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9日 星期六

出土的聲音:「台灣之音」電話廣播

台灣之音小檔案:
創立時間:1977年(1977-1982)
創立地點:美國
創始人:楊宜宜女士
創設者:張富雄先生
試播時間:1977年4月1日
開播時間:1977年5月1 日
初期階段:每周更換節目一次
 
播出方式:初期用電話直接訪問台灣當事人,再以電話答錄機錄音方式提供海外台灣同鄉台灣動態
全球分台:全盛時期近40台;美、加、法、德、巴西等3、40個個城市均設有分台
語言:台語、華語、客語
作品:錄音帶總共有144卷,分成A、B、C三類。

A部分30卷;主要是「台灣之音」與台灣黨外人士越洋電話的「通話記錄」,內容相當珍貴,尤其是保留了「高雄事件」現場錄音;通話者主要是紐約的楊宜宜,台灣方面最多的是施明德。

B部分60卷;內容主要是「台灣之音」的廣播紀錄,除了同鄉會團體的各項活動、台灣日的消息報導之外,就以報導島內的消息為主要內容,關心的議題有最早的中壢事件、省議會掀起的政治熱潮,黨外助選團的選況,尤其與美麗島政團有關的各個事件、黨外刊物被查禁、台灣長老教會因發表人權宣言受國府壓迫事件、各類人權議題、高雄事件及其後續的逮捕、美麗島大審,一直到林宅血案、高俊明牧師案、陳文成案……等事件。

C部分54卷,其中有3卷盤帶;部分的內容包括各類演講、集會的實況錄音、以及與黨外人士的部分通話記錄等。

報導事件
1977「中壢事件」
「台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
1978「黨外助選團成立」、「中美斷交」
1979「陳婉真絕食抗議」
     「美麗島雜誌出版」
     「高雄事件」(美麗島事件)
1980 「美麗島軍法大審」
     「林宅血案」
1981「陳文成命案」  

溫秋芬:楊宜宜訪談錄

台灣之音」的消息來源,除了直接與台灣的黨外人士聯絡外,我們和海外的各團體也保持很友好的關係。因為你是新聞機構,要保持中立的。所以不論是同鄉會各種社團、人權政治文化或宗教團體,我們都保持友善關係。當我們要採訪時,大家都很願意提供消息給我們,對我們很信任。

張富雄:台灣之音的回顧

台灣之音」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高雄事件」大遊行當天,當美台兩方正在緊張通話之際,高雄那邊的張美貞小姐(張俊宏的妹妹)突然高叫「哎呀!警方放催淚彈了!」,隨即傳來炮彈爆炸的聲音「碰碰!」非常清脆響亮,美國所有聽眾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甚至多年還不能忘懷。

林俊提:台灣之音的起步

1977年初,我剛接下紐約台灣同鄉會會長的任務,並在計劃如何辦好同鄉會的活動,讓我們這些遠離家鄉又十分想念故鄉的遊子們心中能有「家」的感覺。這時張富雄、楊宜宜夫婦在羅介川文書幹事的引介之下,來與我討論「台灣之音」的構想及可行性。在當時資訊交流十分有限的條件之下,想讓同鄉會能夠快速傳達同鄉所關心的事務談何容易。若要想讓一個計劃(Project)有水準能持久又不半途而廢,則更非有熱情、有理想、能堅持,更重要的,不求任何報酬名利又肯全力以赴的「愚人」是難以做到的。

當日我就能夠看出富雄、宜宜這對夫婦具有這種特質。他倆能夠一心一意默默付出,也願意提供他們租屋的部分房間做為「台灣之音」錄製節目之用。他們同意在同鄉會組織之下,由同鄉會提供所有的硬體設備及支出,而軟體內容則全權委由他們夫婦負全責。

張炎憲:見證關鍵年代的台灣之音

台灣之音」是突破國民黨監控、橫阻民眾瞭解真相的驚人創舉。

這份錄音帶和記錄是原音重現,具有還諸歷史情境的真實感。錄音帶的對話使受訪者施明德、艾琳達、張美貞等人對於突發事件的處理態度、情緒反應和對台灣前途的思索,活生生地呈現。當民眾與國民黨雙方對峙情勢越來越激烈時,人的情緒難免受到外界衝擊而無法控制,那份身處其境的真情流露,充分顯示人性的強韌與脆弱、台灣人的熱望與國民黨鎮壓民主運動的企圖。訪問者楊宜宜每每聽到受訪者的陳述,常會感到情勢發展的詭譎難測,而流露出焦慮不安,甚至語帶哽咽、互道再見,彷彿這是最後一次的交談,此後命運未卜,也許會被逮捕槍殺,失去生命。這種無奈與悲情的氣氛透過電話,傳遞給海外台灣同鄉,其感染力無遠弗屆,深深感動每位台灣同鄉,而產生台灣人的自覺與認同,共同推動台灣民主運動。


補充:

時空不同,台灣與國外移民社群間的資訊流通情況大不相同,以往島內民主運動資訊難求、現在則是淹沒在資訊爆炸的垃圾中。在這種情況下,有人用心經營、努力流通有關台灣本土意識、台灣政治走向的資訊,仍是重要的工作。

在此再次推薦方齋夜話,freeman大哥不斷提供自己所拍攝收藏的影音資料,撰寫重要事件的報導與評論,讓人感受到台美人對台灣的關心,看到台美人為台灣所做的努力。

方齋夜話:高雄事件原音重現-海外「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新書推出

2006年12月6日 星期三

好看的歌仔戲又來了!

《逃城》的演出時間、地點:

一、12月15日,晚上7:00。

西螺鎮公正路夜市廣場(公正路129號與145號之間空地)

聯絡人:西螺長老教會杜謙遜牧師。

二、12月16日,晚上7:00。

林內鄉公園路神社口。

聯絡人:林內長老教會伍炯豪牧師。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的網站:福音歌仔戲

線上欣賞福音歌仔戲《百里名醫》

在黑米上讀台灣史

加入HEMiDEMi共享書籤也一段時間了,一直沒有認真去用。直到天空吞蕃薯事件發生後,上黑米去哀號求救,才開始覺得「共享書籤」是滿好玩的東西,可以挖到不少有趣及有用的資訊,也很可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對HEMiDEMi的社群組能頗有好感。運作得好,可能可以成為一個網路讀書會。而最起碼,可以把相關資訊集中一處,關心同議題的人在這裡分享所蒐尋到的資訊。

所以,大膽在黑米上發起一個新群組:台灣史(http://www.hemidemi.com/group/taiwanstory/),希望能藉眾人之力,成為一個有用的台灣史知識庫。歡迎大家提供相關的資料、研究資訊、觀點。 邀請真心關心台灣的過去與未來的朋友一起來,提供書籤並提供觀點與事實辨正。歡迎加入。

如何加入呢?首先請先加入HEMiDEMi為會員,然後到「台灣史群組」首頁:http://www.hemidemi.com/group/taiwanstory,就可看到淡藍色的大字「加入群組」,在上面按一下,就可加入了。

從HEMiDEMi的首頁,也可利用搜尋找到「台灣史」群組加入。

加入後,請踴躍提供你目前已收集的相關書籤,謝謝!

蘆花水牛洋娃娃

問了擺攤的小姐,她說這是台中一家公司的產品,這幅有水牛的浮雕,是唯一一種台灣人設計師設計的產品。

Karla很想要。小小殺了價(被看出很喜歡,根本就殺不下來),抱了我心目中的「長物」回家。

「台灣設計師的作品應該要支持啊!」Karla這樣堅持。

起先看覺得畫面有點好笑。但是水牛做得頗有精神,蘆葦也很美。看著這風景,不由得落入一種鄉愁懷舊的情緒中。從小是看洋娃娃書長大的,把阿爾卑斯山的Heidi 移到七股鹽鄉,好像也不錯啊。

2006年12月3日 星期日

玉泉陶壺唱詩歌

陶壺詩班是由教會青年組成。人數雖不多,唱得卻很棒。上次台南神學院辦聖歌隊觀摩,許多大教會的大詩班硬是被他們給比下去了。他們唱的都不是什麼艱難的曲子,而是耳熟能詳的「教會流行歌」(不過是二十幾年前流行的《基督是主》,而不是現在火紅的那些敬拜讚美歌曲)。優美的音質、整齊的節拍,加上這些老歌,就足以讓在場者感動了。

他們的服裝是自己設計的,有排灣風味,但並非傳統服飾。

婦女團契手持百合花跳舞。她們也穿著新設計的排灣風味衣。肚兜上繡陶壺,滿好看的。可惜她們跳舞動得太厲害,想拍陶壺特寫沒有成功。

整晚最動人的,是松年團契的老人家的傳統歌謠演唱。他們個個盛裝,認真地唱著,贏得全場熱烈掌聲。可惜不肯再多表演一曲。

2006年12月2日 星期六

選舉前盡點公民責任

北高市長和市議員選舉,和我們這些不住這兩地的人實在是沒什麼關係。不看電視、少讀新聞,很少感受到選舉硝煙。

可是,竟然連續兩個禮拜,在嘉義街上聽到選舉宣傳的廣播。原來是呼籲大家要打電話給住在兩個城市的親友:「高雄投陳菊,台北選給謝長廷。」

對齁!北高兩市大半居民都是移民,到這裡求學之後就留在當地找工作、安家落戶。只是,家鄉父老的懇求之聲,有多少人還能聽進去呢?這種外地人給的建議,又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

照理說,這種地方首長選舉,應該依照當地生活感受和需求來決定到底票投何方。但是因為北高兩市的地位高(請記得直轄市這種東西)、資源多,這場選舉成敗牽動著未來哪個陣營較有機會執政的問題,所以原本應就候選人的政見與執政能力來決定勝負的一場選舉,變成2008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一場烏賊大戰搞得人頭昏眼花。

很為謝長廷抱不平。平日聽廣播或偶爾看到的競選廣告,就屬他的最有內容,簡潔清楚說出執政藍圖。如果因為民進黨中央的爛表現及國務機要費案而讓他得票率不如預期,實在太冤枉。在藍營明顯佔優勢的台北市要選贏,難度非常高,謝到目前為止做了很多努力要說服中間選民,到底有沒有成效,要到票投出來才知道。

如果謝長廷輸了,民進黨未來的走向恐怕會更向極端深綠傾斜,更搶分基本盤而不願開拓新的支持群。所以,拜託台北的朋友,請多幫謝長廷拉票吧。

因為不大看新聞,也沒去找朋友打聽,高雄這次的選情只知道繃得非常緊。看菊姐的部落格,溫暖感性,但在未來政策的說明上不是很夠。基本盤應該是顧住了,可是如果無法召喚出游離選票,仍是令人擔心的。和對手在政策上有何重大區革,應該多加宣傳。黃俊英端出的牛肉不少,但是他那陷在國民黨意識形態中的言論,以及充滿危險性的三通直航主張,令人不寒而慄,馬上想到「連爺爺在中國」的種種行徑,讓我覺得非幫菊姐拉票不可。

市議員部分,由於非北高兩市的市民,不大清楚有哪些人參選。台北市有三位綠黨的參選人,資料如下:

為什麼希望北市朋友投綠黨的候選人?引一段我收到的信來說吧:

從環境為本、民生需求具體提出政見與政策想像,儘管不被喜好刺激的主流媒體青睞,仍堅持脫離口水、攻訐的選舉亂序中,從社區、地方以及全球環境的觀點,論證從選民生存需要出發的政策意見,如此的候選人至少不浪費時間氣力去挖對手八卦,而深耕議題去貫徹、實踐在各樣環境、建設、民生政策之中。

身為台灣公民的一份子,除了哀怨政治敗壞、環境困難之外,至少應該費點心去檢視候選人的政見訴求,去監督其政策實踐的能力,其實可以有另外的選擇,投環境一票吧!


有機會做出跳脫兩大陣營的另類抉擇,多麼難得!請把握機會。

你去讀讀綠黨候選人的政見,會發現非常值得支持的。保證帶來不一樣的政治格局與政策。像潘翰聲主張的「尖峰時間公車免費」,就很迷人!

高雄市議員選舉,我誰都不認識,情況不清楚,就不推薦了。

苦楝結果與向日葵花訊

這片都市中僅存的荒野,甚得我們喜愛。三月時在這裡買到田裡現採的美味西瓜(散步順便買西瓜),附近還有巴克禮紀念公園、南台南火車站等美麗的地點。

今天沒有走太遠。Karla帶著速描簿,坐在樹下畫畫。我繞著農地走,觀察野地植物。

一群人在那裡玩搖控飛機,附近機場起飛的大飛機和那些小飛機經常一起飛在空中,鐵路上又常有火車經過,若我有小朋友,大概會帶來這裡混上半天。我認識的小朋友都極愛看飛機和火車。

後來走到向日葵田裡,好多人在那裡拍照。羨慕兩位年輕人拿著大砲猛拍。雖然遠遠比不上人家的設備,還是拿出小相機來拍。

田裡好多雀鳥,原以為是麻雀,停到眼前時才發現是黑嘴蓽仔(斑文鳥)。大概這裡小蟲多,一大群黑嘴蓽仔停在向日葵上享受盛宴,不大怕人,讓我們好好觀察它們一番。

田裡還雜生著波斯菊、百日草,顏色十分美麗。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