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0日 星期四

普渡台灣魂音樂會

高雄愛河畔的另類普渡與追思

228事件鎮壓、屠殺最為激烈之一的高雄地區,至今依然流傳著許多令人動容的事蹟與故事。其中,高雄中學、高雄火車站、高雄市政府(今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等地點,犧牲了無數尚未「為人父」及「初為人父」的年輕父さん、兄さん們(多桑、暱桑),他們不畏懼霸權,為台灣人民、土地爭取公平、正義,不惜犧牲性命保護自我後代事蹟故事,所顯現的精神及價值觀,就是今日台灣父親理當顯現的正確形象,同時也是「228經驗具有守護台灣」新價值的最佳印證。

援此感人肺腑台灣父親形象的無私付出,本會將在8月5日(六)晚上六點,於高雄愛河畔,同為高雄大屠殺地點之一的舊高雄市政府所在地(現今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舉辦228中元祭的另類法會— 「普渡台灣魂演唱會」。演唱會擬邀請歌聲高亢直衝雲霄的蔡振南,演唱「一隻鳥仔哭啾啾、流浪之歌」,為今年同為中元也是父親節的追思,福爾摩沙樂團將獻唱「阿爸的風吹」,並為台灣土地犧牲性命的台灣魂們,合唱台灣永恆的母親之歌—「福爾摩沙頌」。

以環境音樂創作享譽國際的馬修連恩(Matthew Lien),將演唱一首為火燒島(綠島)政治犯而創作的歌曲:You can cage the bird, but not the song。馬修甚至因感動於黃守禮與山東流亡學生于凱在執行死刑前,思念遠在中國東北家鄉母親,懇求隔室囚禁的黃守禮難友反覆遙唱Danny Boy歌曲的故事,首開特例演唱他人創作的曲目。隨後演唱敘述即將受刑的死刑犯想念家園的名曲—Green,green grass of Home,一齊向台灣228以致政治受難而犧牲的英靈們致敬。

伴隨著樂聲與歌曲的進行,教育部杜正勝部長、交通部郭瑤琪部長、青輔會鄭麗君主委、文建會吳錦發副主委、本會陳錦煌董事長、楊振隆執行長、中研院許雪姬教授、詩人鄭炯明、莊金國,及捍衛台灣土地、人權而受難與付出青春歲月人士的許昭榮、黃守禮、陳菊等人,亦將朗誦詩文、受難記事,穿插於歌手王明哲、鄒族受難高一生子嗣高英傑、高英洋、客家歌手羅思容、及陳明章等的歌聲中,與當晚參與來賓共同追憶過往英勇的事蹟。 節目越接近尾聲,將越顯活躍。配合朱約信(豬頭皮)、蕭福德,及如鬼似魅裝扮—閃靈樂團的交相競奏,228受難者之一的黃西川牧師亦將串場主持祝福的禱告儀式,為本次「另類法會」形式的普渡台灣魂演唱會,烙下「228經驗守護台灣」的反思印記,於內心深處。

摘自〈全民電子報〉:2006年「228中元祭系列活動」

當天演出的節目順序:

流程及內容:
1. 18:10 老爵士管絃大樂團 台灣歌謠組曲
2. 18:35 蔡振南 一隻鳥仔哭啾啾、流浪之歌
3. 18:50 福爾摩莎合唱團 阿爸的風吹、福爾摩沙頌
4. 19:05 馬修連恩 關不住的歌聲、丹尼男孩、家園的青青草地
5. 19:25 王明哲 白蘭花、四百年的台灣人、台灣魂
6. 19:45 高英傑.高英洋 打獵歌、長春花
7. 20:05 陳明章 祭孤魂、分水嶺、阿爸的心肝寶貝
8. 20:25 羅思容 白雲之歌、藤纏樹
9. 20:40 朱約信、蕭德福 秋天的孩子、天光、啥人是英雄、春秋大夢&搖滾主耶穌
10. 21:00 閃靈樂團 悲命格、黥面卸、普渡台灣魂
11. 21:20 Final hope & love朱約信
12. 21:25 祝禱  黃西川牧師

摘自青年資訊站

二二八音樂祭 普渡台灣魂

今年8月8日父親節剛好為中元節,二二八事件超薦法會將在台中、嘉義、高雄與基隆舉行,其中以5日晚上在二二八事件傷亡最慘烈的高雄愛河畔,舉辦「普渡台灣魂音樂祭—為台灣父兄獻唱」最引人矚目。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在3日「普渡台灣魂」活動表示,台灣的父親形象,在大家都讀過朱志清「父親的背影」後,已經定型,他認為應有新的父親形象,同時提出多位在大時代犧牲的父親形象,將在父親節廣為推廣。

活動策劃者陳銘城3日表示,音樂會由台灣流行歌手豬頭皮策劃,藉由詠頌詩歌搭配現代曲風歌謠,讓每個人認識台灣父兄的勇敢。在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長許雪姬的高雄二二八訪問記錄中,也可看到偉大的父親形象。如:旗山拳王王獅的兒子王天隍在二二八事件期間與阿兵哥發生衝突,兒子逃走後,王獅被抓代過,因而喊出願意代死,可說是台灣父親的典範。

陳銘城又說,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時期的20幾篇父親或子女的犧牲故事令人動容。子女犧牲的故事,如:台灣文化協會領導者蔣渭水之弟蔣渭川的女兒蔣巧雲,挺身為父擋子彈,讓他從後門脫逃,同一子彈又打中蔣渭川6歲的小兒子蔣松平,因此造成1死1傷,也造成蔣渭川一家長期的痛苦,他認為,這次中元節兼父親節的台灣魂音樂祭以野台音樂形式,開展紀念新視野,也凸顯台灣父親的價值典範,更為迎接明年二二八事件60週年開啟先河。

摘自台灣之音

另參:

中時電子報:普渡台灣魂 找尋父親典範

9 則留言:


  1. 拿島嶼民眾音樂普渡被損害與被殺戮的冤魂
    這個創意太強了
    感動中

    回覆刪除
  2. 其實前幾天曾經看到這則音樂會消息
    只是太遠了沒有去
    希望公視日後會有錄影轉播

    自由時報也有篇"228槍口下的父子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5/today-life3.htm

    回覆刪除
  3. 用八月來紀念228,強!

    回覆刪除
  4. 歹勢,應該是講七月啦!

    回覆刪除
  5. 喔喔,希望這只是因應父親節辦活動,而需要去找犧牲的"父さん"
    也希望"犧牲"不只一種意思
    否則這個論述邏輯又回來變成"哀悼父不在"
    此邏輯使人不安
    至少至少不要孤立台灣父兄的形象
    而是把父兄放回家庭關係、夫妻關係來考察是較好些
    說真的,"台灣父兄"也搞自閉很久了....

    回覆刪除
  6. macondo的切入點滿有意思的,值得再思考。

    這次活動的要點滿清楚的,對台灣歷史的詮釋方面倒是沒什麼特殊創意。犧牲當然不是台灣父親的唯一的形象,只是主題既放在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上,必然會出現這種詮釋。

    有趣的是裡面又有「台灣母親」、「懷念故鄉母親」等意象。

    這裡的父母形象,很傳統,很傷感,很放大。

    至於利用到普渡這個宗教活動的意涵,又是怎樣詮釋呢?沒看到現場表演,從新聞稿中倒是看不太出端睨。

    在poiesis那裡看到這樣的說法:「中元普渡,一個以沒人供奉的無主孤魂為主要對象的民俗宗教活動,可能是台灣的文化遺產中最沒有父系中心主義色彩、家族主義色彩的元素了。」他甚至認為普渡可帶來「一種悲憫的民主倫理」。

    這樣理解普渡,很有創意,但是和我理解的普渡相差好遠啊。

    1920年代想為台灣人找到一條出路的知識人,賣力推動「反普」,期望建立現代價值。2000年代的台灣知識人,對普渡寄予高度想像與文化意義,感覺上和當年反普的知識人有點像,就是都沒有真正掌握普渡與民間社會內部權力運作的關連,也沒抓到需要普渡的社會心理。

    所以二二八普渡台灣魂,到底完成了什麼?創新了什麼?好像很值得進一步討論。

    其實開這欄本來是想要整理一下一些有意思的中元節活動及中元節書寫,後來就忙別的東西去了。有空還是該整理出來。

    回覆刪除
  7. 台灣知識階層對於普渡與迎媽祖等民間祭儀的看法與想像,百年來的其中變化,是件有意思的事。

    民報系列大都用力反對,或者應該是日本內地那種潔淨的、簡單的;而不是台灣鄉土中那種沿街飛舞著金銀紙灰與鞭炮屑的意象。除了知識分子的啟蒙立場所致,我一直以為是當時臺籍知識分子不少是基督徒的緣故,這個推測很想當然爾,不知對否?

    到了現在,民間祭典與台灣鄉土意象幾乎是同一的,在鄉土文學裡,至少到了蕭麗紅的《千江》,就表現出俗民祭儀是"萬物有情"─"親屬關係"─"鄉土呼喚"之類的言說(但在賴和時則不然)。

    我很同意judie35姐留在poiesis家的觀察,關於有祀與無祀其實是父權制的延長;普渡時的"暫時"狀態是很重要的,這意味著"界線"的分明,如劃定了何時可以、何時不可以,再次提醒了什麼是人(我)?什麼是鬼(他者)的劃分...

    回覆刪除
  8. 連過去看了judie姐留在poiesis家的觀察,的確是很精采。不過macondo提到民報系列知識份子對傳統民間祭儀的排斥,我倒認為不見得是基督教的關係,因為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思想剛好都不認同這一塊,可能前者的影響多一些。如果沒記錯的話,那批人也很排斥歌仔戲的。

    回覆刪除
  9. 很感謝macondo的討論。特別是提點出:
    >>現在,民間祭典與台灣鄉土意象幾乎是同一的.....但在賴和時則不然。

    我想這是很值得再去思考研究的方向。

    1920年代反普等反對傳統民俗的運動,和基督教的影響有關嗎?可能需要更細緻的研究。目前看來,是沒有什麼直接關連。

    Amo說,「因為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思想剛好都不認同這一塊」,是一種目前常見的說法。但是我覺得這種解釋太粗糙了些。「西方文明」到底是指什麼?基督教思想和西方文明是兩種不同的、可以並置的主體嗎?兩者之間的關連是什麼?我覺得應該先處理這樣的問題,才能談所謂西方文明及基督教的影響。

    再回到反普議題。這是1920年代文協所帶起來的社會改革運動的一環,著眼點主要是在「反迷信」、「不要浪費金錢」,推動團體如「赤崁勞動青年會」,是有濃厚左翼色彩的。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