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6日 星期日

實地去看、實際去做

這裡是光華女中的「鄉土自然教育陳列室」。生物老師何耀坤三十年前就以自己所蒐集的貝殼設立了貝類標本室,退休後將陳列品捐給學校。近來學校把一個較大的空間撥出來給這個陳列室使用,何耀坤把它佈置得更有系統,並將自己四十年來教學工作所製作、使用的儀器、標本、教材筆記簿,以及帶領學生所做各種調查、採集的成果,整理出來展示。

何耀坤最愛貝殼。「我們在貝殼中也許可看到宇宙的縮圖」,身為虔誠的基督徒,同時又是實事求是的自然科學家,他在貝殼中認識上帝的奇妙作為,在集貝行動中培養宗教家的敬虔、科學家的勤勉及冷靜、詩人的想像力。

他所收藏的貝殼,絕大多數是自己去撿來的。他說,早年台灣集貝者不多,漁船整理魚貨時都把貝殼丟在一邊,他就這樣在台灣的漁港撿到來自熱帶海洋美麗的大貝殼。

這些貝殼現在按照生物學分類陳列,並掛著許多說明看版,說明貝類與經濟、文明、宗教、民俗、醫學、地質學、考古學......等的關係。又以詩句、畫作來表現貝殼所觸發的藝術情懷。

除了豐富的貝殼收藏,這裡還有自然科學教育的歷史資料,台南地區自然文化史的資料,以及何耀坤作為一位博物學家的種種心血結晶。

早期的教具、課本,都被好好的收藏著。顯微鏡、早期的幻燈機、電影放映機、心臟模型等等,相當有趣。也有他早期帶著學生做野外採集時,拿蚊帳做成的捕蟲網。

桌上一個個File,是何耀坤自己所寫的文章、報告、 學生的作業、所收到的信件等等,收集整理的工夫很令人欽佩。

1926年出生的何老師,日治時期就讀台南一中,他和葉石濤一樣,極喜歡跟著金子壽衛男和女中的國分直一老師去做田野調查、挖掘化石和遺址。這種實地的學習,塑造他往後的興趣、人格和工作原則。他說,他所學到的就是講課不能空口說白話,一定要讓學生看到實物、親自去摸、去做觀察,這樣學到的東西才會實在,才能打好基礎。

在光華女中教書期間,他每年都會利用假期安排學生到關仔嶺做研習活動,觀察地質、生物,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探求知識的能力。後來也有到墾丁辦這類研習營。除了這種研習營,平常在校園裡也可做生物觀察、採集。學生們都學會做植物標本。他喜歡引荀子的話:「小人的學問在嘴,君子的學問在心,又在手,在腳。」(註)

實地去看、實際去做,這種務實的科學精神,應該是普遍受認同的基本教育原則吧,但是在台灣的教育界,似乎真正落實者不多。記得我從小學到中學,自然科學的實驗課很少讓學生親自動手的,原因是器材藥品甚貴,數量又不夠分配。何老師任教的私立學校,資源比起公立學校應該更為缺乏吧?在這個展示室中,看到不少他自製的模型、教具、標本,實在是煞費苦心。真羨慕在這裡上學的孩子。

那一輩台灣讀書人,人文素養甚高,有宏大的世界觀,又有深切的鄉土之愛,實在很令人感佩。這個自然教育展示室,有很多本地的自然與人文資料,如台南的鄉土生物調查、台灣考古文化層資料、菜寮溪所採化石等。認識大自然的同時,也不忽視人文層面。

這個陳列室目前似乎未正式開放給一般人參觀。有興趣利用者可直接和光華女中連繫看看。

何耀坤先生退休後到奇美協助自然史博物館的設立。現任奇美自然史博物館資深顧問,及台南市文獻委員。

【註】荀子勸學篇: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