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不快樂的大一

臉書舊文:2016年6月4日

剛看到一則新聞:「選錯系對未來茫然 女大生上吊亡」,心裡一驚,加上最近女生宿舍爭取開放的新聞,讓我回想起大一住校的生活,也回想起大一時是多麼不快樂。
可能是高中時對大學有一些想像,但實際的大學生活卻是有落差的。第一次離家,第一次學習獨立生活,很興奮,但也有不少茫然。住校,讓父母安心,但重重規定下許多的不便,讓我看到中學時代那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在大學也是一樣。大家會用各種方式去突圍。想守規矩,其實是不可能的。沒有插座,大家都學會偷電。十點就門禁,但為了不得不晚歸者,還是會再開一兩次門。十點過後關在宿舍中,餓了只能吃餅乾,印象中好像舍監會兼賣一些吃的。反正,整個系統就是掩耳盜鈴,讓掌權者可以卸責而已:規定在那裡,妳不遵守出了事就是你自己的事。
和不同背景的室友相處,很有趣,也充滿挑戰。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煩惱,課業、交友等等。一位來自花蓮的室友是中文系的,第一個學期就得抱著厚厚一本《史記》,要做標點。她完全沒有興趣,每天幾乎都要哭。我倒是很有興趣,就幫她做完這個作業。但她還是在學期中就決定休學。雖然不捨,但後來覺得這樣的決定是對的。那麼不快樂,太不值得。
大一時的不快樂,到底是為什麼,其實已經想不太起來,只記得那種情緒的低谷很可怕。在班上幾乎沒辦法和別人交談,對台北年輕人的文化感到很陌生又不喜歡,想加入社團又不太順利......幸好還有團契。不快樂,但是有乖乖去參加團契。後來大學四年就幾乎都以團契為主要的生活場域。
大學生,特別是大一,真的很需要支持系統。

再補一句。我是大一時聽到「生涯規劃」這個詞,但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弄清楚生涯怎麼規劃。
對所謂輔導體系的排斥和不信任,也是這個時期形成的。
天主教大學,好像真的有些天生的缺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