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上有在看日劇的朋友大部分都讚賞此劇。松隆子演得很好,她難得演出如此生活感的角色,感覺自然自在。服裝當然也非常好看,朋友還特別注意她搭配的耳環。
松田龍平在劇中很性感,略退縮、被動的個性,卻有最強大的存在感。但我最喜歡岡田將生的角色,他是三位前夫中最渣的一個,自我中心到荒謬的地步,那麼帥卻個性那麼差,對待永久子的態度簡直恐怖情人,可是你又可以看到他的脆弱無助。全劇最直指真實的台詞,很多由他說出呢!例如這句:「能夠填補孤獨的不是被愛,而是去愛。」
驚聞年輕的朋友張原境離世。知道他有嚴重憂鬱症,但他一直都有看醫師、吃藥,有他可以勝任且喜歡的工作,有許多朋友。為何他還是選擇離去?覺得遺憾、感慨。可是,他可能覺得太苦了,撐不下去了,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力量想拉住他,終究還是取決於他自己。
跟他認識但不熟。他在教會公報社工作,換過幾個職位,近年是當記者。他寫報導很認真,從一開始把握不到重點,後來越寫越好。是聰明有才華的人。可是他的生命有太多創傷,不斷陷入自我內在的戰爭。他選擇高調出櫃,作大膽裝扮,參與同志平權運動,我以為他更加有自信,已克服心魔,沒想到還是沒有越過那道檻。
香港的「信仰百川」做過他的專訪,連結如下:
臉書的朋友圈多人悼念他。願他安息。
我的貼文:
得知一位年輕朋友離世,相當難過。五月中台灣確定社區感染,且規模擴大中,啟動第三級警戒,學校停課,勸說企業讓員工在家上班,商業活動除了民生必需之外幾乎停止,禁止群聚,人流減少。這種狀態目前預計要到六月底,但若疫情仍未有效控制,恐怕還要幾個月才能恢復正常。
指揮中心還是如常每天舉行記者會,從一場變成兩場,上午是地方首長會議後的報告,下午是有關疫情發展的報告。然後各地方政府也開始幾乎每天都舉行直播記者會。大家隨著疫情資訊心情上上下下,然後又不得不看著各種政治及其他利益盤算下的輿情引導,在各種放大、片面的資訊中尋找真實,試著保持正常的認知能力。
過去一年多台灣守得太好,大家不願意去想像萬一病毒進入社區該怎麼辦。驟然必須面對,不安、憂慮、憤怒的情緒滿滿,是可以理解的。感覺台灣社會像急性發炎的病人,著急想要趕快好起來,但如何對症下藥,是需要時間的啊!雖然有各國的例子可以參考,可是還是得充分適應在地特性才能有效。那些急吼吼的憤怒,需要安撫,但不能跟著走。
我想目前政府的責任是:
1.管制人流,禁止群聚,落實口罩和社交距離。在管制的同時,保障弱勢者的生活。
2.讓想檢測者可以檢測、有懷疑立即隔離(自主管理,或是到隔離場所)、有確診立即醫治。
3.盡快讓大多數人能夠施打疫苗。
看起來政府有朝著這樣的目標在努力,只是在各種實踐上還得嘗試錯誤後改進。台灣社會自主性並不低,助貧和救災很有一套,落實防疫生活基本上是還可以的。
檢測方式和廣度一直是爭議。目前地方政府引進快篩,但確診仍要通過PCR才算。讓人民可以自行檢測加上自我隔離,可能會比較好?
疫苗是近日發炎最嚴重的議題。外國疫苗訂購了但貨不到,本國疫苗還沒生產。這是全世界都有的問題。中國代理人一直想推中國疫苗,但根據現有法律是不能使用的。然後又有輿論風向不信任國產疫苗。國產疫苗是必行之路,因為往後一定還得用,如果做得好還可以賣給其他國家。國產疫苗是真正的護國產業,因為如此,相關討論就更容易失焦,護衛者和攻擊者都不面對現實。
或許政府和民間有力人士還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引導人民接受病毒在社區存在,防疫生活日常化,不必過分恐懼,然後耐心等待疫苗,輪到可以打的時候就去打。
各國疫苗施打都無法一下子就全面完成,需要時間慢慢進行。而且打了疫苗也不等於疫情就可以完全消失。怎樣與病毒共存,維持社會的生產力,是重要課題。很多其他國家過去一年多已經有經驗,我們可以學習。多看看身居外國朋友的經驗,會對台灣當前的處境比較不那麼焦慮。
當然,在這因疫病流行而改變的日常生活,到底該怎樣做才是保護自己、有益於防疫?需要建立守則,政府應該給予清楚具體的指引,關於病毒的正確知識要努力傳播。每個人也得不斷更新相關知識。
治療發炎狀態的社會,需要正確訊息贏過錯誤訊息的影響力,人們願意做好自己該做的防疫守則,盡力做所能做的,不去煩惱那些我們無法掌握的事情,務實面對各種生活變化,試著體諒每個環節中受苦的人,而不是不斷怪罪他人。
今天上午看到張良一貼出一張美軍運輸機和圓山大飯店的照片,查了新聞才知道有美國三位國會議員快閃訪問台灣,帶來美國將給台灣75萬劑疫苗的消息。
搭乘美軍的飛機直接從韓國飛來台灣快閃訪問,非常不尋常。
美國應該是很關心台灣當前的危機,包括內部的疫情問題,外部的中國軍事威脅。台灣若撐不住,被中國控制了,對美國的亞太布局影響很大。
疫情燒到電子工廠,也是嚴重警訊。若台灣的電子業無法維持生產,對全世界的影響可大了。
一方面欣慰看到美日聯手護台,一方面也為台灣空前的危機而感到憂慮。
中央社的消息如下:
Covid-19疫情不見降溫,出現工廠群聚、長照機構群聚的例子,發展令人憂心。
各界都在吵疫苗。想自己採購的,已經曝光者,有郭台銘、佛光山、台東縣長,慈濟也默默進行著。他們的管道推測和中國有關。在野黨批評政府沒有及時採購,甚至說政府沒有採購疫苗。可是明明去年起就一直有報告疫苗採購的進度和數量。現在全世界缺貨,即使已經採購也不一定能及時到達。
從美國採購的莫德納,上個禮拜進來一批15萬劑,但疫苗的事情還是一直吵。昨晚突然有消息,日本要將AZ疫苗的一部分轉贈台灣,因為他們的疫苗夠用,AZ又因可能造成血栓而未列入公費施打。今天124萬劑抵達台灣。朝日新聞說,這是第一批,還會有其他批次。
日本要贈台灣疫苗的消息,一開始覺得可能性很低,因為日本的疫情很嚴酷,怎可能把疫苗送人?有一說是這批AZ九月到期,不送出去就浪費掉了。昨天日本首相宣布透過COVAX平台捐出多餘的疫苗,另一方面,又直接捐贈給台灣。
美國也宣布會向亞洲提供疫苗,包括台灣。
在各種吵嚷當中,蔡政府取得外交上的小小勝利。
國產疫苗的生產,還是非常重要。這也是近日吵得很大的話題。
我沒有去聽去看那些吠叫言論,但偶爾看到衛福部疾管署每天的新聞說明圖下面的留言,覺得真是難受!充滿了惡毒、違背事實的話語,講得振振有詞。一直罵政府不買疫苗,還不讓民間買。日本贈了124萬劑AZ,那些惡毒的話語繼續:這樣的數量根本不夠,我們還是打不到.......,感覺像荒謬的巨嬰。
朋友卜了個卦,問疫情,得到恆卦。看來疫情會持續,但也可解為一切如常進行,「做正規的事」(陳時中語)。覺得有信心,台灣撐得住,但得忍受好幾個月的非常型態,並逐漸把這種非常日常化。
昨天死亡11人,累積這波死亡達29人。預料這幾天還會不斷傳出死亡。年紀大、有慢性病者,是高危險群。
517以來,看校訂之後的數據,染疫者每天375-560人,517那天最高,之後維持在450左右。這樣的數字,可能和檢驗量能有關,只能驗出這麼多?
維持第三級防疫。老闆要我們下禮拜開始輪流上班。其實這是增加我們的風險,但目前就是這樣安排。看到朋友有分流辦公的、有居家辦公的。分流的有的也很荒謬,把人趕去其他辦公室,但實驗還是在原來的地方,變成每天要來去,反而可能和更多人接觸!
政治口水方面很多,沒有時間細細了解。藍營指責防疫不力、要陳時中下台,要蔡英文償命。柯P趁機大打疫苗採購不力,然後原本就很多人在推中國疫苗,包括地方政府首長,都繼續玩。
我的防疫新作為:
買一個紫外線殺菌箱。
買20個 FFP2口罩。
昨天深夜11點多,接到所內人事主管詩倫的電話,問說是否有收到信,我說沒有,她說總之明天不要到院,在家上班。
「「轉知:奉院長指示,人文館七、八樓台史所全所同仁5/17一律居家上班,其它同棟各所同仁,鼓勵盡可能居家辦公,減少通勤、接觸病毒之機會。 」
本所同仁請先於17日(星期一)居家上班,方才資訊室同仁已協助通知同仁如何使用院方和所方的VPN的連線,如同仁可以利用請儘量利用連線辦公或手邊資料進行。
檢送居家辦公工作規範,請同仁依相關規範,並確實填寫工時紀錄。」
然後我花了不少時間想要建立VPN,但還是沒弄好。
我其實比較想去上班,辦公室有冷氣,各種設施完善。但是看目前疫情進展,待在家裡還是比較安全的。
不久看到詩倫轉來的訊息,許所長還是希望我們輪流上班,正在重新安排助理室的位置。看到有點心情不好。
中午友月打電話來,她說得知台史所有人511和確診者吃飯,她需要知道是否和我有接觸。我說我連這消息都不知道,所裡沒有通知。雖然我看到通知,知道一定是台史所有人有甚麼事,可能採檢中,才會這樣規定。她要我問清楚告訴她。我說我記得511之後我們並沒有碰面,但她還是很堅持。
心裡有些慌亂。但又看到一些資訊,如果被匡列是接觸者,衛生局會通知。
可是我連要不要上班的信件都沒接到,這類通知會找得到我嗎?
覺得武漢肺炎靠得好近。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