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9日 星期三

急性發炎的台灣社會

 五月中台灣確定社區感染,且規模擴大中,啟動第三級警戒,學校停課,勸說企業讓員工在家上班,商業活動除了民生必需之外幾乎停止,禁止群聚,人流減少。這種狀態目前預計要到六月底,但若疫情仍未有效控制,恐怕還要幾個月才能恢復正常。

指揮中心還是如常每天舉行記者會,從一場變成兩場,上午是地方首長會議後的報告,下午是有關疫情發展的報告。然後各地方政府也開始幾乎每天都舉行直播記者會。大家隨著疫情資訊心情上上下下,然後又不得不看著各種政治及其他利益盤算下的輿情引導,在各種放大、片面的資訊中尋找真實,試著保持正常的認知能力。

過去一年多台灣守得太好,大家不願意去想像萬一病毒進入社區該怎麼辦。驟然必須面對,不安、憂慮、憤怒的情緒滿滿,是可以理解的。感覺台灣社會像急性發炎的病人,著急想要趕快好起來,但如何對症下藥,是需要時間的啊!雖然有各國的例子可以參考,可是還是得充分適應在地特性才能有效。那些急吼吼的憤怒,需要安撫,但不能跟著走。

我想目前政府的責任是:

1.管制人流,禁止群聚,落實口罩和社交距離。在管制的同時,保障弱勢者的生活。

2.讓想檢測者可以檢測、有懷疑立即隔離(自主管理,或是到隔離場所)、有確診立即醫治。

3.盡快讓大多數人能夠施打疫苗。

看起來政府有朝著這樣的目標在努力,只是在各種實踐上還得嘗試錯誤後改進。台灣社會自主性並不低,助貧和救災很有一套,落實防疫生活基本上是還可以的。

檢測方式和廣度一直是爭議。目前地方政府引進快篩,但確診仍要通過PCR才算。讓人民可以自行檢測加上自我隔離,可能會比較好?

疫苗是近日發炎最嚴重的議題。外國疫苗訂購了但貨不到,本國疫苗還沒生產。這是全世界都有的問題。中國代理人一直想推中國疫苗,但根據現有法律是不能使用的。然後又有輿論風向不信任國產疫苗。國產疫苗是必行之路,因為往後一定還得用,如果做得好還可以賣給其他國家。國產疫苗是真正的護國產業,因為如此,相關討論就更容易失焦,護衛者和攻擊者都不面對現實。

或許政府和民間有力人士還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引導人民接受病毒在社區存在,防疫生活日常化,不必過分恐懼,然後耐心等待疫苗,輪到可以打的時候就去打。

各國疫苗施打都無法一下子就全面完成,需要時間慢慢進行。而且打了疫苗也不等於疫情就可以完全消失。怎樣與病毒共存,維持社會的生產力,是重要課題。很多其他國家過去一年多已經有經驗,我們可以學習。多看看身居外國朋友的經驗,會對台灣當前的處境比較不那麼焦慮。

當然,在這因疫病流行而改變的日常生活,到底該怎樣做才是保護自己、有益於防疫?需要建立守則,政府應該給予清楚具體的指引,關於病毒的正確知識要努力傳播。每個人也得不斷更新相關知識。

治療發炎狀態的社會,需要正確訊息贏過錯誤訊息的影響力,人們願意做好自己該做的防疫守則,盡力做所能做的,不去煩惱那些我們無法掌握的事情,務實面對各種生活變化,試著體諒每個環節中受苦的人,而不是不斷怪罪他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