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觀影:《折翼姊妹》(Divine Factory)

去看了紀錄片《折翼姊妹》(Divine Factory)。不是很明白中文片名的由來。紀錄片講的是馬尼拉一間聖像工廠的日常。核心事件是:自從教宗方濟訪問菲律賓,提到自己臥室裡放著一張圖片:頭枕工具袋沉睡的聖若瑟,他會將自己的願望寫在紙上,放在聖若瑟下面的抽屜,祈求實現,聖若瑟即使睡著也看顧著教會。這間工廠立刻製作沉睡聖若瑟的雕像,各種尺寸,附抽屜或不附抽屜,結果大賣,訂單接不完,工廠的工人們因此而有了積蓄,生活改善。工人們一方面製造神像,一方面也信聖若瑟的功效,會把自己的願望寫下來,放進聖像的抽屜。

紀錄片沒有旁白,一段段工廠生活的片段,透過人們瑣碎的對話來呈現他們的生活處境和關心。看過後發現並未如片子的宣傳所說,整個工廠都是 LGBTQ族群,而是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也有夫妻帶著小孩住在工廠裡的,有好幾個畫面帶到幼童在工廠中玩耍、吃飯。拍攝特別紀錄兩對相親相愛彼此扶持的女同志,還有幾位跨性別,老闆似乎也是同志。
片子的最後是跟拍工廠的人們去教堂,和其他人一樣排隊讓神父為自己的聖像灑聖水祝聖。明明在閒談中說「同志進入教堂會自燃」,還是進去參加彌撒,還偷偷和伴侶接吻(很可愛的一幕)。
老闆因為「沉睡的聖若瑟」聖像大流行而讓大家有工作有錢賺,因此而感謝上帝奇妙的安排。但工廠的工作環境並不好,化學材料的氣味、粉塵、噪音,地下室的燠熱,加上生產工具工人自己必須置辦,連電風扇也得自備。論件計酬的方式也亂得很,看不懂是怎樣登記的。導演就把這些忠實呈現在觀眾面前。
看了這齣,覺得很像在讀那本有名的民族誌《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
和原先想像不同,原以為會更煽情、活潑、尖銳,結果是從頭到尾都很沉靜,如流水般的日常生活。我邊看邊打瞌睡,因為是陌生的語言,打瞌睡時就錯過了一些內容。但我想還是有掌握大部分吧。
片中出現幾段音樂,印象比較深的一段是兩位女同志藉著收音機放出的情歌表心意,一段是垃圾車沿路收垃圾時放的歌。垃圾車的歌好耳熟,熟到好像會唱,片尾又放了一段。回家路上才想起來在哪裡聽到,是台灣人權促進會《美麗之島人之島》專輯裡收錄的歌曲,當時有找了三位移工唱這首歌,但可能因為版權問題,目前串流平台上的該專輯並沒有收錄這首。
這首Masdan Mo Ang Kapaligiran(注意你的周圍),是一首呼籲愛護地球、批判所謂文明卻造成汙染的歌。
另外,片中工人們彩繪塑像的場景,讓我想起很久以前曾經跟著父親去參觀做聖誕飾品的工廠,整排女工都在彩繪。台灣有一段時間是這類東西的重要出口國,現在應該已經很少見了。
總之,這齣紀錄片值得看。(但很容易睡著)

影片介紹資料:
「由台灣、美國和菲律賓聯合製作的紀錄電影《折翼姊妹》(Divine Factory),劇情描述一個座落於馬尼拉、如迷宮般的天主教雕像工廠中,一群 LGBTQ 正埋首生產神像的人生故事。菲律賓裔美國籍導演潘宇綱(Joseph Mangat)原先想拍攝一部劇情片,卻在勘景時意外發現這座同志桃花源-老闆和員工全都是 LGBTQ,直歎「他們的故事太豐富了,比編的劇本還精彩」,決定直接取材、並費時 6 年拍攝完成這部紀錄電影。
這部命題有趣的《折翼姊妹》,直揭「神創造了他們、他們也創造了神」的創作核心。劇情描述:在一座馬尼拉天主教雕像工廠中,所有員工、甚至包括老闆,全都是 LGBTQ 族群的社會邊緣人。他們每天窩在簡陋並受污染的環境裡,為菲律賓、甚至國際市場生產天主教雕像來維持溫飽。
諷刺的是,向來不被天主教認同的他們,竟在這裡成了「造物主」,白天他們「造神」,晚上卻想變成「女神」。儘管教堂不認同他們自我認定的身分性別,他們依然每個星期天都會去教堂做禮拜,並持續為教堂盡心盡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