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來到台灣之後,十月成為國家慶典最密集的月份,1990年代之前,從十月十日的中華民國國慶、十月二十五日的台灣「光復」節、十月三十一日的蔣介石生日,每個節日都大費周章勞師動眾,舉辦閱兵、遊行、晚會,每個節目都以整齊劃一的集體性為最高美學標準,目的在展現國家的團結、強大、無所不在。透過這些節日活動,台灣人默默接受這樣的意識教育:你該成為一個小螺絲釘,接受政府的支配運用,為國家的光榮而奉獻,為偉大的領袖而犧牲。
這種法西斯式的政治文化,近十幾年隨著民主化的進展而逐漸瓦解。自由、人權的概念普及化,大部分的人不願再忍受僵化、劃一的軍事化管理。當政治走向民主開放,威權式的國家慶典也由展現多元文化的活動取代。甚至,國家慶典已經沒有多少人會去注意,到底要不要舉辦,對人民來說根本無關緊要。
社會自由化、政治民主化之外,台灣國家意識的轉變更讓這些國定節日失去意義。當台灣人認識到中華民國是外來殖民政權、蔣介石不是民族救星而是殺害無數無辜者的獨裁者,這些節日不但和台灣人無關,更是外來統治者欺哄、壓制人民的象徵,意義全變了。
戳破虛假,才能建立真實。去除外來政權的國家神話,才能建立以公民社會為本的新國家。不再受國家力量處處鉗制,基本人權受保障,現今我們所享有的自由生活,是許多活在專制統治下的人民所羨慕的。這些並非憑空而來,也非理所當然。民主政治不保證自由不倒退,特別在今年十月我們看到台灣還有那麼多人懷念威權、對強大但不義的中國充滿羨慕,更需要警醒,決心保衛我們的生活方式。
(台灣教會公報社論 寫於2009.1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