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 星期四

觀影:宋欣穎的《惡女》


和編導是臉友,所以看到部分《惡女》誕生的過程。導演完全不透露到底是怎樣的一部電影,直到在電影院看到預告片,還是不很清楚是怎樣的故事,似乎是兩個女人惡鬥的歷程?看了公視+的導演訪問,以及一些影評,還是一頭霧水。昨天終於進電影院看。初步感想是:怎麼我看到的和大部分觀影心得都很不一樣?

照導演在訪談中所說,《惡女》源自日本一位日本女性木嶋佳苗連續詐財騙婚殺人的新聞,但她無法真正了解這位女性,所以塑造了另外一位對照組的女人。電影故事的主軸並不在那位疑似騙婚詐財的女人身上,而是在另外那位漂亮、獨立、熱愛工作的女人。

選角很不錯。女主角邵雨薇很漂亮,表演也很出色。和她演對手戲的幾位男人也都身材很好,特別是鳳小岳真是漂亮得很。林美秀演的「何小姐」很精彩,戲份比原先以為的少。演爸爸的李天柱,大家都說他演技好,但每次他一出場我就出戲,可能因為他的表演方式和其他人不太一樣,而且不大能接受他明顯的大陸口音。

電影本身是挺好看的,故事緊湊,有些懸疑,讓人會想一直看下去。可是我完全無法理解為何算是驚悚?

覺得電影的主軸是「如何成長為惡女」,或是「你以為的惡女不是惡女」。

林美秀的角色脫胎自著名的惡女木嶋佳苗,被稱為恐龍蛇蠍女,她的論調很有說服力,她付出關心照顧,給予極好的食物和很好的性滿足,從男人得到錢有何不對?從頭到尾一貫的從容自信,很吸引人。

另一邊是野心勃勃的女主播,對這位想和她爸爸結婚的女人提防再提防,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媒體力量來帶風向、影響司法判決。自以為聰明卻是傻到不行被利用,很悲哀。

「你認為的正義,是正義嗎?」導演說她想探討這樣的問題。這齣電影確實對善惡、正義都有不錯的辯證。

不過,看了之後並沒有感到意味深長。可能這兩種女性處境我都不是很感同身受,找不到可以認同的點。

情節雖然算是有趣,但還是有好多問號。為何要做總統的狗新聞?為何這種新聞算是獨家?總統府那位學長到底在設甚麼局?他們打算爆料的又是甚麼?然後為何三審突然就變成無罪了?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渴望奇蹟

10月7日哈瑪斯發射五千枚火箭攻擊以色列,襲擊殺害以色列的軍事據點和平民住宅,並帶走包含許多國籍的人質,之後以色列連日轟炸加薩走廊的哈瑪斯據點,並切斷當地物資供給通路,揚言要徹底滅絕哈瑪斯。加薩走廊的傷亡人數不斷攀升,因物資不足醫院難以運作,生存條件極差。聯合國要求人道停火的決議始終未能成功(美俄互相否決),美國、埃及、卡達介入調停。

目前全世界因這場戰爭而爭辯對立,歐美國家內有很多示威活動,挺以色列自我防衛、要求釋放人質,或是挺巴勒斯坦人民、要求以色列停止轟炸與封鎖。雙方的輿論戰也是重要戰場。

很多人認為以色列應該以特種部隊奇襲的方式救人質,或是進行談判,而不是以威脅加薩一千五百萬居民生存的方式來逼哈瑪斯就範。但是人質高達224名,藏身地點不明,這次以色列被襲擊就是因為他們自傲的情報網可能出問題了,要找出人質藏身處且順利救出,難度實在非常高。

以色列已經準備派部隊進入加薩,宣稱只是要救人質及清剿哈瑪斯,並不會佔領。但是當地的治理該如何處理,會是棘手難題。

同情加薩居民的人很多,認為哈瑪斯是因為加薩長期被以色列隔離、迫害而發動襲擊,師出有名。這波的宣傳戰,哈瑪斯並不弱。歐洲和美國有很多支援巴勒斯坦的遊行集會。有些猶太人則認為這是全世界迫害猶太人歷史的一環,四處都有人仇視以色列。以巴對立,逼出世界各地的極端言論。

台灣的討論不多。觀察到以色列駐台辦事處非常努力想讓多一點台灣人同情以色列,剛上任的代表就去上鄭弘儀的節目談以色列的立場。前天還有新聞報導猶太社區中心的燭光祈禱會。但是沒有看到支援巴勒斯坦的聲音。

此戰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可能不小。美國支援烏克蘭戰爭,現在又要護住以色列、防止伊朗蠢動(哈瑪斯背後明顯是伊朗),深怕出現第三戰場(中國襲擊台灣,或北韓襲擊南韓)。美國最近正在設法改善和中國的關係,對台灣的態度可能也會有一點轉變。這點令人擔心。

長期難題,渴望奇蹟。遠方的我們,只能禱告。

一位嫁給猶太人的美國牧師,貼了這首詩:
"I No Longer Pray for Peace"
by Ann Weems
On the edge of war, one foot already in,
I no longer pray for peace:
I pray for miracles.
I pray that stone hearts will turn
to tenderheartedness,
and evil intentions will turn
to mercifulness,
and all the soldiers already deployed
will be snatched out of harm’s way,
and the whole world will be
astounded onto its knees.
I pray that all the “God talk”
will take bones,
and stand up and shed
its cloak of faithlessness,
and walk again in its powerful truth.
I pray that the whole world might
sit down together and share
its bread and its wine.
Some say there is no hope,
but then I’ve always applauded the holy fools
who never seem to give up on
the scandalousness of our faith:
that we are loved by God...
that we can truly love one another.
I no longer pray for peace:
I pray for miracles.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中正紀念堂演講獨台會案

 昨天應邀在中正紀念堂演講獨台會案,是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一個推廣教育案,「友善平權」系列講座之一。去年底任育德和我聯繫,說我愛講甚麼都可以,所以我就選了這個題目:終結白色恐怖的獨台會案。

到達的時間正好趕上演講時間,主辦單位嚇出一身冷汗。我也意外竟然花那麼多時間在交通上。

來聽演講的人如意料不多,沒仔細算,但大概20人左右而已。不過有幾位出乎意料之外的朋友:大學同學美媛和嘉玲、喀飛和同。野百合同學會的楊嘉會也來。

和2020年在蘇瑞鏘課堂上的演講一樣,徘徊在親歷者和歷史學者的身分之間,有時講自己的經驗,有時候講整個事件的發展。最後補充交大抓爪耙仔的故事,並引用吳俊瑩的最新研究,就是李登輝從頭到尾知情,並未阻止。

講完有人問問題,卻是關於楊照批評台灣人四百年史,認為立場偏頗且情緒化。我只能溫和地說,每個台灣史著作都有其目的性和特定立場,台灣人四百年史最早成書於1960年代,有其知識限制,也有其建構台灣民族主義的目的,但這並不妨礙其重要性。另外是林宜瑩問說當時李登輝很為難吧?他可能以比較曲折的方式在處理。

講完有這些回應其實有點沮喪。但幾組好友跑來合拍照片,又高興起來。

然後剛剛在臉書看到喀飛和楊嘉會貼出的照片和感想,不禁覺得安慰。

收錄如下:

喀飛:

1991年5月9日清晨,調查局闖入清大學生宿舍抓人,帶走歷史所研究生廖偉程。後來又抓了陳正然(後來的蕃薯藤創辦人)、社運人士王秀惠、原民傳教師林銀福。這就是後來造成社會譁然、引發強烈反彈的獨台會案。
昨天和同哥一起到中正廟,聽王昭文老師演講,談「終結白色恐怖的獨台會案」。
調查局逮人當下,昭文老師正是清大研究生,學弟闖入女生宿舍,叫她趕快逃。
這是蔣經國宣布解嚴4年後、野百合學運後1年、李登輝才剛以總統身分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白色恐怖的陰影仍深深烙印在人民身上。
做為經歴這段歷史的人,我完全理解昭文老師生動回顧的這些歷史情境。才一年前,6000個學生在中正廟抗議老國代草山群魔亂無,成為推倒萬年國會的臨門一腳。
做為當年曾是野百合參與者,33年後在同一個地點聽這些相關歷史的回顧,特別有感觸。
獨台會引起各界關注,集結推倒箝制言論自由的「二條一唯一死刑」(懲治叛亂條例、刑法100條)惡法,成為台灣長期白色恐怖的最後一案。
佩服昭文老師做為史家的修養和視野!

楊嘉會:

「獨台會案」回顧演講結束後,與王昭文博士合照。

能平安回顧這件事真好。 

記得在事隔許多年後,我印象中是中國時報,當年的調查局局長吳東明脫離公務體系,接受報紙做了一個自傳式專訪,提到「獨台會案」,他說這是調查局當時偵辦很久的案件,只是正好在 1991 年五月當時的調查局決策主管們認為該收尾了,沒有人特別授意。
這點與王昭文博士提出的台灣歷史學界最新判讀,正好相符。
附註:對於「獨台會案」,因為巧合,我在當時交大台灣研究社揭發調查局滲透的那個時刻,正好與幾位交通大學教授站在外面談事情,真的沒想到我可以目擊到歷史。
坦白講,我自己當時一直都是學運單幫客,但是我記得當時我聽到『獨台會案』的時候,我真的有一點害怕。我怕說,國民黨如果發動第二波或是第三波的逮捕行動,那麼我有可能會中獎!
或者我真的是用恐懼在思考,也沒有細想,但是依據國民黨早年處理二二八事件、清鄉、美麗島事件的做法,按照前一批被捕者的口供,透過人際關係往下株連,泡製理由,等到第三批,甚至第四批逮捕,那我就有可能中獎。
第二個因素,也有一些叛逆吧。前一年野百合學運才結束,第二年我四年級準備碩士班入學考試,念物理專業科目雖然辛苦,卻也不乏味,所以某種程度也不太想管業外閒事,但是碰上這一攤調查局直接到清華大學學生宿舍抓人!當時隱約有個感覺:我們當學生的不想惹事,但是國民黨卻侵門踏戶惹到我們大學生的頭上了!這算什麼?
依稀記得當時有句口號:今天不站出來,明天站不出來!

或者是為了自利吧,我想,當時為了這個案件很多人願意出面遊行示威,多少是因為唇亡齒寒。

 

其實也詫異自己在沒有任何情緒波濤下完成這個演講。我已經走出陰影,再來要努力的是真的好好把這件事寫下來,寫成論文或一本書?

最近看動畫《葬送的芙莉蓮》,千歲的魔法使芙莉蓮,十年的勇者團隊征伐魔王之旅,只是她生命中很短的一瞬,但卻改變了她日後的生活,讓她重新認識自己。我覺得獨台會案對我而言,也是生命中重要轉折時刻,但在事情發生之後我凍結了很多年,就像芙莉蓮在伙伴去世後才開始領悟這事件、這些人對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012年左右,廖建華團隊訪問我談獨台會案,這是我在多年後首次能夠把這件事從頭到尾參雨的情況和心情講一遍。講完覺得有種神奇的感覺,原本痛苦萬分的心情慢慢紓解。

2020年在台北教育大學蘇瑞鏘的課堂上講獨台會案,雖然學生沒有甚麼反應,但我覺得能以一種講別人故事的方式來講,已經進步很多。

可能是隔年,跟兩位年輕朋友講了那段經歷,開始覺得一切都可以放下了。

今年的這場演講,必須成為這事件的一個重要句點。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逃難的夢

 夢見逃難。

風和日麗好天氣,一條日光大道。似乎參加甚麼慶典,只背著簡單的背包和水杯。有人說,必須趕快離開這裡,但是持槍的人已經來到。下個鏡頭,穿著紅色上衣的人們沿著開滿紅色仙丹花的矮籬快速行進,男女老幼都有,沒有大呼小叫,而是憂愁低語。跟在前面慢慢走的人後面,我竟然把腳上的鞋換成拖鞋,覺得這樣比較好走。在溪邊聽到槍聲,隊伍暫時停止,不久又繼續前進。恐懼的心沒有停過。繼續前進,沒多久看見溪畔坐著或躺著一些人,呻吟著,是受到槍傷的人。前面有人說:繼續趕快走,救護人員等一下就會來。在恐懼感加劇的時候,醒來了。

可能因為睡前看了新聞:以色列要加薩走廊居民24小時內撤離,一般認為接下來要展開全面的地面戰,在此地攻擊哈瑪斯。24小時撤離,怎麼可能辦得到?聯合國估計,要撤離當地的一百多萬人,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哈瑪斯則要求人們不要離開,因為離開可能就回不來了,巴勒斯坦人將再度失去家園。以色列的計畫是要巴勒斯坦人逃亡到埃及,但是埃及似乎也沒有要開放邊界。

在要求居民撤離之前,以色列已經轟炸加薩六天,且斷水斷電。

這些事件的起因是,10月7日哈瑪斯突破封鎖,襲擊至少8個以色列軍事基地和15處城市及奇布茲,發射五千枚火箭彈(以色列軍方稱只有二千多枚)。媒體最先暴露的場面是一個音樂節,人們注視著天上飛過的飛彈,之後是一些人被擄走時的哭喊。哈瑪斯在城市和奇布茲入侵民宅,殺害或俘虜人,一些試圖離開的車輛也被攻擊。以色列官方宣布死亡人數最初是900人後來增加到超過1300人,巴勒斯坦則至少2200人。以色列之後轟炸迦薩,至少已有40萬人無家可歸,現在則進一步要推進地面戰,並要求巴勒斯坦人撤離迦薩。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宣稱要「殺光每一個哈瑪斯成員」。

這場戰事會蔓延到何種程度?黎巴嫩的真主黨已發動攻擊,敘利亞也向戈蘭高地射飛彈,但是其他的阿拉伯國家目前按兵不動。躲在哈瑪斯幕後的伊朗,是否會動手?美國派出兩艘航空母艦示警威嚇。

16日傳來的消息,聯合國、歐盟、美國設法在迦薩建立人道通道,讓居民可以撤離,並要求埃及有限度開放關口,讓救援物資可以進入,以及讓各國可以撤僑。以色列在過了24小時的期限之後,也沒有真的派部隊進入迦薩,但仍繼續空襲,斷水斷電。目前可能在南迦薩會成立暫時的難民庇護點。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問題無法有簡單的解決方案,各種暴力帶來的痛苦難以言喻。

以色列建國後,被迫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一次又一次被趕逐,這次又不知道有少人失去家園,難再回家。

觀看遠方的戰火,只能迫切祈禱,求上帝憐憫,求賜領導人智慧處理。願被害者安息,傷者得醫治。

這次哈瑪斯能發動攻擊,據說已經籌畫兩年,順利騙過以色列情報單位的監控,製造儲存大量火箭彈,掌握攻擊目標。恨意滿滿,針對2021年阿克薩清真寺遭以色列軍隊入侵做報復。可是號稱滴水不漏的以色列情報單位,真的被誤導而下錯判斷嗎?忍不住懷疑以色列的右派政府,是否故意放任哈瑪斯行動,以戰爭凝聚民心,維護搖搖欲墜的政府。





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曾宗盛分享作畫心得

9月24日下午,曾宗盛牧師在濟南教會粵語團契分享他的畫作,搭配聖經節與聖詩,每幅都是靈修題材。並將有關香港的畫作送給這個團契。

舊約神學教授以畫筆闡述上帝奇妙創造、基督教信仰帶來的自由。
提及貞文和竹君的遺愛,以貞文的詩作結。他哽咽,我也落淚。
貞文和竹君生病期間,宗盛夫婦給予極大的幫助。竹君去世後,他接收竹君的畫具、畫布、顏料,這些東西放了幾年之後,他開始利用。一畫不可收拾。
他說貞文和竹君都以藝術來服侍上帝,他接續做下去,她們與之同在同活。
部分畫作將在台灣神學院史料中心的畫廊展出。

2023年9月23日 星期六

林樹枝告別禮拜


昨天參加了林樹枝弟兄告別禮拜。
前政治犯,一輩子在草根做政治運動,以寫作來記錄台灣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告別禮拜來了很多人,台獨運動圈的人,白色恐怖的受難者,關心轉型正義的人......。還有單純視他為主內弟兄的人們。
他是義光教會的會友,在義光教會待不下去的幾年,曾經到南港教會聚會。這天南港的松年團契特別來唱慰詩送他,南港教會前後任的牧師也都到了。
為容納眾多參加者而借用濟南教會禮拜堂。義光教會牧師王銘澤主禮講道,義光教會的會友獻詩。
邱萬興先生編製了一本介紹林樹枝生平的小冊,樹枝伯的摯友冠伶籌畫了一齣短劇「樹枝做火種」,盼大家共同完成枝伯的心願,疼愛台灣的心共同持續下去。
枝伯的心願包括: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為台灣打拚的政治受難者當成台灣的榮民來照顧。將泰源事件拍成電影。
拿到權復會賠償金的枝伯,捐了三百萬給姚文智,希望他能拍泰源事件的故事。枝伯之前依照泰源事件見證者的口述,寫了《火種》一書,將此事件視為監獄內籌畫的革命。
禮拜結束後,大約70人繼續送枝伯到墓園。安葬禮拜結束後,台獨聯盟等戰友以酒代沙,澆灌他的骨灰罈。他所長眠的地方,隔壁就是為他拍攝不少照片的潘小俠。
想多認識林樹枝的朋友,可參閱邱萬興臉書。







和樹枝伯認識幾年,是因為陪伴義光教會受苦的人們,而在大安小組聚會上常見。後來也特別作了他的口述歷史訪談。


2023年9月16日 星期六

林哲夫追思禮拜台北場

 








林哲夫博士追思禮拜台北場,9月16日上午在雙連教會舉行。

蔡英文總統蒞臨簡短致詞,監察院長陳菊參加整場禮拜。
URM第三期學員陳福住牧師講道。第六期學員鄭國忠牧師講故人略歷。另有台獨聯盟陳南天主席,以及黃越綏教授致詞。
雙連教會主任牧師蔡政道讀經。他也是持續推動URM相關訓練的主要人物。
家屬代表郭忠吉(林哲夫妻舅)致詞感謝。
長老教會總會的聖歌隊獻詩。
最後全場唱We shall Overcome 咱要出頭天。祝禱後大家輪流排隊獻花致意。
長老教會前任總幹事林芳仲牧師協助林哲夫教授成立「Taiwan URM」(台灣行動訓練學院),提供的技術訓練除URM,還有中性第三者(Third Party Neutral,簡稱TPN)、開放空間討論(Open Space Technology,簡稱OST)、全民國防(Civilian Based Defense,簡稱CBD),以落實草根組織者訓練、衝突研究與管理、社會轉型與組織再造、全民防衛的非暴力行動。已經運作多年,至今仍每年推出訓練課程。
林哲夫教授是默默做事的人,有先知的眼光和行動力。這些對台灣很有幫助的課程,盼能有更多人了解並參與。
林哲夫教授有關社會行動訓練的各種資料及個人日記等等,在史邁克牧師的協助整理後,十大箱已從加拿大送到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可參考盧啟明文章:https://tcnn.org.tw/archives/17961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