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革命(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德國片,2018年出品。今年以「兩德統一30年」為楔子引進台灣。片名直譯是「安靜的教室」。根據真人真事改編。1956年,東德的高中三年級班級,為了匈牙利革命而決定在課堂上默哀兩分鐘,結果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電影手法平實,故事講得很好,節奏緊湊,高潮迭起,比原先預想的好看。
故事從兩個中學生Theo和Kurt搭火車去西方佔領區掃墓開始,他們溜進電影院,看到新聞報導說匈牙利起革命,要把俄國人趕走。他們回去後,想知道更多消息,於是一大群人去另外一位同學Paul的叔父家,偷聽西德的廣播。叔父的農場被俄國人燒燬,他獨自住在一間小屋內,傳說是個同性戀者。他們聽到匈牙利革命被鎮壓的消息,傳出足球國家隊的隊長死亡,大家覺得震驚。隔天其中一位人民會議主席的兒子提議大家為匈牙利革命被殺害的人默哀兩分鐘,大家表決通過,但有一位很相信社會主義信條的學生Erik不願意。
這是歷史課。老師一進來就點名問問題,連續幾個人都不回答,他覺得不妙,抓著那位反對的學生問,他被逼急了,說了一句:這是一場抗議行動。老師覺得事情很嚴重,立刻衝去找校長。
校長希望不要擴大事端,事情到此為止,但是消息已經被一位黨員老師得知並往上報了。校長找了班級中成績最好、最有領導力的工人家庭學生來談(他是片子最開始的兩位學生之一,提案者的好友),暗示他要先準備好說詞,當局已經開始調查。於是他們在聽廣播後,同學討論決定要說是為了悼念匈牙利國家隊隊長。他的女朋友和提案的那位好友,不贊成這種找藉口逃避的方式,但還是決定服從多數。因為這樣,女友Lena和他有了嫌隙。他們又去找那位一開始就反對的同學,說服他跟大家一致。
地方的教育官員(一個高大的金髮女性)來調查,一一詢問。大家口徑一致是為了足球英雄,她拿出報紙,說那位隊長沒死,他們被西方的反革命宣傳誤導了。於是案情擴大為大家在哪裡聽廣播?那位最初的反對者在哄騙威迫下,說出聽廣播的地方,導致那位「老玻璃」被逮捕。學生們被記了過,事情仍未結束。教育部長親自來,定位這是一樁反革命事件,教育官員繼續威脅學生們,要供出是誰帶頭的,若不說就一律退學。
電影也鋪陳幾位主角的家庭。Kurt的高官父親嚴厲無情,對他母親很惡劣,因為岳父是SS。Theo有溫暖的家庭,父母和兩個弟弟很親愛,父親是鋼鐵工人,對他期望很高。事情變得不可收拾,兩位父親都很擔心。高官想藉家長的陳情來爭取事情化小,工人父親去拜訪教育部長求情。但似乎都沒有用。
Erik的父親是共產黨,在納粹集中營中死亡。他一直以為父親是英雄。沒想到教育官員在問訊中,透露他父親和納粹合作,當俄軍解放集中營時,將他處了絞刑。痛苦的Erik在打靶課程中拿槍射傷教官,又帶著槍和子彈衝到教堂找他母親,問父親的真相。同學們去阻止他,Kurt在那張惹禍的照片中發現自己的父親當時也在場。
Erik在訊問中供出Kurt是提案者,教育官員很吃驚,因為那是高官的兒子。於是她去拜訪這個家庭,要 Kurt把提案的責任推給Erik。之前官方的報告就這樣寫,因為Erik為這場行動定位「這是一場抗議」。反正Erik因為槍擊事件一定得坐牢十年以上。Kurt不願意這樣做,因為同學們都知道事實不是這樣。他問媽媽真相難道不重要?媽媽告訴他:今晚就離開吧。
Kurt和Theo告辭,搭上火車離開,但被攔截,他爸爸出面作保,讓他得以真正離去。
第二天Theo還是不願意把責任推給Kurt,被勒令退學,其他同學也紛紛起立,宣告自己才是提案者。於是全班大部分人都被退學。
Theo告訴大家,現在是每個人自己做選擇的時候。趁著聖誕和新年假期,大家可以去西方的親戚家,就不再回來。
Theo不捨溫暖的家,但他仍然毅然離開。全班幾乎全部在那個假期投奔西方。
電影輕描淡寫,但每個筆劃都有意義。
這齣是白色恐怖、威權統治的情境指南。
在看的時候,一直對照著台灣白色恐怖時代,以及現在即將被進一步控制的香港。
一個小小的、半開玩笑的抗議行動,這些18歲的大孩子就被視為國家敵人。權力者用盡各種手段分化、威脅,要他們做出自己覺得可恥的事,逼他們一夜之間成長,做出選擇。
覺得感慨的是,這是在柏林圍牆建立之前,離開父母跑去另外一個德國還不算太難,但留在東德的家人應該吃了不少苦頭。
威脅學生時拿出黑資料,從家庭成份開始將學生分類。用家人威脅學生。
可惜沒有處理到班級中的爪耙仔。塑造出一個團結、相親相愛的班級。
Erik的角色非常悲劇性,讓人心痛。讓我聯想到一些眷區孩子。
臉書貼文
無聲革命(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德國片,2018年出品。今年以「兩德統一30年」為楔子引進台灣。片名直譯是「安靜的教室」。根據真人真事改編。1956年,東德的高中三年級班級,為了匈牙利革命而決定在課堂上默哀兩分鐘,結果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電影手法平實,故事講得很好,節奏緊湊,高潮迭起,比原先預想的好看。
看似輕描淡寫,呈現的統治暴力比流血場面更悚然,親情友情的熱度藏在平淡的表面下滾滾燒著。
每個筆劃都有意義,沒講出來的故事更多。
這齣是白色恐怖、威權統治的情境指南。白色恐怖的日常性,在電影中可以體會得到。
看的時候,一直對照著台灣白色恐怖時代,以及現在即將被進一步控制的香港。
一個小小的、半開玩笑的抗議行動,這些18歲的大孩子就被視為國家敵人。權力者用盡各種手段分化、威脅,要他們做出自己覺得可恥的事,逼他們一夜之間成長,做出選擇。
這樣的故事一再於各種時空出現。只是,大多數少年並沒有資本能夠「為自己做選擇」。
為香港的少年少女們祈禱。期望被逼到盡頭的時候他們有機會和資本做選擇,得享自由。
也祈禱台灣人正視白色恐怖的歷史,看清威權統治對人性的戕害,捍衛民主政治,普及人權意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