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俄烏戰爭:東線戰事開始

 4月18日,俄國在烏克蘭東部的戰線全面開打,目標是全面控制盧甘斯克和頓內次克。烏國總統稱之為頓巴斯戰爭,俄烏戰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之前幾個禮拜,基輔附近的俄軍撤離,各城鎮傳出平民被屠殺的狀況。4月初最早傳出的布查事件,數百平民在日常生活場景中遭到殺害的照片傳遍全世界,被稱為布查大屠殺,此事造成俄烏和談無法繼續。4月7日聯合國大會緊急會議,通過暫停俄羅斯在人權理事會資格,俄國則宣布退出人權理事會。

西方國家和東歐國家紛紛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英國首相強生4月9日突襲式訪問基輔,允諾提供更多武器。之後各國領袖拜訪基輔蔚為風潮,連美國總統都被問何時訪問基輔。美國撥款和提供武器給烏克蘭再加碼。

戰役的實際狀況,資訊片段,暫時難以了解。但前幾天俄國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沉沒是事實。好幾位將領在前線陣亡也是事實。沒能拿下基輔,俄國改變戰爭目標。無論如何,俄國在軍事上的進展顯然並不如原先預想的順利。

烏東重要城市馬里烏波爾的戰鬥,從戰爭一開始就進行到現在。這是俄國鎖定一定要拿下的目標,烏軍利用防護設施很強的鋼鐵廠負隅頑抗,撐到現在,但可能會是慘烈收場。畢竟普丁若沒有任何成果,是不會收手的。

國際制裁在各方面進行,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範圍,除了經濟、產業,甚至文化、藝術也開始和俄國劃清界線。感覺新冷戰結構正在誕生。應該不是冷戰,而是壁壘分明的兩大陣營再度出現。全球化的時代告終?

戰爭以來難民人數不斷增加,兩個禮拜前據稱已有一千萬人離開家園,其中至少四百萬人離開烏克蘭。波蘭宣稱接收的難民已達三百萬人。西方國家這次對接收難民表現出難得的大度,很多人樂意提供自己的家來接納難民,真是特別。但難民的安置及往後的安排,仍給這些接受難民的國家帶來很大的壓力。

俄烏戰爭是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和俄國加中國及其盟友的戰爭。某種角度來看,烏克蘭成為戰場非常倒楣,在這早已形成的結構中所能選擇的路並不多。但是這近兩個月來,烏克蘭卻不斷贏得世界的尊敬。戰場的實際表現出人意料,抵抗住俄國強大軍事力量的打擊,在宣傳上更是強大無比。烏國總統澤連斯基透過視訊錄影的方式,到各國的國會演講,甚至出現在美國的電視艾美獎頒獎典禮上,每個演講大多得到很熱烈的正面回應。他們的公民社會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即使遇到很慘烈的狀況,仍努力有尊嚴的求生存。

這場戰爭到底是誰引起的?普丁進犯烏克蘭的事實非常明顯,入侵主權國家無論如何都是不對的。但是俄國和中國的論述則將戰爭的責任推給烏克蘭,聲稱烏克蘭政府偏向西方、爭取加入北約,威脅俄國的生存。兩陣營的支持者都有妖魔化對方的現象。

很多謬說在各種宣傳之下形成。澤連斯基的表現太搶眼,引發的反感也不少。竟然有人指他是敵基督、是新的希特勒,說他竟然可以指揮全世界那麼多國家領袖,一定是魔鬼。確實很少有被侵略國家的領袖向全世界募款、募武器時姿態那麼高,但那也是因為此時烏克蘭是防衛俄中勢力擴散的第一線,若非結構如此,他再會說又有何用?

台灣媒體名嘴和網路上的華語評論者,對這戰爭的分析可參考者不多。台灣唯一的烏克蘭專家,大概是中興大學的楊三億,但他發表的言論不太多。

這場戰爭對台灣的啟發很多。如果不看那些基於意識形態和統獨立場的垃圾言論,還是有一些正面資訊值得注意學習。特別是身為公民如何面對戰爭、找到可做的事。

廖美藉由閱讀西方媒體的好品質報導,整理系列「平民如何抵抗」,是觀察戰爭比較有意思的觀點和素材,讀她系列文章,很受啟發,也對台灣公民社會的力量有期待。另外還有一些人在此之前就在推國民防衛,俄烏戰爭後更加活躍。推特上的#民防搞什麼,值得繼續觀察。

另外,這次不少媒體有人前往戰地附近採訪,實地了解情況。一些深度報導值得注意。如報導者的俄烏戰爭日記。德國之聲、法國廣播公司、BBC等,也都有貼近現場的報導。德國之聲和BBC都常有內容豐富的短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