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咖啡、閒聊、補班日



最近的生活習慣:

中午外出午餐,在中研市場簡單吃個快餐,多半是一攤兼賣鮮魚的、攤主是個白髮年長女性,有時她媳婦(似乎來自中國)會來幫忙。常吃紅燒魚,因為平日比較少機會吃魚。
若時間還充裕,就會去AMD咖啡。年輕英俊的店主,因為我是熟客,會推薦合我口味的手沖咖啡。在這裡喝上一杯,有幸福的感覺。

關於《悲慘世界》

1.
關於悲慘世界,想到小時候最早讀到的節譯改寫版《孤星淚》,故事集中在尚萬強的悲劇人生上,我讀過後對1832年革命一點印象也沒有,只覺得那對年輕戀人好過份。後來讀了遠景版的全譯本,才知道共和黨人的革命在全書中佔了極大的份量,馬里奧和祖父、父親的故事,更帶出了動盪時代的政治理想如何互相衝突,描寫出荒謬又偉大的人性考驗。

第一次看悲慘世界音樂劇,最欽佩的就是該劇用簡潔動人的方式帶出了革命的主題,傳達出雨果的理想。每個角色都掌握了原著中的精神,只有惡棍湯乃第夫婦被丑角化,有一點不理想。但是電影中的這對,沒有演得太誇張,不是有點討喜的小丑,而是真實的醜陋小人,算是可圈可點。
街童加弗洛什在書中就是最靈動的角色,他是惡棍湯乃第的孩子,卻早早流露街頭,自求生存,大膽、無畏、早熟,同樣在底層討生活,卻和他的父母截然相反,愛管閒事、愛照顧人。書中特別描寫了那座水泥塑造的大象,有很多象徵意義,是拿破崙時代的光榮象徵,街童所能找到最好的住處。很高興電影注意到了這個細節,特別做了這個場景。

2.
1832年的革命,敗得很慘。不僅人民沒有站出來,帶頭的政治人物也縮了頭,結果遭到非常嚴酷的鎮壓。熱血的理想主義青年,撲倒在街壘中。如果不是這本小說用力寫出這個歷史切片,恐怕早已被世人遺忘。
大革命之後的法國,從一個極端擺盪到另一個極端,家庭內因不同政見而分裂。後拿破崙時代,保守派陣營掌控全歐,氣氛沉鬱,許多人渴望強權秩序帶來安全,許多人仍期待自由、平等的理想開花結果。革命比以前更加艱難。
活下來的馬里奧,會繼續從事革命嗎?還是回到貴族身分,和可愛的小妻子安居樂業,頂多偶爾當當人權律師?恐怕會是後者。
或許作者心目中的理想是:以和平的方式,邁向一個不必人頭落地的時代。
作者也期待一個人人可以自由去愛,且愛情得到祝福的世界。這需要天使的祝福,像尚萬強這樣的天使。同樣以最天真的愛情,熱烈去愛一個陌生人,芳婷走向極端悲慘的命運,珂賽特卻是得到幸福。如何可能?只有「博愛」獲得實踐的社會,才有這樣的天使。

3.
天主教的修道人在這個故事裡,扮演了救援者的角色。仁慈寬恕的貝福治主教,讓尚萬強的人生態度完全改變,從此努力向善,寧願損己利人。一座隱修院庇護了走投無路的尚萬強、提供珂賽特一個安穩、單純的成長環境。這是對教會的理想化描寫,對基督徒所應扮演的角色的期待。
原著中還有一位加入革命行列的低階教士馬白夫,善良、守分,卻在晚年窮到無立錐之地。高階教士吃香喝辣、與貴族及富豪周旋,低階教士照顧窮人,自己到最後也成了窮人。這種教會裡的不公義,以至於法國大革命時期,許多低階教士站到人民革命那邊去。結果從共和又回到帝制,教會裡的不公義依舊。
感化人心,靠言語教誨是無用的。只有愛的的行動能帶來改變。

(錄自2013年2月15日的臉書貼文。應該是剛看過音樂劇電影之後寫的。)

電影片段:
https://youtu.be/ojoC-Kbzpo8





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繼續耍廢

整個周末沒有出門,大部分時間都在賴床。零星看點書,掛網比較多。
武漢肺炎疫情發展著,大家的生活多少都受到影響。
淑容說他們家嚴格防疫,不但搭高鐵一定要戴醫療口罩,回家後被要求把手機、鑰匙拿去噴酒精消毒,全身衣服先換下,從頭到腳洗澡,眼鏡也要洗。每天都要洗衣服,家務負擔變得很大。
這樣做是對的,但能撐多久?酒精、口罩都缺了。口罩的供應不知何時才能正常化,現在的情況怎麼可能照這規格?
衛生紙、尿布都被搶購囤積中,今天看到有人說連醋都很難買到了。
台灣尚未出現社區感染,社會的不安就如此嚴重。
昨天比較可怕的消息是,「無症狀感染者」確實存在,這可能讓防疫工作陷入難題。

2020年2月7日 星期五

瘟疫和壞消息,春天


武漢肺炎疫情繼續往上發展。昨天傳出有群聚感染的「鑽石公主」遊輪,1月31日停靠基隆,而且有二千多人下船在北北基遊覽。這使台灣出現社區感染的可能性大增。

昨天下班去全聯,發現衛生紙給買得快光了。民眾的恐慌通常表現在商場的貨架上。

昨天還有個悲傷消息,以撒克阿復的太太張麗娟牧師,不敵病魔摧殘,撒手人寰。我沒有和她正式認識,僅在網路上有些互動,知道她是能幹認真的阿美族女性。非常非常可惜。

抗疫還有很長的日子要走。過度緊張只會耗損力量。
所以我還是盡力維持日常生活步調,工作、散步、上網、賴床。
大自然繼續前進著,已到了草地上開滿各種小花的季節。藍鵲一群群在林間移動,甚至棲息在人家的陽台。紫嘯鶇仍然囂張鳴叫,發出像腳踏車剎車的聲音。陰冷中午,溪裡的鳥努力覓食,白鶺鴒、白腰草鷸,邊叫邊快速移動。夜鷺、大白鷺、蒼鷺,各自佔領狩獵位置。灰鶺鴒也出現,掀動著尾巴,快速移動著。
苦楝已經長出嫩綠新葉,老花眼看不太到枝頂的花苞,或許要等到聞到淡香,才會注意是否有花吧?
楓樹葉子快掉光了,尚存的葉子在陰天中呈現如血深紅,如果有陽光,就會像火焰。
生命流轉天註定。心疼逝者,了解不甘不捨不願放手的心情,終究要走向「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2020年2月3日 星期一

疫病恐慌

2003年SARS時的情況,已經記憶模糊,沒有深刻印象。雖然害怕,但日子還是照過吧。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因為有SARS經驗,台灣的醫界和政府的對應相對穩健且有信心。
但是因為網路社群媒體的發達,恐慌心態的傳播比病毒更為嚴重。
不過另外一個好處是,有用的資訊可以透過社群媒體快速傳達。
透過臉書感受到很多有幼童的家長特別緊張,因為得不到足夠的口罩、消毒用品而焦慮不安。教育部宣布延後開學,又造成另一種崩潰。非常同情,但又幫不上忙。只能不斷強調目前台灣沒有發生社區感染,其實不需要一直戴口罩。
政府先是宣布透過超商賣口罩,每人限定三個,但這政策的第二天起就幾乎買不到了。昨天宣布兩天後開始在藥局憑健保卡買,一次兩個,七天後才能再買。這個政策是合理的,根據台灣自己生產口罩的極限每天400萬,給醫護留163萬,其他拿出來分配,就只能到這種地步。但是還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罵聲一片。大家的神經都繃得很緊。
看到段宜康在臉書上說,這些人需要的不是口罩,而是鎮靜劑。的確。
怎樣讓大眾能夠安心,至少不要那麼緊張害怕,是很大的考驗。

看到很多片面的資訊,還有滿滿的情緒。深自檢討是否自己也被這樣的氣氛帶著走。

需要靜心。


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近日閱聽感想雜筆記

生活紀錄

昨晚失眠了,12點上床,到近3點還沒辦法完全入眠。這是這兩年來少有的現象。昨天並沒有喝咖啡或茶,但是睡得不少,晚起又睡午覺,或許是這緣故吧。
早晨起來擤鼻涕,又濃又多,還有茶色的部分。看得有些怕。可能還是去看個耳鼻喉科比較好。
趕緊給自己熬了薑湯,早上喝了再出門,感覺有比較舒服。

西岸三部曲

勒瑰恩的青少年成長小說,我開始看第二次。還是相當喜歡第二本沉默之聲,或許因為主角是女孩?第三本覺醒之力,故事最為曲折弘大,也是總結。作者是在說明文學的力量,在亂世中把握知識、美感,擁有真正的自由,是最值得追尋的。
故事都很曲折,而且安放在複雜的社會文化結構中,很欽佩作者可以透過故事拆解各種社會文化結構的問題。第二本處理了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對遇時的問題,提出貿易取代戰爭的和平策略,對現代的孩子應該是很好的教育。
現在一個問題是,我讀過即忘。明明三本都讀過了,但情節記得的不多。特別是第三本,主角的遭遇太慘太辛苦,所以似乎我就不願去記。

不管是地海,還是西岸,勒瑰恩都質疑獨一神信仰帶來的排斥性,地海中提出黑暗光明相輔相成的看法,西岸也有類似看法,更強調要接受多元文化。我想這是勒瑰恩對我很大的啟發。雖然我大約十年前才知道有這位作家,讀得很晚,但深受影響。我從頑強的基督教護衛者,到承認基督教充滿問題,到覺得必須重新認識神的意義,雖是一條漫長的路,但她的書有提供了一些亮光。

陳情令

很誇張的還在沉迷陳情令。一方面繼續迷電視劇、追主角的周邊訊息,聽音樂專輯,還看了小說魔道祖師,看片段的動畫、同人創作。現在還想繼續看墨香銅臭的另外一個作品:天官賜福。看了一些天官賜福的介紹,和動畫片段,覺得應該也會是個大坑。天官賜福是Jo很推薦的,說裡面神人之間的關係有基督教背景可能體會更深。

因為Jo的推薦,也看完了另一齣中國火紅的劇慶餘年。慶餘年確實好看,故事情節詭奇,非常緊張有趣,但是看過爽過,並不會想要一看再看。

至今還是沒有搞清楚為何如此沉迷這部網路劇,如此放縱自己。

我想陳情令吸引人的是相知相惜的感情,不斷為對方著想,這太難得了。也有刻劃以嫉妒、不安、扭曲的方式來求取愛與同情,利用人的善良好意。正面人物也好,反面人物也罷,都在情中打滾,而且並非男女之情,而是對同性的感情渴求。真實的世界很難有這樣的情況,可是在戲裡是這樣合情入理,感動無數。真是奇妙。

欽佩這些能說好故事的人。真希望自己也有說故事的能力,但似乎一直就是欠缺,也沒有訓練自己往這方面。

故事才能吸引人,戲曲才是最動人的宣傳。

這部也批判了所謂的正道,鼓舞反抗意識。對集體意識、社會責任等造成的惡,某種程度是感到失望甚至絕望的。電視劇讓藍忘機出來擔任仙督,好像肯定好人掌權可以解決問題,原著則是兩人躲在雲深不知處過日子,不管世上的事了,但最後有強調他們一起努力教育年輕人。覺得原著比較貼近現實,也比較政治不正確。






20200202

今天的日期是一組正對照的數字。有人特別在今天的晚上八點二十分在電子鐘前合照,留下202002022020這樣的紀錄。

但是社會上仍然繼續上演口罩之亂。這兩天走到哪裡便利商店都貼出口罩售完的字條,政府配售的口罩似乎週末就破功了。然後可能因為無法充分供應口罩,教育部宣布高中以下延後到2月25日才開學。(理由是我亂說的。因為覺得教育部的決定很瞎,到底有無和疾管局充分討論啊?)

今天又耍廢一整天。很晚才起床,看到外面陽光燦爛,決定去散步。舊莊國小旁有條小路,以為可以走到舊庄仔山步道,結果上去是胡適公園。但也很不錯。走啊走,走到舊莊國小的操場,果然找到十多年前走過幾次的舊庄仔山步道。下次再找機會去走。
拍了草、花、蝶、樹,挺開心。沿著大坑溪走回住處,又拍了大坑溪裡的鳥。

晚上去濟南教會,聽美國聯合教會UCC的一位牧師Mike Schuenemeyer 分享他們牧養多元性別群體的經驗。遲到了,所以最前面沒有聽到。他主要回顧教會面對同性戀議題的歷程,提到第一位封牧的同性戀者,教會內的性別平等教育,長期的討論。是很寶貴的經驗談,但是因為語言隔閡,還有在場者知識與關懷的參差,討論很難聚焦。不過能見到世璋、宗盛、小恩、恕敏、亞斯培長老等人,是挺好的。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