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進入暗雨暝

禮拜很好。進禮拜堂後,聽見所播放的泰澤音樂,心就靜了。優秀的琴手、認真的唱詩班,領人進入平靜莊嚴的禮拜當中。Karla講道中談到了猶太人照顧弱勢者的傳統,有才能有資源者負著較大的責任,談到富人因為擁有太多而憂愁,因為無法捨,無法根據耶穌的教訓(遵守誡命、變賣所有賑濟窮人、跟隨主)得到永生。她談到有時候我們必須放棄社會地位、金錢、安適的生活、人脈.......,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所需、真正所有。基督信仰的價值觀,正好和現在流行的個人成功價值不同,而是要努力讓別人也可以過得好。在此時刻聽到這樣的教訓,很有感動。

孤獨行

禮拜前後,太陽稍微露了臉。但回到家吃午飯時,竟然下起雨來。坐上北上的巴士,越往北走,天色越暗,雨絲不斷。這是一趟向著黑暗雨夜前進的旅程。


國光號上竟然放映著「吹動大麥的風」。座位上的音響不佳,聽不清聲音,裡面那些意味深長的歌曲都無法聽。想不看,又時時被吸引著。即使是看啞巴電影,還是顫抖。是因為窗外的冷雨、還是內心的寒意?


是的,體內體外寒意陣陣。進入暗雨暝的,不只是這輛巴士及坐在上面的我,還有整個台灣。

有時浮雲蔽日 

這次立委選舉前,已經預料民進黨必然輸。但是看到輸得如此慘,仍然嚇了一跳。真正難過的是,兩大黨如此之爛,卻沒有小黨有機會出線,而新的國會黑金充斥、弱勢團體缺乏代言人,未來幾年台灣社會必然會更加貧富不均、年輕人沒有機會朝著理想發展。民進黨就算加上比較有理念的小黨的選票,也擋不下黑金復辟,真的很令人失望。


我不會因為民進黨大輸就如喪考妣,卻不由得哀悼自1970年代以來辛苦累積的民主運動能量如此被消耗。對照周遭長輩友人在2000年的欣喜與今日的沮喪,怎能不感到哀痛。其實,這哀悼的心情已經持續了幾年。我想很多民進黨支持者和我一樣,2006年見到扁親信與家族的醜聞及不知悔悟,真如狠狠被打了一巴掌。對台灣民主運動的收割者如此不成器感到無奈悲傷,為台灣的土地與文化被惡待、弱勢者的權益越來越受忽視而痛了又痛。雖知道政治轉型之際,台灣人民總有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但是究竟換得什麼?價值混亂、黑白不分、強者全拿、弱者被欺、土地海洋空氣繼續被汙染、自然資源繼續遭財團與黑道掠奪..............。

台北101 

到達台北時,雨不斷落著,典型北台灣的寒冷冬夜。燈光明亮的招牌,在雨夜中顯得孤寂無聊,深深湧起「這裡不是我的家」的感受。


在這裡,即使是晴朗的夜晚,也看不到星星。各種燈光造成的光害,住在大都市的人都成了天空盲,沒有機會認是星星。然而,星星依然存在。


暗雨暝令人打從心裡冷起,但想到星星的存在,又覺得開心起來。寒冷、黑暗、雨雲都會過去,有些美好的事物暫時看不見,卻不會真的消失。


昨天一位朋友贈我《遇見‧台灣百合》筆記書,翻閱時禁不住熱淚盈眶。其實是很平實的圖片和文字,駱明永紀錄自己十年來在各地尋訪台灣百合、推廣種植台灣百合的情形。感動我的是這個人(現在是一個家庭)如何穩健、踏實地把自己對台灣的愛化為特別的行動。1990年三月學運選擇台灣百合為象徵,並給予其意義:自主性、草根性、生命力強、春天盛開、純潔、崇高,因為參與了這場運動,駱明永對台灣百合有了深刻感情。好幾年前我就加入了駱明永發起的「台灣百合同好會」,但是並沒有積極與這個群組互動。這幾年遷徙不定,始終沒有機會種下自己的百合,一有機會在野地看到百合花,總是非常興奮。很高興有人如此堅持地愛它,並且努力推廣保育及種植。台灣百合這幾年來也越來越受重視,被視為台灣人的代表,不再只是三月學運之花。「台灣百合工作室」正是近年台灣意識紮根成長、台灣文化創造力不斷發展的一例。

台灣百合 

這就是我在進入暗雨暝之時所想到的星光。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已經越來越堅定,文化的創造力一直很蓬勃,不必官方扶植,在各領域旺盛地活躍著。近二十年台灣意識的成長、台灣本土文化的再生與發展,雖然與民主進步黨的發展有關,但不會隨著民進黨的衰微而消失。本土文化的發展,未來當然會受到挑戰與考驗,但我相信有很多堅實的成果是毀滅不掉的。


不論得時不得時,我們還是會繼續謳歌對台灣的愛,從這塊母土汲取生命的力量,為自己與同胞的自由發聲,力抗沉淪。


新插秧的田

19 則留言:

  1. 很高興昨天有看到你還算不錯的氣色,
    想說,等我這次出完差之後,讓你來我家,幫你調養一下。
    我想,我們還要繼續努力。最近,我開始有再做一些自己能力做到的事。

    回覆刪除
  2. 很美的一篇分享
    那些油菜花的光, 真美!

    守住身邊能做的事來盡心了!

    回覆刪除
  3. 民進黨不分區第一名就是弱勢代表不是嗎?

    回覆刪除
  4. 弱勢代表不等於一定能夠在審法案時為弱勢代言,而且只有一兩位也很難影響大局。

    回覆刪除
  5. 阿姐,像Karla說的,一起在不同的角落努力吧。

    回覆刪除
  6. 提到星星,倒讓我想起以前看的漫畫「天女的水酒」,其中有一個片段就是,想要找尋天上的星星的小孩,被天使帶到天上,看著地面的燈光點點,才發現人間也有許多星星。
    一直都嚮往著自然的我,在那一刻才真的開始相信人。
    陽光不那麼熾熱時,對照相也有好處不是嗎?油菜花田的色彩看起來很飽和。
    小時候很喜歡看著下雨天的天空,厚厚的雲層變化萬千,彷彿在上演天體秀。
    看到立委選舉的結果,我的心情和你以及許多人一模一樣。
    但是,生命如此短暫目光如此短淺的我們,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又怎能參透世界將往什麼方向轉動?
    還是安下心來,看到天空的烏雲就替農夫高興有雨水,看到天色轉暗就想著萬物都有休養生息的生理時鐘,心情轉變,日子還是照樣開開心心地過下去。
    人類之所以會犯下許多惡,就是因為對生命沒有信心,因為恐懼而變得貪婪。所以,雖然看到這樣的選舉結果不免失望,我還是很苟且地想,只要我們還有信心繼續努力,事情終究是會往好的方向改變吧 ^^

    回覆刪除
  7. 請容我發問,文中提到「自1970年代以來辛苦累積的民主運動能量」,是否過於簡化?似乎仍然以台灣政論、美麗島世代為台灣民主發展的主力?這個觀點是否暗示後來的民進黨接續了這個香火、「道統」?我想,當我們對台灣民主的發展有更開闊的認識,就不會對民進黨難以割捨了。

    回覆刪除
  8. 屋頂走路先生,
    請明示你所認識的台灣民主發展史脈絡,否則不知道如何討論。

    回覆刪除
  9. 好吧。省議會有五龍一鳳,外省人至少也有《自由中國》。我記得李鴻禧先生也曾撰文紀念過陶百川。還有左統派,總也不能說他們對台灣民主的發展不曾出過力吧?台灣史的各個脈絡交織在一起,意圖、後果、影響、助力或妨礙,往往很難一概而論。這是我的想法。

    回覆刪除
  10. OK,我知道了。

    我承認在這篇短文中使用簡化的方式來看歷史,但這是為了界定一個特定的階段。民進黨的確是接收1970年代以來黨外運動的成果,運動的主軸和人物都主要傳承自此。而你所提到的戰後初期的非國民黨政治人物、自由主義、左派思想等等,當然也影響到了這一波運動,可以說黨外運動也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可是總可以分個階段談吧。

    若要談到台灣民主政治的起源,照我的想法是該推到1910年代就展開的爭取台灣人參政權的政治運動,1920年代的台灣知識分子對民主政治與台灣主體性的認識,可能比現在的政治人物都還要深刻。

    我說「民進黨消耗掉自1970年代以來辛苦累積的民主運動能量」,並不是說黨外運動等於台灣民主運動的全部,而是要指出民進黨是這個階段的產物,到這次選舉似乎這個階段已經畫上句點,需要新一波的民主運動出現。這裡完全沒有什麼「道統」存在,只是說明民進黨的出身及其性質,以及所累積的能量來源。

    我通篇何處表現出對民進黨難割難捨?為什麼惋惜民進黨耗竭了黨外運動以來凝聚的民主運動能量,就是對民進黨難割難捨?我難過並且擔心的是黑金政治可能會更加深化,而本土文化再度受到打壓。

    不過,新一波民主運動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形成,從這次小黨得票率可以得知,目前的主要政治競爭仍是藍綠對決。在這種無奈的狀況下,你不希望藍因握有太多權力而過度囂張,就不能讓民進黨垮掉。

    儘管在文中我自認為並沒有對民進黨難以割捨,但事實上目前的局勢逼得我們不能放棄民進黨。還有誰有力量可能阻擋藍怪獸的衡行?儘管我期待的是多元的聲音、進步的價值能進入政府與國會當中,但在小黨被完全夾殺、一黨獨大的局面形成後,制衡的力量能夠繼續單打獨鬥不結盟嗎?

    很討厭這樣的發展,但似乎無可奈何。

    回覆刪除
  11. 謝謝您的說明。我幾乎都了解與同意您的看法。只是讀到後來,您覺得討厭與無奈的一點,似乎有「含淚支持民進黨」的意思。也許在選前,很多人都有寄望小黨壯大的心情。但在選後,似乎又要重新考慮這個決定。當然,也有些人是堅定而不含淚。我想,就看未來,民進黨是否真的能和其他小黨、社運、學界等進步力量,重建結盟的關係吧?以民進黨為盟主,又有何不可?但也許以後結盟,會更防著民進黨一點吧?不會再讓政治權力與資源由少數人把持吧?

    回覆刪除
  12. 的確是該看民進黨是否能夠反省、重建進步價值的聯盟。

    重新結盟其實並不容易,小黨和社運在過去被欺壓得怕極了。太多有理想的人被民進黨握有權力的人玩弄背叛,包括一些在民進黨執政後曾經入朝為官者,都體會過政治的可怕和原以為是同志者的無情。

    「不會再讓政治權力與資源由少數人把持」,這要看民進黨欲結盟對象的實力如何、自主意識到什麼程度。過去民進黨結盟其實就是丟出一些職位分配一下,在政策上並未真正在乎社運的主張。若採同樣模式,一定還是一樣的結局。

    我的確在讀了林世煜的文章後,就很單純認為站在制衡的必要上一定要投謝。

    這兩天看到社運界充滿疑慮和反彈,還有阿扁加民進黨支持者對中間路線的質疑,看來「民進黨重回黨外運動」並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即使在野,也很難重拾當初的理念。

    其實我覺得民進黨不該重回社運路線,而是該深耕社區做服務,並投入較多人才與資源在媒體傳播與文化工作上。

    隨便想想,覺得還頗有趣。

    謝謝你的提問,讓我能夠多想一點。

    回覆刪除
  13. 我想單純的問一個問題,是台灣主體意識重要,還是民主的過程重要,當然,你可以回達這兩個問題是一樣的,但是這樣子的回答,等於沒有回答,問題在於如果超過一半的人,藉由民主(化約為最簡單的方式,投票)的方式決定他們要當回歸中國,兩者之間,要怎麼取捨?
    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在聽一個芝加哥的教授演講時想到的,芝加哥畢竟是經濟決定一切地方,不過,想一想是很有道理的,台灣到底願意花多少的代價,除了當政治孤立的台灣之外,還當經濟孤立的台灣,用最粗糙的說法就是,台灣人願意花多少錢的代價,出讓他作為一個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如果要說,這個自我認同是不能要價格來算的,我覺得這樣的說法,也是眛於事實的。

    回覆刪除
  14. 七月流火的問題真是大,好難回答啊。

    本文背後沒有說出的是,我認為這次立委選舉和國族認同並沒有太大關係,民進黨繼續用中國和藍統來恐嚇人民,結果失敗了,一是因為選區改制後,立委作為地方社會代表的意義大於統獨代言人,二是因為國民黨也不敢忽視台灣主體意識而走本土路線。即使國民黨重新執政,在目前台灣認同如此高的情況下,也很難不顧民意而把台灣出賣給中國。

    當然,國民黨執政非常不利台灣建國運動,但是制憲、正名始終也沒成為民進黨真正努力的目標,只是選舉時拿出來拉攏支持者用的。

    國民黨執政,的確可能朝著曹興誠所建議的「統一公投」前進,中國方面也會用更細緻的手法來干預台灣的內政,儘可能不引起台灣人民的反彈,爭取台灣人對中國政府的好感。

    在民主逐漸成熟的台灣,建國派得繼續努力說服更多人接受「制憲、正名」的必要,建立維護台灣主權的普遍共識。如果這是絕大多數的民意,不一定只有DPP才是結盟對象。如果無法說服多數人,即使有執政優勢也不一定有用。

    至於有一天,真的統一公投通過了,只要過程是按照民主程序,有充分的說明與辯論,而不是在槍桿子逼迫下點頭,那我們也是得接受。

    只是目前台灣贊成和中國統一者,應該還是少數吧。

    當然,我一想到萬一有這麼一天時,強烈感得憤怒不安。到時候若有反抗軍,或許.....

    但是,多數人還是會精密計算自身利益吧。建國運動者,非從利益計算去說服人不可,不要再只是動員人們最基本的感情、談一些空洞的口號了。

    回覆刪除
  15. 你說;「弱勢代表不等於一定能夠在審法案時為弱勢代言,而且只有一兩位也很難影響大局。」我不完全同意。似乎可以改為「弱勢代表不一定每一位都能夠在審法案時為弱勢代言,雖然只有一兩位一時也很難影響大局,但長久而言,一定可以。」這也是為什麼看到林淑芬當選,我會很高興,因為她一直在為弱勢者發聲。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火種,只要不被滅掉的話,誰說不能燎原?

    回覆刪除
  16. 一位關心時局的朋友也有類似南衡伯的看法,我把他的看法翻譯為:只要國會中還有十個義人,上帝就不會毀滅台灣。他認為這十個義人在民進黨當選者中是揀得出來的。

    至於我,對「火種說」當然是有一定的信心,不過國會是多數決,就結構面而言,絕對少數在法案推動上很難有影響力。

    換個角度來看,弱勢議題要努力爭取輿論與民意的支持,一旦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利委就不能太過份。若為弱勢代言的立委缺乏後援,在國會當中絕對是孤掌難鳴的。

    我想,與其寄望國會內的義人,不如寄望人民的監督來迫惡人也必須為善。

    回覆刪除
  17. 我人不在台灣,在紐約工作,
    等到我知道消息的時候相當錯愕!
    有一種不是活在真實中的感覺,
    諸多的百感交集,難以言喻....

    我想我會設法回來投總統票的

    回覆刪除
  18. 台灣意識與改革力量,不必然繫於民進黨的衰微,縱使我們都曾對他寄予厚望。

    我覺得媒體改革也是民主政治很重要的制衡力量;可悲的是,目前所有台灣媒體都已靠邊站,最大的功能就只是對主人搖尾乞憐而已,希望網路公民能夠發揮更強大的政治潛能與行動,傳達多數民意的聲音。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