的贈書了,但是到長大後才知道,原來他就是我常去的書店店老闆。那時我去書店總不好意思亂攀關係,反正他都已經算我很便宜了,尤其大家都知道要趁老闆娘不在時,會更便宜。有一次,他實在跟我講話講得太久了,講著講著忽然扯到三重,順勢就說起我是他三重哥哥的鄰居,結果那天,我就得到更便宜的優惠了。

    不過我真正印象更深刻的是,他會亂推書,偶爾在我要結帳的一疊書裡,還會丟上一兩本他力薦的新書,通常如果是什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種小小本的,就會好啦好啦一起買吧。但是有一次,他突然砸下一本九百元的《古典時期瘋狂史》,跟我說:這本很好看喔,我的內心獨白是:老闆哩麥騙肖ㄟ啦,你看完囉?我知道這很重要,但是你用「好看」來形容他喔?而另一次,更絕,結帳的同時,他忽然指著架上說,同學,這你有沒有,一定要讀喔,要不要順便一起買?我本能性地抬頭一看,嗯,很好,老闆你好幽默喔,「順便」一起買喔......。那是一整排72本的柏楊版資治通鑑。

    回覆刪除
  12. to judie:
    有歐有歐,不過我是「後」水準時代 :p
    是從搬到師大路後才開始去,光華商場那一段就欠缺了。

    to Arkun:
    好低 :)

    to Amo:
    「重南肯德基寫信喝啤酒」
    在肯德基喝啤酒,好厲害,強!!

    回覆刪除
  13. bodu:
    其實為了自己不小心講到這一段,覺得滿糗的-那時真是少不更事又瘋狂啊,而分手的時候竟然是六四事件前後,從此二者成了相互攪和黏在一塊的詭奇印記……
    記得那時肯德基只有賣一種美國百威啤酒,很難喝,很苦,從此以後我就不喝這種啤酒了。喝幾瓶早忘了,可是記得一路顛回寢室之後,二話不說就爬到床上躺平了(這樣也才不會聽到室友們老媽一般的murmur)。

    在那之後的許多年我才知道,人生不僅僅只有知識、愛情和革命,還有許多難以敘說的灰色地帶,很多比當年失掉感情更難跨越的關卡....

    回覆刪除
  14. 我所就讀的高中離那很近
    約吃完一個便當時間的距離
    高中每三兩個禮拜便去一趟
    上了大學漸少,約一個月去上一回
    其後,當兵,上研究所,我心目中的"光華"早面目全非
    成為"a光"集散地.
    對我來說,光華早已逝去
    所以這次搬遷,不怎麼痛,也有可能早習慣了城市物景之多變
    心頭早已冷卻,不再為此等事物搥心久矣.

    回覆刪除
  15. 時代變了,現在都去連鎖的茉莉晃晃。
    賣書給我們的,是他們的下一代了。
    偶而有不錯的東西,但最省錢的,倒是不得不用到的二手新書(公關釋出)。

    對了,我挺愛台分館的新家,檯燈很屌,以前在電影裡看到大英圖書館還是什麼的,都是那種樣子的檯燈,他們甫開幕時,我第一次去到新家竟然笨笨地對檯燈發呆,還高興地摸了好幾下。不過偶而還是很懷念,在坐在舊館長桌前,只要偷瞄一下,就會知道今天來了哪些作啥題目的研究生。

    回覆刪除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