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uro ê 禮物》是由日文翻譯成台文的小說,1950年起就生活在美國的臺灣人的作品。內容牽涉到戰前世代的世界觀、戰時經驗、基督教信仰.....,有奧古斯丁《懺悔錄》的味道,是個人生命史,也是時代和信仰見證。但這是小說,是揉合多人經驗的藝術創作,並非作者個人故事。
作者盧焜熙教授戰前是台北高等學校尋常科和高等科學生,赴美取得政治學博士,在大學歷史系任教,著作多以英、日文發表,以日文介紹美國史,以英文介紹日本史。他的兄長是賴永祥教授。
盧焜熙教授知識淵博、人生經歷很不平凡,他將自己和友人的經驗,加上小說該有的想像塑造,寫成這本小說。既有身歷其境的歷史見證、政治社會哲學思考,還有對基督教真理的體會與實踐,後者是小說要傳達的核心意義。
這本書原本以日文寫成,在日本出版。優美的日文,是作者的教養背景和細膩心思的展現。翻譯成台文,則成為很好的台文閱讀材料,讓台灣人有機會了解1945年前後台灣被戰爭波及的情況、1970年代台灣危機時刻一些鮮為人知的事件。美國、日本、台灣,都是本書的舞台,不只是空間的層面,更重要是文化思想的層面。
總之,本書承載的歷史、文化之深廣令人讚嘆。以小說而言,故事情節也夠精彩。
前衛出版社為此書所辦的新書發表會,一場在台南,由成大台文系蔣為文教授主持;一場台北的,今天11月18日在「讀派」書店。
台北場由前衛的總編輯鄭清鴻主持,原本盧焜熙教授要以線上的方式參與,但因為網路設備等問題而作罷。賴永祥長老則早已錄好發言,在台南場和台北場都以錄影方式參與。賴長老主要是介紹盧焜熙的生平,接著翻譯者林俊育、校對者莊惠平和我針對書的內容作一些介紹和心得分享。
我講的重點是:1.跨越戰爭世代、成為日美文化橋樑的日本人,經驗特殊。2.對罪的意識、懺悔、赦免、救贖等基督教概念討論得很真誠。3.霍桑的紅字,是作者最主要的對話對象,整本書都在呼應霍桑紅字的主題。4.這作品裡有關墮胎等議題的倫理觀,和現今主流社會落差頗大,但了解那一輩的純情,也是很好的閱讀經驗。5.作者精通日本和美國的文學,對古典音樂也有很深的體會,這些都成為他生命的重要成分,也在作品中展現出來。
鄭清鴻說這是一本很難介紹的書,內容涉及太多東西。他也認同我說的,該書的核心倫理問題和目前社會主流的關切很不一樣。他也提到,或許可以由此來思考,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甚麼樣的基督教文學?他提到貞文的〈自由時代〉,是在政治反抗運動中展現的基督教精神。
前衛的林文欽社長也認真讀了這本書,他說他喜歡的是主角的生活的部分,愛情的衝突張力,意外出現的兒子,日本和美國的兩個家庭竟然最後可以彼此接納且互相了解,這樣的情節很吸引人。他覺得那些深奧的文學、倫理學的討論,應該可以刪去。他說如果要出華文版,建議要大修,集中處理這個高潮迭起的故事就好。
覺得聽下來收穫還真不少。林文欽社長畢竟是老出版家,非常知道改怎麼做書才能賣。
負責校對的莊惠平,是資深的台語運動人士。他送我一本他翻譯的《囝仔王子》,即修伯里的名著小王子,是草根的生活性台語,很有意思。
莊惠平寫的本書介紹:
https://tcnn.org.tw/archives/78830
https://tcnn.org.tw/archives/788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