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張瑞雄牧師的史料蒐集工作

12月3日【馬雅各醫師手稿與張瑞雄牧師文書發表會】在南神頌音堂,原訂要去現場參加,但因蜂窩性組織炎不敢輕忽,改以線上參加。準備的致詞如下。

第一次見到張瑞雄牧師,他拿出筆電,秀出他在SOAS翻拍的文件,主要是一些宣教師的手稿、照片。這是他自費去英國蒐集的資料。當時望春風出版社出版的《台灣人的先覺黃彰輝牧師》已經絕版,讀過此書的我很高興能認識作者。後來張瑞雄牧師成了南神的義工,和我妹貞文成了鄰居,他對我們關懷備至,我也試著了解他正在進行的工作,並把他介紹給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劉維瑛,張牧師熱心分享自己蒐集的資料和知識,促成了《福爾摩沙的巴克禮》、《李庥與伊麗莎白
李庥宣道書信集》的出版。雖然後來台史博又去SOAS把資料重新翻拍一遍,翻譯也另外又找人做,但這系列教會史料翻譯出版的計畫,張牧師大方提供資料是非常重要的起點。

 張瑞雄牧師在台南神學院大力鼓吹紀念巴克禮、黃彰輝兩位開創神學院新時代的院長。有幾年我兼任雙連宣教中心的研究員,做了巴克禮紀念手札,舉辦追尋巴克禮腳蹤的活動、黃彰輝的精神資產研討會等等,都是在張牧師的促成和和支持下完成。

張牧師總是跑來跑去。美國、台灣(台南、台北)、英國、日本,一年跑好幾趟。他自費去英國,到SOAS一箱箱查閱他所關心的人物的資料,用數位相機拍攝。去日本,影印一大疊的英文的基督教新聞回來。他還自費在美國請人把部分資料做成打字稿,甚至翻譯成中文。但他的資料缺乏系統性管理,沒有適當的歸檔,翻譯及整理的工作也缺乏專業的規劃執行,有點可惜。現在他的資料是否交給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或台南神學院接手?清點整理可能需要一番功夫,所需的人力、資源,須要持續關注。

認識張牧師時,他一邊繼續蒐集馬雅各、李庥、巴克禮、萬榮華、安慕理、蘭大衛一家……等宣教師的資料,一邊著手撰寫巴克禮傳。他希望寫一本有趣又詳實的巴克禮傳,配上韓裔日籍畫家金斗鉉的作品。這本傳記雖未寫成,但2018年有將12幅圖做成紀念月曆出版。他也很想寫安慕理牧師夫婦的傳記,他們夫婦對台南神學院和台灣教會的貢獻,很需要加以記錄。

張牧師對自己辛苦收集的資料並不藏私,他非常希望台南神學院能有人接手並將之好好利用。他將撰寫黃彰輝傳所收集的資料做成紙本資料夾,送給台南神學院圖書館。最值得紀念的,就是2013年他找到了巴克禮獻身文原件,促成保有這份文件的巴克禮侄孫女把資料捐給台南神學院,這奇蹟的發生,其實都因為他鍥而不捨的追尋。

他是個行動派,看到覺得該做的就會去做。他看到《高座海軍工廠臺灣少年工寫真帖》,只是出於愛台灣的心,認為應該讓全世界知道台灣人有這樣的經歷,所以出力出錢,完成英文版的出版。

有幸認識堅持築夢的張牧師,從他學習「雞婆神學」(主動關心別人、關心社會),看他如何因信仰的鍛鍊而壓抑自己如火急躁的個性、對身旁的人體貼包容無盡付出。對他,我輩真的得深深鞠躬、努力學習。願感動張牧師的靈感動我們,愛基督、愛教會、愛台灣、愛鄰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