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到宇宙光的馬禮遜講堂去聽邢福增教授談「香港基督教墳場的生與死 」。
搭公車去,第一次得找路,稍微遲到。到達時查時傑教授先開場,講了一些臺灣的基督教墳場,主要談到信義宗的復活山,提到他們有為所有埋葬於此的信徒建立名冊。
邢教授主要介紹位於跑馬地的香港基督教墳場,進入正題前,他介紹了香港基督教墓園的發展,由政府提供土地給基督徒作為墳地。給大家看一些有特色的墓銘。1842英國取得香港之後就在跑馬地對面山丘成立多個不同宗教的墓園,提供給外來寓居者:歐美人(天主教、新教)、穆斯林、祆教徒、歐亞混血兒等等。新教墳場後來改為殖民墳場,又改為香港墳場。
他這場演講主要談這座花園般墳場中和基督教宣教師相關的墓。1843-1854就有八位宣教師的太太及女宣教師離世,還有八名夭折的幼童,兩位宣教士。所屬的教派和差會,幾乎就是香港宣教史的圖像。他談這些悲傷的故事:18歲就隨夫到中國宣教的何顯理,生第五個孩子時去世,才27歲。1920、21則有兩位壯志未酬的年輕宣教師,一到香港就病逝。
他的研究很有意思。我們若不趕快整理台灣基督教墓園的故事,恐怕宇宙光就會搶著做了。
他的著作《此世與他世之間:香港基督教墳場的歷史與文化》(增修版)去年出版,想找來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