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歷史有很多空白

歷史有很多空白。展讀《無法送達的遺書》,作家羅毓嘉訪談政治受難者黃溫恭的家屬,並閱讀他被政府扣了60年的遺書之後,惶恐發現:「我們不記得、不知道那些事件的發生,並非因為我們過於健忘,而是能夠被我們記得的事實被揭露得太少太少了。」即使有遺書出土,還是無法讓我們知道黃溫恭真正的政治理念和角色,於是作家有這樣的感慨:「記憶,在於記得在那裡曾有太多的空白」。

意識到這種空白的存在,或許讓我們更能體會白色恐怖的面貌。異議者的肉身、心靈和思想都遭到統治者的摧毀,他所愛的人必須抱著殘缺的記憶、在恐懼及恨意中掙扎求生,他的後人必須面對空白的歷史和揮之不去的陰影,很多疑問始終沒有答案。

另一方面,意識到歷史空白的存在,或許對「留下歷史紀錄」一事會有更多使命感。當我們發現找不到完整的故事,雖然可以靠想像力來補充,但探求更多史料,掌握更多確實證據,講的故事會更有說服力和感動力。有意識留下可信可靠的資料,日後人們就可拼湊出更完整的故事。

近日也讀了陳榮成的《我所知道的四二四事件內情》。1970年蔣經國訪問美國時遭槍擊,主張台灣獨立的賴文雄、鄭自才、黃文雄等策劃了這個行動,當天黃文雄開槍瞬間隨即被捕,同在現場的鄭自才也被捕。當時海外台灣人踴躍捐輸,短時間內籌足鉅額保金,將海外台灣獨立運動推到高峰。後來兩人先後棄保逃亡,台灣獨立運動團體內部也發生紛爭分裂。

陳榮成捲進刺蔣案是因為黃文雄所用的是登記在他名下的槍枝,不得不被法庭傳喚作證,卻因此而被台獨聯盟的同志誤解、指責,他選擇不公開辯駁,默默淡出獨盟。這本書是他親身經歷的歷史見證,提供外界對此事件更深刻、更多面向的了解,也更能貼近當時台獨運動的實況。

陳榮成持平客觀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真誠說出他的判斷,以一個捲入此事件而且受到誤解的關係人來說,他的態度令人敬佩!他談到四二四事件之後,他的歸鄉夢碎,但「不後悔自己走過這條各各他之路」。讀到此,很心酸,也為獨立運動人謀不臧的坎坷而悲傷。陳榮成另外一個重要貢獻是在1970年代初率先翻譯出版了葛智超(George Kerr)的《被出賣的台灣》,為二二八的歷史發聲,真是一位見識不凡、行動有力的前輩。

歷史有很多空白,這些空白不能用英雄故事取代,不能只發揚美德、不看暗面。立體多面的歷史,才能真正成為一面有用的鏡子。所以,努力收藏史料、探求事實,在任何場域都非常重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推動「檔案法」、努力要成立「歷史檔案館」,盼望更多人了解、支持。

(首發表於《臺灣教會公報》窗口無遮欄,網路版: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9010)

親身經歷的白色恐怖



二次世界大戰對臺灣的影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透過廣播,發表投降聲明,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天,也改變了臺灣的命運。這個位於海洋與大陸文化十字路口的島嶼,再度任由強權來決定他的去路。從日本帝國的一部份,變成中國的一部份,臺灣人在這當中沒有機會提出任何異議。被迫學習當「日本人」的臺灣人,在差不多開始適應之際,馬上必須重新改鑄自己。當全世界慶祝法西斯垮臺之際,臺灣人才剛要開始面對新的法西斯,面對新國家的急進同化主義,臺灣人沒有機會去復甦自己長久被壓抑的文化,而是得要儘快變成新統治者所喜悅的模樣。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臺灣人在新國家中的地位,甚至比不上戰爭期間臺灣人在日本帝國內的位置。

1895年日本獲得臺灣這塊新領土,一方面學習西方的殖民統治,對臺灣人採取「差別待遇」,一方面統治的意識形態又是強烈的同化主義。在統治臺灣的51年間,這兩種政策是並存且互有競爭和消長的。193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帝國的擴張,軍國主義抬頭,殖民地統治政策改變為急進的同化主義,於是臺灣和韓國的人民就面臨文化改造、強迫成為日本人的「皇民化運動」。不過,此時的臺灣人和韓國人在整個帝國中的地位似乎有了一些改變 。在日本帝國的新佔領區,臺灣人和韓國人從飽受歧視的二等國民,變成協助帝國發展的人力資源,和日本人一樣成了統治階層的一份子。即使是比較低層的幹部或基層職員,或是生意人,在當地人看來,都是外來統治者的一部份。

這樣的地位,某種程度他們成了夾心餅乾。當時就有在臺灣的日本人抱怨,臺灣人可以到海外發展賺大錢(在南洋華僑社會語言可通,比日本人更容易進入當地市場),又不用當兵,未免太不公平。我們可以說,當時的臺灣人多少享受到了日本擴張帶來的好處,而且某種程度實現了爭取已久的平等,可以和日本人平起平坐了。

戰爭結束後,日本人必須面對敗戰的恥辱、原佔領區人民的報復,隨著日本人在南洋發展的臺灣人,卻因為由敗戰國人民搖身一變為戰勝國人民,這種痛苦經驗少了很多。然而回到國內,臺灣人又成了二等公民,背負著八年抗戰後全中國痛恨日本的十字架,臺灣又成了殖民地,一方面被差別待遇(不讓臺灣本地精英參與戰後政局決策)、一方面被迫同化。臺灣人從出頭天的夢想中在再度重重摔下。

這場戰爭中,臺灣的確有幸運之處,如避開成為戰場的命運,不必忍受敗戰國的恥辱等等,但這場戰爭徹底改變了臺灣的命運,經歷戰爭的那一代臺灣人,付出的代價是驚人的,他們雖未被戰爭暴力屠殺,精神文化卻被長期閹割,在新殖民統治的法西斯政權下保持沉默,直到最近,他們才慢慢發出屬於他們的聲音,而這些聲音,有些又不免在臺灣社會新的對立中被誤讀扭曲。六十年前的戰爭,到現在仍影響著我們呢!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