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野草莓學運】野莓之聲 MTV



野莓之聲

詞曲:nelleven
剪輯:rootking

歌詞:

我已經睜開眼了 撐過甦醒的疼痛
我伸開雙手迎接四方的風 抖落刺骨的操縱
我不是溫室花朵 你也不用假裝溫柔
我學不會你們虛偽的臉孔 只會、真實、面對、自我
我們有屬於我們的夢 我們有我們的話想說
在你們背叛自己以後 不要連我們一起出售
我們有屬於我們的夢 我們有我們的話想說
在你丟棄了信念以後 灰燼裡我們選擇出走
安靜不代表認同 和平不代表承受
你的傲慢再一次燙傷了我
這一次我不會沈默
*repeat 副歌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野草莓學運:集遊法違憲,人權變不見

野莓之歌:


我已經睜開眼了 撐過甦醒的疼痛
我伸開雙手迎接四方的風 抖落刺骨的操縱
我不是溫室花朵 你也不用假裝溫柔
我學不會你們虛偽的臉孔 只會、真實、面對、自我
我們有屬於我們的夢 我們有我們的話想說
在你們背叛自己以後 不要連我們一起出售
我們有屬於我們的夢 我們有我們的話想說
在你丟棄了信念以後 灰燼裡我們選擇出走
安靜不代表認同 和平不代表承受
你的傲慢再一次燙傷了我
這一次我不會沈默
*repeat 副歌


一些關於這次學運的網摘:

豬小草:野莓之聲

billypan:野草莓學運,誕生!

抱玉:就1106學生靜坐致趙少康先生

Melsm: [野百合2.0]潔癖? -- 2008年學運記事之一

黃厚銘:給1106行動同學們的公開信

Lorenz:給學生的一封信:請堅持你們對台灣社會的純潔、熱情和批判力


資料‧紀錄:

薛香川秘書長回應學生的逐字稿

換日線:Y!LIVE,我們的媒體,我們的聲音!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We Shall Overcome

學生聚集的人數大約三百多人,大家把手緊扣在一起,一邊大喊:「和平!人權!」,讓警察得花很大力氣才能解開。一個個被架出去後送上車。在車上學生們高舉著手喊口號,外面圍觀的民眾鼓掌、豎大拇指相送。




人越抓越少,留在圈內的人繼續唱歌、喊口號、緊緊扣在一起。



有些人被直接抓著推出圈外。女生被拉扯推出後,坐在地上哭泣,也有人直接躺了下來。結果在外圈有人出面牽手保護躺在那裡的女生,被推出圈外的學生在這裡又慢慢坐成一堆,繼續有人帶領著喊口號。





抬到後來,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剩下不多的靜坐者仍然堅持著。





看到女老師躺在地上被男警員粗暴拉扯,有學生衝過去大喊:「你們不能這樣對待女老師!」



下面這位是驅離行動的現場指揮官。



圈內都被驅散後,原先在盾牌外又形成的靜坐圈,也開始被拖被抬,送上警備車。

不在靜坐區內的學生,跑到人行地下道頂上,把寫了三大訴求的牌子繼續舉得高高的。



被驅離的過程中,學生和老師們所表現出來的和平、堅定、勇敢,讓圍觀的民眾十分感動。有些在外圈負責處理庶務的學生們,沒有被抬,但看到同學們遭到硬拉硬抬的場面,很多人都哭了。

學生們早已決議若被驅散後,要轉到自由廣場繼續靜坐抗議。幸好並未被送到很遠的荒郊野外,而是在台大附近放人,所以很快就有不少人轉進自由廣場,人數甚至超過行政院前的靜坐者。

這個行動將繼續下去。

轉進自由廣場後不久,參與這次行動的老師們在現場舉行記者會,說明老師們的立場是贊同學生的訴求、抗議馬政府濫用警察權,此外,作為老師有必要協助具有理想性的學生。不過,場子的主體仍然是學生。

學生們透過分組代表形成決策中心,並經常分組討論,逐漸摸索並發展兩天內迅速成形的學生運動。

學生們相當不願意看到政治勢力的介入。

深夜時分,自由廣場的牌樓下安睡著兩百多位累了兩天的學生,他們還打算繼續坐下去,直到馬政府給予正面回應。


更多照片

驅離現場短片

tag:TWAction1106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黑色青年1106 Action


↓ 台南神學院的學生在11.6下午短暫加入靜坐,因為必須趕回台南,5:30一起唱了「禱」,向大家告辭,為台灣這塊土地禱告祈福。



昨天在離開現場前,葉啟政教授到場關心,被請上前講幾句話。
葉啟政是台灣大學社會系退休教授,二、三十年前就相當關心民主自由、人權議題,但一直和政治界保持一定的距離,始終以獨立知識分子的立場介入公共議題,非常受人尊敬,也是我長年以來最尊敬的教授之一。在場的老師大多是他的學生,學生都是他的學生的學生,他到場讓全場振奮、感動。他說話時很多人都流淚了。

當時已經天黑,未能拍照。簡單記下葉教授在場的發言(可能不是很準確,因為是在黑暗中塗寫速記的)。葉啟政說:

想都沒想到十幾二十年的情景,今日又重演,實在很痛心很痛心。這幾天一直在問: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但是看到年輕人出來,覺得看到了希望。台灣社會還留最後一根香火,就有希望。我很不希望站在這裡,我的棒子已經交出去,但是來到這裡,又覺得有義務向大家致意。你們是這個社會的希望,你們要撐下去,為台灣的下一代負責,目前這個政府就是不負責任,不為下一代著想。國家機器用暴力對付人民,人民為維護自己的權利而反抗,這是永恆的鬥爭,我們要靠意志力來戰勝。



關於葉啟政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6行動聲明

抗議警察暴力!捍衛自由人權!

從11月3日開始,中國海協會代表團來臺與政府簽署各項協定,同時在臺北各處,就陸續出現警方藉「維安」之名,對各類以和平方式表達不同意見者,進行粗暴的盤查、損毀、沒收、禁制、拉扯、驅離甚至拘捕。絕大多數遭致警察暴力相向的民眾,根本不曾靠近陳雲林人身,有的市民甚至只是路過、停留或單純拍攝記錄,即遭受上述對待。

透過媒體畫面傳送,我們驚覺事態嚴重—這已經不是維安有否過當的技術問題、更不只是政黨認同選擇的問題,而是暴力化的國家公權,對市民社會的嚴重挑釁和侵犯。所有彷彿戒嚴、罔顧自由人權與民主價值的管控鎮壓,連執政黨的國會議員都質問行政院長;卻只見身為最高責任主管的劉揆,仍在輕佻地詭辯和推責。實在令人既錯愕憤怒,又深感羞辱和不安。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要強化兩岸經貿交流,也必須透過降低臺灣的民主自由程度、以達成與中國同樣極權統治的水準嗎?

才不過短短幾天,臺灣人民好不容易匍匐建立的民主自由體制,在滿城的警力、威嚇的氛圍與強勢的防堵中,幾近崩解。我們政府,在如同警察國家的武裝保護裡,自我陶醉於「歷史性儀式」的想像、與酒酣耳熱的輪番大宴中。於此,憲法所保障人民的自由言論與行動權利,完全地被擱置、甚至忘卻。

因為多數的強勢作為根本違憲違法,無怪乎鏡頭前沒有一個警察能理直氣壯說出,他們根據何種「法律」,執行這般上級交待的勤務。警察原是保護人民的公僕,如今在這政府由上而下的嚴峻要求中,競相成了限制與懲罰人民表達意見的打手。我們無意歸咎個別只能服從上命的員警,相對的,我們嚴正要求下達此一惡令的政府高層,必須負起最大的政治責任。

我們只是一群憂心臺灣混亂現況與未來發展的大學教授、學生、文化工作者和市民,在沒有任何政黨與團體動員及奧援的前提下,十一月六日(四)上午十一點,將自發性地集結於行政院大門前,以「著黑衣、戴口罩」作為沈痛抗議的象徵,並牽手靜坐至訴求達成為止。我們的訴求是:

一、 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必須公開向國人道歉。

二、 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臺。

三、 立法院立即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共同發起人:

李明璁(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華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范 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洪貞玲(臺灣大學新聞學所助理教授)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張鐵志(作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後選人)
陳育青(紀錄片工作者)
林世煜(文化工作者)
胡慧玲(陳文成紀念基金會執行長)
李昀真(臺大社會系二年級學生)
張勝涵(臺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吳沛憶(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陳柏屼(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陳家慶(臺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余崇任(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彭維昭(臺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楊緬因(臺大人類系二年級學生)
李東諺(政大臺史所一年級學生)
王聖芬(臺大中文系四年級學生)
李冠和(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張之豪(市民)
羅雅珮(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藍士博(政大臺文所碩士班))
李怡慧(四方報編輯)
蔡耀緯(台大歷史所碩士班學生)
王賀龍 (台大材料系三年級學生)
鄭友淳 (開南大學觀光系學生)
蔡昀祐(清大人社系三年級學生)
李俊達(東吳哲學所碩士班一年級)
阮俊達(市民)
溫若含(政大臺文所碩士班學生)
吳岳勳(政治大學心理系三年級學生)
曾嬿融 (臺大社會所二年級學生)
黃威霖(台大政研所碩士生)
李孟珊 (台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劉維民(臺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李沛宜(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葉冠妤 (臺大新聞所二年級學生)
賴力安 (北醫公衛所碩士生)
廖國翔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劉美妤(台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江欣盈(中研院國際研究生)
王胤豪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吳鑒恆 (台大法律系學生)
李泳泉 (台大圖資系三年級)
孫聖昕 (台大圖資系二年級)
張宛婷 (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三年級)
張宇慧 (政大教育所一年級學生)
童筑含(台大經濟系三年級學生)
田孟凌 (台大地理系二年級學生)
林子涵(台大社會系五年級學生)
黃靖傑(北大社工系三年級學生)
楊傑宇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
蘇千雅 (政治大學廣告學系三年級學生)
王祥維(台灣國民)
林 翰 (台大人類系五年級學生)
魏琤郁 (台大戲劇系五年級學生)
高章原 (台大工管系三年級學生)
許淳傑(台大生化所碩士生)
許亞傑 (台大資訊工程系二年級學生)
江俊寰 (台大社會系六年級學生)
吳文瑄 (台大經濟系三年級學生)
蔡承翰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學生)
陳秀昌 (台大物理系二年級學生)
施彥廷 (台大社會系系學會長)
盧敬文(長庚大學醫學系四年級學生)
邱昶翔(政大中文系五年級學生)
蔡依庭 (台大農藝系三年級學生)
陳怡萱 (台大農藝系四年級學生)
葉長庚 (臺大人類學系博士班一年級)
郭馨貽 (台大工管系三年級學生)
吳采模 (台大法研所公法組)
萬毓澤(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鄭筌允(倫敦政經學院碩士生)
謝新誼 (政治大學中文系三年級)
李宗儒 (臺灣大學數學系四年級學生)
邱星崴(台大社會系四年級)
趙澤華(台大地質系三年級)
林靖堂 (輔大大傳所四年級學生)
陳稚涵 (台大法律系二年級學生)
吳佳恬 (政大教育所一年級學生)
楊子頡 (台大社工系四年級)
謝耀德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周馥儀(嗷網路雜誌總編輯)
丁正杰 (台大法研所一年級)
鄭雅菱 (台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鄭為之 (清大醫環系四年級)
許世佳 (台大人類學系二年級)
簡惠茹 (台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黃孟婷 (師大大傳所一年級學生)
彭彥儒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李孟儒(台大社工所三年級)
陳柱中 (台大農化研究所二年級)
李立偉(自由影像工作者)
宋致誠 (台大社會系三年級)
李怡樺 (台大人類學系四年級學生)
許祐昇 (台大昆蟲系三年級學生)
李奕迪 (中山大學研究助理)
林晉緯 (台大園藝系四年級學生)
葉馥瑢 (台大人類學系二年級)
張瑋容 (東京大學社會系研究生)
吳凱鈴 (台大人類學系三年級學生)
黃思敏 (台大社會系三年級)
董力玄 (台大社會系畢業生)
趙思博 (台大法律系二年級學生)
張以忻 (台大社會系二年級學生)
廖子頤(台大外文四)
黃鈺雯(編輯)
劉欣韋 (政大中文系大三學生)
劉少翔 (台大法律系二年級學生)
吳佳盈(台大社會系碩士班學生)
鍾佳伶 (台大社會工作所碩二)
賴建寰(政大台史所)
邱懋景(師大國文系三年級學生)
許仁碩 (台大法律系四年級)
黃淑芳 (台大法律系四年級學生)
鄭期尹 (清大電機系四年級學生)
洪曉筑 (台大社工系研究助理)
蔡淳任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賴妤青 (台大農藝系四年級學生)
林定薇 (台大森林所碩士生)
林穎資(台大農藝系五年級學生)
涂宗瑋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林宜瑾 (政大廣告系三年級學生)
黎芸靈 (研究助理)
張家愷 (台大地質系五年級僑生)
余帛燦 (台大政研所ㄧ年級)
宋宜靜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沈智新 (台大經濟系三年級學生)
楊孟穎 (台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陳宛婷 (台大圖資系三年級學生)
涂靖昀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王玉萱(政大廣告系五年級學生)
劉以霖 (台大人類所一年級)
賀陳修 (台大國企系二年級學生)
江廷振(政大法律四年級學生)
江宜達 (台大物理系二年級學生)
郭芝榕 (台大中文系四年級學生)
康芸甯 (台大人類系五年級學生)
陳逸霖 (台大植微系四年級學生)
江佳恩(中正哲研所二年級學生)
江正瑋(專任助理)
孫有蓉 (台大哲學系三年級學生)
劉若凡(台大社研所碩士生)
李維仁 (台大會計系四年級學生)
黃文俞 (台灣大學園藝系二年級學生)
張心柔 (台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李育權(台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林耕霈 (中央大學地科系四年級學生)
黃威 (台大機械系五年級學生)
林兆偉 (台大國企系二年級學生)
顏子恆 (台大國企系二年級學生)
徐靖亞(台大電機系二年級學生)
陳寧 (台大財金系四年級學生)
烏仕明 (台大動科系四年級學生)
楊筠圃(台大中文系二年級學生)
洪明毅 (台大昆蟲三)
曾奕文 (台大會計系二年級學生)
洪郁雯 (台大公衛系四年級)
林(王向)如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許躍儒 (台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吳沛晴 (台大經濟系二年級學生)
楊慧郁 (台大生傳系三年級學生)
姚智偉 (台大電機系四年級學生)
吳也民 (台大國企系一年級學生)
趙伯融 (台大歷史系二年級學生)
江承霖 (台大應力所碩士班學生)
林峻玄 (台大化學系三年級學生)
曾馨霈 (台大台文所碩士班學生)
王宏恩 (台大電機系四年級學生)
謝敏怡 (台大政治系四年級)
曾子奇 (台大法律系學生)
林承運 (政大廣告系三年級)
張登皓 (台大工管系二年級學生)
林邑軒 (台大社會所一年級)
傅偉哲 (台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葉運祺 (台大政治系四年級)
鄭亦展 (長庚大學電子系二年級學生)
王偉宸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江欣瑜 (政大會計系四年級)
陳昭龍 (台大外文系三年級學生)
周冠穎 (政大阿語系五年級)
陳歆寧 (台大森林系五年級)
蔡偉駿 (台大物理所碩士班學生)
鍾秩維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楊宜靜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李屹 (台大社會所一年級)
洪三權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
陳誼珊(台大社會系三年級)
曾苡馨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許凱淋 (台大電機系四年級)
張文哲 (台大政治系四年級)
林宙誼 (台大機械系二年級)
張芳菁 (台大生傳系四年級)
葉永山 (台大社工四)
沈昀 (台大工管系二年級)
宋幸儒(台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陳瑞光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
李冠璋(台大法律所刑法組碩士生)
趙婕伶 (台大生傳系三年級)
陳贈吉 (台大法律系二年級)
陳建宇 (台大政治系四年級)
何彥君(台大法律系四年級)
黃安正 (台大工管系四年級)
江維瑄 (台大社會系二年級)
林庭右 (中國醫中醫系二年級)
游凱翔 (台大獸醫系五年級)
黃柏豪 (臺大財金系三年級學生)
許永暉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三年級)
王晴怡(台大法研所公法組學生)
吳梓豪 (台大資管系三年級)
張鈞皓 (台大生傳系五年級)
陳品豪 (台大工管系三年級)
詹瑜 (台大經濟系二年級)
康少璞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張子萱 (台大社工系二年級)
林宛樞(台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李昀融 (輔大物理系光電組二年級學生)
趙汝穎(台大大氣系二年級)
胡竣喆 (台大經濟系二年級)
張鈞甯(台大社會五年級)
陳昱誌(台大社會系四年級)
闕巧婷 (台大社會系二年級)
董俐萱 (台大植微系四年級)
李東耿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江芸萱 (台大財金系三年級學生)
劉書彧 (台大經濟學系四年級)
鄭伊潔 (台大工管系三年級學生)
簡萓靚(台大財金系三年級)
周于荃 (台大資訊工程系三年級)
陳歆涵 (台大會計系四年級)
李采蓉 (台大人類系四年級學生)
蔡奇儒(台大機械四年級)
翁健庭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蘇牧盈 (政大中文系三年級學生)
陸方龍(清大中文所博士生)
徐緯 (台大政治系五年級學生)
林承遠 (台大經濟系畢)
郭復齊(臺大法律系四年級學生)
范倍嘉 (台大中文系四年級)
林佳儀 (台大法研公法一年級)
許晉東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林紀廷 (台大醫學系四年級學生)
董諭 (台大法律系四年級學生)
賈乃輝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李博婷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黃韻庭 (東吳大學社會所碩一)
楊泓軒(台大電機系三年級學生)
范哲瑋 (台大大氣系二年級)
吳青沛 (政大社會系博士生)
黃婷筠 (台大機械系三年級學生)
劉育信(臺大歷史所碩士班)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公園裡的蛇籠



荒謬的是,那條街道上,蛇籠內外同樣擠滿參加遊行的人。蛇籠讓從擁擠的凱達格蘭大道上打算離去的人無法通行,裡面的人有被困住的感覺,相當焦躁。

這條封鎖線到底是要做什麼?馬上就有人喊著:警方想故意製造衝突嗎?



一輛救護車急馳而來,遇到蛇籠,不得不掉頭。有些攝影記者追了過去。



在蛇籠內邊,警察站了一整排。左上方灰色的三角狀東西,就是蛇籠車。從那車中拉出來的蛇籠形成路障,照片上方是在蛇籠內,照片下方是蛇籠外。



群眾越聚越多,氣氛焦躁。大家無法明白在這裡設路障的用意。

經過主辦單位的總指揮和警方協商之後,警方才開放一個小出口。又過一陣子,才開始把整條防線撤掉。


(本張照片是借來的。Jameswy.Wang's  攝)

人潮很快就佔滿了整條街,一直湧到總統府前,活動主舞台的後方。



總統府前這道防線,其實就很夠了。



警方能夠及時撤掉那條沒有用的防線,相當明智。

其實,這實在是一次平和到有點無聊的遊行,雖然人數很多,但氣氛很平靜。

在公園內的蛇籠前,聽到兩位在樹下乘涼的老人家對話:
「為蝦密哆用安呢?」
「阿哉?不知在驚啥?」
「敢會打起來?」
「應該昧。甘搭欲互總統知影愛反省,不通出賣台灣。」

其實,當我看到蛇籠時,立刻產生緊張感,馬上想到以前街頭運動時警方和群眾在封鎖線上的衝突,還有美麗島事件就是軍警故意包圍群眾、造成群眾焦慮,「未暴先鎮」。不自覺不理性地,對威權復辟的恐懼浮了上來。

幸好今天這場合法遊行中,並未出現大軍壓境的場面,也無肅殺氣氛。警察們態度輕鬆,群眾大多對警察視若無睹。大家拿相機互相拍來拍去,好像也沒人擔心會上黑名單、會被「點油做記號」。

雖然我覺得公園裡的蛇籠很蠢很可笑,又有點令人憤怒,但是看到大部份人淡漠地走過,像接受工地施工的圍籬,不禁覺得自己也該調整心態了。台灣越來越是個像樣的自由民主國家,集會遊行的自由受到保障,不同意見者都可舉行大規模遊行,而這類群眾集會也與「暴亂」的帽子無關,只是民意的表達方式之一。




今天這場嘉年華會式的群眾運動和平落幕了。但我知道代表國家暴力的蛇籠在最近又會上場。可能是要關住馬政府心目中的「上國代表」,隔絕台灣人民真正的聲音,好讓他們閉門交易。

希望到時候,台灣政府能以民主文化為榮,警方如今天這樣明智,讓人民的聲音得以被聽見。




最後,談一點遊行小感想:

走在群眾中,深刻感受到這整個行動和主流媒體形塑的故事一點也不相干。媒體焦點都放在扁身上,故意炒作扁英對立的假議題,唱衰民進黨。但是事實上,大部分參加遊行的人既不關心挺不挺扁,也不見得關心民進黨會怎樣走下去,只有單純的想法:經濟不能壞下去、不能讓下一代生活艱難;台灣是台灣人的、馬政府極度急速親中令人擔憂,深怕台灣很快會被中國併吞。他們站出來,是為了自己、為了子孫,個個都有主見、會做獨立判斷,才不是媒體或某些讀報認識世界的知識分子所認為的受惑愚民。

某些媒體呈現的言論,就像這可笑的蛇籠,擺出來,就是想要營造虛假的界線、想像的衝突。


我的1025遊行照片

更多精采現場照片,請到BillyPan的部落格找。

哆拉老師的歲月標幟,大推!

【20081025遊行】

顧台灣 1025全國總動員

摘要:

民進黨與共同發起單位舉辦的1025「反黑心、顧台灣」五路會師大遊行,主要訴求反對一中市場、反對掏空主權及反對無能的馬政府。 希望在陳雲林來台前夕,讓國際社會清楚聽到台灣人民的聲音。



蔡英文:「1025請跟我們走在一起」

節錄:

520以後,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建立起一個一黨獨大的政治體制,在這個傲慢的霸權下,台灣的政治已經失去了合理、有效的兩黨對話機制,台灣的社會更是缺乏與執政當權者暢通的溝通機制。這個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已經被剝奪了共創未來的機會。如果國民黨的完全執政可以為台灣人民帶來尊嚴與幸福,我們沒有任何的理由舉辦遊行。

不過,從馬總統上任至今,人民對他的滿意度已經跌到23.6%。不只是民進黨的支持者對他不滿意,如果用總統大選的得票率來相比,他上任才五個月,已經有超過四百萬投給他的選民,對他感到痛心與失望。人民對他的期望是這麼高,可是他為人民做的卻是這麼少。


這次遊行的主要訴求是「反黑心、顧主權」。馬英九在競選時期曾經大聲向台灣人民保證,他絕對不會讓中國黑心商品來台灣,他沒有做到。他不僅沒有做到,他連如何做到的辦法也沒有提出來。馬英九也曾經向台灣人民大聲保證,台灣的命運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而且中國不撤飛彈,他就不會跟中國談判,他也沒有做到。他不但沒有做到,身為堂堂國家的元首,他卻寧願在陳雲林面前降級成為「馬先生」,並且在日前還公開宣佈要與中國簽訂和平協定。各位親愛的台灣人民,台灣在中國面前退了這麼多步,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

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現狀,也是事實。我們主張自己的命運由自己決定,我們把台灣當成是世世代代、永永遠遠家園。人民有主張台獨的自由,我們嚴厲譴責任何用戰爭的威脅來剝奪台灣人民自決的言論與行為。


在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下,如果接受陳雲林來台灣,而且是在不承認馬英九為總統,以及「區對區關係」的前提下來台灣,就等於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的命運會變成沒有其他選項。如果這個時候台灣人民沒有集體站出來,讓國民黨、中國與國際間知道與聽到另外一種聲音,那麼,馬英九政府的親中政策將會更加有恃無恐。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關懷‧聲援】立即行動:為奧里沙的平民和基督徒祈求和平!

奧里薩(Orissa)是全印度最貧窮地區,資源匱乏,為了擺脫「種姓制度」的世代迫害,不少“賤民(Dalits)”轉信基督宗教,入讀教會學校,並相信知識有助脫離種姓制度的困局。此舉卻引起激進印度教徒的不滿,指基督徒用金錢、免費教育、醫療等利誘貧窮印度教徒改教。

在今年八月二十三日,印度教八十五歲領袖拉什曼阿南達.薩拉斯沃蒂及四名同伴被殺後,印度教激進分子,指稱基督徒在幕後策劃此事,更發動連串暴行,縱火燒毀基督教孤兒院、教堂、小區房舍等,釀成一名修女和一名教士慘遭燒死。當地的天主教學校及機構於八月二十九日關閉一天,以抗議有關暴行。至9月中旬,已超過一百間教堂遭破壞,約六千名基督徒流離失所。

全印度基督徒協會 (All India Christian Council ) 在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h) 聚集了萬五名基督徒舉行了大遊行,其中錫克教徒、佛教徒、進步的印度教徒及回教徒等不同宗教團體加入遊行隊伍,合力抗議暴行。全球聲援的聲浪逐漸出現,但是暴行卻未停止,還從奧里沙蔓延到其他地方。

香港基督徒學會10月22日將舉行「為印度人民祈求尊嚴與和平燭光晚會」。

香港基督徒學會發出的邀請信表示:

這次衝突不單是宗教的,更涉及印度種姓制度下關於「賤民」(Dalits) 的人權自由。
除了聚集一起為印度祈禱,當地受害之信徒群體仍需要我們的勉勵和打氣。



可選擇以下行動;

1.請登入http://www.csw.org.hk/?p=231#more-231,在最下面的方格內填上姓名 (中英文皆可) ,電郵地址,寫下你的禱詞、勉勵,然後點擊右下角的 "submit" (傳送) ,即完成一個微小但意義重大的行動。我們會在每個主日將留言電郵至全印度基督徒協會和印度福音團契,向教會和信徒轉達我們的心意。
 

2.請登入http://www.csw.org.hk/?p=239#more-239 聯署行動,要求印度政府徹查當地各省之宗教迫害事件,並對是次暴行予以譴責及爭取宗教自由等。此聯署將於10月23日遞交當地政府及人權組織。


【事件背景】
20080829新聞:印度教徒攻擊基督徒 近5萬學校停課抗議
20081018新聞:奥里薩基督徒向聯合國發出呼籲,說他們的處境無異於"無國籍公民"



【態度】
在印度捍衛自由、維護各種自由


【相關連結】
香港基督徒學會
全球基督徒團結陣線(香港)
Christian persecution in Orissa India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