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部落格以來,發現身邊題材實在是寫不完。每天都有新事物發生,有些想寫的東西沒有來得及寫就跑掉了,忘得光光的,有些則是在心裡念了好幾個月,還是沒有寫成。
常坐火車,想要寫點和火車相關的記事,卻總是被排到後後後面去。
這篇應該在去年5月寫的。
那天去鳳山打工後,坐到快要絕跡的慢車(其實叫做平快,真正的慢車已經完全消失了)。天氣有一點熱,車廂裡電風扇呼呼響,感覺好像置身印度電影中。好幾個車廂內都是空無一人,空盪到令人有點害怕。
這種車廂,應該是我們小時候所坐的「對號快車」。那時座位旁有放好茶葉的玻璃杯,提著熱開水的服務生以特技式的手法單手翻開杯蓋、快速沖進開水,卡答一聲再蓋好杯蓋、放回杯座。每次總叫我驚異不止。然後會有人拉著一個鐵絲做成的小車,放滿圓型鐵製便當盒,以台語叫賣著:「便當!便當」。排骨飯的香味真叫人流口水。但是省檢的媽咪或阿媽總是帶有自製的午餐,幾乎沒有買過鐵路便當。火車座椅在當時覺得相當舒適,椅背很高,好像屋牆般隔開前後座的視線,兩個座位就是一個小天地,如果把椅子調成四人對座,更是好玩得不得了。座前還有一個折疊式小桌,吃便當、寫字、讀書,都非常方便。很奇怪的是,這麼方便的設計,在後來的復興號、莒光號、自強號等進步高級的車廂都再也見不到了。
坐在慢車中,沒有冷氣是熱了點,但是椅子坐起來實在比通勤電車要舒服太多,而且腦中滿滿是兒時坐火車的快樂回憶,好像還沒有坐夠就已經到站了。
這篇要寫的不只是乘坐慢車引起的種種懷舊之情。
今天看到這張照片,突然覺得自己好像這輛慢車,快要被時代淘汰了,還是這樣不知死活地慢慢前進。好像該積極一點,努力「升級」什麼的。可是就是沒有勁。設備太老舊了吧。
慢車的未來,或許會在博物館留個一兩個車廂做紀念,或是被懷舊餐廳買去當裝飾品,要繼續在鐵路上奔跑的可能性不高。在台灣,什麼東西變舊、變老都非常快,變舊之後,或成為垃圾或成為古董,總之對現實都不再有影響力,只剩下些許被消費的價值。
真希望像湯瑪士小火車,保有一席工作的餘地。
另一個令人懷念的是那舊式的硬紙板車票,剪票員要用一種特殊的剪子才能在那卡票上訂出一個洞。
回覆刪除但是省檢的媽咪或阿媽總是帶有自製的午餐,幾乎沒有買過鐵路便當。
那怎麼行?連五歲的臭小子都知道鐵路便當是坐火車旅遊的高潮啊!
唉,台鐵的服務品質,就像這輛慢車一般,好像沒有隨時代在前進。
回覆刪除中短途旅程,宜於慢車晃蕩
回覆刪除至於長程遠方跋涉,則是途苦難當
作慢車最大享受是聽火車碾軌,空嚨空嚨,
絕非亮晃晃,舒適潔淨的自強莒光號可擬
我懷念的是幼時車廂內的熟火烏龍茶
滋味甘美至極,紙杯盛來,蒸氣猷裊裊冒發茶香
還有火車一邊起步了,母親與外頭的小販
猶如電影中,戀人離別的浪漫情景
交接著零錢與便當............
令人懷念的火車...
回覆刪除高中有兩年 每天搭乘火車上學
早班的火車 到火車站換公車
抵達學校 有時候還不到6點半呢~~
清晨的高雄火車站 清晨的愛河邊
有一種慵懶和迷離的美麗
上週六剛好也坐了慢車,從高雄回台南。同車的乘客大部分是去高雄逛街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在楠梓下車,猜測有部分可能是在當地(例如義守大學)唸書的學生。多年沒坐火車了,一路上都在回憶念大學甚至更早以前坐火車的感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