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苳樹窠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音樂會:生命河流
西尤島由三人組成:西塔琴、吟唱和電噪的吳欣澤、鼓組的曾淵明、鋼琴的唐佳君。第一段落是迷幻搖滾,鼓聲和電噪極強,轟轟然,還有紅通通的燈光。曲名很有意思:生命河流、血肉之軀、牧羊趕集、叢林雷雨…..。喜歡後搖的我聽得很過癮,但可能有不少聽眾是衝著西塔琴而來,對這種搖滾風感到訝異。鄰座的先生這段落完全沒鼓掌。
第二段加入印度塔布拉鼓手艾卡旭杜貝,和西塔琴合奏印度音樂,見他雙手如彈鋼琴般擊著兩面鼓,節奏複雜、音色多變,令人驚嘆!鄰座開始鼓掌。西塔琴也奏出大家比較熟悉的印度風音樂,很令人沉醉。看到吳欣澤拿出弓來拉,才知道西塔琴原來除了按弦撥弦外,還可以像提琴家族那樣拉。
第三段加入兩位噶瑪蘭族年輕歌手:沐特黎杏和龐志豪,和其他的樂手一起演唱三首歌。他們開口唱「採蕨貓菜流浪歌」,我覺得心臟似乎被擊中,眼淚掉下來。那是非常簡單的歌,調子和台東調相近,是日常大家都會哼唱的歌,可以一直唱一直唱。吳欣澤試著帶領大家一起唱,可能是演奏廳的氣氛不那麼放鬆自在,起先沒什麼人唱,後來才有小聲跟唱。如果是戶外野台,氣氛一定很High。另外兩首是祭典時唱的,沐特的歌聲很能帶人進入神聖之境。
演後有短短的座談,發言很踴躍。吳欣澤說,這場音樂會的每部分都是他生命的經驗,第一部分的迷幻搖滾,是他很想跳脫物理限制的自我,第二部分的印度、噶瑪蘭,都是構成他的因素。他是祖母帶大的孩子,聽祖母唱噶瑪蘭語的傳統歌曲,聽花蓮的海浪。常想到底自己做的音樂是什麼?該怎麼歸類?或許不用歸類,就是這樣。
座談會上發言的人多和我感受接近,第三段的噶瑪蘭歌曲最感動。
這麼有意思的世界音樂,非常感動!
轉錄「生命河流」的解說:
「生命 與河流很像
無論過程 是長是短
或蜿蜒 或筆直
都還是一樣 有著開頭與結束
河的結束
是通過出海口 回到大海
生命的結束 應也是如此美麗才是
獻給世上每個 已先行離去的生命.」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電影:秘密會議
英國電影《秘密會議》,評價不錯,我因為主角雷夫費恩斯也覺得想看。不過得知故事原作是丹布朗,有點警鈴響。(後來發現並不是丹布朗的作品,而是羅伯特哈里斯的作品)
還是特地找時間去看了。
故事是教宗選舉,主角是負責行政管理的主教長,主持選舉,同時自己也是有投票權的樞機主教。
片中教宗候選者們的問題,覺得以教會實況來說,九牛一毛而已,情節輕微到可以忽略不計那種。但片中呈現自由派弱勢、腐敗、不團結,還真是很現實,令人揪心。
可能因為看之前就看了影評而知道故事,缺乏驚奇感。這類懸疑電影還是要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看,才有娛樂性。
陷入內鬥、互相傷害、找不到出路,結果橫空出現一個圈外人,出現新的可能性,也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危機。忠於職位、苦心克服危機的人,難道所做的都是一場空?令人感嘆。
看了電影,沒有娛樂到,反而因為片中描寫的自由派無法護持多年奮鬥成果而想了好幾天,心情很差。
教廷為題材的電影,還是「教宗的承繼」優。
電影對人性的描寫不夠深刻,感覺故事說得平淡,轉折也莫名其妙。
真正的教廷掌權者,對每位樞機的情況應該都有所了解,選舉前有各種醜聞的可能性,早該排除,特別是聲望、呼聲特別高的,一定被調查又調查,有問題也知道該怎麼遮掩。
電影大量使用像攝影作品般的中景定格,或是逼得很近的特寫,而比較少大景。這手法也算是特色吧。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一場感動的告別禮拜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如鯁之事
最近有幾件讓我覺得痛苦的事,還沒有時間一一細寫,先簡單記一下。排名依據痛苦程度。
第一件就是川普和馬斯克聯手,每天一驚的種種作為。取消DEI平等法則,宣布不准青少年變性手術,性別只有兩種,揚言要控制加薩並把巴勒斯坦人全部移走,向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徵收高關稅,廢除USAID等等。馬斯克大查帳,宣稱要政府瘦身。所作所為的合法性存疑,但可怕的是有非常多人鼓掌叫好,並在網路上散布極多內容有問題的宣傳,煽動人們將民主黨和主張平權的人們當成邪惡者。這種做法很難不讓人想到希特勒,想到文化大革命。有種末日將至的感覺。和川普不同調的人,會被逼到甚麼程度?權力濫用到此等地步,著實大開眼界。
第二件就是柯建銘號召的全台大罷免。立法院的困局或說民進黨政府的危機,竟然演變成用國家存亡危機感把人民推上前線,已經捲動所有的綠營支持者不能不跟著走,也造成藍營同樣推動罷免。令人難過的是,最優質的立委、好不容易民進黨在山原有一席的伍麗華,可能被藍營罷免成功。這種戰爭級的鬥爭,最倒楣的都是弱勢者。到頭來被罷免的可能不是表現最惡劣的,可能是最認真最好的。
用大罷免來糾正立院不平衡的狀態,目前已被操作成幾乎是唯一的一條路。可是這樣的行動代價很大,如果到頭來罷免、補選的結果民進黨並未取得優勢,又繼續朝小野大,有何意義?民進黨受的傷會非常嚴重。那麼爛的藍白,繼續唱秋,想到就氣到胃痛。
這場豪賭,讓未來幾個月台灣都在嚴重對立的紛擾中,覺得很痛苦。
第三件和第二件有關,就是有人認為長老教會該站出來全面挺大罷免。這很常見。但同時也看到年輕牧者對這種訴求的反彈。教會畢竟不是政治團體,會友各種政黨都有,但長老教會已經長久被當成理所當然是綠的,而且一定站在極端挺綠。這裡面可以吵的主題很多,可是在這個時刻,說甚麼都可能變成箭靶。
總括來說,這世界走向極端對抗,而不是異見者互相尊重,讓我覺得痛苦。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點都不樂見這樣的走向。
可是如果能找到有效反抗川普的陣營,我會很想加入。他所打擊的一切,正是我覺得應該護衛的。
行動者的接力賽跑
1988年12月31日,一群在台南接受CUT-URM(城鄉宣教運動)訓練的學員,藉由所學的方法分析台灣原住民處境,決定要做一件為原住民討公道的事。
1984年原住民運動初起,解構過去殖民者所塑造、利用的吳鳳神話,便成為重要的目標。日治時期到戰後國民黨政權,將通事吳鳳捧為捨己的「仁聖」,原住民在這故事中則成了風俗野蠻、不知感恩、需要教化的對象。吳鳳故事被放入教材,當時社會對原住民的偏見更加強固化。原住民權益運動人士大聲疾呼終結吳鳳神話,成為當時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重要議題之一。2024年底看到社群媒體上轉發幾篇紀念此事文章,懷念起幾位相關人士。首先是帶領整個計畫成形、當天負責帶隊指揮的多奧.尤給海。他是玉山神學院畢業生,很有能力的原住民運動領袖。想從政,幾次參選,提出重要的原住民政策改革政見,可惜當時的環境選不贏。他回到故鄉,致力於保存傳統語言、文化,並試著經營觀光農場,希望能為原住民的經濟發展找到出路。可惜壯志未酬,1994年因車禍去世。
另外想到的是率先將非暴力抗爭訓練課程介紹給台灣人、並用自己的資源送人到加拿大訓練的林哲夫教授。這場行動者的接力賽,林教授可說是第一棒。曾赴加受訓的黃昭凱可算第二棒,他是這次行動重要的支援者,也是此事件重要的紀錄者(請參考https://uncle-kai.blogspot.com/)。雖然他們都不在了,接力賽還在繼續。多奧的戰友阿棟‧優帕司、玉神時代的室友歐密‧偉浪、為他作傳的拔尚(蕭世暉),已接下棒子跑了很長的日子,歷經各種挫折,仍未放棄。
追求理想社會的改革行動,不能僅靠一兩位英雄,而是得一棒接一棒。無法停留在某個行動成功的得意中,也不能被無力感所勝。從這些行動者的身上,看到不畏挫折的韌性,總能找到能夠出力的位置,繼續前進。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義光教會尋求成為不義遺址
我認為義光並不需要由政府來認定其意義。立牌更是沒有必要。因為現在教會牆上已經有一塊說明教會由來的牌子。
1. 我之前沒有收到義光向台北市文化局申請文資審議的資料。這次看了之後,發現台北市政府的答覆算是符合專業,因為本建物並非處於危急狀態,不需要列冊;
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尚未通過,也不確定主管單位是否是市府;市政府也肯認此處作為人權歷史教育一環有其重要性。
2. 感謝啟明牧師給的意見。
3. 促轉會還在的時候,我有去審查不義遺址,當時促轉會主要只能就國有土地和已經是文化資產的部分指定不義遺址。
不過,一直都沒有在不義遺址掛牌或設解說牌的計畫。
目前的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將主管機構主要訂為文化部,也擴大到私人財產的部分。
主管單位主要是可以在不義遺址所有人提出保存活化計畫時給予適當的協助。
所以若此條例通過,私人所有的不義遺址若有適當的計畫,可能可以得到某種協助。
但和其他有文資身分的場址一樣,修建、移轉所有權等,主管單位也會關心介入。修建必須符合條例規定。
總之,主管單位不會替你詮釋重要性,主要是管場址、建物的維護保存。
4. 台南的「民主人權場址」、「自由人權場址」、「人權歷史場址」,是台南自己訂定的。
2014年是我做第一個「民主人權場址」調查計畫(台南市研考會),教會公報社、臺南神學院、成大格致堂等等,都是我找出來列進去的。
之後鄭麗榕做「人權歷史場址」第一期、戴文鋒做「人權歷史場址」第二、三、四期,都是以出版書籍、紀錄片等等為成果。
這些場址需要故事,需要說明,台南市文化局就委託學者做。
「自由人權場址」掛牌是黃偉哲市長剛上任時的做法,不過好像也沒有持續做,只有做了一次。
即使是民進黨長久執政的地方政府,對轉型正義的工作看似比較用心,但仍缺乏整體且持續性的政策。
5. 啟明牧師提供的《臺灣人權之旅學習手冊》,是人權館尚在籌備階段做的。人權館在馬英九任內屢被阻擋,籌備非常久,還曾經中斷。
轉型正義並不是從促轉會開始,也不會隨促轉會結束就結束。民間的努力一直都在,也會持續做下去。
長老教會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角色,不容忽視。這部分的確需要建立堅實的論述。其中義光教會的故事絕對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國家人權博物館在人權教育上有資源也有任務,這部分或許可以想想怎麼合作。
6. 義光教會在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意義,是無法被忽略的。非常多人看重珍惜。義光會友來不及自己寫歷史,別人就都寫了。
國史館的口述歷史就是一例。這也沒甚麼不好。但是義光還是要有自己的聲音,自己觀點的歷史。這需要全教會討論、做計劃並認真執行。
在義光做禮拜也幾年了,知道目前教會仍處在一種比較虛弱的狀態,傷痕累累,無法強求,但總希望能有一點點開始。
覺得義光不急著對外展現甚麼,而是需要更努力讓人走進來、留下來,有健康成熟的靈命,能繼續傳承關注人權議題、服務社區的行動。
重新認識義光存在的意義,不只是小會的事。現在留下來的會友,到底對教會有何認識?有何想像?建議應該設計多場座談會,深入探討。
或許可以藉此找回曾在此出入的許多人。
-----------------
和中芷討論後的想法:
1. 國家認定為不義遺址,對日後的歷史定位是有意義的。這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若沒有國家認定,我們所認同的歷史解釋可能過三代就不存在。有國家認定會有比較結實的基礎。
2.如果要用民間的力量做,必須像鄭南榕基金會,長年累月目標清楚不斷做,用各種方式和社會對話,才能跨出小圈圈,成為社會主流聲音。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2024年音樂會及觀劇紀錄
2024年 音樂會及觀劇紀錄
2月21日 卡普松和周善祥的莫札特
2月24日 周善祥 巨石陣
2月26日 周善祥 萬花筒
2月29日 周善祥 五個世紀時空壯遊
3月9日 周善祥 鋼琴與管風琴 無限李斯特
3月26日 夏瑪尤鋼琴獨奏
4月12日 沙洛德琴 阿傑德阿里汗
4月13日 洛桑劇院:這不是個大使館
5月14日 八角塔合唱團:不同凡響
5月19日 琴深雋永:美國小提琴家賈基夫、俄國指揮辛奈斯基、NSO
5月21日 范庫易克四重奏 (拉威爾、德布西、佛瑞)
6月12日 歐拉夫森 郭德堡變奏曲
6月14日 TSO殷巴爾與斯帕契克
6月20日 勸世三姊妹
6月26日 真實之聲
7月1日 玫瑰騎士 歌劇音樂會
8月2日 晨邊高地 美國的多元宇宙
8月10日 金枝演社 西來庵
8月18日 晨邊高地 民謠狂想
8月25日 NHK交響樂團 黃俊文
8月31日 李承源、三浦文彰和TSO
9月8日 普契尼 瑪儂雷斯考 衛武營
9月1日 TC 瞬間的璀璨
9月12日 洛薩克維奇和普雷特涅夫
9月25日 法蘭西古樂團、台北室內合唱團 璀璨巴赫
10月4日 巴西音樂傳奇:吉貝托‧吉爾《擁抱》
10月5日 皮耶絲重返台灣
10月16日 《Kavakos與阿波羅樂集的巴赫協奏曲之夜》
10月19ㄖ 皮耶絲X葛納 冬之旅
10月25日 基頓.克萊曼與波羅的海絃樂團
10月26日 胡德夫 匆匆50年
11月2日 普列加迪恩X紀斯 美麗的磨坊少女
11月4日 普列加迪恩X紀斯 冬之旅
11月6日 普列加迪恩X紀斯 天鵝之歌、旅人之歌
11月14日 台大合唱團 呂紹嘉的合唱幻想 貝多芬合唱幻想曲
11月16日 TSO殷巴爾X白建宇
12月1日 賽門拉圖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2月4日 康特洛夫鋼琴獨奏
12月5日 反田恭平鋼琴獨奏
12月6日 TSO里伯瑞契 X陳禹同
12月10日 藤田真央鋼琴獨奏
12月23日 葛羅夫諾鋼琴獨奏
12月27日 席夫鋼琴獨奏
(以上僅列出票券有在手機上的場次,還有幾場是紙票的,一時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