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2012 油菜花田

IMG_3200

IMG_3214

很多田已經插秧了,往五汴頭社區前進,驚喜看見還有大片油菜花。路旁紅通通的楓香、黃連木,為這風景增添更多色彩。可惜相機很快沒電,陽光也忽隱忽現,抓不到最美的景色。

1月21日準備回家過農曆年,繞道白河,再去欣賞冬田。
這次有比較好的陽光。


白河冬田 2012


白河冬田 2012


白河冬田 2012


白河冬田 2012

嘉南平原的田園之美,有讓人精神復甦的力量。

冬田特別吸引人,除了「地底陽光」油菜花的光明力量,野花佔據空田,土地暫時呈現野野的樣貌,有一種土地在微笑休息的感覺。

土地也要過年。過完年,翻耕、插秧,充滿秩序感的稻田又出現了。

人需要節慶,田地也需要。工作有時,休息有時。






公平正義無法畢其功於一役

去年有一本很受歡迎的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是一位哈佛的哲學教授桑德爾,此書是他在大學教「正義」的課堂紀錄,拋出幾個道德難題,引領學生進 入道德推論的歷程,並沒有提供簡單答案,而是讓人在推的每個轉角都窺見更多更複雜的問題,可以思考更多可能性。判斷何為正義,會因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 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需要認識這點,因為理解、接納不同立場者的存在,才能形成真正的民主社會。不過,千萬別讓這樣的思辨流為頭腦體操。正義如何落實 在生活實況中,才是每天必須面對的。每個環節的正義,都可能面臨困難的抉擇,必須有很多的反省,才能朝向良善、公益、自由的正確方向,而不致陷於自義與仇恨。

治國者必須實現人民心目中對正義的渴望,才能獲得統治的正當性,因此選舉時候選人高舉「公平正義」口號。可是,人民並不能只寄望總統、立委來幫我們實現正 義。民主政治表面上票票等值,但是既得利益者和有錢人集團比較容易控制國會、操縱媒體、左右政策。這種情況,不會因為換了執政黨就改變。環境資源的公平使 用、土地正義、少數族群、基層民眾的權益......,不可能只靠統治者的美意來保障。 公平正義從來就無法「畢其功於一役」,上帝國的實現,必須靠每位熱愛正義之士繼續在每個場域努力。一步一腳印,這次或許印得不夠深,只要有楊逵所寫的「愚公移山」精神,一代、兩代繼續努力,不放棄,總是會有效果的。

(發表於《台灣教會公報》)

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踩得還不夠深

_______


我們嘉義市其實是贏的,而且贏得算漂亮。拉下了試圖連任的國民黨立委,換上學經歷都不錯的民進黨員。總統選舉的選票也有成長。嘉義總算扳回一點「民主聖地」的面子。

目前主要生活工作的台南市,更是五席立委全上,交出相當好的成績單。

雖然看蔡英文在總部發表落選演說時忍不住落淚,不過,我自己的心情,倒不像過去幾次總統大選那麼波濤起伏。

關心台灣民主運動超過三十年,一直認同從黨外運動到民進黨的這股推動民主改革的力量。然而,眼見執政的民進黨,從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革新之處並不多,反而摹仿起國民黨的模式,不斷陷入「以利結合」而非「以義結合」。喪失理想的民進黨,喪失改革能量的民進黨,讓人挺不下去。

這次選舉,若不是有蔡英文,我可能連投票都不想去投。蔡英文讓民進黨起死回生,讓備受污名恥辱的綠營支持者重新抬起頭來。民進黨有蔡英文,只能說:是上帝祝福!

可惜,即使是這樣一位形象清新、能力廣受肯定的候選人,仍不足以創造奇蹟。民進黨多年來的包袱,很難迅速脫胎換骨。在嚴酷的競爭中,只能務實前進。

越來越體會到,在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政治影響力雖大,卻不是全部。各個社會部門的影響力,交織推動議題的發展。

或許,我們根本不該奢望奇蹟,而是該加入一步一腳印的建設之路。

_______________

另外,我覺得這次選舉其實有很多不錯的現象:

 1. 無意中誕生的小豬撲滿旋風,把綠營的向心力重新集中。
 2. 公辦政見辯論和政見發表都很有料,還有「文化界提問」的精彩問答,讓參選人必須做足功課。
 3. 選戰激烈緊張,但選前並未出現令人憂心的奧步。
 4. 第三勢力雖然仍不成氣候,非兩大黨的選票總體還是增加不少。台聯和親民黨都還存在,綠黨也有成長。
 5. 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有些令人期待的政壇成為國會新血,期望問政素質可提高。


__________

開票日,臉書上一片唉聲歎氣。以下整理自我在臉書書寫的一些文字:

「為台灣難過,為小英高興,因為她不用擔那麼沉重的擔子。」(知道選舉結果後的感慨。)

「這個勝利,是財團的勝利,是中國概念股的勝利。」(聽著馬英九宣布勝選的感想。)

「綠黨有成長!繼續來努力。」(看到綠黨的政黨票得票率,聽說成長是300%,雖然還未能突破5%門檻,但也已經不容易。)

「蔡英文一直表現得非常好。如果她就此辭職離開,民進黨不會垮,但要再得到這麼高的支持度,恐怕很難。」「應該說,民進黨如果不能維持理想性格,不能吸納更多人才,只靠地方勢力吃老本,前景堪慮。」

「剛看了一下,民進黨立委其實選得不算差。席次比上次成長,當選者的品質也有提昇(就學經歷和年齡層來看)。希望未來國會決戰會精采一點。林濁水落選讓人傷 心,但是他勇敢開拓新選區,精神可佩,算打了一場美麗的戰爭。楊長鎮在苗栗原本就是苦戰,落選也令人心疼。蔡易餘輸給賄選者,希望還能透過驗票和訴訟得到勝利。」

「萬一民進黨執政,仍是和財團掛鉤,仍是文化親中,仍是破壞環境,我們才更會氣死無藥醫。國民黨繼續執政,我們就繼續當鬼嚇他們啊。」(回應對選舉結果感到難過的朋友)

「選舉的結果是藍綠基本盤不變,不應該責怪女人沒投給小英。投給小英的男人,倒是沒人指責?
傳統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不管男女都一樣。問題不在女性不支持女性,在於傳統觀念和社會結構尚未進化到忽視性別條件的階段,有些女性受到社會制約,尚未覺醒。」「性別不是主要問題!這次票開出來,藍綠基本盤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何況,小英比2004的謝長廷拿到更多票!台灣目前的問題是國民黨資源太雄厚、政黨競爭不公平。」(回應某些人認為因為小英是女性,而且女性不願意投給她,所以才無法贏。)


_______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2012總統及國會大選,我的投票態度

DPP募款餐會2011


DPP募款餐會2011

這次唯一參加的一次造勢活動,是我爸買了兩張「小英便當」餐券,我就跟著去看熱鬧。是嘉義立委候選人李俊俋的場。木盒便當可以當紀念品,內容是很平凡的油飯。我很喜歡的「拷秋勤」演唱熱場,然後是連串令人不耐的口號和演說,幸好沒多久小英就來了。我跑到台前去,看到擁擠不堪的大進場,努力要拍小英,結果她笑得很好看的時候,對焦卻失誤!

或許這模糊的臉孔,正反映出我對權力角逐者的戒心。蔡英文形象好、能力強,過去幾年帶領民進黨走出困境,著實令人敬佩。但是,被權力腐蝕、辜負人民期待者太多,對從政者還是保持警戒吧!

我想這次即使蔡英文贏了,執政必定有包袱、有誘惑、有必須妥協之處,而且也得看有什麼樣的團隊與之配合。蔡英文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方向:協商式民主、「台灣共識」、改造政治文化等等,但是,有什麼樣的條件可以促成這些目標的實現?如果繼續是弱勢政府,如何驅動官僚系統、如何和既得利益者角力?有什麼樣足夠的壓力,能讓各黨派真的坐下來組大聯合政府?

但是,至少這是一個宣示朝向改革的候選人,勇敢面對挑戰。

我沒有忘掉宋楚瑜。這場選戰中,他的表現可圈可點,說的話很能打動人心。他們陣營民調一直落後,但無論如何總是信心十足的喊:「我們一定最後勝利!」國民黨加藍媒對他的攻擊非常猙獰醜陋,他的回應有悲憤有幽默卻不會刻薄,真是個高明的政客。真心希望他的支持者挺到最後,讓那些罵他的藍媒名嘴滿地找眼鏡。但因為我正在讀艾琳達的回憶錄,看到美麗島事件時的新聞局長宋楚瑜的作為,想起這批國民黨人怎樣阻礙台灣民主進程,怎樣也不可能因為同情他的現狀就把票投給他。


至於國會的部份,比較需要考慮的是:政黨票怎麼投?

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以後,可以投一位候選人,再投一個政黨票。雖然這次選舉兩大黨對決的結構明顯,但政黨票的存在,仍然讓很多小黨跳出來,透過政黨票盼望爭取到不分區立委的席次。小黨之中,包括萎縮得很厲害的台聯、打出環境牌及各種進步主張的綠黨、左派色彩濃厚的人民民主陣線、紅衫軍的殘餘勢力的台灣國民會議等等。

我鄭重考慮把政黨票投給綠黨。目前的綠黨是個很不成熟、問題重重的政黨,但他們排的不分區名單,第一名是蘭嶼的反核媽媽希婻瑪飛洑(賴美惠)。為了讓蘭嶼人的聲音進到國會,加強反核運動的力度,把票投給綠黨,是必要的。如果真的有人進入國會,我想綠黨一定也會有大改變吧?

這次選舉我最欣賞的,是參選平地原住民立委的馬躍比吼。他是紀錄片導演,很有原住民意識,完全不靠政黨奧援,靠的是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們的相挺,以很有美感的方式打這場選戰,也傳承了原住民運動的香火。很可惜,無法投他一票。

馬躍比吼的競選部落格「就是躍改變」(http://mayawbiho.blogspot.com/),可以看到非常豐富的資訊,以一則則品質極好的短片來說明政見。相對於藍綠陣營花很多錢卻不知所云的電視廣告,這些清楚簡潔的短片真是好太多了!可惜這些電視上看不到。但至少在這個時代,透過網路,這些資訊仍傳得出去。


雖然對這次大選不是很狂熱,但我想14日晚上還是會在家看總統開票結果。

現在則要為大選最後這段期間的平安不斷祈禱。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不曾後悔的愛情

新使者雜誌社和台南神學院在10月16日辦了一場試映會, 放映完後,全場鼓掌持續五分鐘,所有的人都深受感動。 一位觀眾說:「電影140分鐘,我大概 70分鐘都在流淚。」幾位經歷過街頭運動和民主運動的人,都有類似的感觸:「這些事我們都知道,但是這部電影把故事說得清楚又感人,帶我們回到堅持理想的年代」。

這部片以田朝明、田孟淑為主角,描寫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過程中,一段純真美麗的愛情,理想主義者的不懈生命。從兩人世界到對台灣的無悔付出,從街頭到教堂,田家夫婦的生命史不僅是愛情故事,更是台灣民主運動血淚史的活見證。

「田媽媽」(田孟淑)是民主運動圈的名人,曾經擔任義光教會的執事、長老,所以教會界對她並不陌生。在街頭上她以大嗓門熱情呼喊、無懼挑戰的形象,留給人深刻印象。透過這齣紀錄片,才知道這位身材圓圓的、直率熱情的歐巴桑,有過為愛不惜一切的美麗青春,她與丈夫田朝明醫師當初的結合非常浪漫,18歲就「對人走」,往後長長的人生「沒有後悔過」(田媽媽語)。

故事從中學時代的田媽媽講起。她跟著哥哥去拜訪一位愛讀書、愛聽音樂、相當特立獨行的醫師,人生從此轉變。出身地主階級富裕家庭的台南女中學生,和大她16歲的「怪醫師」談戀愛,又同姓「田」,父親當然反對。但越反對,他們的戀情就越熾熱。少女田孟淑連行李都沒有帶,隻身投奔田醫師,就這樣展開他們的婚姻生活,經歷不少顛沛,最後安身於台北開間小診所。紀錄片以動畫表現如夢似幻的早年生活,又切回近日情況:臥病無法言語的老醫師、不離不棄細心照顧他的田媽媽。真正的浪漫愛情,不只在突破禁忌的勇氣,更在這長年相伴的疼惜。
 
自由獨立無價

從片中得知,田朝明醫師看重自由與獨立,包括個人與國家,他不願意跟他眼中是惡的事情有任何妥協,寧願犧牲安適,自律、自苦來維持尊嚴。理想主義者在任何社會都不好過,在威權時代的台灣過得更痛苦。他與《新生報》創辦人李萬居的友誼,促成他大半輩子以行動關心政治與人權。當異議人士遭到打壓、監禁、面臨死亡威脅,他們夫婦勇敢挺身幫忙,把小診所變成一個重要的人權關懷站,也見證了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的歷程。他們夫婦逐漸變成民主運動不可或缺的人物,所關愛的不只是自己的家庭,而是把台灣當成他們自己的一部份,渴望透過種種努力,讓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讓台灣人脫離奴隸性格,自由獨立昂首闊步於天地間。

1980年2月28日,因美麗島事件被囚的林義雄,母親和女兒在家中遭凶殺,這段台灣人永遠不該遺忘的痛事,在這部紀錄片中透過田孟淑、田秋堇母女的眼光,以動畫的方式重現,十分震撼人心。1989年4月7日,鄭南榕自焚抗議國民黨打壓言論自由,也是透過同樣的手法,讓人看見當時有多麼多堅持理想的人,為義受苦。盡管這些事件我們非常熟悉,但看到這幾個段落的呈現,仍然會全身起雞皮疙瘩、頭皮發麻、淚如雨下。

莊益增導演說,這部片原本是應公共電視的邀請而作,但是完成之時,公共電視卻希望他們修改觀點,特別是有關林宅血案、鄭南榕自焚事件的部份,要大加刪節。導演們在這兩段花了非常非常多的力氣和資源,無法接受這樣的要求,於是很硬氣地和公視解約、還款。然而這樣一來,兩人背負了不少債務,顏蘭權亦因長期的壓力而生病。

莊益增、顏蘭權兩位導演為這部片子投入四年苦工,以令人驚歎的精緻度來製作這部紀錄片。除了訪談田媽媽、整理田媽媽收藏如山的資料之外,為了呈現某些重要場景,選擇使用動畫,製作費時費工,差點讓合作的動畫公司倒掉;為了引起觀眾共鳴,使用許多現代的台語歌曲,如片名「牽阮的手」就是一首人人耳熟能詳的歌,版權費用頗高;還有非常多的影像資料,都要一一去談版權.....。導演夫婦攜手完成這部片子,也是另一個美麗的牽手愛情故事,同時表現出對自由、獨立的堅持。

最後分享一位朋友的觀後感:「看《牽阮的手》,讓我感覺到那些被偷走的歷史一片一片的回歸到我自己的身體,讓我清楚自己的人生該往哪裡走,以及更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走。它讓我無懼。」 

 這是一部年輕人不可不看的紀錄片!

(本文將刊載於《新使者》127期,2011年12月10日出刊)


【延伸資訊】

「牽阮的手」臉書粉絲專頁

「牽阮的手」部落格

「牽阮的手」導演的信

吳念真專訪莊益增

破報2010專訪莊益增、顏蘭權

破報2011的報導

專訪《牽阮的手》的推手們


預告片(前面有幾秒空白,請耐心等待):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晨禱拾穗》、《255550個感恩》新書上架

IMG_1754
 郭惠卿、王逸石和他們的新書。攝於2011年11月12日,嘉義西門教會,新書發表感恩禮拜。


父母共同執筆的:《晨禱拾穗》《255550個感恩》已經可以在博客來、金石堂及誠品買到。
《晨禱拾穗》是母親身為認真的平信徒的讀經與信仰的分享,文字平實,好讀又深刻。
《255550個感恩》是父母攜手走過的人生的動人時刻,故事精彩,又有許多生活照片搭配。

博客萊書籍館雅歌出版社專區


我和貞文分別為這兩本書寫序,請參看:

筆耕信仰之田--《晨禱拾穗》序
撿拾生活中的美麗貝殼--《25550個感恩》序

因愛同行--25550個感恩
晨禱中的母親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