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6日 星期六

歡送林信堅牧師

原本期望參加者不要穿得非黑即白,但是因為有一大群牧師,全穿黑色牧師服 ,顏色鮮豔不起來。林牧師娘和女兒們穿著林牧師在國外旅行中買的彩色毛織背心,別緻又有意義。

追思禮拜之後,一面舉行茶會,一面請大家參觀「林信堅牧師文物展」,頌恩把她爸爸的照片、書籍、相關資料、蒐集的紀念品等,做成一個很有意思的展覽。可惜人實在太多太擁擠,沒有辦法慢慢細看。

下面這張照片是整個展場中最吸引我的一角,很能顯示林牧師的關懷和興趣之所在。

除了看展覽之外,還有遠從台東來的年輕人演唱歌曲。林牧師去世前不久剛搬到台東,原本想在那裡享受退休生活的。他長年關心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出外人及各種弱勢者,也很關心在台灣的外國人,把這些人都當成自己的羊群,用心善待。今天,也看到畫家黃美廉到場,她叫林信堅牧師乾爹,常在著作中提到這位疼愛她如自己女兒的牧師。

一場簡單、不流俗的追思禮拜,沒有言不由衷的吹捧,只有真誠的懷念;沒有政要、權勢者來此走攤,只有愛他敬他的人相送。很美的人生,很棒的句點。

1.7深夜補:

把聽來的幾則林牧師軼事和言行寫一下:

§ 宋信喜牧師在追思禮拜講道中提到,牧師娘遵照林牧師的意願,婉 拒各相關單位欲盛大舉辦葬禮的好意。宋牧師說他想到以前在課堂上學生若是有諂媚奉承的言詞舉動,林牧師就會擺出拒絕的姿態說:「免捧(pou5)免捧!」如果今天真的搞什麼中會葬、學院葬之類的,林牧師大概也會說:「免捧(pou5)免捧!」

§ 據說幾年前林牧師生重病動大手術,好不容易救回來,眼睛張開不是問候家人,而是懸念著當時出現財務困難的布農部落,問牧師娘白光勝(布農部落的負責人)怎麼樣了?

§今天做禮拜結束,從加拿大回來度假的劉瑞仁牧師抓著我說,林牧師25年前在多倫多兩個禮拜,住他家的書房,每天一早出門到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去看資料、印資料,晚晚才回去休息,完全沒有去遊覽,要他住到有床的房間,他堅持要在書房裡,因為可以把資料攤在地上整理。有次他不走大路而穿越草皮,警察車停下來叫住他,他想這下子會被罰,結果警察問他要去哪哩,不但沒罰他,還把他載到目的地,讓他大為驚訝又感動。

§ 貞文今天在東寧教會講道中提到,林牧師見識過不少人性黑暗面,遭受過某些人的誤解、侮辱、欺負,他並不以反擊的方式來應對,不讓自己變得跟著些人一樣,而是以善良的眼光來看待一切,保持純潔天真的心,受了傷害、受了委屈,就交代給上帝。

§ 牧師娘分享說,她和牧師之間可以說沒有秘密,但是牧師卻有一事經常瞞她,就是隨時把錢借給需要幫助的人。到現在她們都不知道到底他把多少錢借出去、借給了誰。她又提到,在林牧師心目中,他的羊群是第一重要的,家人其次,並非他不愛家人,他實在是非常疼愛妻子和女兒;他說上帝給他的任務是盡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既然如此,他相信上帝會幫他照顧妻女,不用憂慮。

小片:林牧師,有你的!

新聞報導:

奇摩:牧師另類告別式 訃文規定穿花襯衫

11 則留言:

  1. TVBS的報導,記者是不是不懂閩南語,「嚴禁憂愁」跟「禁止憂頭結面」比起來,傳神的程度差多了。

    回覆刪除
  2. 嗯,自從被告知聯合報有報導後,陸陸續續還有在網路上看到四家電視的文字稿..幸好民視最後有補上林牧師捐大體的事,不然會覺得這樣上新聞好像也不是見怎麼樣的好事(還被朋友小虧一下:"咦?你們不是說要低調嗎?怎麼現在上了全國版?" 囧)
    嗯,採訪部份看看頌恩之後有啥要講的吧

    我是忍不住想上來大會報告一下
    1.據說,昨天有430左右的人來參加,也讓教會的人第一次感受到東寧原來有這麼大的包容空間,可以從二樓一樓一直坐到地下室...
    2.昨天聽說差不多有150位牧師出席..有些南神校友還說..這比參加校友會有趣多了(尤其是昨天文物展的部份,在南神那區,看到很多校友朝著幾十年前的全校通訊錄照片前猛用手機照相XD)
    3.一些人看到文物展的後遺症是,回家翻箱倒櫃看看自己有留什麼東西,希望以後可比照辦理:p

    感謝昨天在台上的兩位牧師及司會的長老,都是很認識林牧師的人,所以講得很得到大家的共鳴,還有會後許多人的關懷

    昨天最勁爆的一件事是,晚上當我們用心在看大家貼在留言板上的話時,林媽媽說:"好高興喔~我們是在看這個而不是在算錢。"這是我昨晚最喜歡的一句話。

    回覆刪除
  3. 呀!不看報紙和電視的我,不知道這場告別式還上了全國新聞。

    謝謝頌慈補充的資訊。你們全家的表現實在令人感動,這真的是值得紀念、宣揚、推廣的告別式。

    我等一下會補幾則林牧師軼事上去。

    回覆刪除
  4. 看TVBS報時,以為他們是抄這邊的內容「做」新聞

    回覆刪除
  5. 今天遇到頌恩,聊起這件事新聞化的過程,看來James推斷得沒錯,媒體是看到部落格的消息去「做」新聞的。

    牧師娘說,重點應該是在林牧師捐獻大體一事啊,卻被報導成有趣的葬禮。

    回覆刪除
  6. 林牧師用生命的另起一程﹐表達基督徒對生死的篤定和超越。在基督徒的信仰裡﹐死
    是意志過渡到更美好的時空﹐所謂天國﹐的階段﹐不是終結。“逝者”其實還一直
    在看顧活著的人。

    基督徒辦喪禮是為了安慰鼓勵繼續走在人生旅途的親人朋友﹐跟一般台灣人的宗教
    心理不同﹐不是為了過世的人。因為一生所行和所信已經決定將往何處﹐不需要在
    最後階段弄什麼儀式指引牽亡﹐好像弄個幾招就能救到什麼。也不需要達官貴人來
    表功彰業順便沾彩﹐人家才會想念。

    在我住的附近就有墓園﹐是一大片寬廣的草皮﹐其中有清潔的步道﹐四週被高高的
    樹稀疏圍繞。墓碑的做法是貼在草皮上的小地標﹐不是高豎的那種。每到假日﹐掃
    墓的親友買幾朵花束去插在墓碑旁邊的花座﹐草皮上看起來就到處有花﹐在藍天和
    陽光下﹐好美麗的綠地。每天下午﹐不少人散步和慢跑經過這片墓園﹐一點都不覺
    得奇怪。因為誕生和凋謝﹐都是人生裡在一起不可分的部份。

    媒體把這當新聞﹐要看有沒有說出林牧師和他家人信仰的內涵。如果沒有﹐光當稀
    奇報導﹐只是媒體自己喪失提昇格調的機會﹐顯露另一次的無知。

    回覆刪除
  7. Judie:

    新使者教會人物檔案若是要寫林牧師
    你是否有可能幫忙寫?
    或者你覺得什麼人可能可以寫呢?
    不好意思
    麻煩你了
    因為我比較不熟

    回覆刪除
  8. 感謝Tonyc的回應,直入我心,掌聲鼓勵

    我媽最ㄍㄟ的是他們沒有把林牧師大體捐贈的用意報導出來,變成以搞笑花絮在搏版面。事實上如果牧師不是用大體捐贈的話,追思會可能無法這麼簡單的去辦理(因為現場什麼都沒有、什麼都看不到),馬上啊十字架花就出現了,哪能簡單了事任由兒女另類辦理。
    不過我的心得是媒體真是鯊魚,原來新聞是這樣追出來的:電子媒體看到平面媒體全國版的新聞,老闆就開始叫駐地記者今天一定要追到,第四台的同業會互相流通,所以一家有報全家報報。我們在看到平面媒體的內容之後想跟第四台記者請他在新聞上有所更正,他是很認真又拍我媽的講話了可是新聞採訪的帶子已經發出去了所以流程上很難更改。
    心得是,真是陽具插入式的採訪,讓人沒前沒後又不體諒被採訪者的心情,更慘的是沒有辦法重來一次。
    結論是,不管平面或電子媒體,似乎只把自己當作一日黃花在看待與處理新聞,只在乎獨家或是版面有沒有被填滿,而不在乎自己在閱聽聞上所要擔負的角色與責任。看來把自己的部落格顧好比較重要,儘管如此,媒體還是很容易擷取部落格的元素重組取材,然後又變成斷章取義。
    接下來我又要去到沒有網路的地方了哎呀~~
    我想,如果有力氣的話,四月份清明節之前,我會想要寫一篇文章放公報,談談這次的儀式以及我看待基督徒喪禮的感受(話說從我祖母送她父親那時代開始.....),還有我從老爹那邊看到他早在30年前就已對教會與信徒文物非常care的部分。只是...要忙的事情真的很多...

    不過今天我聽到最勁爆的是,先前我跟阿樺說:預祝本期大賣(有刊我爹訃聞那一期)沒想到果真如此,淑玲要去買一份做紀念的時候,門市翻東翻西好不容易找出一份說已經是賣到最後一份了,聽說現在要跟其他地方調調看還有沒有剩。
    結論,公報是我家老爹的故人愛讀之一(連同自由時報跟新使者、CWM inside out),能夠在回返天家之時還能有此發揮助益銷售量,也是美事一樁。
    PS柯旗化文法,應該也會又紅一次了吧。

    回覆刪除
  9. 頌恩:
    我娘家的人不是基督徒,但是他們看了你們父親的告別式報導,很感動,星期一一早,跟我細細的問了你們父親的一切和告別式的過程。
    遵照令尊的交代,我沒有去。所以我把公報和Judie所寫的,分享給他們。
    他們一直說,真是豁達的一個人,給她們體會到,面對死亡的另一種態度。小孩還問,為什麼要讀柯旗化的文法?姊姊解釋,林牧師有關心到人的生活態度,人要一直學習,才會進步。
    所以說,媒體的取角、報導是扭曲,但心跟眼睛清明的人,還是看得到精髓、抓得到重點。

    回覆刪除
  10. 柯旗化文法,我也買了一本(小堅堅交代的)。以前上阿堅牧師的英文課,最有趣的就是他給我們讀的資料,有很多我沒看過的雜誌,或者年代久遠的英文詩歌集。最有趣的,他是用台語上英文,對於長年在一般國民教育體制下求學的我來說,很特別。有一次,他說了一個故事:各位同學:你們知道最早把撞球引進台灣的是誰嗎?我們當然不知道,他得意的說:「是咱學校的巴克里牧師喔!]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