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處與人談話。錄在此當記錄:
淑貞姊,十幾年前在德國,我的一對女同性戀者的好朋友在教堂裡宣誓願意克服萬難,彼此扶持,雙方家長(有一邊是牧師家庭)也都在一番努力之後,一起祝福這樣的結合。
然後,她們開始計畫要有孩子,不論是自己生還是收養。
我承認我那時和你的想法一樣,覺得這樣的伴侶蒙祝福已經不易,若有孩子,孩子如何面對社會壓力呢?缺乏一位強大的「爸爸」,孩子能應付人生嗎?(後來反省我自己的爸爸在我成長時也是缺席的,但我沒有變怪物啊!)
但是後來我又陪伴著他們這對走過婚姻生活裡的所有高山深谷,快樂與愁煩,發現,這和所有的異性戀婚姻都一樣。而她們也因為自己的使命,工作,性情的調整,很審慎地考慮,也許她們並不適合有孩子。
所以,即使法令容許,也不是大家就會「不負責任」地去領養小孩,給孩子帶來困擾等等。
仁和牧師所提到的,反對者往往把自己的性幻想投射在這個議題上,這並非要發動人身攻擊,而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太把性傾向不同的人當成「異類」。一個同性的婚姻裡有的問題,基本上和異性的婚姻一樣,都是兩個來自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的人,因為彼此欣賞喜愛,而願意共同生活,並且彼此調整。
這種「願意彼此負責」的心志,在今天的台灣受到很多挑戰與誘惑,異性戀,同性戀,彼此扶持的單身姊妹兄弟,隔代教養的家庭,都一樣在經濟波動與人性的自私中,受到衝擊與考驗。
一個能夠支持這種願意彼此負責的心志的法案,值得我們一起來支持,有問題的地方,可以一起來把它修得更好。不需要馬上全盤否定。
在德國,我也有看到這種同性的收養家庭,成功地教養出身心平衡,充滿勇氣與智慧的少年。相對的,異性戀的傳統家庭,在愛的意志失落時,失敗的教育也是常見的。孩子們一樣無法選擇他們的寄養家庭。因為看似再「健全」的家庭,都有他們的陰影。
我深信,上帝會祝福保守每一個願意去愛孩子的家,不管是同性的父母,還是異性的父母,是單親,是老是少的父母親。
多元,不會毀掉原本的單一,只是增加機會,讓上帝的愛可以擁抱更多的人。我們在社會上開闢更多的空間,把對抗人性的幽暗面的主權交給上帝,停止我們人對人的審判權,讓三一廣闊的動能來做決定。
轉自王貞文2013.10.8臉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