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PCT總會之後,被指派為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我已經連續幾屆沒有參與教會歷史委員會,突然被指派為主委,相當意外。看了一下名單,鄭仰恩和夏文學牧師不在裡面,我已是最資深且最了解這部分事工的人,或許因此而被指派吧?
去年在疫情中,召開過兩次會議,大多是例行的事務處理。開第一次會議之前,我很努力了解事工概況,還特地跑了一趟檔案館,和館長盧啟明詳談,才了解到歷史委員會和檔案館其實互不統屬,勉強算是事工合作單位,而我以為重頭戲的長榮中學文物館藏品移到台南神學院舊圖書館一事,總會也有另外組了一個小組處理,而現任歷史主委不在內,負責歷史委員會的幹事也不在內!突然覺得這就是一個橡皮圖章委員會,功能非常有限。
陳郁分寫信給我,希望能夠就馬雅各逝世百年促請總會主辦相關活動。在第一次委員會提出來,因為內容太不具體,也非我們能力所及,最後不得不撤案。這是我當主委的當頭棒喝,覺得挫折。因為我明明知道郁分的提案不具體,仍然在委員會提出來,可見我多麼不能幹。但是郁分不懂我的挫折,還很得意說新樓醫院石連城牧師結合台南市政府和台南中會,辦了很大的活動。檔案館也受邀參加系列活動,最後歷史委員會也掛名,並委請在台南的委員:侯良信、林佩蓉參加籌備會。所以等於後來我們還是參與了。
去年和今年有和公報社合作,辦了兩場《賴永祥文集》分享會。這是和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作的出版計畫,由台灣教會公報社執行,目前已經出版了7大本,包括:教會篇、歷史篇。我們期待賴長老把回憶錄整理出來出版,但是台史博的經費已經用完,執行年度也結束了,所以在委員會中討論後,暫時決定由歷史委員會編預算,仍由公報社執行編輯出版,並尋求和台史博繼續合作,希望能在2021年出版。林佩蓉作為此計畫的聯繫中心。阮宗興幾個月前來信,說賴長老的進度很慢,希望我們能影印放大《坐擁書城》,並寄上好寫的筆,讓他可以比較方便工作。佩蓉在百忙中處理了此事。7月底啟明和賴長老聯繫,他說最近頭腦比較遲鈍,工作沒辦法很有效率。為此事祈禱,願賴長老身體健康,精神健旺,能完成回憶錄。
上屆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委員會,在台南檔案館舉行,會後侯良信長老導覽馬雅各史蹟,並請吃飯。但是本屆總會在權衡時,把侯長老和陳怡真牧師換掉了。
第二次委員會,才知道新年度預算已經確定了,沒有經過委員的討論和通過。這又是我另一次挫折。我沒有注意到總會編預算的時序(九月底),幹事也不認為這需要知會委員會。這下子委員會連橡皮圖章的功能都去掉大半!
自己上班忙碌,不是牧師,不是長老,出任PCT總會一個委員會主委,覺得是負擔而不是榮譽,不是好康的事情。但因為對教會歷史有很長時間的關心和參與,對此職位還是很有責任感。很希望能發揮委員會的功能,促進眾教會對檔案保存、有關教會史的調查採訪、歷史書寫、紀念刊編輯等等,能有一定的基礎認識和發揮。但第一年的主委工作,覺得很無力,還比不上當委員時出一張嘴不斷提出各種點子的功效。
上禮拜五(2021.7.31)召開本屆第一次委員會,雖然疫情警戒降到第二級,但長途移動還是很難讓人放心,所以就以部份人在總會、部分人在線上參與的方式進行。覺得這是比較文明的會議方式,即使疫情過去,也應該繼續這樣做,可以省掉很多時間金錢。
新一屆的委員變化不大,鄭仰恩牧師回歸,新成員劉立仁加入。值得高興的是,盧啟明成為幹事,主管歷史委員會,兼任檔案館主任。這樣一來,教會歷史事工終於可以有比較好的整合。議案進行順利,討論大多是建設性的。因為上一屆的經驗,一些還在形成中的事工構想沒有做成議案,而是放在事工討論,不做決議,只是蒐集意見。啟明事先提出了2021-2022的事工設計,主要按照過去留下來尚未完成的工作。另外就是安惠、郁分提議的「馬雅各書信研讀計畫」,這個過去一個月我花了頗多力氣在和他們討論,啟明則將模糊的構想寫成具體方案,但查忻和仰恩都覺得書信研讀工作坊可行性不高,至於把手寫稿辨識後打字出來,甚至翻譯,依照現在找到的負責人,應該可以樂觀其成。第三項則沒有時間討論,就是辦理研究者交流活動,還有延續聚珍堂史料和研究成果的出版計畫。
其實目前重中之重是趕快完成PCT150年史的出版計畫。卡住這個計畫的罪魁是我,因為我拖了一年又一年,該寫的東西還沒有完成。當初是我建議要來編寫PCT150年史,但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很多,自己的生涯也動盪不安,對PCT的看法和感情改變很多,總之,始終沒有辦法很靜心在這工作上。
7月31日下午也召開150年史編輯小組會議,盼望重啟工作,趕快完成。我得設法用心在這上面。
已經不記得甚麼時候開始參與教會歷史委員會,但不管有沒有列名其中,一直都很雞婆在做相關建議。轉眼已成資深委員,還當上主委。這屆有非常得力又專業的幹事,相信去年那種處處碰壁挫折的狀況會大為改善。願我們所思所想得到上帝的喜悅和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