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有線電視換照風波迷霧:關鍵在哪裡?
魏玓
Part I
這次的衛星電視頻道換照風波,早在預料之中,不過,失望在所難免。失望的是,許多社會輿論,還是在第一時間就採用藍綠架構和扣帽子手法來反應;失望的是,任何形式的國家管制或介入,還是被不分青紅皂白地否定和排拒;失望的是,在這個媒體資本家主控全局、帶動社會集體沈淪的環境中,還是有人毫不批判地接受維護媒體自由就是維護新聞自由的說法。
當然,這些誤解和反應,除了那些為了政黨或企業利益的發言以外,很大一部份確實有其歷史原因和現實證據。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只能期待,社會可以逐漸理性地探討這些問題的各種面向,而不再總是先給判斷,先給評價,才來認識,才來討論,或根本不討論。這樣下去,不僅是媒體改革,很多社會改革都將是事倍功半的。
在許許多多的質疑裡,有一個是我認為較有意義,也值得好好來思考一下的。那就是,媒體確實該接受某種管制(regulation),但是這次換照審議的過程,牽涉到了「內容」或「品質」的管制,因此不宜。理論上,確實如此。比較進步的媒體政策思維,都將重點放在結構管制上,而不是內容管制,以避免任何可能的國家控制(control)。
我們毫無疑問支持這個思維,並且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內容管制。不過,這種分析性的區別,可能混淆了一個事實:結構管制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內容。以英國來說,將電視服務設計成公、私競爭體系,讓公共電視BBC獨佔強制性的收視費,進行最多樣性的公共服務;而播廣告的商業電視,同樣必須接受一定的頻道任務、節目規劃,和表現評鑑等等管制機制。商業衛星電視執照發放較為寬鬆,但也可以因為不符某些標準和評鑑,撤銷其執照。這一方面讓商業機制的靈活性可以發揮,但是另一方面也讓這些商業媒體必須承擔一定程度的社會責任,進而足以與公共電視產生良性競爭。
這套機制不見得完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雖是結構性管制,不過最後的目標,還是讓英國公民能夠看到「有品質的內容」(quality content)----所謂品質,當然不是菁英品味之謂,而是具有社會集體意義的。包括英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美國在內),實施某種媒體政策的目的,主要就是因為自由放任的市場體系,無法有效提供這種優質內容,甚至是往相反方向發展。
Part II
那麼,這樣「終究指向內容」的結構管制,會不會造成寒蟬效應?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答案,必須作更細緻的分析。首先,這裡牽涉到兩個關鍵,一是管制機構的獨立性,二是結構管制所切入的部分,是否直接、間接牽涉到媒體的政治或政黨立場問題。
就第一點來說,毫無疑問新聞局是不合格的,相關法律的規定是不周延的,這恐怕也是近日所有爭議的最重要來源。但是我已在其他文章中一再陳述,當這一個不合格的機構要執行現行不周延法律所賦予的權力時,具有媒改社社員身份的審議委員採取了積極介入和監督的策略,使此一權力之運用有利於公益,並不被政府濫用。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比較積極,但是容易引起爭議的選擇。
不過,媒改社認為新聞局角色應該被更獨立機構所取代的立場,以及相關審議辦法應有更多公眾參與的訴求,並沒有因此放棄,事實上,媒改社在每一個重要階段都不斷強調這樣的主張;只可惜經常被淡化或忽略。而媒改社成員們之所以願意執行任務到結束,除了以公益和專業為堅持之外,基本上也是因為並無充分證據顯示,新聞局正藉此機制進行政治考量的干預。換句話說,新聞局並不獨立,但是本次審照過程,卻是相對獨立的。當然,參與的結果,究竟算不算成功,有待公評。
另一方面,就目前新聞局和審議委員的說明來看,唯一被砍掉的新聞頻道東森S台,其撤照理由都與新聞專業表現有關,沒有任何事項與政治立場或是特定事件的處理立場有關。或許你會說,那當然,如果他們是因為政治問題撤掉東森S台,怎麼可能把理由寫出來!我不可能不同意這個推論。不過,這仍然不足以證明這是一個政治考量、剷除異己的動作。這裡,也就關連到我要談的第二個需要更仔細探討,也是我認為更重要的面向。
我們必須將一個脈絡帶進來,那就是,台灣商業電視原本的表現,在我們的政治領域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以及,他們跟政治勢力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事實上,我無法想像有人能夠舉證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對台灣民主政治現況的正面貢獻(如果有的話)超過他們的負面貢獻。無論是從提供的資訊品質、資訊的類別、資訊的正確性等等面向來看,新聞頻道絕大部分是在讓這個社會更不理性,更無法進行重要的、深刻的民主對話和民主程序。這些例子,包括灌票、假新聞、製造對立、政媒兩棲、聚焦政治作秀與口水……不勝枚舉----只要可以創造收視率。不要忘了,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曾經舉世無雙地改寫了新聞自由理論的經典口號之一「媒體是永遠的反對黨」為「媒體是永遠的執政黨」。
我當然不是說,我們可以因為在民主政治上沒有正面貢獻就砍掉一個新聞頻道(事實上此次換照審議並不是如此,否則,有幾個新聞頻道可以留下來?),我只是要說,新聞頻道或是政治投機份子以此為理由,說執照審議就是政治迫害、是白色恐怖、是違反新聞自由、會造成寒蟬效應(從來都沒變成蟬,哪來寒蟬效應呢?)……根本就是模糊焦點,混淆視聽----而這兩件事情,正是新聞頻道的專長。
事實上,還有很多證據顯示,新聞頻道以及其背後的高層老闆,無論個人立場或是頻道表現偏向藍還是偏向綠,都跟朝野政黨的各種政治勢力,有某種緊密的聯繫。其中很多媒體資本家,根本就是藍綠通吃,或根本是牆頭草。反過來說,大多數政治人物無分政黨,也必須跟特定媒體(甚至最好是所有媒體,尤其是影響較為普及的電視)保持某種良善關係,無論是私下的利益交換、人際關係建立,或者是百般配合媒體發言和上節目,成為媒體寵兒,或至少是某些特定媒體的寵兒,進而累積政治實力。商業電視和政治人物,在一個各自相對安全的基礎上,聯手讓台灣的民主政治淺薄化、民粹化了。這種複雜共生關係,商業媒體當然是不會告訴我們的。
換句話說,我們民間社會面對的,本來就不是一個理想民主社會的政治和媒體關係;台灣的政治部門與電視媒體關係,絕不像部分評論宣稱或想像的那麼「緊張」。從這個角度去評斷和回應媒體政策的制訂與效應,是很難切中要害的。民間社會面對的,其實是一個政治力量和(商業)媒體力量的統合體,一個各取所需(媒體所求商業利益,政治人物所求政治利益)的共犯結構。當然,它們之間並非沒有衝突,關鍵在於,它們的衝突不是監督制衡上的衝突,而是赤裸裸的利益衝突。此時此刻,民間社會更應提防被似是而非的論調分化改革力量。我相信的是,不但媒體自己不想被改革,政治人物也不想看到媒體改革,他們更樂意見到的,是媒體改革力量的永恆阻滯、永恆分裂。這才是我們面對的最大陰謀。(魏玓 2005/8/4)
值得一讀在哪裡?
回覆刪除此文作者大概是太愛台灣了,根本不知道批扁火力強大的火線雙嬌敏感節目內容被電視台自動撤掉,也不知道趙少康的節目在勞資雙方的默契下喊停了.
完全沒有一點寒蟬效應?這話誰信?
喔,反正,在他眼中,這些滿腦大中國情懷/毒素的媒體殘渣敗籽通通死光光最好,是吧?民進黨花納稅人的錢挹注台灣日報也沒什麼不好,沒什麼好批評的是吧?
好進步的媒改社啊!
這位大哥或大姊,你說的事情的確我們都不知道,但是這兩個節目停掉,真的是你說的理由嗎?證據何在?
回覆刪除這篇文章裡面,根本完全不牽涉「台灣‧中國」的對立意識。真不懂為什麼近來談到什麼事情,就一定要給人戴帽子。這種討論有助於互相的了解嗎?恐怕只是加深誤會吧!
這篇文章談到了媒體與政治的共生關係,這是這波爭議中比較少被注意的部分。從這一點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從新聞局「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舉止(節目可移到其他頻道),就可以知道這裡面關係有多複雜。不必給新聞局太大的掌聲,但也不該全面反對管制的機制。畢竟,在政商勾結的媒體環境中,閱聽大眾的力量是微弱的。若只有「選擇不看」這種權利,要透過自由市場的機制提升媒體素質,那是癡人說夢。大家寄望NCC,但以現在政黨惡鬥的情況看來,仍是遙遠的夢。
我很贊成魏玓的看法,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主流媒體的負面作用實大於正面作用,既然根本沒有變成蟬,怎能說有寒蟬效應?本來就有大資本的媒體是民主改革的最大獲利者,在民主改革路上有所貢獻的媒體卻都在商業機制下應聲倒地,這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讓人落淚的事情之一。
媒體改造,不可能期待政府來做,更不可能期待媒體自己悔悟,還是要靠大眾發出聲音、展現力量,才有可能促成一些些改變。
judie35小姐,
回覆刪除您說證據何在?若您有任何一個在「萬惡統媒」工作的朋友,或者,您肯稍稍花一丁點時間去觀察任何一個「萬惡統媒」(以上泛稱中時聯合兩大偽質報、匪諜電台、陳x茜、李匪濤夫婦等等等),您就會知道,這幾件事早就在這些報紙、節目裡被臭罵到翻了。
喔!所以您完全不知道,果然從來不接觸這些有毒媒體,想必是堅貞鐵綠信眾!但提醒您,了解您痛恨的敵人在說什麼,想什麼也是很重要的。
我想您甚至不知道,本來中時晚報要把火線雙嬌這條新聞當頭版頭處理,因為顧慮這樣大炒,火線雙嬌主持人頭路可能不保,才決定把新聞壓下不發。
我想您甚至不知道,資助民進黨毫不手軟的富邦集團在這新聞頻道過多的時局,已經準備成立新聞台了,執照審議結果,我用膝蓋想都知道新聞局會給他過。(對民進黨的大金主say no?哪個新聞局的人敢?)
我想您更不知道,市場上早已傳出風聲,香港TVB因為在台灣經營媒體有過高的政治風險(隨時可能被撤照),已經在評估賣掉TVBS的股份,而最有興趣接手也最可能給得起高premium的買主之一,又是政商關係良好,玩得起電視媒體的富邦集團。
所以,我們別驚訝一天打開報紙,看到汪笨湖或鄭弘儀 or whoever 突然空降接手TVBS總經理,作惡多年的李氏夫婦終於被掃地出門,回家吃自己!
台灣媒體全面淨化的時代,就快來臨囉!我想您一定相當期待呢!
還有,上面提的李應元邀宴國營事業董事長,要求給台灣日報下廣告的事情,您也不知道?
回覆刪除民進黨搞置入性行銷不夠,要辦黨報又不自己出錢,不要臉的要全民買單,跟國民黨在那比無恥,您還是不知道!
我必須說,您其他一些關懷鄉土的文章,我是非常喜歡的,但這些新聞公共議題,我真的希望您多花一點時間聽聽「萬惡統媒」在說什麼。
早年國民黨的黨國洗腦滾蛋了,現在又換了另一套黨國洗腦,真是天祐台灣!
gas & lighter
回覆刪除我在何處說了期待「媒體淨化」?是誰自認為是要被淨化的對象?您不覺得您才是政治意識掛帥?
我所轉載的文章,以及我本人的意見,都是期待媒體能夠為自己的新聞內容負責,盡到社會公益責任罷了,和藍綠對立、統獨對立根本沒有關係。為什麼您不能跳脫這種思維呢?
我並不認為統派媒體消失,台灣的媒體就會更好。這個社會需要多種聲音,不要只有一種不容反駁的立場。
台灣已經是民主社會,政府要像以前國民黨專政時代一樣操控媒體,是不可能的事。這次不過照著既有的辦法審查了電視台執照,就引起這麼大的風波,你想政府還有多大能耐做什麼?
"台灣已經是民主社會,政府要像以前國民黨專政時代一樣操控媒體,是不可能的事。這次不過照著既有的辦法審查了電視台執照,就引起這麼大的風波,你想政府還有多大能耐做什麼?"
回覆刪除您要人跳脫統獨思維,問題是最近一陣子好幾個指標性的「統媒」出現寒蟬效應,妳要我們別看這些,要跳脫統獨?好個掩耳盜鈴啊!明明有許多指標性的「統媒」被迫噤聲,又有台灣日報這樣的「獨媒」兼民進黨版中央日報被大力贊助,這會您要我們跳脫統獨,怎麼跳?您教教大家吧!
龍祥財務不佳所以該被撤照,那連發薪水都有困難的台灣日報又被民進黨用國營事業(=納稅人的銀子)來灌溉,這些什麼媒改社的貨色有放過半個屁嗎?這是什麼無恥的雙重標準?擺明了就是包裝比較高明的外圍打手學者(相較於媒抗之流),這種貨色我們在國民黨時代也看太多了。
最後建議您走出來,看看這社會的真貌,這是評審委員之一管中祥的blog:
回覆刪除http://blog.chinatimes.com/benla/archive/2005/08/02/8818.aspx
非常同意當中黑傑克的留言,茲錄於下:
***
你提到「不知他在隔日新聞上,看到各大媒體刊載連戰的「民主污點」說,有沒有覺得自打嘴巴? 」各大媒體刊載,指的是報紙嗎?報紙沒有到期換照的問題,不受新聞局箝制,當然不會有寒蟬效應,我們這裡談的是有線電視,有線電視不敢去國民黨記者會,是個事實,不要這樣張飛打岳飛,胡打一通,搞清楚我們談論的對象再發言好嗎?
你提到國民黨時代的狀況,沒有錯,國民黨很惡質,但國民黨在蔣經國晚年與李登輝時代,對媒體的操控與壓制是遠不如民進黨時代,國民黨執政末期,還知道外慚清議,內咎神明,對媒體雖會施予壓力,但絕不敢動手搜索媒體,更不敢如此粗暴的停掉新聞頻道。當年民眾日報暫時停刊,就已是不得了的大事,更何況是停掉新聞頻道,停掉之後,還敢威脅有三個月的留校察看期,民進黨自恃贏得選舉,只要能獲得50%像BRUCE你這樣的人支持,他們的手段再粗暴,對人民的工作、財產權益傷害再大,都有恃無恐。
如果你有有線電視的朋友,隨便問一下,就知道有無寒蟬效應,如果你認真一點,要真的認真,不是隨便唬爛喔,昨天與今天每個整點都有謝長廷的畫面,東森更可笑,播一段謝長廷的新聞,沒有畫面,就播謝長廷與高中生一起在遊樂園的溫馨畫面。這表示,沒有新聞也要硬掰。這不是寒蟬是什麼。
你提到「當人民皆約可殺時,媒體有何不可殺?」這就是你我之間最大的差異,如果人民皆約可殺,就能隨意殺人,那麼美麗島事件時,對美麗島的六位主角,也是全國皆曰可殺啊,當時就可以殺他們嗎?施明德當時還被視為是江洋大盜,難道當年只要抓到施明德就可以就地正法嗎?
支持新聞局的人,還搬出法律,如果法律真的是惡法亦法,那麼國民黨時代那還有什麼白色恐怖,每一個受刑人,都是「依法」被處分,被處決的啊。
我之前已經提過很多次,各國立憲與民權運動,都是源於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與自由,因此當政府要傷害人民的權益時,必須層層節制,有像這次審議,今天不過,後天就要關門的嗎?甚至新聞局局長還可以說,停東森S台是放東森一馬,本來要停東森新聞台,這種叫專業審查嗎?
至於殺媒體的大刀不能放在政府手上,之前已經說過很多次,沒有必要多說了。
最後一篇相關文章,別怪我好似洗版的舉動,只是看到一個平日文章內容頗喜歡的blogger竟也會這樣被民進黨矇蔽洗腦,實在難過。
回覆刪除您知道審議結果發表的第二天,國民黨幾位立委召開記者會痛批新聞局的時候,有幾家電視新聞媒體到場?
一家,只有一家東森。
其他的新聞台,根本不敢來國民黨的場子連線報導。妳若有在電視台工作的朋友,他會告訴你有沒有新聞白色恐怖的,這不是回到國民黨時代是什麼?
你現在願意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真的有寒蟬效應嗎?你現在願意接受政府無形或間接已經干預了新聞自由了嗎?
妳願意承認民進黨在盜用納稅人的血汗錢捐輸台灣日報了嗎 (妳一直迴避這個問題)
這就是你所期待的公平正義社會嗎?
gas & lighter
回覆刪除看了這麼多留言,我猜想您大概是媒體人,或是有一些在媒體工作的朋友,才會這麼熟悉內情,這麼關心此事。
其實,我對這個議題遲遲不知如何發表意見,所以轉載了一篇我覺得談得比較公允的文章。
說真的,我最近不大看報,不管什麼報,也不大看電視新聞,所以很多事情都不太知道。台灣日報的事,我也只知道他們有嚴重財務危機,不知道有什麼要國營事業幫忙的事。
我不認為我或管中祥或魏玓是被民進黨矇騙洗腦的人。我不認識他們兩位,不能為他們說什麼,但是至少我是很努力在擺脫黨派意識,對民進黨政府並沒有偏坦之意。
現在就您所提供的資訊和觀點來談談。
首先,我想政治力和商業機制這兩種權力,是目前媒體走向的最大影響力。要求這兩種力量完全不要干預,這是天方夜譚。我們要看的是,這兩種力量介入時,是不是有非法手段,是不是追求私利枉顧公益,是不是侵害人權。我想全世界都沒有純粹不受干預的新聞自由吧!在民主國家最大的干預或許不是來自政權,而是媒體老闆本身的利益問題。新聞工作者也有自我審查的機制,根據的是自己的良心。
再來,談談什麼是「寒蟬」?魏文中提到,媒體根本未成蟬,何來寒蟬效應,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提法。有線電視的新聞,為何如此缺乏道德勇氣?連和自己有切身關係的事情,都不敢挺身而出。如果真的覺得這樣的審查機制不公平,這樣是嚴重危害新聞自由,那為什麼不大家團結起來抗爭?
魏文提到一個重要問題,我還是要再強調,政客和媒體老闆都不期望媒體改革,他們是有共生關係的。真正被耍的,是閱聽大眾,是懷抱理想的媒體工作者。大眾在這議題上,被導到為了政治立場而互罵、一方把政府說成是恐怖主義頭子、一方贊賞政府打擊惡質媒體的決心,其實通通表錯情。媒體工作者覺得新聞自由不保,十分憤怒,可是這種憤怒針對政府比較容易,針對老闆很難吧?你想,是老闆決定媒體方向,還是政府決定媒體方向?若是老闆挺得住、不當狗腿,媒體會如此搖擺嗎?
台灣日報的事,我並未迴避,實在是完全不清楚。照您的說法看來,這只是一個拉廣告的動作,決定權還是在各國營事業,馬上就被說成是民進黨的重大惡行,我覺得不能理解。其他的媒體難道就沒有做過這類事?這和以前黨庫通國庫的情況也差太遠了。而且這事都被說成這樣子了,恐怕那些國營事業也不一定就會給廣告。若真如此,這就是台灣目前媒體輿論力量之大的證明,大概會害台灣日報無法翻身吧。
目前電視台的審查機制的確不見得好,這次新聞局的出手也實在有點粗暴,但是至少這是目前的遊戲規則。這次的審查把以前玩假的改成玩真的,才讓這個遊戲規則的問題徹底浮現。這樣也是一種好處。
我還是要強調,如果媒體人覺得此事嚴重,應該要團結起來,擺脫黨派偏見,促成一個比較合理的NCC成立。在這事成功之前,媒體自己何妨骨頭硬一點,對媒體本身的力量多點自信。白色恐怖之所以能成功,在於人民甘於被恐嚇,人民自己心中有警總。媒體自己走不出戒嚴心態,又能怪誰?
"魏文中提到,媒體根本未成蟬,何來寒蟬效應,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提法。"
回覆刪除這種白馬非馬的詭辯,我是不願在這上頭打轉的,我只看到,年代停掉趙少康的節目,緯來自動抽掉火線雙嬌批評新聞局的話題,國民黨批判新聞局的記者會只有東森一家有線電視新聞台出機,還有,大量民進黨那種「莒光日教學式」的軟新聞 (謝長廷來視察xxx、蘇貞昌來看xxx...) 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大新聞頻道踴躍出現。
至於新聞局原本訴求的革除腥煽色,各位可以觀察換照之後,媒體的空氣有沒有變得更好,我只看到那些媒體在換照過關之後又大量開始追逐那些垃圾新聞:
http://www.richyli.com/blog/
而寒蟬效應,「剛好」都只發生在那些「統媒」。而不會在汪笨湖、鄭弘儀、周玉蔻等人的節目中出現。真是天大的巧合啊!
"這只是一個拉廣告的動作,決定權還是在各國營事業,馬上就被說成是民進黨的重大惡行,我覺得不能理解。"
您的回覆,比不回覆還讓我失望。這決定權怎麼會在各國營事業?重要的是董事長位子的決定權在民進黨吧!妳老闆跟你說:「喂!我女兒結婚,禮金要不要給你自己看著辦。」你會說「要包不包決定權在你自己嗎?」這不是天大笑話嗎?
"有線電視的新聞,為何如此缺乏道德勇氣?連和自己有切身關係的事情,都不敢挺身而出。"
照這種對握有槍桿權力的人輕輕放下,反過頭來指摘被打壓者的邏輯,我們大概可以說:猶太人!面對納粹為何不挺身而出?被殺了活該!
是嗎?
用納粹和猶太人的比喻,是非常奇怪的。我覺得這是我們認知很不同的地方。
回覆刪除媒體是第四權,在民主社會裡,不可能只是挨打的一方,是能夠和政治力進行角力的力量。
另一方面,我還是堅持認為,人是有自由選擇權的,正由於這種自由,才可能造成文明。可是目前看來一般人對「老闆」的暴力似乎都默認了,好像只要老闆要求,就絕對不可能拒絕。媒體大亨怕政府審查,新聞工作者怕丟飯碗,為了自己的生存,只好折腰,這是資本主義下人的徹底異化,大家覺得好像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可是若人人都如此,那真的是一點改革的可能性都沒有了,只有讓有權者予取予求。權利一向是爭來的,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我覺得媒體面對政府的審查機制也是一樣。是要選擇據理力爭,還是要選擇乖乖聽話,甚至設想如何討好當權者,這是媒體的選擇。還是可以選擇的。在戒嚴時期,就是還有一些人「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才得以有機會享受這民主的成果。
不是不指責當權者。當權者所能產生之惡,大家都看到了,能罵也都罵了。比較有建設性的作為,還是怎樣把對抗的力量發揮出來吧。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政府做得對。我強調的是,在民主的社會裡,政府其實不能為所欲為,媒體也一樣不能為所欲為。民主社會裡,政府仍是很可能為惡的,但是民主的機制能讓這種惡無法一直發展下去。媒體是這個監督機制的重要一環,但同時也不該成為太上皇。這是一般人民的主要感受吧。
這幾年看到政黨輪替後的種種,深切感受到我們這個社會還是缺乏多元的觀點和立場,對立情況嚴重。我承認自己有一些情感上的傾向並不容易擺脫,也多少有一些偏見,但期望能夠用一種不要造成對立的方式來對話。
您的感受我多少了解到一些,不過我們真的是站在不大一樣的角度呢。
台日的事件,我知道的太少,不太能做評論。我還是認為,國營事業的董事長,若真的為了李應元的請託就賣人情,那的確是可以質疑,但是若只是一種媒體公關的需求,又有何不可?國營事業本來就需要做做廣告吧。國營事業的董事長若只因為民進黨是執政黨就事事聽從,那他們的確該被批判,可是你如何確定是這樣呢?只因為你認為不可能違逆老闆的意思?我的認知則是,其實大家各有盤算,才不一定買李應元的帳,民進黨內部可沒那麼一元化。如果他們的作為真妨害人民權益,那人民可以起而攻之,就像您這樣。在現在這種氣氛中,他們能夠這樣做嗎?台日求助的管道在你看來是錯的,很多批判的聲音出現,他們就可能遭受阻礙,不是嗎?
我來插個嘴,面對這位提著一桶汽油一支番仔火來勢洶洶要踢館的讀者,judie還能保持冷靜禮貌與他說理,討論者的層次高下立判,為妳鼓掌!
回覆刪除妳們繼續自己人關起門來爽吧,台灣明年新聞自由的評比大概要再掉三十名了,自己去看看無疆界記者組織怎麼抗議新聞局這種逆行倒施的做法:
回覆刪除http://www.rsf.org/article.php3?id_article=14617
在首頁上,台灣這則新聞的旁邊都是哪些國家?
中國、伊朗、菲律賓、伊拉克,真是新聞自由的大進步,台灣真是走出去了,光耀門楣了,不是嗎?
政府干預新聞頻道換照就是極權國家的做法,這麼簡單的道理還要搬出一堆理由在哪替執政黨粉飾狡辯,民進黨就是得到你們這種人的支持,才會這樣為所欲為,予取予求,肆無忌憚。
上面說寒蟬效應還跟人要證據?太令人感嘆了。不禁想到當年跟朋友吵說林義雄血案一定是國民黨幹的,那個白痴還兇巴巴的問我要證據。
或許,我不應該意外吧,每個時代都有不思考的人,都有只聽執政黨聲音,不聽反對黨聲音的人,都有無條件支持執政黨的人,都有在執政黨做錯事選擇閉嘴或幫忙辯護的。以前國民黨時代用「中華民國」的大旗給台灣人洗腦,現在呢,用個不可能的台灣國與台灣人來洗腦,這些民族主義資產階級就可以方便統治了。
還有,那位Arkun小姐 (應該是小姐吧),如果國民黨時代你在抗議陳文成案的時候,國民黨派出個溫良恭簡讓的馬英九來跟群眾說理,臉蛋白淨,毫無惲色,說理和平,態度一百分,那有屁用?你不會想一巴掌給他呼上去嗎?
回覆刪除態度與禮貌不代表你的道理就是對的,腦筋不轉一轉,態度再好也只是替惡人作嫁罷了。
gas & lighter
回覆刪除我不想再回應了。這樣的討論以陷入人身攻擊。
我並不覺得我態度好,更不願意被拿來和馬英九那類人物相比,我覺得這受侮辱的程度和被罵像宋楚瑜差不多,都是不能忍受的。(這是我的情感立場,我不會否認也不會做假)。
只有和你的想法一樣,才是正義之士嗎?我很努力要去了解你的心態,了解你的思考方向,也沒說你的看法就是錯的,只是認為我們對所得資訊的判斷方式不同。為什麼你必須憤怒到這種地步?
這裡有誰說民進黨政府等於台灣國、台灣國一定不會錯?這裡有誰說自己支持民進黨、對現在的政府毫無質疑的擁護?我一再說這裡的討論根本無涉統獨、無涉藍綠,是您一直要抹人家顏色,而且還是用那套大家熟悉不過的說詞,你不覺得你才是被主流媒體洗腦的人嗎?
無疆界記者組織的新聞我看到了,這不就是媒體力量的展現嗎?你真認為媒體是完全沒有反擊力量的嗎?這不就是了。利用世界性的NGO來打擊政府威信,以前黨外人士也這麼做的。這是很可以用的力量之一啊!提供資訊給這類組織,把問題做大,很好的招數嘛!
最後一次表明我對這整件事的看法:
台灣的媒體是需要改造、需要進步的,特別是新聞媒體。
新聞局這次的動作,於法有據,但這個法並不是最好的媒體管制辦法,要解決諸多爭端,還有待更完善的辦法出現。在一個比較公正超然的NCC出現之前,政府還是有管理媒體的責任和權力,但這種權力在民主社會中還是受到監督的,並非如同以往的威權政府一樣無法無天。
目前台灣新聞媒體的嚴重問題是:報導不實、立場偏頗、未能盡社會公益責任。而媒體亂象的原因在於:商業化掛帥、專業性不足、政治介入過深、缺乏公平又有效管理機制、媒體未能堅持自主性、閱聽大眾的意見未能形成牽制力。
左右媒體走向的,主要是資本家與政治人物,他們應為媒體亂象負責。他們彼此間有利益共生和衝突的關係,都是握有權力者。這次的事件,我不會看成是政府打壓新聞自由(請記住,被停照的都不是新聞台),而是媒體資本家和政治力的鬥爭。
感謝 gas & lighter 的指教,趁機讓我把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反省。不過我想也沒有繼續對話的必要了。
這個議題就到此為止,不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