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6日 星期四

【轉載】林懷民批聯合報

「聯合報太藍了!」─林懷民的批判與期許

這場菁英對談,是極「勁爆」的。林懷民是雲門舞集創辦人,傳說中的「老林」(藝文界的暱稱),姿態柔軟、循循善誘;但說起理來好惡分明、甚而疾言厲色,把聽眾嚇壞。這場對談,全都有了。
    
    
經營現代舞團與經營報業,有極類似的情境。林懷民用抽象語彙,深描社會情境、再揉入身體之美;林懷民雖不承認,但它終究是菁英的。
    
    
雲門三十三年的台灣經驗,草根、在地,如何與菁英文化接續、對話,與知識產業前端的報業,究竟要走「質報」還是「量報」,問題相仿;迎合與創造之間,是藝術的難題,也是報業經營之道。
    
    
這場對談約在雲門舞集台北辦公室進行,雲門「藏」在復興北路一棟舊式華廈,附近小吃店、診所林立,住商混合。林懷民其實沒有「辦公室」,他常戲稱辦公室就在八里的排練場、在塵世間。我們借用他口中的「老闆」、雲門執行長葉芠芠的辦公室進行對談。
    
    
林懷民開門見山說,「聯合報」太「藍」,政治新聞太多,而且觀點雷同,他也建議報社應該培養專屬的專欄作家,要做人才培養,因為過去台灣的知識分子甚多由兩大報系培養,現在都沒了;他談到報社的「核心價值」,應該被陳述、被讀者閱讀。他也提議聯合報該設個獎,彰顯自己的價值、與台灣連結。
    
    
林懷民是政大新聞系畢業,並短暫在新聞系執教,與報社諸多編採人員,「血統」相合,他雖謙稱自己讀報不多,只有來台北市的時候,請計程車繞到7-11買聯合、中時、還有蘋果,但他慷慨批評、深入臧否,這樣「批判性閱讀」的讀者,我們必須珍視。
    
    
名為對談,主角之一的王社長比較像「傾聽者」。這是一則新聞系畢業的一代現代舞大師,寫給「聯合報」的新聞備忘錄。不管你同不同意。
    
    
以下是對談內容摘要:
    
    
《不要那麼藍 做台灣人報紙》
    
    
林懷民:我對聯合報是有期待的,我當然希望聯合報要賺錢。但是我也希望聯合報不要那麼藍,聯合報現在已經捲入整個政治鬥爭裡,印象裡,幾時看過聯合報說過這個政府一件事情是好的。我們知道這個立場,但要弄到像政黨的宣傳報……(王社長:那,聯合報絕不承認。)可是,對不起,絕對是這樣的顏色,比中央日報還嚴重。


 
報紙對於國內政治,還有影劇人物,需要那麼巨細靡遺嗎?這變成報紙全部的function(功能),其他的都被蓋過去。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的政治新聞,我們只需要重要的。
    
    
以聯合報來講,一件事發生,社論講,下面的方塊跟著講,還沒有讀就知道了,除非你認定你的讀者就是這些,你也不準備讓讀者有更大的視野,大家繼續攪進漩渦。基本上,民眾對這些事都蠻厭惡,我覺得要再努力客觀一點,因為政治人物已經迷糊了,他們是演員,報紙也跟著這樣,全台灣就這樣攪進去了,這是最嚴重的。
    
    
聯合報應該做全台灣人的報紙,應該客觀一點,政治新聞的份量不必那麼多。比方出了一個新聞,整個二版都在講一樣的事情,只不過是不同記者馬上的comment,如果你當做一個藍色的機關報的話,大快人心,像俱樂部一樣就算了,但需要這樣的篇幅嗎?這不是新聞嘛,一路從頭版一直延伸到三、四版,一個tone(基調)這樣下去,我不必看就知道立場,久了,也不需要看。到真需要有作為時,它也無法有作為了。
    
    
我覺得可以有立場,但處理的手法上,不是這個樣子。我沒有為任何人講話,但一個報紙怎麼會變成這樣呢,而且非常嚴重。我覺得不太好。
    
    
王社長:謝謝你的意見,我們會做討論。你剛剛非常開門見山的講聯合報很藍,國民黨執政的時候,我們也是扮演同樣的監督角色。
    
    
《議題出來猛 然後就不見了》
    
    
林懷民:你們媒體應該非常知道「印象」與「形象」的差別。如果還需要你這樣解釋,通常太遲了、太辛苦了。
    
    
這個印象是無法改變的,以台灣長期的發展,應該挪出更大空間來談事情。從一版到四版,從來沒有公共議題。(王社長:有吧?)No,沒有issue(議題),只有政情及政治人物的起起落落,現在國家的業務,除了兩岸、三通之外,難道沒有別的issue嗎?我們沒有被inform(告知)。媒體應該去監督這些issue。政治人物的攻防,永遠是瞬息萬變地在玩,選舉時也沒有issue,以致永遠在談一個很高、卻不能解決的兩岸問題。
    
    
《猜謝下蘇上 到底誰在乎呢》
    
    
沒有別的事情嗎?外籍移民不是問題嗎?很多issue聯合報都有專題的關心,你們也很關心弱勢族群,但出來的方式是猛的,然後不見了。(王社長:沒有延續力?)對,沒有延續力。

還有,國際新聞太少,現在我知道很多知識分子可以不看報,就等著周六、日看陳文茜的電視節目「世界周報」,這不只是陳文茜的魅力,是她的內容。可不可以回到過去報紙都會做的,到了周末有國內外大事的review,這裡就有討論;比方夏隆生病了,重要性在哪?什麼是巴勒斯坦問題?我們要從頭講起,什麼是歷史,我們政府立場在哪裡,我們現在完全沒有歷史感,在新聞角度上,應趁機做一些補習。
    
    
像這次WTO開會,如果台灣沒有派人去,新聞就不見了,是媒體使台灣覺得與世界沒關係,原因是太鑽在前面三版那些雞飛狗跳的事情。現在預測「謝下蘇上」,I dont care,需要那麼大的篇幅嗎?變得像連續劇一樣,長遠來說,對國家是非常不幸。
    
    
《谷底畫條線 台灣別再往下》
    
    Weekly Review
一定要有背景說明,而且告訴讀者跟台灣有什麼關係。今天我們不可能自絕於世界,可是台灣人沒有這樣的awareness(警覺),也許有這樣awareness的人,是在企業界,其他文化界、報紙、電視都不說話了,現在大家全部在give upgive up(放棄),我不喜歡,我覺得谷底是我們決定的,畫一條線告訴我們自己:不再往下去了!台灣不能無限沉淪,媒體絕對是推波助瀾的。
    
    
譬如蘋果電腦的i od新產品出來,應從頭說起,而不是變成擠在後面消費版去了,應該把前面版面挖出來做這些。現在,我們看到的新產品報導,完全跟商機配合,它沒有對與我們文明、文化更直接的關係討論,i od是台灣做的嗎?我們應知道這些。
    
    
現在台灣中空化,非常危急,這個問題很嚴重,所有收到的訊息都與商業、消費文化有關;大家認識的是都是東西、價錢。
    
    
《都跟蘋果走 卻還要穿西裝》
    
    
我當然希望文化的東西多一些。影劇新聞對報紙的生存固然是重要的銷點,但需要每天這麼多嗎?還是可以減少一點,把所有東西都在星期天贏回來,創辦一個驚人的刊物,把影劇搬過去,不需要每天這樣玩。老實講,大家跟蘋果走,卻沒有一個贏它,因為你還要穿西裝,蘋果是不穿的。你要想一個辦法,如何去調適?蘋果很敢,很多東西都做在頭條。你們民生報周刊不夠。
    
    
周杰倫的新聞需要每天都有嗎?影劇版四頁可不可變成兩頁?我不知道,這要動到發行部的根本了,是不是?

 
王社長:more or less(多少有些)。
    
    
林懷民:那有沒有奇招?能不能看到一個驚奇的,比方,我給一整頁的大照片,也許是林志玲特寫,也許是一幅名畫。現在全部蘋果化,但又不夠狠,就是不夠好嘛。如果我要辦報,我希望辦個「信報」(香港的報紙),乾乾淨淨,重要的事都看完。
    
    
聯合報文化版做得不錯,仍然是issue的討論不夠,有時我覺好慘,周一的紐時周報夾報,好像在打自己報紙的耳光。英文版那麼多的內容,跟你們用那麼多的篇幅來寫那麼一點台灣的東西對照,像聯合報在打自己的耳光。Im sorry
    
    
對現在的傳媒,我的說法或許被認為太老、太嚴肅,不賺錢了。但我提的只是一個度數的調整。對我來說,台灣統不統、獨不獨都不相干,反正統了、獨了,都還是讀這些報紙,極端無趣。即使要統,也要統得有尊嚴。
    
    
誠品信義店開幕,我進去看了快要哭,在那裡有人的尊嚴,一個台灣夢的極至表現。在化學、物理、參考書區會跑出一個藝術的書櫃,就藏在那裡。
    
    
《重政治行銷 中間質感沒了》
    
    
一個文化起不起來,和媒體有很大的關係。現在只有吵架的文化,連語言都沒有。
    
    
記者寫稿,也不必再講求文字,結果是政治人物沒有語言,媒體沒有文字,一個社會裡文化最底的proper language(正派的語言)都喪失了。你被人統、或變成別人的五十一洲,I dont care!現在連語言都沒有,很慘。
    
    
社論有時寫得好,有時不好,可是以前于衡(編按:前聯合報採訪主任,去年底過世)那個時代,這些東西哪裡是這樣玩的,真的是推敲出來的,現在只有立場,其他統統不重要。一個是行銷立場,一個是政治立場,中間的質感跟講究都沒有了,沒有講究就沒有Cultivation(教養),怎麼玩都可以。每個人都很frus-trated(挫折感),知識分子全面的frustrated,那很恐慌很嚴重。
    
    
《養專欄作家 不要掐住立場》
    
    
這裡可延伸一個問題,有沒有人一言九鼎,聯合報有沒有栽培各種的專欄作家。
    
    
中國時報有南方朔、陸以正的文章,你必須看,那不是年輕記者「反射性」寫出來的,可是聯合報看不出哦,張作錦已經是移到副刊去寫。如果你培養專欄作家,你要掐著他跟著你的政治立場走,那他也沒有credit,還是要騰出自由言論的「租界區」吧。整個社會都沒有知識分子的leader
    
    
所以變得很有趣,前面在演政治連續劇,後面的表達方式是不負責任的讀者投書,中間沒有人在說話。
    
    
全世界那裡有報紙沒有專欄作家的,不可能的。Editorial(社論)之外,還是要有一言九鼎的人出來講話。現在大家都奮不顧身跳進去,媒體也是,台灣最糟糕的是,像這回林義雄出來講話,已經是無效的,連馬英九,計程車司機也在罵他不沾鍋。報紙當然要有一、二個名人出來說話,但如今沒有所謂真正的大老,只有一群亂七八糟的記者組合起來的一個亂七八糟的媒體。
    
    
你不培養,就沒有;以前難道不是報紙培養出來的嗎?你用三年試這人、試那人,而且要跟他講清楚,你在我們這裡開專欄,就不准去上電視……。我喜歡「壹周刊」的作法,每期給劉大任、張惠菁一千美金,就養起來在那裡,他講一點藍的不好的,你也要聽。以前王伯伯、余伯伯(指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會去那些人的家裡拜訪,他們在辦公室很威嚴,但真的禮賢下士,陶百川就是這樣出來的;「神明之所以靈,是因為大家拜出來的」。
    
    
我在乎台灣有沒有一個聲音,是大家願意去聽的。這需要培植,要給他很大的空間,不然就愈來愈薄。
    
    
現在學生,你給他什麼,他就變成什麼。現在不給他們人文的input30年後會怎樣?
    
    
媒體影響學校啊!現在沒核心價值,統統沒有,日本、韓國這些東西並沒有丟喔。聯合報到底關心什麼?這些東西不能斷。老實講,除了國內的政治、兩岸議題,我看不到聯合報關心什麼,有時殺出一個愛滋病的議題,但那也不代表聯合報是關心的。
    
    
《只在相對論 看到人的觸動》
    
    
「相對論」是好的,表示在林志玲之外,還有另一種名人的存在。這裡面有人,我很欣賞,因為現在整個媒體裡沒有人的touch(觸動),我看不到人,除非失火或強姦等事件。可是相對論裡,觸及一些歷史,人與人或階層的,我只有在那個版看見「台灣的人」,其他版我只看見意識形態跟消費的價格標籤,都是宣傳。相對論非常好,你可以每天在這個版面做這類的報導,而不是每周一次,人的溫暖、感覺要出來。
    
    
聯合報到底支持哪些issue,關不關心人才培養,你要用五年或三年解決。至於你關心的議題,只要你堅持,一定會改變社會,不是偶爾來一下,你要commit(承諾),這就是核心價值,越堅持,社會真的會改變。
    
    
王社長:非常感謝你提到這點,我們這一、二個月,就正在討論要長期深入關心 哪些議題,未必是報社的記者做,也可以是請外面的專家。你認為社會最需要關切哪些issue
    
    
《可以設個獎 給偉大小人物》
    
    
林懷民:文化是一個,外籍移民、貧富懸殊、勞工、清廉都是重要的。以文化來說,文化中心是最大的issue,文化很抽象,但文化中心不抽象,是一個藝術家與民眾溝通的通路。雲門去紐約演出比到豐原來得容易,我們的文化中心是不作用的,它碰到地方利益的問題,我認為這可以討論,要培養憧憬、想像力,做催化劑,讓老百姓的Cultivation決定一切。
    
    
聯合報有文學獎,但我覺得還可以有別的獎,這人可能是無名的,但他正在改變某個現象,早10年,可能是未成名的伍佰;聯合報對台灣的認同,透過這個人來呈現,可以彰顯你的價值在那裡,不一定給林懷民或李安。
    
對不起哦,我現在只看到聯合報在政治上的價值,我看不到其他的價值,所以對我來說,是一個沒有價值的報紙。你會說,「我有大陸新聞、國際新聞」,但我覺得只像百貨公司。誠品書店裡有許多座位,我看得到它的價值,它不只是在賣書而已。
    
    
《不能丟石頭 邊談族群融合》
    
    
聯合報以前看得到它某些堅持,在更早的時候,它的政治堅持,我們覺得幾乎有點可愛,你懂我的意思嗎?但現在已經沒有這個了。我坐計程車去買份聯合報,司機會大聲說:「你買聯合報!」聯合報一直在談族群融合,可是你的報紙沒有做到,你在參與族群的分裂,一面控訴別人,你卻沒有比別人好,你石頭丟得比別人兇,因為你有武器。
    
    
你仍然可以有立場與堅持,但可用於某些議題上的堅持,而不是那樣地介入人的臧否,我絕對看不到游錫可以在這裡得到任何便宜,即使做得再好都沒有用,我覺得這是不好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也有立場,但不是這樣做的。
    
    
人權是重要的,現在,我覺得媒體的人權都撲殺到政府去了,好像媒體的言論權受到障礙,那你有沒有設身處地想像別人受到的遭遇。如果無法回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以人的觀點看,族群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如果我是聯合報主事者,第一年的年終人物,我會給台灣人,做出我的氣度,從這裡開始。即使違反我的某些政治立場,大家慢慢來紓解這問題。
    
    
對台灣,我看不出希望。大家都在講,是因為兩岸的問題,其實不是;兩岸的問題之所以未解,是因為老百姓的情操、教養出了問題:只要錢跟東西,只要日子能過,誰來管都不大要緊。上面的人還煞有其事吵了半天。
    
    
媒體是一個標竿,需要長期經營,可是現在連動都沒有動,它常有些關心社會的「姿勢」,從阿扁扮超人開始,大家開始在做包裝,全是姿勢,看不出真正的關心,除了政治的,像英九兄當選了,你要不要罵他呢?罵他,是不是助長了蘇貞昌的氣焰?花很多時間在做這一類的考量。
    
    
我們自絕於世界之外,跟國際那麼遙遠,媒體沒有報導,到國外去觀光一百次也沒用,平時沒有教育,觀光客經過一棟房子不知這是唐寧街十號,連常識都沒有,更不要談願景。
    
    
大陸整個國家問題相當多,但他們人很多,照比例來看,知識分子也很多。我去上海,坐在房間連續三天,每天接受八小時的訪問,記者每個人都帶兩至三頁密密麻麻的問題,他們與我聊天,聊國際舞蹈的現況,向我借錄影帶,自己存錢到愛丁堡藝術節待一整個月,讓我想起台灣的七○年代。你到復旦大學去看,圖書館徹夜通明。
    
    
大陸這代的年輕知識分子饑渴、知道要上進,我問他們台灣應該怎麼辦,他們會說:「如果對他們好,就這麼辦,西藏、台灣,要走就讓他們走。」這一代是很驚人的,可是台灣的狀況是,不管是知識或世界的,沒有年輕人要跟你談這個。
    
    
可是,只要你的報紙每天講這個,他就來了嘛,報紙是資訊的來源。如果今年我要給一個獎,我會給陳文茜,許多人每周末晚上都要回家看她的節目,因為這個節目為大家做summary,而且是鮮活的,為何報紙不能這樣做呢?
    
    
對不起,講這麼多。
    
    
王社長:很好、很好,真是謝謝。
    
    
《平衡批政策 只要剖開問題》
    
    
林懷民:政府政策不是不能批評。你可以兩邊取話,可以有平衡的方法,落筆不要那麼重,要談問題,然後加上學者看法,你只要把問題剖開來。另外重要是,好的事情也要講,像婦女團體的紀惠容為什麼不放在頭版呢。我現在最喜歡看壹周刊,寫作是一流的,整個輪廓非常清楚。


 

大家都說「聯合報」保守,我就希望再保守一點,穩住吧,你要變,三年一變吧。
    
    
王社長:我們改版速度算少的,微調是有,很少大的改版。
    
    
林懷民:老實說,特別我在工作時,我必須斷絕台灣所有的消息,因為看到這些報紙,會不高興,需要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找回力氣。
    
    
我每周讀TIME(時代周刊),周一讀紐時周報,然後看一下Herald Tribune(國際先鋒論壇報),我喜歡讀論壇報,有很好寫手,你們為什麼不和他們合作。
    
    
剛剛我說過,也許你們每個星期有一頁、彩色的,就介紹文化的東西,比方本周介紹安藤忠雄、蔡國榮。我們台灣永遠在撿別人做過的,比如馬友友被炒成這樣,到最後全世界好像只有馬友友,像Zaha Hadid、村上春樹最近在美國紅成這樣,我們也沒有介紹,應該有評論,大陸現在都有喔;我們不能只知LVNIKE,文化的平衡一定要進去,比方李安現在做「斷背山」,可是「斷背山」的作者是誰,有誰能夠答得出來?他寫南方、偏遠地區的、屬於美國作家的傳統,脈絡是什麼?我覺得都應該餵給讀者,一周一個就好了。你們每周一做紐時周報,就把文化版取消,為什麼要拿走?
    
    
《文化要孕育 不能只知道LV
    
    
我要講的是,到最後仍然是文化決定一切,文化要不斷不斷地孕育,沒有它真的就完蛋了。你看那麼多LV賣到台灣,那些所謂的「名媛」穿成那樣,很可怕的,有了文化,跟新加坡、上海、香港比,我們仍然贏。現在全部在講「奶」跟「雞雞」,我們需要一點東西來平衡。
    
    
你看「朝日新聞」到現在都還有這個傳統,一個和服的美女,我們也可以有陳靜,星期天嘛!然後告訴大家它的延伸閱讀是什麼,你不必做什麼大事,既然你不幸一天要有四個版的影劇,你就要有東西來平衡,就星期天一天,畫為租界區嘛,像Sunday Times(紐時周日版),突出你的不一樣,新聞性雖不高,但很有豐富性,讀者會有期待。報紙現在很需要

26 則留言:

  1. 嗯! 很長很直接! 雖然文化菁英知識份子的那種立場與驕傲我不欣賞, 不過對台灣媒體的針砭很一針見血. 那句 "即使要統,也要統得有尊嚴" 看得我莫名奇妙的悲傷! 一個台灣人會說出來的最悲傷的臨終交代.

    回覆刪除
  2. 大致上林懷民的意見都同意,不過他提到陳文茜那段...嘿嘿,陳文茜也聯合報好不到哪去吧!
    我個人比較注重這個:"也許你們每個星期有一頁、彩色的,就介紹文化的東西,比方本周介紹安藤忠雄、蔡國榮。"以前有的,那是兩大報的時代,中時聯合周末版都有專刊,建築,攝影,傳統技藝輪流著,剪報我都還留著.現在呢?即使有,也都變成旅遊版的背景了.一嘆~~

    回覆刪除
  3. 這篇太長了,後面還有一小段怎麼樣都貼不上去,就貼在這裡當補充:

    報紙現在很需要vision(願景),而且需要「賭」一下。

    我們不能在桌上談談就算了。你怎麼解釋24小時的誠品書店是開得下來的,還有愛樂電台廣告滿檔,你可以看壹周刊,但你不能忽視另外的族群,它也可以被養大的,如果永遠在撿現成的,那台灣就沒有路了。

    回覆刪除
  4. 用力鼓掌, 給版主跟老林

    早該開罵了

    回覆刪除
  5. 韋禎提供了Taiwan News的連結,看了一下,發現報導寫法和我所轉貼的文章不同。不過,我想是因為Taiwan News的報導,才有人開始轉傳本文吧。

    另外有朋友補的資訊是,本文出自《聯合系刊》,黃俊銘整理。不知發行日期、卷數頁數等細節。

    回覆刪除
  6. 關於誠品書店讓人感動下淚云云,恕我這邊緣人無法茍同。台灣的文化如果要靠那貴族書店來辨識,吾等草民只能哭喊:文化太過昂貴了!

    回覆刪除
  7. 如果"文化菁英知識份子", "誠品書店" 是令人不快的小布爾喬亞, 那批評他們的人是否也充滿左派小知青的驕氣呢?
    .
    .
    .

    回覆刪除
  8. 誠品書店刻意營造貴族氛圍,穿拖鞋ˋ短褲ˋ背心可能很難融入書店刻意營造的形象。誠品不只是賣書,還要給你他塑造的菁英文化logo。這就像手拿一杯印有星巴克logo的咖啡,給人的印象,絕對是與拿杯早餐店的溫熱豆漿不同。

    台灣是否太多與所謂的國際連結,都是透過消費文化來聯繫?並非不好,比例的問題。而且這些都是直接銜接上所謂第一世界的消費觀,卻看不到第一世界銷給其他世界的產品背後裡面有所謂第三世界的非道德勞動力的血淚,例如,巴勒斯坦等地區童工的問題。

    台灣的新聞議題報導的不夠深入,如林桑比喻的,一開始很猛,但沒有持續,淺碟的。例如,我比較關心的是,台灣幅員這麼小,土地ˋ水源污染的議題,例如,台鹼台南安順廠的事,污染的那麼嚴重,還有多少人在關心?

    回覆刪除
  9. 有關林大師對陳文茜、誠品書局的品題,以及他的「文化」想像及品味,當然和我相去甚遠。但在此先存而不論。主要看他對媒體觀察和建言。

    對此我有幾點感想:

    一、大家(藍報綠報PLP報)都被蘋果打敗了。「蘋果一出,誰與爭峰?」林說聯合是因為「還要穿西裝」,滿好玩的。有點像真小人和偽君子之爭。傳統大報被蘋果打敗的原因探討一卡車都載不完,但的確根本上必須問:為何非跟蘋果走不可?台灣這些傳統大報到底失去了什麼?我以為是對本身社會價值定位的迷亂,是喪失基本信念的表現。林也有點出是問題是「核心價值」喪失。

    二、他認為聯合報應該堅持保守立場。這一點我很贊成。有個這樣的報紙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我也滿愛看聯合報的,起碼報導的水準仍是傳統各報中較齊整的,還可以知道藍營的基本想法。不過呢,連林都說壹周刊最好看了,你想保守的報紙除了原先的固定讀者外,吸收得到新讀者嗎?一個大報會甘心成為有社會價值卻產值降低的媒體嗎?我想這是目前大報非常難以處理的難局。

    三、對我而言,報紙「太藍」或「太綠」的確讓人受不了。我想大部分的讀者也是如此。但就像現在台灣政治上的兩極化,往兩端走時,你就至少有一群死忠支持者。往中間靠,就得冒險。真要改變,要有足夠一賭的本錢和前瞻的眼光不可。

    三、精緻文化的孕育和累積,或是說怎樣培養「雲門」之類表演團體和誠品書店的消費者,以往報紙的文化版、影劇版和副刊的確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目前越來越多的文化和影劇新聞都是用公關稿充數,讓人連看都不想看,更沒有好的評論可看,報紙主導文化流行的功能逐漸弱化。但是我想「文化界」並未因此而消失,文化知識的累積與普及也並不一定就比較糟,只是文化教育不再透過報紙罷了。可能比較少一下子出現全國知名的文化團體、文化現象,但是在網路上、社區裡,文化知識的累積與文化品味的形塑絕對比報紙獨領風騷的時代精彩豐富。

    四、滿希望聯合報真的照林的建言去改,做個堂堂正正保守統派「高尚」中產小眾假道學的媒體。台灣真的還是滿需要這種東西的。

    回覆刪除
  10. 島嶼的言論消費市場本即多元,各取所需即為包容。
    林桑此番對聯合的批判/建言,咱覺得有點雞婆,
    蓋報社路線乃特意打造裝扮出來,有固守其商利小餅的眾多考量,
    沒格有調是極自然之事
    怎麼?林桑還想幫聯合提升格局擴大發行量啊?
    林桑未免「愛深責切」啦

    咱倒要祝禱聯合務必堅守立場義無反顧地越藍越統--越寶

    回覆刪除
  11. 如果對他們好,就這麼辦,西藏、台灣,要走就讓他們走------绝不代表我.

    回覆刪除
  12. 樓上絕不代表我莫名其妙的留話署名。只表明立場卻不說理由來和別人對談﹐如果到了只會脾氣急燥
    罵人愚蠢的地步﹐難道還要署名自己是愚蠢嗎﹖真是應驗了低品質讀者和沒有文化
    群眾的問題。


    目前的議題是台灣的文化出版業﹐特別在討論報業的品質立場和讀者的市場喜好。
    離題的話只會岔開注意﹐ 降低討論品質﹐不必去管它。

    回覆刪除
  13. 島嶼文化立場多元﹐跟不需要有評價報學的標準以及文化核心的價值﹐是兩回事。就
    像是做研究﹐論文的題目和立場可以任人選擇﹐卻並不代表只要能寫出一篇論文﹐
    只要有人看﹐就是好東西。


    台灣報業的問題不在於每一篇報導都要良好。而是在政治慫動和銀色旅遊的新聞之
    外﹐找不到一家報紙願意顧及小眾挑剔的讀者﹐長期固定地維護品質。也就是說﹐
    在報業的市場裡除了蘋果和類似蘋果的媒體之外﹐沒有什麼選擇。這樣不叫多元﹕
    在一個短視近利只顧感官享受表達的文化﹐跟在一個極權國家民族至上的社會一樣﹐
    都沒有讓個人多元成長的余地。


    報紙不同於雜誌﹐通常只有一天 (或一個週末)的生命。報導的篇幅必須精簡。其實﹐
    報紙的立場並不決定報紙的好壞。採取了某種立場報導可以﹐但是如果能夠不受立
    場限制﹐在報導裡讓讀者知道可以到那裡找各類資料﹐包括陳列反證﹐作為索引的
    功能﹐使不管什麼立場的讀者能夠檢閱和評論報紙本身的立場﹐就達到報紙傳達新
    聞的功能。舉例來說﹐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是互相競爭的媒體﹐前者對批評現任
    政府不遺余力﹐標榜政經左派﹑關照社會福利的色彩。後者則標榜絕對的自由資本
    主義﹐強調美國傳統的文化價值。但是差別只在新聞評論上看得出來﹐對同樣一個
    事件的報導卻相差不多﹐因為都排列各方說詞。即使報導的角度有別﹐在列出索引
    的地方也都差不多﹐不會只列出贊成該報立場的參考資料。這些索引有時候是跟
    在相關新聞最後﹐有時候是讓讀者知道如何到該報的網站上查詢。


    英國的 BBC 雖然不是報紙﹐但值得一提的是索引的功能做的更好﹐在經營的網站上
    設計類似簡明百科全書的圖文資料庫﹐讓求知慾更高的讀者可以經由新聞到網站上
    繼續閱讀﹐了解一系列的歷史和觀念解釋。


    但是現在來問兩個問題。第一是台灣的記者把自己的職業當成是什麼。自己跑新聞
    的時候做不做功課﹖編輯用不用報導周全即使不是最快最猛的文稿﹖編輯部主管願
    不願意僱用研究所畢業受過專才訓練的人擔任專業記者﹖


    第二是讀者的文化消費習慣。讀者是吃形象看爽就好的﹐還是挑食吃內容﹖如果我
    們有挑食的讀者願意付費固定消費﹐而不是今天吹東風明天吹西方。那賠錢的生意
    沒人做﹐辛苦卻不賠錢的報紙還會有人辦。

    回覆刪除
  14. 還有一點是,報紙讀者被養的慣了。習慣八卦式、捕捉捉影式,亂棍扒糞式的報導。國際視野,環境關懷、在地聲音從來沒有認真的看待。而這些優質的"念真情"式的內容,在報紙雜誌上並沒有賣相,或許可用來得獎,但絕對沒有賣相。因為商業利益而壓縮了這些優質版面,卻也不思索如何引導讀者走向優質的閱讀習慣。或許林懷民還不想說破報紙內容被商業廣告擺佈的真相(或是它沒有翻到那些家庭生活版面),但是,這確實是應該要說說的。
    "世界週報"還不賴啦,陳也是有兩下子啊,大夥也可以多看公共電視21點的國際新聞,簡明又有嘗試廣度。

    回覆刪除
  15. 王社長說他們絕對不承認是政黨宣傳報。我覺得,那其實就是最關鍵的問題:辦報的人自己沒感覺。

    回覆刪除
  16. 嗨,好久沒來了,最近很忙。老婆小孩。我最懷念的,毋寧是人間。月亮的小孩等報導。雖對誠品亦有某種程度不滿,但小黑主人的評論卻也一語中的。深自反省中。

    回覆刪除
  17. 報紙原本就該有自己的立場,當初自立報系也是批判監督政府當局為主軸,炮火也生猛犀利,有時也會流彈失控。
    當然有一個批判當局的報紙是不錯,但是如今一窩蜂的批判、漫罵、消遣,而無法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林懷民先批評,後提建議,但是立意太高,行銷上似乎困難。
    有人願意說出忠言逆耳的建言,也勇氣可嘉。

    回覆刪除
  18. "大陸這代的年輕知識分子饑渴、知道要上進,我問他們台灣應該怎麼辦,他們會說:「如果對他們好,就這麼辦,西藏、台灣,要走就讓他們走。」這一代是很驚人的"

    就我的認知,這種"驚人的一代"中國人很少,我對林先生這句話完全不認同.(搞不好跟他見面的都是人家挑選過的)

    我遇到的就算上進,也都是為了追求好的物質生活,大部分的中國年輕人是不關心政治的,跟台灣現在情況一樣

    中國年輕人會關心政治的,除了以後想走這方面或家裡有政治背景,大部分都是民族主義狂熱份子

    "台灣的狀況是,不管是知識或世界的,沒有年輕人要跟你談這個。"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不過這是真的
    我覺得這跟現在的年輕一代不願意面對或承受壓力與挫折有很大的關係
    害怕被人反對,害怕被人否定,害怕被人質疑
    所以寫的blog,看的節目,說的話題
    就都變成一堆無關緊要的瑣事

    回覆刪除
  19. 其實,台灣幾家政治立場鮮明的報紙,都需要類似的諍言刺激反省。
    聯合報需要如此諍言,自由時報也是。

    回覆刪除
  20. hi
    說明一下出處嚕:「聯合系刊」二○○六年二月號,黃俊銘記錄


    謝謝你貼了這篇文章 我把他發布在自己的部落格(msn)裡 謝謝你

    看了很多年的聯合報感同身受林懷民大師所說的七年級女生留

    回覆刪除
  21. 如果聯合報太藍
    林懷民的發言就太爛
    政府的文藝團體補助
    他佔最多數
    我可以質疑他發言的立場
    因為他沒資格

    回覆刪除
  22. 如果聯合報太藍
    林懷民的發言就太爛
    政府的文藝團體補助
    他佔最多數
    我可以質疑他發言的立場
    因為他沒資格

    回覆刪除
  23. hi "歐" 無意和你在網路上論戰 畢竟這是2月份的"新聞"了
    你的確可以質疑林大師的立場 他跟扁政府關係是良好的
    但是你是否模糊了焦點? 不知你對聯合報太藍又什麼看法?
    不是一句"如果聯合報太藍林懷民的發言就太爛"可以帶過去的
    兩者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他藍 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他變本加厲變成鬥爭的工具
    甚至不只泛藍 還泛紅 沒錯 這是很深沉的指控
    但是他紅的很恐怖 不著痕跡也罷 甚至明目張膽都有
    身為台灣人民看的膽戰心驚 為什麼你知道嗎
    林大師文中的一段話便可以解答:
    "聯合報一直在談族群融合,可是你的報紙沒有做到,你在參與族群的分裂,一面控訴別人,你卻沒有比別人好,你石頭丟得比別人兇,因為你有武器。"

    對 因為他有武器 所以相當可怕 我在想他到底是不是台灣的報紙阿? 這種質疑身為聯合報忠實讀者的我 絕對有資格質疑

    我想跟你說 雖然林懷民跟政府關係良好
    但不可否認的他在文藝界絕對是頂尖 屬一屬二的 揚名國際的
    他 當然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任何人都沒資格說他沒資格這樣發言 包含 "歐"先生"(小姐)你

    否則 前一陣子某位泛藍(也很明顯的)知名作家
    他憑什麼有立場批評政府?
    因為政府有政策他覺得不好 所以他說話 一堆媒體訪問他

    聯合報今天不好 林懷民先生哪一點不能批評聯合報?
    他一定有資格 也因為他是名人 話才有份量 才能受重視
    他敢說 他 了不起

    將心比心
    看了聯合報有10年以上的讀者留 Michelle

    p.s 關於聯合報我有後續意見
    1.在2月份文章之後到今日的聯合報 他一樣泛藍沒有議題還泛紅的更嚴重 (個人感受)

    2.非常不能容忍一件事 就是聯合報連"影界版"都要泛政治化泛藍化泛紅化 說一些評語觀點 就不能放過讀者嗎 一點喘息的空間都沒有 深深厭惡這一點

    回覆刪除
  24. 林懷民?算了吧,還不是和李遠哲一個磨子塑出來的。
    ──那種綠色的模子,不同的是,一個包裝了科學,一個包裝了文化。

    回覆刪除
  25. 請問聯合報老編 訪問了林大師 聽了一堆建言 之後呢 調整了嗎
    聯合報 新聞呢 專門挖糞 評論呢專門散播怨恨 播惡於眾 莫此為甚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