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麥子落地


※陳義仁繪

每年的228,該紀念的悲劇不止1947年,還有1980年。兩次228都是刀光血影的記憶,後者在五年級生以上的台灣人心中應該都有難以抹滅的印象吧。

1980年2月28日,林義雄律師因美麗島事件而繫獄審訊期間,竟有人進入24小時被情治人員監控的林家住宅,下手殺害林義雄的母親和三位幼小的女兒。九歲的奐均身中多刀,幸運地逃過一死,堅韌的生命力令人感動。六歲的雙胞胎亮均、亭均,還有她們的祖母,無辜慘死。

在政府用力塑造美麗島事件為叛亂、被捕者是危險分子之際,發生這個震撼社會人心的滅門凶殺事件,人民對美麗島事件的觀感改變了,情勢開始逆轉。美麗島事件被捕的政治犯獲得廣泛的同情,政府不得不破天荒將軍事法庭公開,報紙盡責地將法庭上的重要對話呈現,刊出所有被告的最後陳述。資訊公開的結果,人民得以判斷政府之前的說詞離事實多遠。台灣的民主化,在此跨出重要的一步。

30年過去了,想到這個事件還是感到恐怖悲傷。當年得知這個事件時的恐懼非常難忘。那是一個可以為了政治理由而殺害幼童的社會,一個政府比黑道更狠更不講理的時代,怎能怪人們缺乏安全感、選擇明哲保身、裝聾作啞。但另一方面,當時十多歲的我們,在周圍的耳語流傳中,感受到林家祖孫是為台灣而死,產生無比的義憤,覺得決不能讓她們的白白屈死!

畫家陳義仁在事件不久後製作了這幅版畫,題為:麥子落地。典故出自《聖經》,耶穌預言自己將走上受難之路時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24) 義人與無辜者之死,感動人心,催逼人們勇敢站出來,為公義而戰,改變這個世界,無辜者的血不要白流。這是當時許多人心裡的願望。近十多年,台灣總算走出威權政治,雖然民主之路仍顛簸,但仍可數算一些結實的麥穗。今日活潑的台灣生命力,有落土再生的靈魂化身參與在內。

今天在《自由時報》看見陳菊市長的文章:30年前的那個房間,甚感動。儘管這個事件促成了台灣的改變,但我和她的想法一致:「如果歷史能夠回溯,我多麼希望這一段撕裂心魂的悲劇,可以不要發生?」


※民視「台灣演義」2010年2月28日播出林宅血案



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虎年桌布及其他

小時候在課本上看到印得模模糊糊的藍地黃虎旗,就很喜歡那隻小老虎,樣子逗趣,更因為它代表台灣第一次獨立的嘗試,而覺得驕傲。後來即使知道台灣民主國不過是清國和日本談判失敗後的外交手段,不是真獨立,對這隻小老虎的喜愛還是不曾稍減。虎年以此虎來拜年,再適合不過了。

另外,有沒有人拿「台灣石虎」做今年的新年吉祥意象?找到一個頗可愛的木製台灣石虎(木趣設計)。


我自己可以提供的,是這個台南市興濟宮(大觀音亭)的虎爺,圓呼呼的頭很可愛,卻又有一定的威勢。聽說他愛吃肯德基




延伸資料:

黃虎旗的故事 (2001年台灣民主國特展內容網路版)

黃虎旗的故事:台灣民主國文物圖錄 (書目資料)

藍地黃虎旗的現存面貌

獨虎郵票獨虎郵票的背景和研究

寒山石徑:台灣民主國的郵票

林玉山畫的黃虎旗 (國立歷史博物館商品)


隨手找到的好文:

盧千惠:黃虎旗與台灣歷史明暗的兩面

黃昭堂:不是真獨立的台灣民主國

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遠眺玉山積雪



除了用望遠鏡頭拍玉山,爸爸特地拍下嘉義市街景觀和玉山。

後來下午又去仁義潭,搶在玉山隱入雲霧之前拍了幾張。





昨天把這些照片貼在噗浪和facebook上,引來許多讚嘆。有人問:原來嘉義就可以看見玉山啊?我說:我們嘉義人是玉山的孩子啊!

從小就看著這道稜線長大,玉山的身形就是故鄉的代表。

不過,印象中不曾這麼清楚看見山頭積雪。

一蕊華馬上想到陳澄波1947年的遺作:玉山積雪。陳澄波應該時常從嘉義市看玉山,就像我們一樣。

陳澄波的玉山積雪,畫於1947年。我想,應該是1、2月間完成的作品。那年的冬天很冷、很長。3月初,畫家被捲進228事件,以市參議員的身分擔任和平使,送食物到飛機場慰問國府官員、軍人,傳達台灣人的善意,盼官民對峙的局面和平收場,卻被捆綁扣押,幾天後,未經審判,就和幾位市參議員同僚一同在嘉義火車站前被軍隊槍殺。畫家留下的這幅玉山積雪,感覺畫面很有壓力,沉鬱的空氣中,亮亮的雪在山頭上,似乎要以雪白的純淨來化解那不明、晦暗的周遭。看著這幅畫,對比今天所見類似的風景,好感慨啊。

剛剛在網路上又找到一幅陳澄波的玉山,是作於1927年的玉山遠眺。這幅是他從自家住宅所望見的景色,離我爸昨天拍照的地點不遠。對比這張圖和上面的那張照片,可以看見數十年間的都市變化多麼大!


1.12補圖

Karla當天也拍了幾張照片。今天整理出來補上。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遊記補寫之一】坪頂古圳

此處的水圳共有三條,皆環山而築,分別是建於1834年的坪頂古圳、1849年的坪頂新圳、1909年的登峰圳,我們一一探訪。高度都市化的台北,還有如此清澈的水源、美麗的自然環境,難怪平等里的居住品質那麼吸引人。

很懷念和婷婷漫遊山間的經驗。那天已經有點年紀的阿呆跟著我們走了不少路,還跑下圳裡玩水,彷彿恢復了青春。呼吸著林間涼爽清新的空氣,聽山鳥啼鳴、流水潺潺,真是舒暢無比。















注意看,水裡有青蛙喔!很可能是斯文豪氏赤蛙






此遊更多照片:坪頂古圳

相關資訊:坪頂古圳自然步道

生態遊記(台灣環境資訊中心):坪頂古圳步道探訪


PS
今天突然想要補寫這遊記,是因為看到哆拉老師懷念孟東籬的歲月紀念,想起那天我們走坪頂古圳到溪谷裡休息時,遇見一高大灰髮、頗有年紀的男士,與一長髮美貌的女士走過,兩人興高采烈的模樣讓人印象深刻,而那位男士感覺上頗眼熟,後來想想應該是孟東籬沒錯。
年少時讀過很多孟祥森翻譯的小說,也讀過他以漆木朵為名寫質疑天主教教義的《耶穌之繭》。他翻譯God不願意翻譯成「上帝」,都要翻譯成「高特」。對他這個人沒有太深的認識,但卻是年少時代不斷出現的名字。

去年及今年




2009年,因為種種因素,樹窠很荒涼,但我的生活其實非常豐富。

去年的生活,先是閉關寫論文,接下來是新生活方式的忙亂和適應,以及對未來的茫然,心情一直定不太下來。

總的來說,2009是收穫年,是一段長期漫遊的總結。總算拿到博士學位,結束漫長的學生生涯。2010,該努力終結漫遊的心境,更加踏實地面對未來。

未來到底還會在樹窠寫什麼?是否繼續呈現荒涼狀態?現在還不知道。

不過,即使再忙,樹窠仍在心的一角,很難完全不理。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冬遊小琉球



出發前,只是先訂了小琉球教會的靈修會館,沒有時間多研究怎麼玩。到東港後,找乘船的碼頭就找了老半天。我們搭的是公營交通船,老爸問售票小姐是否有小琉球地圖,竟說印來不及。到民營交通船的地方,也沒看到地圖。

搭公船的大多是當地人,到達琉球嶼停靠大福漁港,和民營觀光船所停不同港口,我們事先也不大清楚。船上有一位太太說有機車可租我們,下船就有得騎。摸索著到達位於島嶼中央高地的教會,負責靈修會館的執事並未出現,原來教會這天的活動是到社區報佳音,大家還沒回到教會。羅執事回來後很快安置我們,並邀我們加入中午的聚餐。用大桶大盤裝的菜餚簡單美味,拌了薑和麻油的鹹飯好吃極了。

小琉球教會的歷史相當久遠,1887年就已成立。百多年前來台灣英國宣教師們很喜歡這地方,在此蓋別墅,經常來此度假,不過現在別墅早已無蹤跡。目前的教會是戰後遷建、1980年代又重蓋的。靈修會館建築是簡單的三層樓,前面有一大片空地。房間簡單舒適。正值聖誕節期,教會從門口到教堂掛滿燈飾,熱鬧得很。幾輛會友的車都結綵裝飾,因為剛去遊街報佳音。



手頭上沒有清楚的地圖,方向也還辨認不清,就騎著機車出去亂繞。在幾處海邊停駐,發現幾處建了漂亮涼亭的地方都是垃圾掩埋場!由於父母對於要花錢買門票的景點都不感興趣,我們就挑了蛤板灣海灘晃了許久,看海,欣賞貝殼和有趣的石頭。近黃昏才到著名的花瓶岩附近。




經過美人洞時,突然被攔截,說要驗票。一位老太太站在路中,說要買風景區的票才准過去。我說我們都沒有進入這些風景區,為何要票?我們在買船票時就已經買了風景區的票,但她看票時又說:怎麼沒有換成我們這邊的票?雖然她讓我們過了,感覺還是很不舒服。

我想起曾看過這樣的新聞:年輕人到小琉球玩,因為被要求買風景區門票而和一位婦女起衝突,他們就用手機錄下被迫買門票的情景上傳網路。這次我終於了解他們的心情和不滿。這實在不是在那裡要求驗票的人的錯,而是風景區的設定太荒謬,規定不合理。環島公路穿過美人洞風景區,等於只要經過這條路就一定必須付錢,可是這明明是公路,經過時並非一定想去這個風景區。而且我們登島後,根本不知道得去哪裡買票、什麼樣的地方必須有票才能去、觀光動線是怎樣。從在東港就一直想找相關旅遊資訊,卻找不到。那些景點被取了奇怪的名字、做出錯誤的解說,根本讓人沒有興趣參觀。加上攔路驗票這種讓遊客陷入莫名其妙境地的觀光設計,使我們對小琉球的好感頓時澆上一大盆冷水。

小琉球可以要求登島就收觀光稅,或是在船票中就附加收風景區門票,但相對也應該在賣船票時就給清楚的指引,說明島上的觀光景點和收費、驗票的情況。目前這種方式,只會讓更多人不想花錢買風景區門票。下次我若再去小琉球,也會努力避開這些要收費的景點和道路。

島上仍見莫拉克風災的影響。我們最想去走的杉福生態廊道因風災而毀壞,厚石群礁上仍堆著大批巨大的漂流木。

不過,杉福漁港清澈的海水非常動人,在此留連,十分快樂。

沒有充分準備的旅行,總是有緊張、有失望,但去到不曾去過的地方,總是令人覺得開心。沒有原先想像那麼悠閒,還是太匆忙了些。雖然早已知道目前這個島嶼人煙稠密,但仍很想避開人群與人造設施,去感受琉球嶼最初的風貌,想像「鰓人」的生活,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













更多照片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是舊猶新的聖誕快樂

去年台南神學院的學生做了很精采的聖誕佈置,我直到今年年初才去拍下這些稻草紮的可愛人物。據了解,聖誕佈置是由一年級學生負責,所以每年都會有不同的創意。去年以漂流木和稻草做的聖誕場景,很有台灣味,令人激賞。



馬利亞披著客家花布,身穿藍衫。來朝覲聖嬰耶穌的,是帶著番刀的獵人、牽牛的農人、拖著魚網的漁夫,他們獻上的是番薯、花生,因為颱風過後稻米無收成,而且魚網中都是垃圾,象徵台灣環境遭受污染。主要的設計和製作是一位阿美族學生達系,他們全班都動員起來幫忙,共同完成這個作品。





稻草紮的牛,非常生動,實在是好作品。牛是一位西拉雅族學生卯志成的作品。





漂流木做成的拱門入口和參觀道路。







參與這次佈置的學生拍下了製作過成的紀錄:

2008台南神學院聖誕佈置



另外,分享一下前兩年聖誕節貼文:

兩項聖誕禮物

和平於地,聖誕快樂!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