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觀賞筆記

1990年代中期之後,河南、安徽等地流行「血漿經濟」,政府鼓勵身體強壯的農民把血賣給政府的獻血站,當時流行一句話:「若要奔小康,就靠賣血漿」。這些血多半賣到藥廠去製作凝血劑。需求最大的是血小板,為了多賣幾次血,血站流行一種做法:把血液中的血小板分離出來後,把血再輸回給賣血者。因為是把所有人的血都混在一起做析離,所以只要其中一人有愛滋,整批的人都會受感染,就這樣愛滋在農村蔓延得不可收拾。

首次報導這種情況的記者,立刻遭到解職,困頓至今。關心此事並高度介入的高耀潔醫生,被當局視為眼中釘,但在國外獲得很多人道精神獎。

中國因為取血而造成愛滋流行的事實,是因為紐約時報有記者得到消息,寫了大篇報導,震驚世界,才逼得中國政府承認有此現象,2004年開始由國家提供免費藥物,並准許國外關懷團體介入。

國際高度關注後,相關的報導、紀錄片多了起來,但是這齣在2001年拍攝的影片應該是第一部。至於賣血時期的情況,就沒有影像報導作品可看。為了進一步了解這情況,劉紹華推薦閱讀余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

愛滋村的問題,正如片中馬深義所說:鰥寡者多、不能上學的小孩多。青壯年紛紛死去,小孩無人養育,老人也無人照顧。醫療照護與老幼安養,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會想去看這場影展,主要是想多了解一下中國的愛滋病問題。之前看到一些有關高耀潔醫生的文章,略略知道因為賣血造成的農村愛滋大流行,但整個情況了解不多。

意外看到這樣一齣紀錄片,很感動。覺得這是近年看過少見的好片。沒有太多旁白,只用了兩段配樂,一是孩子們在玉米堆上玩耍時配的藏文祈禱歌,一是白雪鋪地的新年馬深義獨自上墳的場景配了當地人唱的民謠,都有催淚功效。影像和被拍攝者說出自己的故事,導演雖然身兼提問人,可以感受到他在場,但不會讓人覺得有違和感。

看了導演的自述,知道他是在醫院中看到馬占槽這個"虎頭虎腦"的嬰兒,引起他的注意,才想拍這主題。片中呈現為人父母者擔心不能看孩子長大的絕望感,但也讓我們看見父子、母子互動的親情,是那麼自然可喜,還有寶寶旺盛的生命力(寶寶吃太多就會拉,但還是無時無刻不在討食,總是很活潑可愛)。


除了呈現病,也呈現了窮。家徒四壁的土屋,似乎連床鋪都沒有。這家庭的母親雷梅病得起不來時,或是臥在地上的臥舖,或是躺在手拉板車上,很可憐。用水是從院子裡的井汲上來的。喝水用紅色的塑膠漱口杯。孩子們穿的衣服很怪,雜湊得很,也經常很髒。吃的東西經常是饃,看起來像圓饅頭,配著湯水,有時吃麵條,過年包餃子。看到爸爸馬深義泡奶粉,想到最近的毒奶粉事件。他們的奶粉包裝很粗糙,看來是便宜的低級奶粉,不知是否添加了甚麼東西,或者根本是假奶粉。

覺得這個導演沒有太多想控訴或想訴求的甚麼,只是單純去感知人性、同情人的困境,也沒有故意將題材戲劇化,甚難得。一般而言,我不喜歡入侵一個家庭的拍片方式。不過,這齣紀錄片,可以感受到主角對拍攝者的接納。

從導演自述看來,這些愛滋病患似乎將他的拍攝當成可以喊冤求助的途徑,而就後來的發展看來,也的確有達到這個目的。

陳為軍導演的另一部紀錄片:《請為我投票》,也受到相當的矚目與好評。



查了一些影片相關資料:

新聞:2004年獲美廣電文化成就獎的報導

陳為軍談這部紀錄片(重要)

豆瓣上的資料

2006年馬家的狀況

2 則留言:

  1. 推薦同樣題材,也是記錄中國愛滋村的記錄片《潁州的孩子》。楊紫嬅導演,全長39分鐘,記錄在中國安徽省阜陽穎州區王店村,也是因為貧窮賣血而集體感染愛滋病的記錄片。本片曾獲2007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打算在12月愛滋關懷主日那週婦女團契的聚會播放該片,然後再一起分享討論。

    回覆刪除
  2. 我很想知道 距離拍攝好死不如賴活已經過了這麼多年後 他們一家是否還安好?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