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熱播的 英國迷你影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確實值得矚目。
每集都採取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很神!演員也都非常厲害。劇本的發想和用心很動人。
第一集我們跟著辦案的警官去逮人,全副武裝的警察凌晨闖進一個平凡的家庭,13歲的孩子嚇到失禁,被送往警察局偵訊。沒有無謂的恐嚇,可是按照程序的過程令人感覺不安,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照規定給各種保障:必須有成人陪同、可選擇父母之一,沒有律師可由警察局找律師,若認為受到不當對待可以申訴。跟著孩子的父親感受到滿頭霧水、惶惑不安。孩子一直否認有做什麼,看起來如此無辜,然而在偵訊時警官擺出證據,街上監視器拍下孩子殺害同學的場面。
第二集呈現公立學校失能。警官到學校做調查,想進一步了解案情,追查共犯。我們跟著他看見老師們對學生的無能為力,以及青少年封閉的次文化,霸凌、歧視、惡意滿滿互相對待,在其中掙扎求生的學生處境,看得讓人傷心。
這集的鏡頭穿越整個校園,跑過街頭,有上百人移動的場面,十分驚人。最後讓鏡頭飛上天來轉場,手法絕妙。
看到這集為止,覺得這齣直指社會結構問題,呈現「為善」的困難。但還是帶著一些天真的期待,希望父子更加坦誠的互動能有所幫助。警官兒子是一個對照組,他也受霸凌,但他用低調的策略保護自己,冷眼旁觀網路生態,還適時幫父親一把,是成熟世故的青少年。但這種明哲保身,是否也助長了惡?
第三集是心理師和少年犯的對話,逐漸暴露孩子的犯案動機,以及他的心理狀態。心理師是女性,這集也藉著她巧妙處理了性別對立,女性易受害的情境。
最後一集描寫少年犯家人的遭遇,面對的方式,心情的轉折。最後幾分鐘,心碎的父親進到孩子的房間,抱著小熊痛哭,忍不住跟著哭起來。
看完這齣,心情很沉重。故事設定是一個平凡正常的家庭,家人彼此關愛,一個聰明又成績不錯的孩子,卻在網路社群文化的帶動下,加強了自卑感和仇恨心,鑄成大錯,還不認為有錯。父母的自責與痛苦,觀眾感同身受。不知道為何我們的社會變成這般模樣。
透過本劇才知道網路上有猖狂的厭女文化,對青少年造成重大影響。身邊沒有青少年,但我想那些有孩子的朋友對這種情況會感到恐懼不安,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我仍認為應該讓孩子自由探索,但父母必須設法讓孩子願意談他所見到的種種,討論他的困惑不安。只是,資訊流通這麼迅速、影響很快,要掌握青少年次文化實在很難。除了保持分享溝通,以及透過引導建立孩子識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也想不出有什麼方法。
電影的手法讓人想到肯洛區,但肯洛區的電影是純正左派社會寫實主義,有著清晰的批判,仍帶著改革者的樂觀,呼籲團結與抗爭精神,這齣並沒有這樣的樂觀進取,而是一步步帶領我們看見凡人之惡,不給簡單答案,某種程度令人陷入無力感,不過也因此讓層次更為豐富,每個點都有多可以繼續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