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前一天,上班的人變很少。聽說高鐵從昨天起班班客滿,一般車廂擠滿從自由座車廂溢流的人,年輕人為主。
2.已買禮拜六一早的高鐵票,不過又很想今晚就衝回家。可能要站兩小時,再加接駁車,站三小時!主要是有點想去看嘉義選舉名場面:圍繞中央噴水的拚場。考慮中......
3. 某機構加曹興誠,邀請了很多反共的華人YouTuber、自媒體,來台灣觀選。這幾天一打開YT,多是這些人的台灣選戰觀察,有些挺有趣的。1. 選前一天,上班的人變很少。聽說高鐵從昨天起班班客滿,一般車廂擠滿從自由座車廂溢流的人,年輕人為主。
2.已買禮拜六一早的高鐵票,不過又很想今晚就衝回家。可能要站兩小時,再加接駁車,站三小時!主要是有點想去看嘉義選舉名場面:圍繞中央噴水的拚場。考慮中......
3. 某機構加曹興誠,邀請了很多反共的華人YouTuber、自媒體,來台灣觀選。這幾天一打開YT,多是這些人的台灣選戰觀察,有些挺有趣的。1月9日國防部發國家級警報,說中國發射衛星飛越南部,要民眾提高警覺,注意安全。
英文用missile(飛彈)而不是artificial satellite。我們看到幾個問題,需要國防部交代:二、如果這次是中國例行的衛星發射,為什麼之前沒有發送警報、為什麼這一次選擇發送、以後發送警報的標準為何?國防部長身為權責單位首長,必須說明判斷發送警報的標準以及依據。三、或許最嚴重的是,當國防部決定發送防空警報,希望民眾做什麼?到最近的防空避難所?就地避難?離開道路、遠離門窗(直到解除警報)?還是?官方防空警報竟然只要民眾「注意安全」(“be aware”) ,過去無數次的「萬安演習」恐怕都是玩假的。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仍待國防部高層向社會說明,希望有好的解釋,要不然將顯示國防部對於全民國防其實沒有做好根本的準備 ;軍方不能連這樣的事情都沒有 SOP 。********[昨晚的回應,原文在留言處]朋友們,何時開始國防部是不允許被質疑的?當國家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當國防部每年用納稅人幾千億的資源,其表現更應該被檢視。國防決策需要社會的瞭解與參與,所以討論是好的,但請維持理性,也不忘大家平時強調的媒體識讀。(看到好多人今晚竟然在解釋 missile 的意思其實不是 missile,挑戰了大家對於語言的認知。我們或許可以看一下政府的災防告警 CBS 公開資訊:合理推測國防部是臨時拿飛彈的範本、改為衛星,匆促之間忽略了英文部分。)同一個 CBS 資訊系統說明,國防部防空警報的發送原則有四個:飛彈飛越台灣上空、飛彈落地、敵機空襲、警報解除。我們有權利瞭解,為什麼這次跳脫標準程序?依據為何、依循什麼流程(process)?還是回到核心問題,如果國防部判斷有風險(先不論似乎已進入500-600公里高空軌道的低軌衛星是否造成危險),防空警示為什麼呼籲民眾「注意安全」而非更具體、有效保護自身安全的行動;而風險一旦排除,為何沒有依照發送原則,解除警報?防空警報不是小事。完善、明確的說明,才能彰顯國防部保護國家的公信力。
一、今日下午1503分,國防部偵獲中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長征運載火箭,進入我防空識別區,並由臺南經臺東後,脫離我防空識別區。考量其實際飛行路徑,與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預告之衛星發射路徑有所差異、飛行軌跡異常,可能對地面造成風險,國軍即運用國家告警系統,以空中威脅警告、簡訊方式告知國人提高警覺。
二、中共此次火箭發射,經監控確認,助推火箭殘骸落區均位於中國境內,並無異常狀況。
三、有關預警訊息發布權責,考量敵情威脅,為爭取時效,國家級防空警報由空作部指揮官,按國軍突發狀況處置規定發布。相關作業以國防安全為考量,依專業及權責辦理,不會因政黨政治而受到干擾。
四、國防部依法對任何未經許可、申請,進入我防空識別區與領空之航空實體,都會全程掌握監控、適切應處;並於發生異常狀況時適時公布,視需要啟動空中告警預警系統,讓國人同步掌握。
五、對於此次發布作業期間,英文用字錯誤、表達不夠精準,國防部向大眾致歉,將深入檢討、周延作業程序。
藍白營對此事件當然極盡嘲諷,並說是民進黨操作「芒果乾」,藉中國助選。綠營支持者則找出各種理由為國防部開脫。
吳怡農因為批評國防部,被不少綠營支持者出征。
我覺得最令人失望與疲勞的就是這些莫名其妙的護航與出征。
國防部發警報的時機敏感,引起爭端難免,加上警報內容本身嚴重瑕疵,其實是很令人憂心的。
除了英文用語引起誤會,發這種警報卻指引不明確更是問題。民眾要怎麼注意安全?如果會砸到人、房屋,該怎麼避?還是根本無法避?2024年1月13日總統選舉和立委選舉將舉行。這次的選舉,民進黨推出賴清德、蕭美琴的組合,國民黨和民眾黨討論藍白合討論了半年以上,最後決定各自競選,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民眾黨柯文哲、吳欣盈(新光集團)。
半年前甚至一年前的預測,是民進黨總統勝(可能大勝或小勝),但國會很難過半。
今年選情冷冷的。賴的支持度各種民調很少超過40%,宣布蕭美琴搭檔後有一點溫度升高,但基本上仍是基本盤在支持。
藍營的情況也不樂觀。一度被認為可能到第三名。但封關前的民調看來是已經回到第二名。
民眾黨的場子熱度很高。柯長期經營出穩固的柯粉,跳脫其他黨的傳統戰法,在網路上炒作聲浪,效果驚人。柯一度認為自己可以代表藍白出戰,但即使藍白沒有合,他所帶出來的第三勢力選前選後都對民進黨造成極大的壓力。
最擔心又可能成真的狀況是,民進黨無法取得國會多數,民眾黨雖然人少但成為關鍵少數,在國會藍白合,造成施政困難。
這局柯文哲不管怎樣都贏。雖然今年選不上總統,四年後很有機會。他的支持者可能來自原本的韓粉、對民進黨失望、對國民黨不滿的人,期待有所改變而能改善當前生活的人。
事實上誰執政都很難解決台灣當前內外的各種問題。大聲批評很容易,但是真正掌權能做多少?
怕的是保守力量、叢林法則戰勝。雖說民進黨也很難維持進步,但相較之下仍比較看重人權、社會正義、執政品質。
這次選舉可能小黨會全軍覆沒。時代力量和台灣基進,雖然很努力但時機太歹。其他更小的,如綠黨、歐巴桑聯盟、台灣維新,更是毫無機會。
已經買好車票要回家投票。心中的憂慮擴散著,覺得自己力量好小。
希望1月13日之後,不必為民主倒退痛哭。
一個人的朝聖(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2023大賣的英國電影,平凡人的意外舉動,一趟自我救贖的旅程。沒有太多戲劇性的場面,但每個鏡頭都好看,每個轉折都很有意思。看完感覺平靜又療癒,又覺得後勁頗強。
故事描寫一位退休老人哈洛(Jim Broadbent 飾演),有一天收到前同事兼好友從療養院寄來的信,說自己得了癌症,寫信來告別。他寫了回信,走出家門,想去寄信,卻走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始終無法決定把信寄出。在一個加油站遇到一女孩,她說起怎樣鼓舞癌末的阿姨重獲生機,於是哈洛決定一直走到好友所住的療養院,去救她。他就這樣走啊走,朝北方走了500哩,穿過大半個英格蘭。
他聯絡太太(Penelope Wilton 飾演),起先太太說氣話,無法接受他的行動,但後來在鄰居的勸解下,接納他的決定,並曾去探望他。
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當他穿著不適合的鞋子走到受傷,一位來自斯洛伐克的女醫師照顧她且給他準備好的鞋襪及背包。女醫師說她在英國只能當清潔婦,而來英國沒多久伴侶就和另一位女人及孩子離開了。她沒有勇氣出走,守著伴侶留下的狗和房子,等待一個不可能回來的人。
他又遇到一位固定和某移民少年約會的男子,他看到少年鞋子破了,想買鞋給他又怕傷他自尊,跟陌生的哈洛傾吐心情,哈洛勸他就買給他啊。
哈洛上路時甚麼都沒帶,後來去買了牙膏牙刷等日用品,用塑膠袋提著走。路上撿睡袋用,走過農場取用農家放在外面讓人自取的蔬菜吃。他把覺得累墜的東西寄回家,包括車鑰匙和信用卡等等。他說越少東西才越能走下去。
因為有人在部落格發布了他的故事,開始有人來跟隨他。起先是一位看起來有宗教狂熱的少年威爾,後來越來越多人,沿路舉牌呼口號,還做了專屬的T恤。他開始覺得不對。威爾試圖在他包裡拿東西,他發現威爾繼續酗酒嗑藥,勸他不要,他便離開。此事讓他傷心,就離開這些跟隨他的人,繼續自己往前走。跟威爾同時出現的狗,又跟著他走了好一陣子,後來看見一位低頭傷心的女孩,就跟著女孩走了。
慢慢揭開,他之所以走路,一方面是對朋友關心和歉疚,更大的部分是要整理自己的傷痛。25年前他兒子在家中自殺,是個聰明但社會適應不良的少年,考上劍橋大學卻無法讀完,回到家中酗酒嗑藥,最終走上絕路。他始終不了解兒子,父子關係不良,兒子死後和妻子的關係也陷入緊張,天天吵架。在療養院的友人,知道他的煩惱和兒子的事,在他因為痛苦而在工廠出亂子後,幫他頂罪而離職。離開前她到他家,請他太太轉告他:兒子的死不是他的錯,不用自責。但是太太因為自己沉浸在痛苦中,出於嫉妒而不願轉告這安慰的話,直到他這趟徒步之旅快到終點、走不下去時,她太太才轉告,鼓勵他要走完。
當他終於走到療養院所在的城市,遲疑不敢按鈴,去附近的咖啡館要水喝,卻被認為是流浪漢而驅趕,他突然爆發思子之情,大哭。哭完去療養院按鈴,修女很高興他終於到達,但告知友人已無法和外界溝通。他簡短跟她說幾句話,將路上買的一個水晶珠子掛在窗上,便離去。最後,坐在海邊的長椅上,看暮色漸合,他太太來到身邊,讚許他終於完成壯舉,兩人準備回歸日常生活。
最後有好聽的歌,以及水晶珠子的亮光在幾位出場人物的生命中。
平淡日常卻很不平常。感覺是素描感的寫實。
最有感的是他在距離目的地只剩18哩時,突然覺得走不下去,打電話回家給太太說他要回家,他太太要他問別人到底那是哪裡,她查了地圖跟他說已經很近了,一定要走完。
那種即將抵達卻突然想放棄的情況,我也遇到過。放棄的話,會對自己很不滿。
覺得比較奇怪的是,他曾被大眾注意,但後來竟然可以平靜一個人走到最後,沒有人來干擾。如果在台灣,可能有人早就守在終點想要取得獨家報導。
60多天,徒步500哩,毅力驚人。但願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