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韓國戒嚴又解嚴

 昨天晚上10:30刷臉書,突然看到有人貼英文消息: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嚇到!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有這種事?趕快發信給隨夫住在韓國的秀音,問她情況,結果她人在泰國辦工作坊,兩天後才要回韓國。她說連執政黨都沒有挺總統,尹應該撐不久。

睡著後又醒來幾次,繼續追相關消息。戒嚴部隊包圍國會和中央機關,但是已有市民集結抗議。國會緊急集會,190人通過撤銷戒嚴決議。清晨尹錫悅終於宣布解除戒嚴。總共不到6小時的戒嚴。但之後韓國政局會怎麼走?能順利彈劾尹錫悅,要他下台嗎?

尹以政治素人之姿當選總統,出身檢察官,保守、反共、親美。但是他執政後問題叢生,民調直直落,最近更陷於夫人收賄、干政等醜聞,掌握國會的反對黨一直抵制他。宣布戒嚴就是打算對付反對黨,以反對黨勾結北韓為名,非常像蔣介石把政敵都打為共匪。

尹可能會被彈劾下台。但這過程不知還有多少鬥爭。

台灣最近朝小野大,國會抵制執政權的行使,很令人煩惱。但和韓國的情況不能類比。反民主、企圖走獨裁路線,在這時代是行不通的。往這方向想就是添亂。

尹若無軍方相助是無法戒嚴的,這次看來他是走險招,連和自己的政黨商量都沒有,只有和國防部長同謀。但看來軍隊也沒有完全聽他的。

戒嚴又立刻解嚴,看似鬧劇一場,卻讓人捏一把冷汗。並不好笑,也不該嘲笑。

台灣千萬不要出現這種場景!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當你遇上真理與生命的拔河

 在影音串流平台看見一齣新上架的動畫影集,題目寫著「地」,令我好奇,以為有關生態議題,沒想到一點開就是殘酷審問畫面。人物是歐洲中世紀的裝扮,那是教會壟斷知識教育的時代,權威當局宣稱,宇宙的秩序是以地球為中心建立的,誰敢不認同,就是違抗上帝和教會。

這動畫全名是《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原作魚豐,是日本漫畫最高榮譽手塚治虫獎歷來最年輕的得主。選材很特別,說故事的方式不同凡響,令我深受震撼。日文的原名《チ。ー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ー》,チ既是地球的地,也是知識的知,還有血的發音。「地、知、血」這高明的三關語,點出該劇的內容。明明知道主張「地動說」可能失去自由、被百般折磨、上火刑架活活燒死,卻總有人前仆後繼,寧願受苦、失去性命,就是無法否認自己所信的真理。

前三集的主角是聰慧的少年拉斐爾,明知危險仍忍不住觀察天空,蒐集資料、考察、思索,終究認為「地動說」更合理、更美。他夠聰明、年輕,只要假裝悔改、服從權威,就可以得到活下去的機會。很多人難道不都這樣活著?然而,他知道真理在此不在彼,天空的星月以驚人的美向他訴說自己的故事,不願隱藏想法的他終究無法繼續活在謊言中,踏上前輩們的悲運。

看到這裡,湧上連串感慨和疑問。為何真理被大眾承認之前,必須有人流血、獻出生命?諷刺的是,基督教會建立在殉道者之血上,如使徒行傳中的司提反勇於向大眾說出他所認知的逆耳福音,而遭到暴力殺害,但基督教全面掌控歐洲之時,鎮壓不同意見者不留餘地,和當初迫害者相比有過之而不及。經過宗教改革、文藝復興,近代世界逐漸學會寬容,接受多元。我們幸運生活在西歐進步文明帶來的自由中,是否可能阻止這類循環式悲劇繼續發生?起碼應該對不同看法保持開放的態度,試著傾聽、了解,尊重不同意見,而不是截然對抗,這樣才有可能和平共生,發展新的文明。

當你遇上真理與生命的拔河,該如何抉擇?若不是有人忍辱負重,隱藏真正的信仰而活下來,基督教無法發展至今。有人殉道,有人守道,就看你被擺放在什麼位置,又做了什麼抉擇。

(為臺灣教會公報「窗口無遮欄」而寫,刊載於2024年10月29日)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電影:幕前幕後:范克萊本鋼琴大賽

 原本可以參加特映會,但因為颱風而未能成行。前天去南港喜樂時代電影院看了幕前幕後:范克萊本鋼琴大賽》( Crescendo)。下午時段小廳竟然有十人左右一起看,算是熱門了。

這齣是2022年范克萊本大賽60周年的紀念紀錄片,當年得金獎的是韓國18歲少年任奫燦,銀獎是俄國安娜·葛努仙涅,烏克蘭選手德米特羅·霍尼獲得銅獎。電影拍得極好,兩小時絕無冷場。覺得比小時候看過以此比賽為題材的電影「旗鼓相當」(Competition)還好看。看了這齣電影才知道,原來范克萊本是美國的鋼琴家,1958年冷戰期間在莫斯科得到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冠軍,1962年在美國德州沃思堡創設這個獎,目的是幫助年輕的鋼琴家展開職業生涯。四年舉辦一次,得獎者該基金會協助舉辦音樂會、灌錄唱片等等。初選30人,第二輪18人,第三輪12人,第四輪選出6人,最後頒發金銀銅三個獎。

范克萊本當年在第一屆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奪冠,俄國的評審沒有因為冷戰而不給美國人冠軍。范克萊本大賽也強調不分種族國籍的立場。2022年讓交戰中的俄國和烏克蘭人同台得獎,意義重大。銀獎的葛努仙涅31歲,有個小寶寶,肚子裡還有另一個孩子,以六個月孕婦奪獎。她非常自信、可愛,音樂表現不凡,是唯一進入決賽的女性。

參賽者有不少俄國、東歐人,韓國人也有三、四位。美國籍的入圍者是黑膚的,可能是華裔和非裔,說自己靠撿回來的鋼琴,在唐人街地下室練習。還有一位非常可愛的華裔女孩在第三輪晉級失敗。其實每個人都相當強,各具特色。這是難度很高的比賽,一開始要彈一首基金會委託創作的新曲,最後則是協奏曲。每一關都超難的。

任奫燦最後決賽選擇拉三,呼應范克萊本當年在莫斯科參賽的選擇。他真的是很特別,對古典音樂有很深的敬虔獻身,他說演奏獻給在天上的音樂家、朋友及老師,把似乎自己視為和歷代偉大音樂家同列。多位參賽者提到是在父母安排下走上這條路,但任奫燦是自己愛上彈奏鋼琴和古典音樂,父母隱身幕後默默支持,他倒是時常提到老師的教誨,尊師重道,很具東亞文化特色。如此年輕,如此專注,驚人的老靈魂。



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

川普再度當選

 美國大選昨天投票完成,共和黨大勝。川普拿下超過277張選舉人票,普選的票也贏3%以上。參議會方面,共和黨目前已取得52席,民主黨只有44席。眾議院選舉開票比較慢,但目前也是共和黨領先。

這次選舉一開始川普聲勢就很好。民主黨士氣低落,一般都覺得年紀太大的拜登沒有贏面,他在選前三個月才決定不拚連任,讓給副總統賀錦麗出來選。賀錦麗剛出來時,資金募集順利,民主黨士氣大振,可是終究競選時間還是太倉促,她沒能及時取得大多數人的信任。

在美國的好友支持民主黨,我們的同溫層也多是對川普感到反感的人們。Sharon充滿信心,認為賀錦麗出馬,資金到位,組織戰非常努力,應該可以險勝。可是沒想到,竟然是共和黨大勝的局面。

目前看到評論,多認為通貨膨脹、經濟不景氣,是影響投票最大的因素。共和黨贏並不只是因為川普個人因素,主要還是大部分的人對民主黨所帶領的方向已經失去信心。

很難想像一個身上背負許多司法案件、看起來無比邪惡的人,贏得世界上最重要國家的領袖之位。

感到十分不安。


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

電影:哈里斯夫人去巴黎

 NF的電影《哈里斯夫人去巴黎》,一個美好的撫慰人心的戰後童話。

英國的清潔女工、戰爭寡婦哈里斯夫人,有一天在雇主家中看到一件CD迪奧高級訂製服,深深迷上,下定決心攢錢去巴黎買一件。努力工作,藉著賭足球、賭賽狗累積財富,又意外得到撫恤金,終於踏上巴黎之路。她闖進迪奧的發表會,幸運得到侯爵帶領進場,員工們對她如此欣賞迪奧作品而特別感動,只有女經理一直看不起她,要趕走她。年輕會計收容她,頭牌模特兒與她為友。她買下第二喜歡的作品,因為第一喜歡的跋扈的富太太訂走。她還促成會計改變迪奧經營方向、挽救危機,讓兩位喜歡沙特的年輕人(會計和模特兒)相互告白。回到英國後,因為善良,將晚禮服借給女演員,結果竟然在晚宴中著火毀壞。事情上了新聞,CD的眾人將那件她最愛的「誘惑」紅禮服寄送給她,她和朋友參加晚會,穿上這件禮服。

感動的三幕:在戰爭結束12年後,她才有勇氣打開戰地寄來通知,原來丈夫已在1944年墜機陣亡,寄來的是找到的遺物戒指。以為對她很有好感的侯爵,其實是想念六歲時在英國寄宿學校遇到的清潔婦,她夢醒、尷尬,很有決心轉身離去。另外是她看到禮服被毀,心力喪失,卻得到勇氣向雇主要工錢並辭職。

哈里斯夫人的善良很美,她的善良不是濫好人,而是真心助人,很有是非,很有決斷。

另外,身邊有好朋友一直支撐,真好!

這種看起來舒服又正面的電影,不多啊!

《哈里斯夫人去巴黎》(Mrs. Harris Goes to Paris),這是美國作家 Paul Gallico 在 1958 年所撰寫的系列小說第一部,1992年拍過電影,2022年再拍這部。看來是很多人喜歡的雋永故事。

導演:
安東尼法比安Anthony Fabian
演員:
萊絲利·曼維爾 Lesley Manville (飾Ada Harris)
伊莎貝兒‧雨蓓 Isabelle Huppert (飾Claudine Colbert)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電影:鬼才之道

電影《鬼才之道》,是最近看過最好笑、娛樂性最高的電影。

導演徐漢強,王淨、張榕容、陳柏霖主演。

和雅嵐、培苓一起去看,在南港喜樂時代。下班後的娛樂,挺好。

電影很多有趣的梗。鬼必須嚇人、被看見,才能獲得繼續存在的機會。透過選秀、透過嚇人的表現,申請厲鬼證。以鬼喻人,一些諷刺頗有意思,也有單純有點蠢的笑點。而關於親情的段落、情愛的羈絆,也引人落淚。

看的時候很享受,不過很快情節就忘得差不多了。

培苓說:音效、造型、鏡頭的設計都很出色,演員也都精彩,沒有令人尷尬的表現。完成度很高的電影。

真正好笑的電影很難得。創意令人激賞。希望他們可以得一些獎。


StoryCorps應用到教會歷史上

 昨天和Tony、Sharon聊到StoryCorps的應用,我正好要準備一個課程,是關於怎樣運用口述歷史來豐富教會史的建立。其實StoryCorps真的很好用,但我也沒有操作過。想說或許可以再來試試看。

我們的一些交談先轉錄於此,提醒自己要再進一步落實。

如果台灣也有StoryCorp 就好了

我也希望StoryCorp可以在台灣複製,但目前類似的嘗試都不算成功。 文化部有做過文化記憶庫,可是加入有門檻,好像也不是所有的人愛講就講。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Index

“加入有門檻,好像也不是所有的人愛講就講。” 聽起來連文化部都不懂StoryCorp 的真正用意。StoryCorp 最厲害的地方是Community Building。不是專家去訪問然後把紀錄收起來,而是我們一般人不斷彼此重新認識瞭解。即使最後只收錄了兩三分鐘,對話過程中就是重點。

。學了一點觀念,但沒有辦法在台灣現有公務體系脈絡把工作落實。文化部的既成工作方式、績效的要求,都讓StoryCorp 無法實現。引進者也沒辦法把整套工作方式帶進來。 我在想怎麼在教會界推看看。以檔案館做基地,鼓勵教會做看看。 但我自己的了解也不夠多。 兩位可以多提供一些資訊嗎? 特別是執行程序、方法和設備需求。

StoryCorp 的網站上有很多資源,而且每兩個月有開課。

這是 ChatGPT 替我找和歸納的資訊 -- ### StoryCorps 方法總結 *StoryCorps* 是一個鼓勵人們記錄、分享和保存個人及社區故事的計劃。這個方法強調個人敘事的重要性,作為捕捉歷史、培養同理心和促進連結的途徑。以下是這個方法的簡要介紹: 1. **準備**: - **確定參與者**:通常由兩個相互認識的人(如朋友、家人)進行對話。一方作為採訪者,另一方分享他們的故事。 - **設置場景**:找到一個安靜、舒適且無干擾的地方進行錄音。 - **準備問題**:儘管對話應該自然進行,預先準備一些問題有助於引導討論。 2. **錄音**: - **使用錄音設備**:您可以使用專業錄音設備、智能手機或在線錄音平台。 - **建立舒適感**:從簡單的問題開始,讓講述者感到放鬆。 - **積極傾聽**:採訪者應該專心傾聽,並提出後續問題以深入挖掘故事。 3. **保存與分享**: - **保存錄音**:確保錄音以易於訪問和保存的格式保存。 - **存檔**:如果可能,將錄音提交到地方或國家檔案館,例如國會圖書館(StoryCorps將許多錄音存檔於此)。 - **分享**:鼓勵講述者與家人、朋友或社區分享他們的錄音。 ### 問題與回答模板 以下是您可以用於創建 StoryCorps 風格錄音的模板: --- **介紹**: - **採訪者**:「你好,我的名字是[採訪者的名字]。今天是[日期],我和[講述者的名字]在一起。我們正在[地點]錄製這次對話。[講述者的名字],我很期待聽到你的故事。」 **背景**: 1. 「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全名和你出生的地方嗎?」 2. 「在你的家鄉長大是怎麼樣的經歷?」 3. 「年輕時,誰是你生命中最具影響力的人?」 **深入探討**: 1. 「你能分享一個童年時的難忘時刻嗎?」 2. 「你在生活中面臨過哪些挑戰?你是如何克服這些挑戰的?」 3. 「有沒有一個特別的故事,你覺得它塑造了今天的你?」 **社區與影響**: 1. 「你的社區這些年來有什麼變化?」 2. 「你認為社區中有哪些傳統或價值觀需要傳承下去?」 3. 「你有什麼信息想要傳達給未來的世代?」 **結論**: - **採訪者**:「非常感謝你今天與我分享你的故事,[講述者的名字]。在我們結束之前,你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嗎?」 --- 這個模板可以根據您項目的具體重點以及社區成員的獨特故事進行調整。關鍵是創造一個讓講述者感到舒適和受尊重的環境,讓他們的故事自然展開。

謝謝Tony。 這的確是很重要的點。 「核心重點不是在於到底 錄存了什麽東西;而是怎麽錄到這些故事所做對話的過程,還有重講分享這些故事所達到的心理效果。」 作為歷史事實收集者,我可以了解文化部以收集素材為目的的思考。 前天我在同光教會遇到社工系教授王增勇,他和我都在關心原住民白恐經驗的紀錄,但他看重的是訴說的過程中療癒和促進互相理解的效果,而我在乎的是他們是否能清楚說出當時的事實。 這真的是很大的落差。 我需要做一些自我修正。在推這類活動時,需要不斷提醒自己,並建立一個大家都覺得有收穫的工作模式。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