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7日 星期五

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反同性戀

以下是兩則香港基督徒學會發出的信函內容摘錄。 

一、「基督徒關注性傾向歧視立法組」發起連署禱告,將刊登報紙。

愛裡沒有懼怕---

基督徒為「反性傾向歧視立法」的禱告

上主,請醫治我們!

求祢撫摸我們內心的痛和悲傷因為「反性傾向歧視立法」一事的發展已引致基督徒群體間的對立和分化。上主,求祢醫治教會,讓我們學習復和及寬恕之道。

上主,請啓迪我們!

求祢賜給我們智慧、真誠和開放的心,能夠持平地理解「性傾向歧視條例」的性質和意義,並嘗試體會同志的處境和掙扎。上主,懇求聖靈啓迪信徒明辨仁愛和公義的真道。

上主,請祝福我們──同志和非同志!

賜給我們謙卑和包容的心,教導我們尊重及善待持不同意見的人,在彼此尊重與平等相待中尋求合一。更求祢的公義臨在香港,讓我們能夠逐步建立適切的法例和制度,在維護宗教和言論自由的原則下,保障同志同樣享有基本人權。 

上主,祢所教導的最大誡命是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敬愛上主,又要愛鄰舍如同愛自己。 (路加福音 10:27) 今天,我們相信同志也是我們的鄰舍,需要我們去關愛。求祢叫我們明白,昔日主耶穌面對被邊緣化的群體時,並沒有公開定他們的罪,反而不顧個人的安危,主動打破牢固的人為界線,逾越種族和宗教傳統的藩籬,只因祂動了慈心,甘願冒險去親近和醫治那群當時被視為不潔的邊緣人。上主,我們感謝祢,因為主耶穌已為我們立下愛裡沒有懼怕的好榜樣。求祢讓我們因祢的大愛而能超越恐懼;又能在主復活的大能與盼望中,謙卑而無懼地發聲,與弱勢群體同行,努力祈求和促使上主的國度早日降臨。

求主垂憐,誠心所願!

二、進步基督徒團體關切七一民主遊行的隊伍安排

保衛一種不背棄弱勢社群的民主運動聯署行動

今年七一,民間人權陣線邀請同志團體行在遊行隊伍領頭,引來個別宗教人士不滿,並揚言會呼朋喚友杯葛七一。我們深明此舉會對民陣構成壓力,因此我們一眾青年人發起這次聯署行動,表達對民陣原有安排的支持,希望民陣堅持這份不背棄弱勢社群的民主精神! 

猶記得,二零零三年的七一遊行,民陣並沒邀請弱勢社群領頭,站在最前例的是平日已曝光不絕的政黨領袖。事後,很多團體不滿七一遊行變成為政治明星的個人表演。有見及此,民陣遂決定改擴大民主戰線,由二零零四年開始由基層團體帶領七一的遊行隊伍。弱勢社群的聲音由於備受爭議排斥,常被蓋在民主運動的地毯底下,民陣的安排展示出一種更深更廣的民主視野:民主運動並不只限於選舉和政制改革,而應是耕耘一種尊重弱勢和少數的胸懷。所以,今年的七一遊行,我們將看見基層婦女和同志團體站爭取民主的人龍的最前線。 

或許,你並不同意同志團體的主張,但在七一維園的草坪上,你可以親手接過平常不能接觸到的同志團體的單張,你還可以在未經傳媒過濾篩選的條件下和她/他們進行直接交流,你甚至可以直接向同志團體提問質詢;感受如何和而不同地為了民主並肩前行,畢竟,承認差異、接納多元正是我們七一大遊行的精神! 

因此,我們希望民陣請勿為個別宗教人士的狹隘和封閉,而犧牲民主精神中最重要的互相包容與尊重,更切勿企圖淡化有關領頭團體的安排。我們應該繼續承襲民間人權陣線對弱勢社群的支持,繼續建立七一遊行多元的平台! 

發起團體: 

香港非正規教育研究中心、青年聯社、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青年公社、一代人公社 

 

2005年6月13日 星期一

清晨大雨

接連不斷,刷刷刷的雨聲,讓我下半夜失眠。

然而,當天漸漸亮,雨聲中出現了響亮的聲音,是聒噪不已的白頭翁,如常開始一天的作息。一隻鳥率先唱起來,越來越多鳥加入,直到雨聲被鳥叫取代。

厚厚的烏雲仍籠罩天邊。大雨還會持續幾天。清晨那不受大雨影響的鳥鳴,讓我有樂觀的心情來面對大雨所帶來的不便,並且不再為朋友們過份擔憂。

無屋頂遮敝的鳥兒們,尚且不懼大雨而如常生活,人又怕些什麼?上帝豈不看顧?

風雨稍歇,班鳩、麻雀,也都開始唱晨曲。遠處傳來幾聲雞啼。這是個值得感謝的美麗清晨。

「只要我有槳,我就要划下去。」這句話突然來到我心中。據說是荷蘭的俗諺。不管處於何種困境,都不要輕易放棄。

在雨中,深吸一口潮濕的空氣,給自己打氣,要像鳥兒們一樣,如常生活。

全新類種的地下網路宣傳實驗?

「搖頭花」的主要宣傳策略,是擺出受害者姿態:「但是書籍內容觸及藥物的使用,本書恐有成為禁書之虞。我非常擔心在七月一日出版法重新上路後,這本書會淪落到《完全自殺手冊》《極樂台灣》甚或晶晶書店阿哲的悲慘命運。」

晶晶書店的事,由自動自發的網友發起了聲援簽名,有一定的效果。這個串聯網路,就成了這本新書很可利用的商業通路。

書的企劃人說:「這是一次全新類種的地下網路宣傳實驗」,令人覺得好偉大!實驗的目的是,在這本書成為禁書之前,趕快把書賣掉!實驗的控制項目,是網路人口受催眠的程度,並看看以反抗精神、自由主義、同情心與人權意識為包裝,可以有多少商業價值。

挑在六月中旬上市,以七月一日的新出版法為對手,炒熱這個議題。新聞局如果真禁了這本書,那太好了,勢必掀起另一波關心熱潮,這本書就進入偉大歷史記號之列。如果新聞局根本不禁,商業目的也已經達到。真是全贏的玩法呀!

台灣有很多書都是一禁出名反而長銷的(如厚黑學)。還有的書是一燒成名而大賣(如台灣論)。反正人性就是如此,越不讓人看,就有越多人想看。「搖頭花」在還沒有上市之前,就趕緊預設被迫害的可能,也算一絕。讓人想起以前的黨外雜誌,有時候就是要口味重一點、爭取被禁,才能大賣。希望這次新聞局也好、一些一天到晚想保護青少年的團體也好,千萬不要中計跳出來,否則原本對這完全沒興趣的人,都想買來看了。

對行銷這本書的商業手法,十分贊歎。只是,這種手法讓原本想要買書來看的我,完全失去了味口。

另外讓人失去味口的,是該書部落格的那些名家推薦。對此,Timo的說法深得我心,茲引如下:

書的網站,有些名家推薦,實在講,有些推薦卻讓我不大舒服,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讀者那麼多種,文化評論人那麼多種,最近還流行〔網路寫手〕,可能更多種。簡言之,我在一些推介裡,嗅到了一種窺視的愉悅與風涼。

這讓我想起大飛哥來,如果,我央他將他圍事嗝藥與音樂的事,用文字寫出來,我能想到的對話大概是這樣
〔幹,這誰要看啊?〕
〔幹,什麼書都有人要看的啦。〕
〔幹,唬爛。〕
〔幹,你寫寫看是會怎樣,很多人會想看的啦。〕
〔看?看熱鬧還是看笑話?〕
〔不要這樣啦,就我的判斷跟你保證,一定會有些什麼知名文化人之類的出來挺。〕
〔挺?我們被抄的時候怎麼沒人出來挺?文化人,文化人懂個雞巴毛。不要再唬爛了,你點的歌來了,喂,麥克風咧?〕

就是這樣!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