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困境與政治道德
當選舉結果揭曉的那一剎那,勝選的喜悅是短暫的,接踵而來的是更多沈重的責任與未知的惶恐。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幸福與安危,以及長達半個世紀一黨威權統治的沈痾積弊,將完全落在阿扁的肩上,因為人民選擇了阿扁,要求阿扁必須忠實履行憲法的義務,擔負起國家領導人的責任。
回首過去六年,阿扁與整個執政團隊每一天所面對的艱難處境,以及近來各種的紛擾,如果就此辭去總統職務,對阿扁及家人而言絕對是成全小我最好的解脫。二十五年來,阿扁對家人有太多的虧欠,只因為選擇了政治,太太終身殘廢。「蓬萊島案」入監服刑及日後在政壇上的起浮,讓孩子們飽受外界的另眼看待,長期生活在封閉、缺乏信任與安全感的環境,無法與一般孩子一樣正常交友,身為丈夫與父親的阿扁是何等痛心,不止一次有過就此告別政壇,遠離是非的念頭。但這些都實不足為外人所道,也不適合要求別人的同情。
日前看到乃德兄及許多過去的老朋友,建議阿扁在尚有能力全身而退的情況下,辭去總統的職務,為台灣的民主樹立難得的範例,依稀流露對阿扁的愛護及保全之意,內心更是五味雜陳。也許在結論的建議容或有討論的空間,但阿扁始終相信乃德兄及許多朋友的原意絕對是良善的,阿扁願意虛心受教,也呼籲外界不要懷疑他們的動機。
今、明兩天,民進黨將舉行全國黨員代表大會,為了貫徹「權力下放」的決定,阿扁將不會出席,但這絲毫不減損阿扁對民進黨的熱愛與期許。民進黨是台灣第一個本土政黨,也是台灣第一個民主政黨。台灣是民進黨終極的關懷,而民主則是自黨外以來始終堅定不渝的信念。台灣是二千三百人民賴以安生立命的唯一憑藉,如果失去了國家的主權,淪為「香港第二」,台灣的民主就沒有任何發展的機會與空間。同樣的,如果台灣放棄了對自由與民主的追求,重新步上威權統治的後塵,台灣只會變成一個地理的名詞,不再有任何值得我們努力與奮鬥的意義。台灣與民主之間是一個等號,唯有民主不斷獲得深化,持續豐富它的內涵,台灣才能日益成就她的偉大。
民進黨尚未執政以前,我們訴求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執政後,我們更沒有放慢深化民主的腳步,短短的六年內,逐步實現過去黨對人民所做的民主承諾,包括:軍隊國家化、情治單位法制化、政黨退出校園及司法、禁止政黨經營事業及媒體、推動第一次全國性的公民投票、完成單一國會廢國大與公投入憲的憲改工程,以及「終統」等重大的工作,積極落實「主權在民」的民主真諦。
我們做的絕對還不夠,不夠多也不夠好。同時,這些民主成就,如果沒有人民的認同與支持,光靠阿扁與民進黨是不可能獨力完成的。人民才是成就一切偉大事業真正的主人,唯有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謙卑、負責任的傾聽人民的聲音,真心誠意的為人民服務,民進黨才有繼續執政的資格與價值。
我們愛台灣,以及她所代表的自由與民主的價值。因此,我們最不樂見的就是台灣社會因政黨政治的興起與民主選舉的競爭,不斷激化彼此間的對立並反覆遭到撕裂。自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各種政治的亂象與紛擾始終不曾停止過,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國家認同的分歧,部份也反映許多第三波新興民主國家所共同面臨的困境,包括:轉型正義的難題、政黨政治的惡質化,以及憲政選擇等等,不斷考驗著政治人物的智慧與決心,以及全民對於民主的信念與堅持。
國家認同的分歧是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事實,是源自於政治長期的不民主。當半個世紀以前,過去的執政者以「法統」之名及戒嚴的手段,徹底剝奪台灣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就埋下了日後國家認同分歧的種子。當然,認同分歧的激化與政治的動員與訴求是有直接的關係,但如果台灣社會不具備那樣的條件與環境,就不可能為動員提供任何的能量。因此,如何正視並化解這個長期存在的矛盾,比追究責任的歸屬更為迫切與重要。
當我們面對過去威權統治所遺留下來的不公與不義,除了意識型態的扭曲外,還有更多侵犯及殘害人權的暴行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歷史的真相必須還原,因為只有真相大白,正義才得以伸張,也才可能尋求真正的和解與寬恕。然而,依據其他新興民主國家過去的經驗,真相的追究往往是製造社會緊張與破壞團結最重要的因素,若再加上台灣還有國家認同的分歧,轉型正義的處理就更為棘手與複雜。
近年來,政府陸續對「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等受難者及家屬予以補償及恢復名譽,並對「二二八事件」及「雷震案」等重大案件,進行官方檔案及史料的整理與出版,力求還原事實的真相,以撫慰逝者及其家人的傷痕。當然,這樣的努力是不夠的,還有太多的疑問沒有獲得解答,許多黨國體制的歷史遺緒還沒有處理,我們必須繼續摸索、學習,探求一條能夠平衡責任、公義、團結與和解的道路,讓過去的傷痛與教訓能真正被銘記而撫平,而不是刻意的忽略或扭曲,企圖將真相繼續煙沒在歷史的陳跡中。
同時,就其他新興民主國家發展的歷程,尤其是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的例子,證明民主是非常脆弱的。舊有的政權挾著過去所擁有的龐大權力基礎,不時對新政權進行全面的抵制與挑戰,拒絕承擔正常民主國家忠誠反對黨的角色,藉由癱瘓政府的運作、製造社會的動盪,以遂行奪權的目的,所呈現的不是民主的深化,而是民主的衰退。
新舊政權不斷進行政治角力的過程中,憲政制度的選擇,包括中央政府的體制、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以及選舉制度的變革等等,一再成為權力攻防的焦點,如何援引人民的力量,集合眾人的智慧,而產生一部合宜適用的新憲法,也成為第三波新興民主國家能否鞏固並深化民主最重要的關鍵。
國家認同、轉型正義、政黨政治惡質化,以及憲政選擇,這些只是台灣及其他新興民主國家,從威權邁向民主的過程所面臨最主要的困境與難題。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提供所有的解答,所有的國家,包括台灣都還在學習摸索、嘗試錯誤、總結經驗。正因為沒有人有最好的答案,阿扁衷心的期盼,不論是朝野政黨或是社會大眾,能以更包容的心情、更寬宏的視野,跳脫個別黨派的立場與成見,大家開誠布公、集思廣益,共同努力為台灣尋找出一條新的道路。
堅持台灣的主體意識,落實社會的公平正義,這是阿扁在未來兩年不變的信念與核心價值,而本土、文化、環保、生態與弱勢將是努力的重點目標。阿扁不再兼任黨的主席,並主張以中常會做為「黨政合議」的平台,特別是「權力下放」之後,黨、政及黨團應該共同分擔責任,以免造成權力真空影響政務的推動,至於阿扁個人的權位則微不足道。
近幾個月來,阿扁也常思索政治規範與人情事故之間的割捨與分際,總統本人與全體家人都是平凡人,一定會有親友關係的牽絆,無法摒棄一切的往來。很多事情確實無法原諒,但是否能夠經由坦誠的認錯而重新開始,各界看法可能未必一致。
政治的主體是人,而「人性」是其中最難以掌握,也是最珍貴的地方。政治的目的在於提升全民共同的幸福,而不是政治人物或政黨之間權位的爭奪。民主政治是奠基於人性本善的基礎之上,因有信任而結為社群,而有國家,我們不能讓仇恨的語言與情緒再繼續蔓延下去,不斷腐蝕整個台灣社會賴以為繼的互信基礎。不能為了贏得政權而輸掉台灣,更不能為了政黨的利益而毀棄民主的價值,這是所有的政治工作者,包括阿扁在內都不能逾越的政治道德標準。
個人進退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有如微塵起落。然而,就像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過去一貫堅持不渝的信念、民主的價值、本土的認同,乃至於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未來終極的福祉,這些都是我們難以解脫的歷史重擔。個人願意徹底謙卑反省,從頭改正闕失,並祈求人民給我鞭策、賜給我力量繼續承擔,完成未竟的使命。
來源:http://blog.roodo.com/poiesis/archives/1915943.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合聲明:讓改革的力量啟動
民進黨作為台灣第一個民主本土的政黨,卻在第二十年陷入歷史低潮與空前危機。這個危機無關乎政權是否存續,而是在於人民信任的流失,以及支持者眼中所認定的理想背離。
我們的執政表現,有違支持者的殷殷期待,再誠摯的歉意,也無法改變當前的處境。而面對排山倒海的批判,包括老戰友的剴切諍言,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糾纏在弊案的漩渦中,在無力絕望中徬徨?
六年來我們都在不同崗位上,見證了執政的艱困處境,見證了朝小野大局面下的黨派惡鬥與媒體扭曲下的政治亂象。其實處境愈是艱困,民進黨就愈應該堅持價值領導,才能無愧於心,才能把對手拉回到路線的競爭。但是我們總是試圖去贏取每一次短線的勝利,也許會成功,但卻讓我們偏離了民主進步的長遠道路。
誠實地說,對於這一點我們也要共同負起責任。因此在這關鍵時刻,我們有責任挺身而出,喚起黨內的改革力量,將反省付諸具體行動。
針對近日圍繞在總統及其家人與幕僚的爭議,儘管我們不認為總統辭職可以解決任何問題,但我們也認為,沒有犯法不代表沒有犯錯,不應罷免不代表沒有責任。任何一位政治領袖都必須面對高於法律的政治責任,這一點沒有迴避的空間。
面對個別性的貪腐問題,我們除了訴諸道德的自律,更必須訴諸制度上防腐,完成廉政肅貪的法制工程,提升政治社群的共同最低標準。
但擺在眼前的議題是:為何一個長期標舉民主與進步理念的政黨,會因為總統或其家人與幕僚的問題,逐步演變成政黨、政府的危機,甚至是學者眼中的民主危機?我們認為民進黨的這個困境,其實肇因於兩大危機:一是「制度危機」導致的民主困境,二是「價值危機」導致的進步停滯。
有關制度危機,我們認為當前的政治紛擾與激化對立,不應被簡化為國家領導人的人格特質使然。當前的憲政制度設計,已經被證明是國家的災難,惟有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制度,台灣社會才能從對抗情境中解放,走出「倒扁」與「挺扁」的二元對立。否則,未來任何一個繼任元首,都仍可能重蹈體制的陷阱。
也因此,去決定在憲法上賦予民選總統政策否決權,或是賦予國會閣揆同意權,已經是台灣無可避免的選擇題。
有關價值危機,我們認為本黨六年執政,在縮小貧富差距及處理轉型正義的議題上,努力不足,這是我們實踐惰性的警訊!如果黨綱是民進黨與台灣人民的社會契約,我們必須捫心自問,在執政的過程中,出現過多少背離黨綱價值的選擇。民進黨是否能夠繼續引導社會前進,不是只在於對台灣主體性的堅持,更要把實踐社會公義放回價值的最高位階。
我們唯有傾聽基層民意並重建價值領導,才能讓台灣人民重新肯定。未來本黨必須展開與知識界、社運、進步團體間的持續對話,維繫黨綱的進步性,並促成民進黨與台灣社會簽訂新契約。
過去六年,民進黨陷入「以人領政、以政領黨」的寡頭決策慣性。強人的意志展現,使得黨內逐漸喪失既有的價值批判力;強人的魅力領導,也逐漸磨滅了黨內的政策創造力。「扁強黨強、扁弱黨弱」的過程寫照,應驗了民進黨體質結構的嚴重僵化。
如今陳總統已宣示「權力下放」並不再介入黨務,我們應尊重此一決定,並加以落實,痛定思痛,重新架構制度化的集體領導,並以「權責相符」和「黨內民主」兩大原則,建立以黨綱為軸心的決策機制。
我們要呼籲全黨同志:與其花費力氣相互指責,不如在未來不到兩年間窮盡一切力量,去完成手中的責任。我們要籲請在行政部門的同志,用心將民進黨的價值落實在施政中,並以最嚴格的廉能標準要求自己;我們籲請立法部門的同志專注問政,提出進步法案,並嚴格監督執政;我們要籲請黨務部門的同志,落實黨內改革,並連結社會力量隨時檢視黨綱的進步性;我們也籲請基層的同志,隨時反映最真實的草根民意,不讓民進黨與人民脫節。
制度改革與價值重建,必須由黨內的自我反省做起。在民進黨面對成年的第一個轉型困局,我們要邀請具有共同理念的同志,啟動一場新的改革運動,以行動來實現對台灣人民的承諾。這不只是為了找回過往的尊嚴與驕傲,更是我們每一位民進黨員,對台灣社會無可迴避的使命!
發起人:立委趙永清、賴清德、管碧玲、林岱樺、黃偉哲、勞委會主委李應元、青輔會主委
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l/22/today-o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