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只是先訂了小琉球教會的靈修會館,沒有時間多研究怎麼玩。到東港後,找乘船的碼頭就找了老半天。我們搭的是公營交通船,老爸問售票小姐是否有小琉球地圖,竟說印來不及。到民營交通船的地方,也沒看到地圖。
搭公船的大多是當地人,到達琉球嶼停靠大福漁港,和民營觀光船所停不同港口,我們事先也不大清楚。船上有一位太太說有機車可租我們,下船就有得騎。摸索著到達位於島嶼中央高地的教會,負責靈修會館的執事並未出現,原來教會這天的活動是到社區報佳音,大家還沒回到教會。羅執事回來後很快安置我們,並邀我們加入中午的聚餐。用大桶大盤裝的菜餚簡單美味,拌了薑和麻油的鹹飯好吃極了。
小琉球教會的歷史相當久遠,1887年就已成立。百多年前來台灣英國宣教師們很喜歡這地方,在此蓋別墅,經常來此度假,不過現在別墅早已無蹤跡。目前的教會是戰後遷建、1980年代又重蓋的。靈修會館建築是簡單的三層樓,前面有一大片空地。房間簡單舒適。正值聖誕節期,教會從門口到教堂掛滿燈飾,熱鬧得很。幾輛會友的車都結綵裝飾,因為剛去遊街報佳音。
手頭上沒有清楚的地圖,方向也還辨認不清,就騎著機車出去亂繞。在幾處海邊停駐,發現幾處建了漂亮涼亭的地方都是垃圾掩埋場!由於父母對於要花錢買門票的景點都不感興趣,我們就挑了蛤板灣海灘晃了許久,看海,欣賞貝殼和有趣的石頭。近黃昏才到著名的花瓶岩附近。
經過美人洞時,突然被攔截,說要驗票。一位老太太站在路中,說要買風景區的票才准過去。我說我們都沒有進入這些風景區,為何要票?我們在買船票時就已經買了風景區的票,但她看票時又說:怎麼沒有換成我們這邊的票?雖然她讓我們過了,感覺還是很不舒服。
我想起曾看過這樣的新聞:年輕人到小琉球玩,因為被要求買風景區門票而和一位婦女起衝突,他們就用手機錄下被迫買門票的情景上傳網路。這次我終於了解他們的心情和不滿。這實在不是在那裡要求驗票的人的錯,而是風景區的設定太荒謬,規定不合理。環島公路穿過美人洞風景區,等於只要經過這條路就一定必須付錢,可是這明明是公路,經過時並非一定想去這個風景區。而且我們登島後,根本不知道得去哪裡買票、什麼樣的地方必須有票才能去、觀光動線是怎樣。從在東港就一直想找相關旅遊資訊,卻找不到。那些景點被取了奇怪的名字、做出錯誤的解說,根本讓人沒有興趣參觀。加上攔路驗票這種讓遊客陷入莫名其妙境地的觀光設計,使我們對小琉球的好感頓時澆上一大盆冷水。
小琉球可以要求登島就收觀光稅,或是在船票中就附加收風景區門票,但相對也應該在賣船票時就給清楚的指引,說明島上的觀光景點和收費、驗票的情況。目前這種方式,只會讓更多人不想花錢買風景區門票。下次我若再去小琉球,也會努力避開這些要收費的景點和道路。
島上仍見莫拉克風災的影響。我們最想去走的杉福生態廊道因風災而毀壞,厚石群礁上仍堆著大批巨大的漂流木。
不過,杉福漁港清澈的海水非常動人,在此留連,十分快樂。
沒有充分準備的旅行,總是有緊張、有失望,但去到不曾去過的地方,總是令人覺得開心。沒有原先想像那麼悠閒,還是太匆忙了些。雖然早已知道目前這個島嶼人煙稠密,但仍很想避開人群與人造設施,去感受琉球嶼最初的風貌,想像「鰓人」的生活,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
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