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轉型正義與和解共生


轉型正義與和解共生

台灣在過去20年,和平地經歷了從威權到民主的政治改革,被稱為是「寧靜革命」。這場改革是由政府與民主運動人士一起推動,包含了一連串說服、妥協的過程,對社會的衝擊並不算大,所以國力得以持續發展。但因為「寧靜革命」對原有的國家體制並沒有進行徹底的改革,而過去支持威權文化的社會基礎也未受到太大的動搖,以至於人民對威權統治之惡未有充分的了解,社會對新國家的建構沒有清楚的共識,換言之,就是轉型正義很難實現。因為沒有認真處理、面對轉型正義的問題,台灣各族群堅持著各自的歷史記憶與傷痛,在政治變化的不安中強調自己才是受害者,社會一直埋藏著對立分裂的因素。


有些人一提起轉型正義,就認為是對舊政權的清算鬥爭,甚覺反感不安。轉型正義最容易被看見的部分,是受害者的沉冤昭雪、獲得補償,但對大眾真正重要的是道德意識的再建,並了解如何防止悲劇重現。實現轉型正義,國家民主化才能邁向穩固。而朝向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就是讓更多的威權統治真相呈現在人們面前,釐清責任。只有釐清了責任,才有和解的基礎。


轉型正義不只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相關,實際上關係到台灣全體人民、文化社會的發展。比如說,過去監視人民的政治偵防系統非常綿密,處處可見的「人二室」、線民、職業學生,高壓統治造成「人人心中有警總」,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受到破壞,更造成相當普遍的受害意識。這種白色恐怖現象,很難以法律訴訟來獲得正義,因為在那體制中,人人都是受害者,也同時是沉默的共犯。電影《竊聽風暴》描寫了負責監視人的「細胞」因未深入了解被監視者而產生同情,開始掩護幫助對方,展現恐怖統治底下人性高貴的一面仍有可能實現,也讓我們看見體制之惡與人性之善有可能產生的對決。


長期的威權統治塑造了許多扭曲的觀念與現象,並非一朝一夕可改,也非直接翻轉、在概念上把某一群人妖魔化就可實現正義。台灣要落實轉型正義,並不能脫離民主法治,理應以和平的方式循序漸進。粗暴躁進的清算,可能造成新的傷害與不正義。實現轉型正義並非要將某群人標記為惡,而是要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認識人性的軟弱,認罪、互相懺悔,為了台灣共同的未來尋求和解之道。

轉型正義是為了建立新的信任基礎。空洞的口號、無知的仇恨、唯我正義及唯我慈悲的心態,都是轉型正義的大敵。

1 則留言:

  1. 今年神學院的學生紀念二二八的方式
    是以靜態的看板重新提醒大家注意到台南有個"湯德章公園"的存在.
    學生們找到的文字資料都很舊, 是九十年代初期的

    很想找機會重述湯德章的故事--
    一個西拉雅女子與日本人所生的孩子, 他的正義感與他的冤屈之因, 到底與直這片土地的關聯是什麼?
    在西拉雅文化意識發展著的今天, 學著用西拉雅的觀點看台灣, 再來看湯德章的生命, 好像還有很多新的東西可以被挖掘出來啊!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