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續假期之前,不少朋友相當焦慮,擔憂假日無法避免的長途移動和群聚,會讓疫情急遽升高。我也因為怕人擠人,沒有回嘉。
這幾天臉書上看到的焦慮情緒更為升高。特別是新聞報導一些景點人潮洶湧的情況,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怒責假日出遊的人。也有人質疑政府為何事先不設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到了假日的第三天,才發出警報要大家不要再前往人潮擁擠的地點。更有朋友認為政府應該在假日後宣布兩星期的居家令,學校全面停課、大部分人不上班、商店暫時停業,待在家中不准外出,將人際互動減到最低程度,才有可能避免假日後的病毒傳染大爆發。
這些情緒和看法影響到我,焦慮難免。但仍暗暗期待這樣的焦慮其實是過慮。
這波蔓延全球的武漢肺炎,目前專家的判斷大多認為短期內無法消失。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成為阻絕傳染的基本動作。但是落實並不容易。
我已經近兩個月深居簡出,除了上班和必要的採買之外,幾乎不出門。人際互動也降到最低,幾乎一天說不到幾句話。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習慣相差不遠,並不算很苦。可是仍會感到悶。原本很容易的娛樂:找家好吃的餐廳、咖啡廳坐坐,上電影院,逛書店,坐車到遠方旅行,全部都停止。自己做飯總不夠好吃,很難滿足。
今天終於冒險出門去剪頭髮,怕再來或許更難。這類必須跟人接觸的服務,恐怕工作者也感到相當不安。進門量溫度、酒精噴手,設計師戴著口罩,認真親切服務。
看來大部分人都願意按照政府的勸說與規定,特別是商家,希望能夠透過這些「防疫措施」來保住商業的繼續運作。
假日不移動,不到人多的景點,但仍然路過人潮已散快收市的菜市場,匆匆採買一些食材。即使戴著口罩,回家立刻洗手,心裡仍很有壓力,不知道這樣的防疫手段夠不夠。
我並不想責怪連假出遊者。台灣人已經緊張了兩個多月,需要一些讓自己覺得舒服的活動,蕭條的商業需要有機會稍微賺一下。很多行業遭遇重擊,這畢竟是長期的抗戰,如果產業全部倒下,要怎麼繼續打仗?依照防疫指揮中心的說法,近日病例以外部移入為主,本土感染仍是零星個案且大多可找到感染源,依照目前臺灣的疫情,我想假日前或假日後宣布shutdown,恐怕無法說服大部分人。昨天宣布封城的新加坡,也是在單日病例突增之後,才擴大封城。
可是的確非常不安,剉著等。希望台灣不要錯過時機,能有效渡過這波危機。
如果真的shutdown,希望能有周全些的設計,照顧到弱勢者的需求。
這幾天臉書上看到的焦慮情緒更為升高。特別是新聞報導一些景點人潮洶湧的情況,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怒責假日出遊的人。也有人質疑政府為何事先不設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到了假日的第三天,才發出警報要大家不要再前往人潮擁擠的地點。更有朋友認為政府應該在假日後宣布兩星期的居家令,學校全面停課、大部分人不上班、商店暫時停業,待在家中不准外出,將人際互動減到最低程度,才有可能避免假日後的病毒傳染大爆發。
這些情緒和看法影響到我,焦慮難免。但仍暗暗期待這樣的焦慮其實是過慮。
這波蔓延全球的武漢肺炎,目前專家的判斷大多認為短期內無法消失。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成為阻絕傳染的基本動作。但是落實並不容易。
我已經近兩個月深居簡出,除了上班和必要的採買之外,幾乎不出門。人際互動也降到最低,幾乎一天說不到幾句話。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習慣相差不遠,並不算很苦。可是仍會感到悶。原本很容易的娛樂:找家好吃的餐廳、咖啡廳坐坐,上電影院,逛書店,坐車到遠方旅行,全部都停止。自己做飯總不夠好吃,很難滿足。
今天終於冒險出門去剪頭髮,怕再來或許更難。這類必須跟人接觸的服務,恐怕工作者也感到相當不安。進門量溫度、酒精噴手,設計師戴著口罩,認真親切服務。
看來大部分人都願意按照政府的勸說與規定,特別是商家,希望能夠透過這些「防疫措施」來保住商業的繼續運作。
假日不移動,不到人多的景點,但仍然路過人潮已散快收市的菜市場,匆匆採買一些食材。即使戴著口罩,回家立刻洗手,心裡仍很有壓力,不知道這樣的防疫手段夠不夠。
我並不想責怪連假出遊者。台灣人已經緊張了兩個多月,需要一些讓自己覺得舒服的活動,蕭條的商業需要有機會稍微賺一下。很多行業遭遇重擊,這畢竟是長期的抗戰,如果產業全部倒下,要怎麼繼續打仗?依照防疫指揮中心的說法,近日病例以外部移入為主,本土感染仍是零星個案且大多可找到感染源,依照目前臺灣的疫情,我想假日前或假日後宣布shutdown,恐怕無法說服大部分人。昨天宣布封城的新加坡,也是在單日病例突增之後,才擴大封城。
可是的確非常不安,剉著等。希望台灣不要錯過時機,能有效渡過這波危機。
如果真的shutdown,希望能有周全些的設計,照顧到弱勢者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