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水溝中看過長長漂動著的綠色藻類,據說就是這東西。當然要在很乾淨的水中生長的,才能拿來吃。
巴宰過年那天,大家看到這一盆都高興得不得了,一直猛勸客人多吃一點,有益健康。
說來也不能說是巴宰族獨有的美食。當天來做客的泰雅族牧師,看到這一味就興奮到不行,說好幾年沒吃過了。他說以前山上也吃這個,要用竹片從水中慢慢一層層捲繞起來,沖洗過後,拌上鹽和薑末,就非常好吃了。泰雅族吃這個防大脖子病及血管瘤。
這天吃到的是蒜頭口味,鹹津津的,有一點甘味。不像海苔醬那麼絨,吃得到纖維。
巴宰美食中最常見的就是醃得鹹鹹的魚、蝦、田螺等。這一盤就是醃溪哥。味道很鮮美,只是絕對不可能吃多。
最具巴宰特色的蔬菜,就是這味刺蔥。
炸刺蔥已經看不出刺蔥原貌。
這種植物正式名稱是「食茱萸」,採食這種樹的嫩葉做蔬菜,最簡單的吃法是加鹽稍揉過。配豆腐吃也是一絕。有一種非常特殊的香氣,有點像香椿加山胡椒(泰雅族的馬告)。
埔里有家餅店以刺蔥調味,做出刺蔥餅乾和刺蔥蛋糕,味道很特別,已成當地名產。
當天的菜色中,兩道湯,其中一道是刺蔥和秀珍菇煮的湯,一道是魚乾煮酸筍,也都非常有巴宰特色。
其實這些食物嚴格說都不是巴宰族獨有,泰雅、邵等鄰近族群也都使用這些動植物,食物處理方式也很相近。
但是第一次吃刺蔥和青苔,都和巴宰經驗有關,所以個人還是認為這是巴宰美食。
埔里愛蘭台地上有一家「基立屋」餐廳,有賣巴宰族風味餐,可吃到刺蔥、青苔等。有興趣的人不妨一試。
恩,看來要好久以後才能吃的到了....羨慕。
回覆刪除"青苔"好吃嗎?
回覆刪除有點怪怪的
至於那個"醃溪哥"有點像客家菜的"石壁漬"(好像是大甲溪石虎吧)
提供一則宜蘭地方新聞:
回覆刪除三星農會與宜大研發成功 刺蔥、馬告調味包 口感好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51112&nfno=N0435.001&nsno=1&nkeyword=%b0%a8%a7i&SearchArgs=Keyword%3d%b0%a8%a7i%26Attr%3d%26Src%3d15%26DateFrom%3d20051112%26DateTo%3d20051114%26ShowStyle%3d1%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年初和朋友去烏來喝了馬告雞湯
眾人都覺得很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