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歌 再唱」是近日院線片,導演楊智麟,主演是馬志翔、陳嘉樺(Ella)。靈感來自馬彼得校長和他的原聲童聲合唱團,但場景移到高雄桃源區。
台灣電影只要看的時候沒有尷尬感,基本上就覺得是好電影。這齣一開始我怕會處處有雷,但看下來除了那位校長的外省口音和過大年紀比較難服人之外,還有虎頭蜂被說成是小蜜蜂,其他都還可以接受。
輕輕幾筆,就勾勒出典型的偏鄉原住民社區的景象:隔代教養、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流浪教師、廢校、缺乏自信的原住民、一下雨路就斷的山區交通、賒帳的商店......。
電影表現手法是生活切片,事件紀錄,人物塑造單薄:體育老師、音樂老師、廚工、校長、商店主人、果園經營者、傷殘者、唱歌的孩子、打排球的孩子、主持祭典的人......每個角色的都沒有交代他們身分之外更多的東西。故事情節也很簡單:面臨廢校,想發展成特色學校,組織合唱團要去比賽,但比賽時,那些服裝漂亮、唱著外國語言的兒童合唱團,讓他們心生畏怯,失去自信,沒有得名。回到學校,孩子們希望再繼續唱合唱,他們這次決定要唱出布農的特色,再次參加比賽,但要出賽時遇到土石滑落擋路,原本對孩子參加合唱團不表贊同的爸爸開了怪手來開路,後來是用怪手車斗轉運的方式,把大家送到路的另一邊,再由山下的人轉送去搭巴士。影片結束在他們再度站在台上唱歌唱完。
覺得這電影挺好看。Ella演代課的音樂老師,還是有點霸氣,可愛。馬志翔的體育老師,努力學習當合唱團指揮,演得很有說服力。其他幾位配角也令人深刻,撒基努演傷殘者,有兩個善唱的可愛女兒,他只有幾個鏡頭,但很動人,特別是紅著眼眶落淚。小朋友們都演得很好,雖然還是有點生澀的感覺,非常可愛。
這個合唱團最早唱的是五月天的《知足》,我是聽中國演員白宇的演唱才熟悉這首歌的。不管是白宇還是這電影插曲演唱者原聲合唱團,都比五月天唱得好!是一首容易琅琅上口的歌。最後上台唱的是鳳飛飛的《心肝寶貝》和一首布農語的母親之歌編在一起,很好聽。片中還唱了很熟悉的布農聖詩,聽到的時候忍不住跟著唱起來。
還算欣賞這電影,或許是因為:1.在後半部帶出了布農文化精神:Pasibutbut必須互相傾聽,「聽見歌,再唱」,衍伸為互相扶助的精神,還有「剛剛好的好聽」; 2. 孩子們因為唱歌時得到掌聲而產生自信,為了自己的文化和歌聲感到自豪,為自信而唱,而沒有特意強調音樂比賽要拿獎;3.明明一堆困境但大家都盡己之力來面對、互相扶助:營養午餐打包便當給需要的家庭、要出去比賽在教會募款、路斷了自己開怪手開路等等;4.自然流露基督教在原住民社區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