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導演的《奧本海默》昨天起上映,今天趕早場去看。我並非諾蘭迷,其實是衝著飾演主角的席尼莫菲和另一位要角小勞勃道尼去的,果然兩人的演技沒讓人失望。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絕無冷場,完全感受不到時光飛逝。
電影講的是「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故事,三條時間線交叉出現,一是他在戰後到普林斯頓後來遭到秘密審訊做安全調查,一是他在被訊問期間說出來的個人歷程,怎樣成為原子彈研發的曼哈頓計畫的領導者,一是請他到普林斯頓的原子委員會主席準備當商業部長而在國會接受聽證。最後這條線以黑白影片呈現。從這樣的設計就知道導演講的故事重點有一大半在「國家安全」和「誠實表現自我」之間的衝突,描寫並批判白色恐怖。當然另外的核心是原子彈如何改變了世界,讓人握有毀滅世界的可能。
據說原著小說很巨大,但諾蘭把故事講得很簡要清晰。這種抓重點、清晰化的說故事能力,令人欽佩。當然也感到不太滿足,想去找小說來看。
演員都很出色。可是我覺得還是有點被浪費。奧本海默的複雜性並沒有呈現得很好,劇本把他塑造得太單純,席尼的本事豈止如此!小勞勃道尼演權力欲薰心又有點自卑的政客,最後那幾幕覺得簡直聞得到老藍男那種臭味,實在折服。他應該會得幾個獎吧?
即使對整個背景了解不多,仍不覺得這是甚麼燒腦的電影。就是非常典型的美國片,人物類型單純,故事簡單明瞭,政治立場鮮明。
看到原子彈試爆成功,以及之後主角在演講時穿插的核災幻象,不禁想到我們是在核子戰爭威脅中長大的,小時候的噩夢就是世界末日,具象就是火山爆發或是核彈轟炸。擁核國家能達成協議不使用核武,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徵。但是俄烏戰爭開始後,世界又陷入核威脅。
奧本海默在白色恐怖中也做過錯誤判斷,算是出賣了認識的人,自以為可以保住朋友,結果還是被盤問出來。這段很真實很黑暗。
總之,這還是一齣愛國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